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来源:新加坡移民 发布时间:2020-09-11 点击:

  1 司法行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十四五”规划和**省司法行政工作“十四五”规划纲要精神,实现全市“十四五”期间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的基本评价 “十三五”时期,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司法厅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职能作用,如期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

 (一)机构改革工作顺利完成 成立了中共市委法治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完成了原法制办与司法局两家单位重组工作,加强重组后司法机关建设,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首提必政治”常态化学习制度。坚持和加强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绝对领导,进一步加强对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管理力度,扎实推进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主题教育、“忠诚干净担当”主题实践活动、“信仰信念信心”主题教育活动等,不断巩固和拓展教育活动成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开展强弱项、补短板巡察“回头看”工作,落实了市委第四巡察组巡察和中央第六巡视组整改工作。

  2 (二)突出特色,科学立法 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市人民政府地方性法规草案拟定和规章制定程序规定》和《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暂行规定》两部规章。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市**保护条例》《市物业管理条例》《市城乡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4 部地方性法规。强化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累计开展 20 轮规范性文件清理,审查登记备案规范性文件 53 件、废止 38 件、修改 11 件。

 (三)行政复议应诉依法依规开展 坚持从严规范办案程序,坚持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坚持不断强化纠错功能机制,坚持完善政府法律顾问职责。“十三五”时期我市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 290 余件,综合纠错率约 21%;我市行政机关共办理 600 余件行政应诉案件,行政机关负责被诉事项工作人员出庭率达 100%,积极推动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制发了行政复议意见书和建议书 50 余件,回复了政府重大行政问题方面的律师函件或法律函件约 200 件,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

 (四)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顺利完成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行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初步推广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立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计划制度,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不必要的执法检查,避免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市司法局被选为司法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 5 个市级

  3 联系点之一,也是**省唯一一家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联系点。

 (五)“七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七五”普法工作,2017 年 3 月 7日,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作出《关于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2017 年 3 月 21 日,在市委七届二十五次常委会上审议通过了《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 年)》,并以市委市政府的文件进行了正式转发。2017 年 4 月 14 日召开了全市“七五”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会议进行部署,并将 “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作为全市深化改革项目予以推进。此后,全市各县区、各部门也都按照市里启动大会的要求,层层召开会议,层层压实“七五”普法工作责任,全市普法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依法治国新思想新战略,不断强化工作举措,突出责任担当,加大创新力度。

 “七五”普法期间制定出台市法治文化基地建设标准,在全市建成了 40 余个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法治文化基地,并命名了兴隆台区振兴街道法治文化广场、盘山县国税局、双台子区图书馆等 21 个市级法治文化基地。组建了“七五”普法讲师团队伍(87 人)及“七五”普法志愿者服务队(1000余名)。2018 年以来从各部门职责、执法实际和工作特点出发,制定了年度普法责任清单,将普法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工作绩效内容进行考核。全市各县(区)、各部门充分利用每年“12.4”国家宪法日等时间节点,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法治宣

  4 传教育活动千余场次。

 (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整合各类法律服务资源,建立完善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投入使用,设立7个接待服务窗口。建立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4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 50 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 530 个,有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工作人员 2415 人。“十三五”时期,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 5800 余件,办理司法鉴定事项 6000 余件,办理公证事项 3.7 万件。完成公证机制体制改革,整合撤销 5 家公证处,设立全国唯一的全域制合作制公证处2 家。全市各级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 794 个,建成市级人民调解中心 1 个,县区级人民调解中心 4 个,建成村(居)评理说事点530 个,个人调解室 51 个。五年共开展纠纷排查 1 万余次,预防纠纷 800 余件,参与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8600 余件,调解成功率 99.9%。

 (七)刑事执行工作有序进行 全市社区矫正系统圆满完成了十九大、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的维稳工作,开展了各类重大风险排查专项行动,确保了全市社区矫正对象安全稳定。积极推动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新模式,全市社区矫正对象未发生重新违法犯罪(案)事件。在册社区矫正对象 485 人,信息化核查率 90%以上,重点人员手机核查率 100%。4 个县区全部建成社区矫正指挥中心,分别成立社区矫正执法大队,50 家司法所全部建成社区矫正执法中队。

  5 持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辟扫黑除恶第二战场。

 二、“十四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就“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法律援助,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依法打击各类犯罪,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等方面,对进一步加强法治中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新阶段,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肩负着统筹推进新时期全面依法治市和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刑事执行、公共法律服务等职责,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全国两会精神,克服人才紧缺、物力有限等诸多困难,忠诚履行职能,主动担当作为,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二)发展目标

  加快法治建设,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经过五年的努力,力争市司法行政工作取得新突破、开创新局面,整体工作水平进入全省前列。

 。

 一是依法治市统筹协调能力明显提升。强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市,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任务的落实。

 。

 二是服务法治政府建设能力明显提升。进一步完善行政立法体制机制,健全行政立法立项、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进一步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重点领域执法力度,狠抓执法监

  6 督,强化依法行政,创新执法方式,完善行政执法信息化管理。进一步落实省司法厅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方案,整合行政复议资源,切实发挥行政复议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制度优势和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

 。

 三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能力明显提升。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刑事执行工作进一步规范,全市戒毒场所实现“六无”目标,社区矫正不发生重特大监管安全事故。人民调解在大调解工作格局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显现,重点人群安置帮教质量进一步提高。

 四是践行为民服务宗旨能力明显提升。对标“两快两全”重要指示,实现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全面有效覆盖,服务保障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重点项目建设的能力明显增强,对重点领域、高精尖项目的法律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

 五是推进司法行政改革能力明显提升。全面完成各项司法行政业务改革任务。机构改革真正实现“机构整合、工作磨合、人员融合”,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各项工作机制运行更加高效。

 六是司法行政权利运行能力明显提升。坚持问题、目标、效果三个导向,构建优化协同、规范高效的司法行政系统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和执业制约监管体系,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提升司法公信力。

  7 七是司法行政队伍素质能力明显提升。加强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努力锻造一支有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的高素质司法行政队伍。

 三、“十四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一)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 年)》及分工方案。探索建立我市领导干部述法制度和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的实施办法,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法治。

  ——落实领导责任。加大对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的督察工作力度。严格落实《贯彻<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实施细则》,促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落到实处。

  ——加大示范创建工作力度。以国家和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评价指标体系为标准,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全面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十四五”期间,要努力实现建成“**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争创“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的工作目标。增加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年度绩效考核中的比重,并加强对考核结果的运用。

 (二)科学开展行政立法 ——完善政府立法机制。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

  8 的,必须报同级党委讨论决定。明确立法权力边界,完善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完善立法项目征集、论证制度,发挥司法行政机构对政府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作用,推进立法精细化。

  ——提高立法质量效率。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法规规章草案,探索建立专家评审委员会机制。起草或者提请制定涉及投资者或者企业重大权益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将听取相关企业意见和建议。在立法审核中,突出体现优化营商环境要求,严格控制新设市场准入条件。

  ——健全行政决策规则。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完善合法性审查制度。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在行政决策中的智力支持作用。增强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实效。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健全全面清理和专项清理相结合的清理机制,加强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动态清理。

 (三)规范推进行政执法 ——实现全市“三项制度”全覆盖。在全市范围内实现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全覆盖。规范执法程序,编制统一执法文书格式,强化行政执法档案管理。创新监管方式,推广包容免罚监管事项清单,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大督促考核力度,不断提升全市“三项制度”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在行政执法信息化

  9 平台基础上,建立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完善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建立案件移送制度,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对接。

 ——进一步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在全市建立全覆盖、分领域、多层次的行政裁量标准体系,并向社会公开裁量标准。市、县政府组织所属执法部门制定并公布裁量标准,规范行政裁量范围、种类和幅度。准确适用裁量标准,实现对同类违法行为的处理结果基本一致。

 ——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力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权责明晰的执法责任体系和责任追究机制。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投诉举报机制。不断提高执法能力。持续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

 (四)行政复议应诉工作稳步推进 ——完成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按照司法部统一部署,以整合行政复议职责、加强行政复议机构力量、健全行政复议机制为重点,以落实行政复议责任、强化行政复议保障为支撑,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将行政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初发阶段、化解在行政机关内部,切实增强行政复议专业性、透明度和公信力,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与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行政复议案件基层听证力度。对涉及营商环境建设的方面的行政复议案件,均进行实地核查,依法确需听证的,应

  10 当在申请人所在地召开听证会,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查找工作短板,回应百姓关切。

 ——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纠错力度。主动发挥行政复议的监督职能,加大个案监督纠错力度,同时注重梳理案件共性问题,通过撤销、确认违法、责令履行、制发意见书等手段倒逼依法行政,使行政复议工作敢于“刀刃向内”,形成震慑,从而提升行政复议公信力。

 ——继续推进行政诉讼案件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要求,扩大出庭应诉行政机关负责人的范围,细化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案件类型,明确不能出庭应诉的理由及处理方式,提升出庭质效,加强监督,督促行政机关负责人在诉讼中积极与当事人沟通协调,促使行政争议的有效解决。

 (五)健全完善刑事执行制度 ——完善社区矫正体制机制,打造过硬矫正队伍。成立市社区矫正委员会。依法完善社区矫正机构设置。强化社区矫正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专门国家工作人员。坚持专门机关主导与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相结合,提高教育矫正质量,社区矫正对象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 0.2%以内。建设“智慧矫正”,完善升级社区矫正数据库,形成全面覆盖、移动互联、智能应用、信息共享的“智慧矫正”新模式。建立以社区矫正对象树立核定社区矫正工作经费的保障制度,合理确定社区矫正工作经费最低标准。增加社区矫正机构专用业务装备,按照省厅要求

  11 统一全市社区矫正服装款式。持续推进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全面执行刑罚执行治本安全观,进一步完善戒毒警察延伸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机制,加强社区矫正执法力量,提升社区矫正执法水平。

 ——全面推进统一戒毒基本工作基本模式落地实效。按照司法部、戒毒局的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市实际,切实转变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和管理方式,利用 1—2 年时间,构建新的组织机构体系,新的工作标准,新的管理规范,新的工作流程,探索建立以分期分区为基础,以专业中心为支撑、以科学戒治为核心的统一戒毒基本工作模式。

 ——完成场所“四区五中心”实体化运行。利用 2-3 年时间完成场所生理脱毒区、教育适应区、康复巩固区、回归指导区;戒毒医疗中心、教育矫正中心、心理矫治中心、康复训练中心、诊断评估中心的实体化运行,重点形成“四区五中心”的运行制度规范化和运行流程标准化,着力解决场所机构体制与“四区五中心”实体化运行不匹配的有效合理衔接问题,打造具有市特色的一体化、实体化、整体化运行模式。

 ——推进“智慧戒毒所”建设工作。加快推进“智慧戒毒”建设工作纵深发展,确保在 1-2 年内有突破性进展。市强制隔离戒毒所 2019 年被确定为全省“智慧戒毒”**省试点单位,经过一系列的场所建设、改造升级、采购更新,“智慧戒毒”已初具模型,下一步要进入实体运行阶段,完成执勤民警的实操执法,将安防综合应用、警务督察应用、可视化应急指挥应用、智能运

  12 维管理应用深度结合,积极推进所安防信息化水平,打造新时代新背景下“智慧戒毒所”,实现“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效率、向科技要安全”整体建设目标。

 ——全力提高场所医疗水平。加大资金力度完善场所医疗设备和设施,充分利用社会医疗资源,提升场所与社会医疗机构协作水平,积极向市级医疗部门沟通、联系,推进场所内设医疗机构多点执业、医联体、远程医疗等多种方式,解决场所医疗能力不足的难题,最大限度减少理所就诊人次。

 ——全面提升教育戒治水平。全面推进统一戒毒工作基本模式落地见效,提高戒断合格率、降低复吸回所率,发挥心理矫治功能、创建特色品牌, 加大康复训练力度、实现规范运作,康复训练中心计划达到 2+1+特色,即 1 操 1 拳十特色模式。

 (六)深入推进全民普法依法治理 ——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全面总结“七五”普法规划完成情况, 科学谋划制定市“八五”普法规划。依托“法律七进”、“12.4” 宪法宣传周等载体、形式,广泛开展以宪法、民法典学习宣传为首要任务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创新普法工作方式方法,巩固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阵地,着力发展移动媒体阵地,积极引导广播、 电视、网站履行公益普法职责,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

 ——健全法治宣传教育机制。深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动落实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以案释法说理

  13 责任,完善普法责任清单制度。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各项制度,切实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 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不断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大力推进村居普法阵地建设,培育法治文化精品。鼓励各类文化团体、组织和个人开展法治文艺创作。

 积极发动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和公共法律服务队伍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法治文化。

 ——完善人民调解制度。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优化队伍结构,提升队伍素质。加强对行政调解、行业专业调解工作指导管理,加大为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提供调解服务的力度。到 2025 年,“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实现全覆盖,有效运行率达 100%,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公共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县区人民调解中心建成率达 100%,有效运行率达 100%。政府购买的专职人民调解员数量达到 200 人以上,兼职人民调解员和志愿者队伍达到 3000人,调解案件受理率达 100%,成功率达 98%以上。

 ——做好刑满释放人员衔接安置救助帮扶工作。进一步健全衔接机制,加强衔接经费管理,大力推进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安置帮教基地建设,建成 1-2 个具有食宿、教育、培训、救助等功能的过渡性安置基地,用于临时性安置、救助“三无”等有特殊

  14 困难的刑满释放人员。协调落实社会救助政策措施,动员社会组织参与帮教工作,帮助刑满释放人员解决实际困难,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七)建设完备高效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实现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有效全覆盖。对标“两快两全”目标,到 2025 年全面建成均等普惠、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现代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以“12348**法网”平台为统领,推进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融合发展,打造“一站式”业务办理平台,实现公共法律服务标准,运行管理、组织保障“三统一”。到2025 年,市、县区、镇街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成率和有效运行率达 100%,服务平台和功能得到有效拓展,资源整合效果明显,基本满足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人民群众知晓率显著提升。继续深化当好人民群众“法律贴心人”活动,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满意度排名进入全省前列。

 ——全面发挥律师服务社会大局职能作用,全市律师队伍规模保持每年10%左右增速发展,组织广大律师积极参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保障、法治政府建设等重点领域工作,推动律师业务从传统服务领域向金融证券、投融资、公司破产重组等非诉讼领域迈进。全面规范律师执业行为,建立律师专业水平评价体系和评定机制,建立不良执业信息记录披露和查询制度。健全完善律师执业权利保障制度机制,改善律师执业环境。加快发展公

  15 职律师、公司律师队伍,到 2025 年,全市律师服务拥有量达到每万人 3 个。每名律师每年参与不少于 50 个小时的公益法律服务或者至少办理 2 件法律援助案件。

  ——规范发展基层法律服务。围绕满足基层人民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坚持扎根基层、贴近基层、服务基层的工作定位,健全完善基层法律服务管理制度。在律师资源不足的偏远地区,适需发展基层法律服务队伍,引导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主要面向农村居民提供法律服务,基层法律服务中公益服务占比达到10%以上。健全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机制,严格规范基层法律服务执业行为。

  ——夯实选拔高素质法律职业人才基础工作。做好年度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组织实施和资格申领审核工作,加强对取得法律职业资格人员的日常管理和动态管理,实现法律职业资格档案管理科学化、制度化、电子化、公开化。完成法律职业资格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所有考试业务的一网通办。根据司法部《关于建立法律职业人员统一职前培训制度》《**省法律职业人员统一职前培训相关制度》等规定,研究制定市法律职业人员统一职前培训相关制度规范。

  ——切实加强涉外法律服务,拓展涉外服务领域。建立《市律师协会支持涉外法律服务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和“市律师协会涉外律师人才库”, 完善涉外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参与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立项、招投标等活动,向外事、外经贸部门提供涉外律师信息,满足涉外律师人才需求。利用省司法厅搭

  16 建涉外律师法律服务机构和涉外企业信息交流平台,发布涉外法律服务需求信息。

 ——提升公证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创新公证服务方式方法,设立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城市服务、小程序等多种形式公证服务端口,满足群众需求。抓住改革机遇,探索拓宽公证业务领域。加强公证质量监管,建立公证服务标准体系,常态化开展公证卷宗质量检查,做好公证质量监测预警。加快发展公证员队伍,到2025 年,公证员数达 20 名。

 ——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实现民事、行政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对办案机关通知的没有辩护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帮助覆盖率达到100%,对办案机关通知的条例条例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辩护比例达到 100%,法律援助诉讼案件占比达到 80%以上。做好特殊群体法律援助工作,组织开展法律惠民生助力农民工、关爱残疾人、关爱老年人、爱军拥属多品牌活动。完善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开展规范化工作站创建活动,执业律师办案占比达到 70%以上。加强法律援助办案质量监管和经费监管,推动法律援助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案均补贴达到 1000 元。

 ——加强司法鉴定工作。引导支持域内鉴定机构做大做强。设立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加强司法鉴定质量建设,每年组织参与由第三方机构对法医临床鉴定人进行能力验证和集中考评,每两年对鉴定文书进行一次抽查评审。加强司法鉴定收费监管,严格执行司法鉴定收费标准。

  17 ——完善仲裁制度。健全仲裁员选任和管理机制,规范仲裁机构和仲裁员名册编制、公告制度。规范仲裁行业发展秩序,加强行业自律和行政监管。

 (八)夯实司法行政基层建设 ——强化基层司法所建设。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开展星级司法所创建和司法所工作模式改革试点。健全完善司法所组织机构,多措并举充实司法所力量,提高司法所队伍素质,扎实履职,人民群众满意度95%以上。司法所政法专项编制有效使用率达 90%以上,所均工作人员达到 5 人以上,所均政法专项编制达到 2 人以上,业务用房 120 平米标准达标率 100%。2025 年,我市司法所全部达到三星级以上标准,其中,50%达到“四星级司法所”,30%达到“五星级司法所”。

 ——推进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深化“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体系建设,汇聚司法行政工作法治大数据,形成信息动态感知、知识深度学习、数据精准分析、业务智能辅助的科技应用格局。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实现网络平台、热线平台和实体平台服务数据集中汇聚,公共法律服务线上线下整体联动。

 (九)建设 “四化”司法行政队伍 ——落实“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人民警察队伍要求,加快推进司法行政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常态化开展政治督察、政治轮训,按照 5 年一

  18 个周期,实现全局系统政治督察、政治轮训全覆盖。按照省司法厅、市委政法委统一部署要求,扎实开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

 ——加强全局系统队伍革命化建设,深化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大研讨大培训。贯彻执行司法部《关于加强司法行政系统党的建设的指导意见》,研究完善《关于加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党的政治建设的决定》。加强全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全局系统队伍正规化建设。推进司法行政系统公务员分类管理,建立健全干警分类技术分类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戒毒和其他司法行政工作辅助人员队伍,切实解决一线工作力量不足问题。鼓励引导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司法行政工作。探索戒毒警察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新模式。

 ——加强全局系统队伍专业化建设。鼓励全局系统公务员参加统一法律资格考试并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贯彻执行司法部《司法行政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五年规划》。2025 年,戒毒人民警察队伍中监所管理、戒毒康复、法律、教育、心理、信息工程和医学等核心专业人才达到队伍总数的 70%以上。立法、行政复议工作人员法律职业人员比例达到 100%。

 ——加强全局系统队伍职业化建设。探索建立符合司法行政机关特点的警务管理模式,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大力提升司法行政队伍职业能力。建立健全干警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和受到侵

  19 害保障救济机制,探索建立干警依法履职免责和容错纠错制度。贯彻落实司法部关于因公负伤司法行政干警紧急救治绿色通道制度,确保伤病司法行政干警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落实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形成具有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

 四、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司法行政系统机构职能。加强依法治市力量,优化各职能科室结构,统筹协调法治建设工作以及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刑事执行、公共法律服务等职能。借助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有利契机,推动形成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的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司法行政职权配置,形成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相适应的司法行政体制机制。

 (二)加强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党的政治建设。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持续贯彻落实“首提必谈政治”的常态化学习制度。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推进司法行政改革发展的强大思想动力。

 (三)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自觉与违反党章准则和破坏党的纪律、

  20 危害党中央集中领导和团结统一的言行作斗争,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头脑清醒、保持坚定立场,坚决杜绝“七个有之”,坚决反对“两面派”“两面人”。

 (四)加强反腐倡廉警示教育。要深入学习贯彻反腐倡廉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教育、预防、惩处机制,充实教育内容,改进方式方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五)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加强新形势下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就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引导广大司法行政干警铸就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要大力加强履职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司法行政队伍依法行政能力、公正文明执法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科技应用能力、社会沟通能力。二要大力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深入开展纪律作风专项治理,大力开展“六条禁令”“六个一律”“六个绝不允许”等执行情况的执法检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三要大力加强职业保障制度建设,健全依法履职保护机制,落实从优待警政策,努力为干警履行职责创造良好条件。

 (六)强化资金投入保障。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建立长

  21 效的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积极推动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加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对中央政法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的科学化管理,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资金使用发挥最大效益。

 (七)加强规划评价考核。建立规划评价考核机制,分年度按节点考核规划推进情况,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建立规划评价考核结果和预算安排的反馈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以后年度安排资金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将规划评价考核纳入部门工作目标考核范畴,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逐步探索绩效问责机制,保障规划贯彻落实。

  22

推荐访问:事业发展 司法行政 规划
上一篇:一二三级教育内容
下一篇:路径依赖经济学分析——党校学习有感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