知行合一-揭开课程改革新篇章

来源:新加坡移民 发布时间:2020-08-27 点击:

 知行合一:揭开课程改革新篇章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载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课程既要强调传授知识的普遍性,也要强调尊重地域差异和人的个性差异;既要强调在同一课程体系下的因材施教,也要强调根据人的差异选择不同的课程而教。而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新机遇、新挑战,如何让学校焕发出新色彩、新青春,成为每一位教学工作者的现实难题。

 中国 1/vie

  2008年年底全校教师代表大会上,学校提出“实验学生培养目标”,即:明事理是非,辨荣辱善恶;智仁孝爱人,守梦想良知;修诚笃厚实,懂责任担当;学智能才艺,炼心志智慧;求领袖气质,做上进真人。为将育人目标落实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突破传统课程的限制,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校本课程的创新革命。

  在此基础上,2014年底,一次意义非凡的教师代表大会上大家成一个共识:既然我们要培养出这样的学生,那就对应目标设计出一系列“知行融合”的课程体系来,方能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全方位的课程体系下朝着“心中向往”的目标前行。

  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中有行,知决定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拥有顶尖资源的名初中,并不是只看升学率,而是放眼未来,立志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的卓越人才。为了实现这样的育人目标,学校开始了深入的尝试。

  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在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将古代“知行合一”哲学思想与课程改革完美融合,为师生成长和学校特色发展带来福祉……

  紧盯育人目标,迈出谨慎“第一步”

  当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下决心构建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时,像每一次大刀阔斧的教育教学改革一样,第一步反而迈得非常谨慎。2014年12月中旬,呼和浩特笼罩在一片令人心情沉闷的雾霾中,家长会上,学校对全体初一年级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各方的需求及态度,并着手研究我们已经具备了哪些课程资源。

  调查结果喜忧参半,学生表达出的强烈的热情集中在实践类活动课程,而家长和老师则想进一步加强考试类传统课程。

  免不了一场持久的讨论和辨析,领导班子认识到,需要给家长和教师进行专业的“洗脑”,课程建设必须符合学生发展规律和生命成长的需求,需要紧跟时代的潮流,让平时我们高喊的口号诸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个性发展需求”“培育未来卓越人才”等,真切地进入我们课程规划设计的视野。紧紧盯住学校的五行育人目标,我们进行了一次让人热血沸腾的“课程改革”航线规划,那一夜的雾霾忽然被寒冬凛冽的寒风吹散,大家看到了久违的星空。那一刻,我们的内心也仿佛像吹散了雾霾,看清了方向,不再畏惧前方的阻力重重……

  两天之内,我们就统计出了所有学生的“意愿”课程,规划学校场地,分析现有师资力量,尽可能寻找可以利用的资源,“知行融合”课程体系策划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设计着实验中学的一场万众瞩目的规划。科研处主任王小娟曾和我说,“我好兴奋,感觉我终于离教育梦想近了一步”,我又何尝不是,一想到实验中学的未来模样,竟然也会激动得无法名状。

  初步知行融合,形成课程体系

  人类存在的意义在于追求美好生活,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就在于为每一个孩子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铺路架桥,教育的意义就是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课程则体现了一所学校教育价值的取向。我校正是围绕“以德育人、以智启人、以技成人”的教育理念,依托学校的课程资源和教师资源,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核心素养”,开设了“校本课程”中的第二大类课程――技能兴趣类课程,以此形成了门类多、涵盖面广的选修课课程体系,并形成了实验中学特色鲜明的“选修课课程超市”,为学生的“特长+优质”融合发展提供了课程支持,保障了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课程选择权和参与权的落实。

  实践技能类课程 学校开设了近30门课,包括科技类选修课、传统文化类选修课、心理辅导类选修课、艺术类选修课、体育类选修课、语言及策划类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实行“走班制”,打破传统教学班的束缚,学生兴趣相投选择同样的课程,成为新的意义上的“同学”(见表一)。

  兴趣活动类课程 初一选修课结束之后,学生如果想继续发展他们的爱好,以学生自发的组织形式延续,我们把它叫“兴趣圈”。学生想创立什么兴趣圈,可以统一到科研处申报。“兴趣圈”一旦建立,要有领者,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活动,更要服从学校监管。学生可以向学校申请必要的支持,也可以自己去向相关单位寻找必要的支持,也可以自己去向相关的老师争取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每学期要有成果汇报,学校评出“最佳兴趣圈”(见表二)。

  知行深度融合,活动即是课程

  作为教育者,要明白各类学生活动,不是课程的点缀,而是真实的课程本身。我校曾经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学生的品德情感体验,在活动中老师聆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让每个学生在自由的空间自主发展。那如何把活动“变”课程?

  学校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核心培养目标,依托学科课程的拓展延伸,“融合、创新”学校德育课程,提高德育的时效性,为学生的顺利远航扬帆把舵,形成学校德育系列课程。

  文化教育类德育课程。以各学科课程中适切的思想教育内容为载体,制定学科德育目标、内容、计划,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使学科知识教学在追索人类共同价值“真、善、美”的目标上获得归旨融合,实现文化的育人功能,实现课程的“德智”融合。

  生活活动类德育课程。让学生在做人、做事、和人相处中学会做人。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经过不断的积累完善,形成了主题突出、案例典型、内容丰富的系列校本德育课程,有入学课程、毕业课程、校服设计课程、教师节“尊师”课程、红歌情结课程、“校园心语”课程、校园安全课程、道德讲堂课程、生活能力课程。

  家庭教育类课程。协调家庭、学校两个教育阵地,改善提高家长教养能力,形成了四级家长学校教育课程:校长家长学校课程、班主任家长学校课程、任课教师家长学校课程、家长联盟课程。

  依靠管理制度,保障课程运行

  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制度保证。有效的学校课程管理体制和评价考核机制,保证了学校各类课程的平稳运行和协同共进。

  一是建立学校课程管理机构,组织推进课程实施,完善学校各项课程管理制度,形成课程的管理细则。二是发挥教研组团队力量和教师的专长优势,围绕课程组织编写课程纲要和校本教材,推进课程的实施。三是开发运行学校课程管理平台;实施多元的课程评价手段,健全反馈机制,监控课程开发质量。四是加强教师培训,扩大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强化课程意识,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手段,满足学校课程建设的需要。五是充分利用我校所依托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开发社会资源,保证课程方案的有效落实。

  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依靠“公平、公正、透明、务实”的管理制度,把“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展,让每一位教师都施展才华,让每一位家长都收获希望”的办学理念,融入到了学校课程建设、课程执行和课程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让更多的学生拥有了创造幸福生活的基础。

  随着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和办学规模的扩大,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学校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要解决,比如,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还不够完善,制约了学校课程建设的更大发展;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特色还要进一步通过校本课程的建设得以固化和提高等。而学校发展的核心要务是课程,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深耕、融合、创新”引领学校的课程建设,才能凝聚学校发展的内涵,才能彰显学校发展的文化底蕴,才能让学校成为师生终身眷恋的精神家园。

  (作者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

推荐访问:改革新篇章演讲稿 新篇章 课程改革 揭开
上一篇:村上半年党建工作汇报
下一篇:有关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征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