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不同患者的静脉穿刺技术]消瘦患者的四肢静脉穿刺

来源:建筑师 发布时间:2019-04-20 点击:

  [关键词] 静脉; 穿刺   [中图分类号] R322.1+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200-01   
  静脉穿刺技术是护理工作的基本操作之一,也是临床治疗、抢救病人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静脉穿刺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急诊、重危病人抢救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同时也是对护士基本功的衡量和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检验。现将文献中针对不同患者的静脉穿刺技术综述如下:
  1 血管充盈不足的患者
  1.1 局部血管扩张法
  1.1.1 热敷法 局部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张秀兰等[1]选用热敷局部穿刺法与常规穿刺法对515例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穿刺成功率热敷法高于常规法。
  1.1.2 外涂血管扩张剂法 对周围静脉显露不明显,血管痉挛穿刺困难患者,李波[2]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涂在手背上,并湿热敷局部3分钟左右,表浅小静脉迅速充盈和扩张。程丰薇等[3]用棉签蘸阿托品注射液适量,涂擦于穿刺局部皮肤8~12次,2~5分钟后,局部浅静脉扩张充盈显露。冯敏等[4]研究探讨出用2%的山莨菪碱,擦拭局部皮肤4下,对血管弹性差,脆性大,血管细,看不清,穿刺有困难者,作了50例次应用,一次性成功38例。但这些方法不适用于婴幼儿、青光眼、心血管病患者、高热抽搐以及烦躁者。
  1.2 扎两根止血带法
  马俊英[5]报道,在肘关节及腕关节上各扎一根止血带于肘窝部行静脉穿刺取血,经6000多例儿童的临床实践,一针见血率达到99%。认为扎两根止血带比扎一根止血带效果好,对一些不能主动握拳配合的儿童,可以代替握拳,同时局部血管充盈度满意。此法不仅适合儿童,也适合成人中因消瘦、血管不固定、不充盈、肌张力低下、衰竭及无力握拳患者。
  1.3 易见回血法
   一次性输液器的应用,存在着头皮进入血管后,不易回血或回血量较少的缺点,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姚学娜等[6]经过4年的实践,探索出两种易见回血的方法,一是调节器高调法,即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滴管下端,为1209例血管弹性较好的患者行静脉穿刺8984次;二是调节器高调输液瓶低位法,即调节器在高调的基础上,输液瓶挂于输液架调节旋钮上,为247例细小血管和血管弹性较差的患者行静脉穿刺2634次,成功率较高。
  1.4 垂吊法或甩臂法
  张华[7]等用输液肢体下垂1~2分钟后扎止血带或上臂下垂状态下用力往下甩5~6次,在保持下垂状态下扎好止血带,而后平行放行静脉穿刺,浅表静脉扩张充盈,静脉穿刺成功率高。
  1.5 非握拳穿刺法
   常规法在行静脉穿刺时,嘱咐患者握拳,成功后才松拳。而在行手背静脉穿刺时,万淑芝等[8]主张被穿刺手自然放置,护士用左手将患者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这样可充分显露手背各部位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经万余例的实践,成功率达98%以上。
  1.6 手指推、压法
  汪丽华等[9]用大拇指轻按欲穿刺的静脉,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推行3~5厘米,嘱患者用其对侧拇指按压固定静脉后,再用拇指在被固定静脉远心端(离穿刺点3~5厘米)向近心端推行,以达到静脉充盈的目的,穿刺后即松开。该法与压脉带固定法比较,效果优于压脉带固定法。
  2 年老病人
  年老病人血管壁增厚、变硬、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皮下脂肪少、皮肤松弛、血管浅、易滚动、容易刺破、回血缓慢。穿刺时应选择易固定且离开静脉瓣静脉窦的部位,术者用指压、揉捏、轻击穿刺局部或活动肢体、热敷等,使血管充分充盈。左手拇指绷紧血管下端,食指固定血管上端。在穿刺点下方1~2厘米处进入皮肤1/3时,再进入血管内见回血稍向前进针少许,使整个针尖都进入血管,让滚动的血管不易滑脱。进针角度力度相对较大。但对表浅、脆性大或细小的血管要低角度平行进针,见回血后不宜再进针以防穿破血管。
  3 水肿、浮肿病人
  水肿病人皮下组织积液,不易找到。穿刺时易穿破对侧血管壁,造成液体外渗、皮下水肿。注射时可沿静脉解剖位置用手指按揉局部,暂推开皮下水分,使静脉充分显露后再穿刺。
  4 消瘦型病人
  该类患者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滑动,选择手背处穿刺时不要让患者握拳,以免血管进入掌骨窝内;穿刺时绷紧皮肤,或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别固定在穿刺段静脉上下端。[10]
  5 肥胖型病人
   该类患者皮下脂肪丰富、血管较深,可选择手腕、手背、足背等部位,拍打局部以使血管充盈明显。进针时一定要在血管上方,采取正中进针。
  综上所述,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应用以上不同方法,并有机的结合应用,可有效地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张秀兰,马正莉,盛杰,等.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静脉穿刺方法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5,30(11):652.
  [2] 李波.小静脉穿刺新法[J].实用护理杂志,1995,11(7):31.
  [3] 程丰徽,张淑兰,陈美健,等.阿托品注射液在周围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山西护理杂志,1997,11(5):229.
  [4] 冯敏,刘安琴,孙燕芳.山莨菪碱扩张局部皮肤浅表血管的临床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4):187.
  [5] 马俊英.为儿童作静脉穿刺扎两根止血带好[J].中华护理杂志,1990,25(1):43.
  [6] 姚学娜,马春涛,高世红,等.输液时静脉穿刺易见回血法[J].中华护理杂志,1993,28(10):611.
  [7] 张华.提高外周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与技巧[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4):59.
  [8] 万淑芝,王英娴.手部静脉穿刺不宜握拳[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2):72.
  [9] 汪丽华,陈怀珍.手指推压法可提高老年人静脉穿刺成功率[J].山西护理杂志,1996,10(1):33.
  [10] 杜秋芝,胡建霞.静脉穿刺成功与失败的分析和体会[J].中原医刊,2002,29(10):60-61.

推荐访问:穿刺 静脉 患者 技术
上一篇:盘湾镇社区农民高血压病的调查分析:高血压病危险分层
下一篇:[玉簪花研究进展] 玉簪花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