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水库交通复建工程(青龙水库还建乡级路),,总体说明

来源:造价师 发布时间:2020-10-15 点击:

 第一篇

 总 总 体说明 1 、概述 1.1

 建设背景概述

 本阶段通过对青龙水库工程选定的上坝址(位于后山镇天生桥上游约 2.1km 的康家坝)和下坝址(位于天顺村天生桥上游 900m 的二道河陈家坝)进行坝址比选,认为下坝址地形、地质条件、工程布置、施工条件和工程投资方面均优于上坝址,推荐下坝址作为水库坝址;又通过对拟定 546m、548m、550m 三个正常蓄水位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选,认为正常蓄水位 548.0m 方案在工程地质、地形条件、满足设计灌溉面积、设计灌溉保证率、单位灌溉面积所需投资、单位高程增加效益、水库淹没投资、差额内部收益率等方面较为优越,以正常蓄水位 548.0m 方案作为选定方案。因此,本阶段拟按下坝址正常蓄水位 548.0m 方案开展征地实物调查。

 青龙水库工程推荐方案水库坝址(即下坝址)位于关龙河上游后山镇天顺村天生桥上游约 900m 处(后山镇三岔河口汇合口以上 1.5km 的二道河陈家坝河段),坝址以上集水面积 50.14km2,水库正常蓄水位 548.0m,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 1498 万 m3,总库容 1661 万 m3。青龙水库坝址以上来水经水库调蓄后由坝式取水口下泄至下游河道,在水库坝址下游约 5.5km(公路里程约 4 km)处的余家镇三河村邓家坝处修建翻板闸坝取水,以充分利用邓家坝至陈家坝之间河段区间径流及右支沟来水,翻板闸坝左、右岸取水口分别接左岸分水支渠、右岸总干渠向灌区及供区供水,规划灌溉面积2.515 万亩,场镇供水人口 3.23 万人,农村人饮 2.33 万人、畜饮 4.58 万头。

 受水库蓄水影响,万州区后山镇的部分道路将被淹没,为了解决水库蓄水后水库库区内居民的出行问题,将水库公路复建作为水库建设的专题部分进行设计。

 1.2

 项目概况

 1 1 )项目名称:重庆市万州区青龙水库复建公路工程 2 2 )建设地址:重庆市万州区后山镇 3 3 )项目业主:重庆市万州区双源水利开发有限公司 4 4 )建设规模:

 还建乡级公路设计等级为四级公路,设计起点自青龙水库坝顶公路外延后,沿水库岸线北岸,依山走线,至 K3+280 处以桥梁形式跨越现状深沟,至对岸现状翻修公路止。桥梁全长 115 米,桥宽 7 米。本桥上部结构采用(3×35m)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梁高 1.8m;下部结构桥墩采用 1.2m 圆柱墩,1.5m 桩基础,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扩大基础。全线长 3.394 千米,路面宽度 6.5 米。

 1.3

 编制依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2007】358 号)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建标【2002】99 号、厅公路字【2002】217 号); 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7)《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8)《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B02─2013); 9)《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 TD33-2012); 10)《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1—2009); 11)《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B04-2010); 1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 13)《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15); 1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15)《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 16)《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 17)《混凝土结构设计》(GB50010-2010); 18)《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 F71-2006); 19)《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 20)《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 F71-2006); 2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22)《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G E41-2005); 23)国家、重庆市有关法律、法规、条例等。

 24)1988 年 6 月交通部颁布的《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及交通部 2010 年 4 月编制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2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国家计委、建设部 2006 年); 26)重庆市关于投资估算、概算、预算的补充规定; 27)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提供的 1:2000 地形图; 28)项目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 1.4 研究过程及内容

 本阶段重庆市万州区青龙水库工程工作大纲中公路复建专题主要论述解决项目的规模、项目建设标准、项目建设方案等内容。

 2 、项目建设理由 重庆市万州区青龙水库复建公路是后山镇出镇的的重要出境通道,是后山镇出行必经之路。它的复建不仅会改善原路的交通状况,而且可以推动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带动后山镇各行各业的发展,它的建成对水库建地后山镇有着深远的意义。

 目前淹没路段仍然是公路等级低、平纵线形指标较差、路基病害多、抗灾能力弱,且穿越村多、路基宽度不足,车辆通行困难,交通安全事故频繁。现有公路淹没后,路线断道后已不能满足日常交通运输发展的需求。复建该路段,已是当务之急。本项目对满足水库项目区人民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水平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1 项目建设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设计规范》的要求,是解决库区民生需求的必须

 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第 2.8.1 条和 2.8.2 条之规定“受淹没的铁路、公路、船运、电力、电信、广播电视等设施,需复建,应按原规模、原标准或者恢复功能的原则,提出经济合理的复建方案......”,遵照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适度考虑公路交通量发展、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进行库区公路复建。

  库区范围以农村等外级公路、通乡等级公路构成现有路网,现有路网描述如下:

 ①

 桥亭街道—康家桥—三道河-后山镇(通过库尾),为库区路况最好的公路,公路等级为四级,路基宽度 5.5m,水泥砼路面。水库蓄水后,淹没道路长度约 2244.61 米。(桥亭街道出入后山方向的核心干道,后山镇出镇的核心干道)

 ② 康家桥—柏树坝-天运桥-孙家新建村级公路,水泥砼路面。水库蓄水后,淹没道路长度约 1165.25 米。(目前进入桥亭街道的主要通道)

  图 1.现有路网结构示意图(图中对应编号即对应为上述现有路网编号,青色\红色即为现有道路)

  青龙水库建成蓄水后,将淹没现有道路共计约 3.409 公里,淹没公路桥梁 1 座。

 由于项目所在区域涉及多个村社且各个村社地界相互交错,水库修建蓄水后将原一个村社划分成两块或若干块,水库蓄水后对地界的分隔,将不可避免的对居民出行种地等造成较大的影响。

 水库蓄水后将隔断现有路网,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第 2.8.1 条和 2.8.2 条之规定“受淹没的铁路、公路、船运、电力、电信、广播电视等设施,需复建,应按原规模、原标准或者恢复功能的原则,提出经济合理的复建方案......”,遵照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适度考虑公路交通量发展、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进行库区公路复建是必须的。

 2.2. 项目建设是完善地区公路网, , 突显后山出镇通道的必要项目

 重庆市万州区青龙水库复建公路是后山镇出镇的的重要出境通道,是后山镇出行必经之路。它的复建不仅会改善原路的交通状况,而且可以推动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带动后山镇各行各业的发展,它的建成对水库建地后山镇有着深远的意义。

 2.3. 项目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农村交通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的必要前提。

 本项目沿线村乡较多,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该公路交通。其公路等级的提高,将大大改善沿线农村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是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现。

 2.4. 项目建设有利于改善交通环境,减少安全事故

 本项目的实施及公路等级的提高,将有效控制交通安全事故,对公路沿线市场的繁荣、商品流通、经济发展起到安全保障作用。

 2.5. 项目建设有利于沟通城乡之间物质、经济、文化交流

 项目所在地区农业发达,本项目建成后有利于城市带动沿线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城乡间的物资、文化交流,并开辟了城市生活及生产资料的来源通道。

  三、技术标准论证 公路复建标准严格遵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第2.8.1 条和 2.8.2 条之规定,即:“受淹没的铁路、公路、船运、电力、电信、广播电视等设施,需复建,应按 原规模、原标准或者恢复功能的原则,提出经济合理的复建方案......”,遵照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适度考虑公路交通量发展、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进行库区公路复建。

 结合对淹没道路的调查,拟定复建道路的标准等级。

 淹没道路等级情况如下:

 ①

 桥亭街道—康家桥—三道河-后山镇(通过库尾),为库区路况最好的公路,公路等级为四级,路基宽度 5.5m,水泥砼路面。水库蓄水后,淹没道路长度约 2244.61 米。(桥亭街道出入后山方向的核心干道,后山镇出镇的核心干道)

 ②

 康家桥—柏树坝-天运桥-孙家, 新建村级公路(标准为农村公路),水泥砼路面。水库蓄水后,淹没道路长度约 1165.25 米。(目前进入桥亭街道的主要通道)

 图 2.现状道路淹没情况一览图( 1 、 2 )对应文字描述中的序号 结合上述对调查资料的分析,确定复建道路的技术等级为四级公路标准。具体采用规范标准情况如下表所示: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单位 乡级道路 0 设计等级 / 四级 1 主线设计速度 Km/h 20 2 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米 30 3 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米 15 4 回头曲线最小半径 米 10 5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米 0 6 最大纵坡 % 9 7 最小坡长 米 60 8 路基宽度 米 6.5 9 路面宽度 米 5.5 10 标准轴载 KN 100 11 路肩宽度 米 2×0.5 12 桥涵荷载 级 公路—Ⅱ级,人群:3.0KN/m2

 四、项目建设条件 4.1. 地理条件

 拟建项目位于后山镇地处万州西部边陲,1992 年,后山撤乡建镇,2004 年 9月乡镇建制调整后由原桥亭乡和后山镇合并而成。东与开县龙安乡相连,南与李河、孙家镇接壤,西与余家镇相倚,与弹子镇相邻,幅员面积 78.86 平方公里。辖 11 个村,80 个村小组,2 个居委会,5 个居民小组,15 个镇属单位,两个集市,总人口3.2 万人,其中社区人口 7380 人,集镇场镇面积为 1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0.7 万人,是万州的一个边贸大镇。

 4.2. 气象、水文条件

 解放前因边贸繁荣享有“旱码头”之誉,成为西部 10 万人的经济、文化、物资集散地。境内交通便利,距万州主城区 70 余公里,离渝万高速公路 20 公里,乡村公路四通八达。辖区内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属深丘,岭谷交错,地质复杂,地形多样,海拔在 520——1345 米之间,昼夜温差较大,病虫害较少,是烟业、优质大米、无公害蔬菜的理想种植地。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铜、铁、磷、天然气等多种矿产资源。

 4.3. 地质条件

 (一)地形地貌 工程位于四川盆地东部边缘,区域地形以狭长条带状低山与宽缓谷地相间分布为主要特征,呈平行岭谷地貌景观,属侵蚀——堆积地貌。山脉分布与构造线方向一致,呈 NE——SW 走向,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由西向东主要山脉有:铜锣山、明月山(西山)、精华山(东山)、黄草山、挖断山。山顶高程一般 600~1100m;谷地地形呈串珠状圆顶浅丘,一般高程在 200~550m 之间。

 (二)

 地层岩性 现将公路沿线出露地层及其岩性沿前进方向分别简述如下:

 路线穿越了三叠系至侏罗系地层,其中第四系主要分布在河谷、山麓等处。现从新到老简述如下:

 ①第四系(Q) 路段内主要分布在高滩河及现代河床漫滩及心滩,岩性为砂、砾卵石,山区偶见卵砾石阶地,残坡积粘土、碎石土等。

 ②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灰、灰绿色中一厚层岩屑亚长石砂岩夹紫红色中厚层泥质粉砂岩。

 ③侏罗系上统隧宁组(J3s):紫红色薄~中厚层细粒亚长石砂岩及岩屑长石英砂岩,底部夹砾岩透镜体。

 ④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泥岩、粉砂质泥岩与厚层长石砂岩呈不等厚互层。

 ⑤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J2xs):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灰绿色厚层岩屑亚长石砂岩,长石砂岩。

 ⑥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J2X):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夹页岩,泥岩及介壳砂岩。

 ⑦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J1-2z):上部深灰色页岩夹薄一中厚层页岩,中部为泥质粉砂岩,粘土岩,下部灰色薄一中厚层石英粉砂岩。

 ⑧侏罗系下统珍侏冲组(J1z):灰色薄一中厚层亚岩屑石英砂岩夹泥岩。

 ⑨三迭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灰色厚层岩屑砂岩,底部为页岩夹薄煤层。

 ⑩三迭系中统雷口坡组(T2l):紫红色薄~中厚层粉砂质水云母页岩,夹薄层泥质灰岩。

 (三)、地震 按国家新的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不再采用地震基本烈度的概念,直接采用地震参数进行设计。新标准按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进行分区,地震动峰值加速与原地震基本烈度的关系见下表。

 地震动峰值加速分区与原地震基本烈度对照表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g)

 <0.05 0.05 0.1 0.15 0.2 0.31 >0.4 基本烈度 Ⅵ Ⅵ Ⅶ Ⅶ Ⅷ Ⅷ ≥Ⅸ 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 a=O.05g,地震动反应谱周期 T=O.35s(相当于原地震烈度区划图中的地震烈度Ⅵ)。

 4.4. 建筑材料及运输条件

  (一)建筑材料

  1. 石料 混凝土骨料料场 本阶段混凝土骨料场选择位于后山镇张家湾料场。

 后山镇张家湾料场位于复建村级路西侧张家湾处,距下坝址总运距 3.6km,。料场地表大多基岩裸露,覆盖层零星分布,地形坡角 40~50°,地层岩性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中厚层状灰岩。料场沿岩层走向向南及向北开采,开采面为切向坡地质结构,山内侧为顺向坡地质结构。岩层倾角大于地形坡角,岩层未切脚临空,边坡稳定。料场开采长度 500m,宽度 40m,深度 30m,储量 60×104m3,剥离量约 4×104m3,有用层储量约 56×104m3,剥采比为 0.07:1。西山灰岩料场作为混凝土粗细骨料,质量好、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

 2. 砂料 后山镇张家湾当地现已有开采工作面,由于本工程砂石骨料需要量不大,该料场可由业主与当地砂石加工场统一协调,施工单位按照市场价格自行购买。砂石骨料由砂砾石加工场统一加工、分级、堆放,再采用 2.0m3 装载机装 10T 自卸汽车运输至各施工区混凝土拌和场。

 3. 工程弃土 沿线以挖方路基为主,土石方数量较大,填方土石方数量不能满足挖方需要,沿途山坳较多,可以选择离废方较近的山坳做弃土场,并做好截排水措施和弃土场的绿化。

 4. 工程用水 施工生产用水源取自河水,经处理后用于施工。生活用水可引用当地沙河乡水厂,其供应量满足施工生活用水要求。

 5. 工程用电 施工用电,须与当地电力部门协商就近解决或自备发电机组,以满足工程用电的要求。

 6. 四大材料和燃油来源及供应 由于当地水泥厂购买。

  (二)运输条件

 本项目属公路改建工程,且公路网基本形成,尽管有的路段等级较低,但能满足目前施工运输车辆的需要,因此,施工的机具、材料的运输,施工队伍的进场,均可依赖这些路网,故交通较为便利。同时,公路沿线均可找到合适的工房、住房及施工用地,用电均可与当地政府和沿线单位联系加以解决。

 五、方案拟定及建设方案介绍 本项目为库区道路复建工程,复建道路基本为新修,设计中按照“既执行技术标准,又因地制宜,尽量减少工程量”的原则,达到合理使用技术标准,少占土地,节约投资的目的。

 1 5.1 路线方案的选择原则

 本项目原公路为库区泥结碎石路面的村道,路线急弯陡坡较多,技术指标低,属于等外级公路。道路状况较差,路面泥泞,晴通雨阻。受万州区青龙水库库区蓄水水位的影响,于 2017 年(预计年份)本项目原公路将被淹没。选线的主要原则是:

 1、考虑到水库正常蓄水水位为 548.0m,本项目的设计标高绝大部分控制在548.0m 以上; 2、公路走向布设以解决民生、服务库区人民生产生活为根本原则。广泛征求当地民众的意见,合理布线,达到当地政府提出的“交通复建、交通网络、路网的回复应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应征当地居民意见,确保水库蓄水后不留交通孤道”的原则. 3、为节约工程投资,要充分利用原地形条件,对个别地形、地质复杂地段,可适当降低技术指标;对多个路线方案在造价、技术标准、施工条件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对比; 4、充分考虑公路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力求避开重大地质病害; 5、充分考虑沿线的矿产资源及水能资源分布情况,尽量发挥该公路的功能,避免重复建设。

 2 5.2 复建道路复建功能定位

 结合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论述,复建道路(路网)的功能需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 1 解决区域交通:解决区域交通出行功能,恢复被淹没道路中具有解决区域交通功能的道路,主要指在被淹区域内复建一条道路,使之能便捷连接后山镇出镇及桥庭街道出行问题。

 2 2 解决区库区内部老百姓生活、生产出行:项目在地分布后山镇多个村社之间,这些行政区划交错分布,水库复建后将不可避免的隔断同一个村社的地界,水库复建必须考虑库区内部同一个村社村民出行问题。

 5.3 沿线主要控制因素

 A.地形、水文 拟建项目位于后山镇地处万州西部边陲,1992 年,后山撤乡建镇,2004 年 9月乡镇建制调整后由原桥亭乡和后山镇合并而成。东与开县龙安乡相连,南与李河、孙家镇接壤,西与余家镇相倚,与弹子镇相邻,幅员面积 78.86 平方公里。辖 11 个村,80 个村小组,2 个居委会,5 个居民小组,15 个镇属单位,两个集市,总人口3.2 万人,其中社区人口 7380 人,集镇场镇面积为 1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0.7 万人,是万州的一个边贸大镇。

 B.地质 本项目路线位于丘陵谷地区域,现有河道蜿蜒穿行与丘陵之间,呈 NE--SW 流向,

 与构造线走向大致相同。在微地貌上一般砂岩成脊而泥岩成槽。河道南岸为顺向坡,地形疏缓,北岸为逆向坡,临河地形陡立。库区出露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上统遂宁组(J3s)、蓬莱镇组(J3p)地层,岩性为泥岩、粉砂岩与砂岩互层,第四系有河流冲积(Q4al)、残坡积(Q4el+dl)与崩塌堆积(Q4col),松散堆积于丘陵宽阔槽谷及河流两岸阶地、漫滩上。

 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地基强度基本可以满足路基、结构承载力要求。但沿途局部路段仍存在不少不良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有冲沟,小型滑坡等,在选线时应注意绕越或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不良工程地质对道路的破坏。

 C.淹没水位控制 本项目库区淹没水位 548.0m,路线、桥梁布设应考虑设计洪水频率的条件下最大淹没水位要求。

 D.同一村社老百姓出行路径规划 “以人为本、发展的眼光”出发,经济合理的布设路线、桥梁确保库区居民便捷出行。

 5.4 复建方案选择情况介绍

 本项目按照以上选线原则,根据现状道路路网情况分析比较,复建道路设计遵照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按“原标准”,适度考虑公路交通量发展、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确定道路路线走向及等级。

 结合当地经济现状及当地交通网络分布情况,提出如下路线方案:

 推荐方案:

 还建乡级公路设计等级为四级公路,设计起点自青龙水库坝顶公路外延后,沿水库岸线北岸,依山走线,至 K3+280 处以桥梁形式跨越现状深沟,至对岸现状翻修公路止。桥梁全长 115 米,桥宽 7 米。本桥上部结构采用(3×35m)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梁高 1.8m;下部结构桥墩采用 1.2m 圆柱墩,1.5m 桩基础,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扩大基础。全线长 3.394 公里,路基宽度为 6.5 米。

  图 5.路线方案布设示意图 比较方案:

 由于库区地形条件限制,比较方案较推荐方案仅仅是针对的乡级路于末尾的桥位布置比选:

 比较方案选定乡级路末尾至桥亭的路线采用绕线方式延长公路长度 1.8 公里,沿水库淹没边缘走线至现状桥亭小水电站前,架设单跨 35 米桥梁接入原有公路上。道路设计标准与前段标准一致。

 两方案比较:

 比较方案线路较长,且沿途调查后发现延长线路北侧并无居民居住,且在复建乡级路较原线路已经延长了近2公里的基础上,再延长了周围居民的出行距离1.7公里,

 对周围居民的出行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利,比较方案设计主交通流方向远离库区,对库区带动作用较小,对库区经济发展贡献作用远远不如推荐方案。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和适度超前原则,建议采用推荐方案。

 5 5.5 路基断面布设形式

 结合对道路功能定位,项目采用的路基断面形式主要有:

  m 6.5m 双车道断面形式:

 0.25m(硬化土路肩)+3.0m(行车道)+3.0m(行车道)+0.25m(硬化土路肩)=6.5m

  该种断面用于乡级道路复建。

 6 5.6 拟定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青龙水库还建乡级路,项目起于上坝公路,终点接桥亭街道,全长3.394km。

 青龙水库还建乡级路的建设非常必要和紧迫,本项目是重庆市万州区交通发展的需要、是拓展城市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是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有利于旅游事业的发展、是促进山区脱贫致富、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需要、是适应未来不断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的需要以及是带动沿线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执行标准 本项目采用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为 20Km/h,路基宽度为 6.5 米,桥涵设计荷载公路—Ⅱ级,本项目的等级和标准如下表:

  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 号 项

 目 技术标准(规范值)

 技术标准(采用值)

 1 公路等级 四级公路 四级公路 2 路基宽度 6.5 米(3*2+0.25*2)

 6.5 米(3*2+0.25*2)

 3 行车道宽度 2×3 米 2×3 米 4 设计速度 20 公里/小时 20 公里/小时 5 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15 米 15 米 6 回头曲线最小半径 15 米 15 米 7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 / 8 会车视距 40 米 40 米 9 最大纵坡 9% 7.9% 10 凸型竖曲线极限最小半 100 400 11 凹型竖曲线极限最小半 100 1200 12 桥涵设计荷载 公路-Ⅱ级 公路-Ⅱ级 13 设计洪水频率 大、中桥 1/50,小桥、路基 1/25 大、中桥 1/50,小桥、路基 1/25 (二)

 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全长、所经主要河流、城镇及工程概况 1、 、 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全长、沿线主要城镇及河流 本项目起讫桩号为 K0+000~K3+393.539,道路全长 3.394km。

 河流:本项目路线范围无大河流。

 公路:主要有分布的乡道。

 2、 、 工程概况 青龙水库还建乡级路为四级公路全长 3.394 公里,路基宽度为 6.5 米,主要工程概况为土石方挖方为 25.8 万方,填方为 8.7 万方,排水 4396 米;路面 139887 平方米;全线涵洞共设置 11 道。

 全线主要工程量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

  量 备注 1 路线长度 Km 3.394

 2 路基宽度 m 6.5

 3 挖方 10000m 3

 25.8

 填方 10000m 3

 8.7

 4 排水 m 4396

 5 路面 1000m 2

 13.9887

 6 涵 洞 道 11

 7 土路肩硬化 1000m 2

 0

 8 占地 亩 48

 7 5.7 填方路基选择方案

 本项目虽然是公路复建工程,但主要为新建工程,本地区局部地段地形复杂,地面横坡较陡,路基设计在考虑技术可行、工程经济的同时,兼顾环保,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既经济又合理。因此,本设计充分考虑了路基的安全与稳定,对高填深挖地段都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如设置路肩墙及路堑墙,对高边坡进行护面或锚固等。

 全线植行道树绿化,挖方地带可植树于碎落台上,填方地段可植树于填方路堤边坡下方或者植于路堤上,或根据具体地形灵活处理;在桥涵等结构物处不植树绿化;在穿越乡镇的路段,应注意与乡镇街道绿化协调一致。

 路基压实度标准:采用重型压实标准。路基的压实度根据填挖情况及不同深度按下表使用:

  路基压实度表 填挖类别 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 压实度% 填方路基 上下路床 0~80 ≥95 上路堤 80~150 ≥94 下路堤 >150 ≥92 零填及挖方 0~80 ≥95 填方路基与构造物衔接处,应有很好的压实度以消除跳车现象,路基的压实度亦应符合上表的规定。填方路基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 150mm;当采用细粒土填筑时,路堤填料最小强度 CBR 值应满足:上路堤大于 3%,下路堤大于 2%。对于浸水路堤应选用渗水性良好的材料填筑。

 ⑤路基设计边坡:填方路基边坡一般采用 1:1.5;挖方路基边坡坡度根据土体的密实程度、成因类型及生成年代及岩石的岩性、构造、风化破碎程度,结合挖方高度、地下水、地表水等因素拟定如下:

 砂卵石土、块碎石土:1:0.5~1:1 基岩:1:0.1~1:0.75 8 5.8 挖方路基选择方案

 根据本路段实际情况,挖方边坡坡比按下表所列数值采用。

 岩土种类 边坡高度(米)

 ≤20 >20 一般土 1:0.75~1:1.25

 泥灰岩、泥岩 1:0.3~1:0.75 1:0.5~1:1 灰岩 1:0.1~1:0.3 1:0.25~1:0.5 对完整的厚层砂岩(H﹥4 米)的路堑挖方,为保持边坡岩体原有的稳定性和坡面控制,应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技术。光面爆破范围为路堑开挖边界内 2米。爆破参数的选择,均应通过试验确定,可参照《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

 —94)中的有关参数。

 5.9 特殊路基

 本项目涉及的特殊路基有软弱路基、挖方岩质边坡崩塌及风化剥落、顺层边坡开挖诱发滑坡、泥岩遇水软化等。

 对软弱地基视不同情况可分别采取强夯、换填、塑料插板、排水盲沟、碎石桩等措施综合处理,确保公路的安全运营。

 对于挖方岩质边坡设计时应根据开挖高度、地层岩性、岩层产状、斜坡坡度、水文地质条件等采用合理的开挖坡比,建议开挖坡比应小于 1:0.75,同时还应采取坡面墙结合植被生态防护等措施对开挖边坡进行防护。对挖方高度较大的边坡,应分级设置开挖平台,为防止雨水冲刷坡面,还应在边坡外围设置截水沟。

 对可能发生滑坡地质灾害的顺层边坡路段,设计时应采用较缓的开挖坡比,开挖前应做好截排水措施,并跳槽开挖,对土层厚度大于 2 米的土质边坡应及时支护。尽量减少因边坡开挖诱发新的滑坡地质灾害。

 项目区地层多为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等,抗风化能力差,遇水后易软化及崩解。对于路基工程,路基开挖后,若为泥岩地基,应及时铺设垫层,避免因泥岩经雨水浸泡软化后地基承载力降低。

 5.10 路基防护

 (1)填方路基防护 由于本项目道路等级普遍偏低,填方边坡一般不考虑防护。

 沿河路基或经过水田地段的路基,设计水位加 0.5 米以下的路基边坡采用实体护坡或护脚防护,护坡厚度与护脚高度根据水文计算确定。

 在地面横坡较陡的路段,视具体情况采用衡重式挡土墙、护肩或护脚进行防护。

 根据沿线防护材料情况,护坡材料采用 M7.5 浆砌片石,挡土墙采用 M7.5 浆砌片石,护肩及护脚采用 M7.5 浆砌片石。

 5.11 路面结构方案

 (一)

 设计原则

 路面设计应在满足交通使用功能的需求下按照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技术可行、施工方便和经济合理、便于养护、社会效益好、使用寿命长的原则并借鉴其他道路设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设计标准及依据如下:

 (1)、设计标准: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以 100KN 的单轴-双轮组荷载作为标准轴载,设计年限 30 年。

 (2)、设计规范:《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 ( 二 ) 路面结构方案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路面强度高,稳定性较好,使用期长,养护费用较低等优点。但水泥混凝土路面对土基和水文地质条件适应性较差,特别是高路堤路段,修建水泥混凝土路面不适宜,施工质量也不易控制。本项目所在地区水泥需要从外县远运,水泥路面水泥用量非常大,且运输成本较高 本次设计路面结构为:

 C30 砼

 20cm(面层)

 4%水泥稳定碎石

  18cm(车行道上基层) 二灰碎石

  15cm(车行道底基层) 二灰土

  15cm(车行道垫层)

 5.12 公路桥梁设计

 本项目涉及桥梁一座,为还建四级公路 K3+266 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

 1、总体布置图 本桥作为连接东西段主要通道,桥梁起止桩号为:

 K3+266~E K3+381,桥梁全长 115 米,桥宽 7 米。

 本桥上部结构采用(3×35m)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梁高 1.8m;下部结构桥墩采用 1.2m 圆柱墩,1.5m 桩基础,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扩大基础。

 本项目还设置四座人行桥,分别是许家沟人行桥、李家扁人行桥、张家湾人行桥、康家沟人行桥,桥面宽度 1.5m,墩柱采用 0.8m 圆柱墩、1.2m 的桩基础. 2、 技术标准 1、平曲线:全桥直线上; 2、桥面纵坡:最大纵坡 0.65%; 3、桥面横坡:机动车道双向 1.5%; 4、桥面宽度:0.5(防撞护栏)+6m(车行道)+0.5(防撞护栏)=7m; 3、 上部结构 第一联采用(3×35)m 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梁高 1.8 米,单箱单室断面,顶宽 7m,底宽 4m,悬臂板宽 1.5m,梁高 1.8m。

 箱梁顶板厚 0.22m,底板厚 0.2m。腹板厚 0.5m,靠近支点至 0.8m,悬臂板端部厚 0.2m,悬臂板根部厚 0.5m。

 梁端支点设有 1.5m 厚端横梁,中支点设有 2.5m 厚中横梁,跨中设置 1 道厚 0.3m的横隔板。

 纵向预应力钢束采用后张法施工。

 4、下部结构 0#、3#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扩大基础。1#、2#桥墩采用 1.2m 圆柱墩,基础采用 1.5m 桩基础。

 5、 桥面铺装 由上至下分别为 4cmSMA-13C 细粒式沥青砼、6cmAC-16 粗粒式沥青砼、AMP 二阶反应型防水粘结材料。

 主要材料 1 混凝土 C50 砼:箱梁 C40 砼:支座垫石 C30 砼:桥墩墩身、台帽、侧墙帽、挡块、桥台搭板、桥墩基础 C25 砼:前墙、侧墙、 2 普通钢材 1)采用 HPB300、HRB400 钢筋,材质应符合现形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光圆钢筋》(GB1499.1-2008)及《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

 2)结构钢筋连接采机械连接,应用与验收按照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钢筋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技术规程》(DB 50/5027-2004)、《滚轧直螺纹钢筋连接接头》(JG 163-2004)的相关规定执行。

 3 钢绞线 预应力钢束采用φs15.2 高强低松弛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为 fpk=1860MPa,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5224-2003)规定要求。

 4 锚具

 全桥采用 OVM 锚固体系进行设计,可采用其他锚具,但所使用的预应力锚具必须是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和在桥梁工程中广泛采用的锚具,并符合本设计文件的各项要求。

 5 波纹管 均采用塑料波纹管,质量要求必须满足《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 529-2004)的规定。

 6 支座 采用 GPZ(II) 盆式橡胶支座。

 7 伸缩缝 公路桥采用 GQF-80 型伸缩缝,人行桥采用 GQF-40 型伸缩缝人行道伸缩缝采用F-20 伸缩缝。

 六、 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协调情况 本项目路线合理利用地形条件和应用技术指标进行路线布设和线形设计,减少对沿线房屋的拆迁、对经济林木的占用和高填深挖路基段落;通过路基、桥涵等公路实体的设计,尽最大可能地减少路基的外挖及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保护沿线生态环境,使公路与自然环境协调。路线经过地段一般为林地和旧路,沿线无文物古迹,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噪声、空气污染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的主要对策如下:

 1)声环境的保护对策:施工期在居民集中区禁止大型机械在夜间施工,营运期采取设防护绿化带来降噪。在机关、学校以及居民集中地段,设置隔音设施。

 2)空气污染防治的对策:施工期采取洒水降尘的办法减弱灰尘污染。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应设在开阔、空旷的地方,采用全封闭式搅拌设备。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目前尚无有效的工程措施,一般采用设置绿化带,以及加强对车辆尾气的控制。

 3)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土石方施工尽量避开雨季,对开挖后的路基边坡进行有效防护和绿化,在设计过程中对废方及借方进行防护处理,在城市待开发前对其临时绿化或暂时还耕,严禁水土流失,影响环境。

 通过以上的水土保持措施,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以工程措施为先导,以土地整治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这样既能有效的控制项目建设区内的水土流失,保护好生态环境,又能保证公路工程的建设和营运的安全。只要采取合理的水土保持方案措施,在施工设计阶段作好环境保护工程设计、绿化工程设计、边坡设计、挡防工程设计等等,则完全可以把因公路建设而引起新的水土流失的危害降到最低的程度。

 七、 分期修建工程分期实施设计的说明和对工程实施的建议 本项目路线全长 3.394km,建设工期安排为 8 个月,即 2019 年 05 月开工建设,2019 年 12 月建成通车。

 方案各项工程实施步骤及注意事项分述如下:

 (一)施工准备

 包括恢复中线、临时工程、平整清理场地、材料的采购和运输等。

 1、恢复路线 根据设计提供的《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公路用地图》、《控制点成果表》、《逐桩坐标表》进行放线,并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该项工作计划自开工之日起半个月内完成。

 2、临时工程 临时工程主要完成便道、便桥、临时房屋和工棚、临时电力线路以及生产、生活用水池、水管、划定取弃土场等工作。全线施工便道、便桥工程必须依据各项工程设

 计要求同时展开,施工前将拟修建的临时道路的详细设计与说明,提交工程师批准。临时工程与设施施工时,必须遵守当地各相关部门的要求和规定。

 3、平整、清理场地 主要进行平整场地、砍树挖根、锄草、挖除表土、排除积水、挖除淤泥、回填、碾压等,保证与后续材料、机械设备进出场合理衔接;应及时开挖临时排水沟,以免在雨季来临时引起水土流失或影响施工进度。

 4、材料采购及运输 材料一般以汽车运输为主,也可部分利用地方运输方式,施工单位对各种材料的规格、用量、临时堆放场地等,均需作出合理的安排调运计划,注意工程项目的先后衔接,保证筑路材料及时满足工程所需。

 (二)路基工程

 包括路基土方的填筑、开挖、调运、路基的排水、防护建设等。

 1、土方工程 本段路基土方采用机械施工,工期安排自 2019 年 05 月至 2019 年 10 月(包括清理与拆除)。路基施工应严格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采用重型碾压,机械化施工,尤其要加强分层检验,确保填土压实。沿线石质挖方路段较多,还有部分填石路段,是控制土方工程质量与进度的关键。

 2、防护、排水工程 防护工程形式主要包括护坡防护等。鉴于本项目所处地理位置为山岭重丘区,高填深挖路段较多,需要及时支护,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路基防护工程将与路基土方工程结合安排,穿插在土石方工程中进行。本段路基排水工程主要由排水沟、边沟、挖方高边坡截水沟等项目组成,应在路基工程开工后进行,并将延续至工程最后阶段。

 (三)路面工程 路面工程开工前,应对路基外观质量和局部缺陷进行整修或处理,路床顶面表层的整修,应根据质量缺陷的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方案、工艺进行。补填的土层压实厚度应不小于 100mm,压实后表面应平整,不得松散、起皮。

 (四)桥涵工程

 由于涉及到排水、农田灌溉和与路基土方工程的交叉干扰,涵洞工程应结合路基施工同时进行,并尽量提前,便于路基贯通,也便于后续工序的展开。为了尽快恢复原有的排水系统和灌溉功能,应抓紧涵洞施工和改沟工程。圆管涵可集中预制。

 (五)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1、交通工程 交通安全设施包括的交通标志、标线、安全护栏等。

 2、沿线设施 本段的沿线设施包括安全、服务、管理设施中的交通标志、标线、安全护栏等。

 由于沿线设施分项内容较多,各分项工程受其他工序进度控制,工期安排上分散。

 八、 各项工程施工的总体实施步骤的建议及有关工序衔接等技术问题的说明以及有关注意事项 本项目施工的重点是桥涵、挡防等结构物,抓紧桥涵、防护施工是确保整个工期的关键;而路基的施工往往受涵洞和挡防施工的影响,涵洞和挡防建设的进度关系到路基施工的进度,因此抓紧涵洞和挡防施工是保证路基工程顺利完工的先决条件。而路面的施工要等路基完工才能进行,同时路面的沥青面层需等桥涵等结构物完工后才能铺筑,路面工程应加强与路基及桥隧施工的衔接,交通安全设施与路面同步实施,

 交通安全防护栏的基础与路基挡墙存在衔接的问题,施工时业主要加强各个施工单位之间的衔接,确保各工序合理衔接,保证工程顺利完工。

 九、 主体工程与交通工程的划分界面说明 本次设计的主体工程包括路基、路面、涵洞等。

 十、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说明 该项目文件编制严格按《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建标【2002】99 号、厅公路字[2002]217 号)文件执行。

 1、新建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不少于 1m 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本项目用地范围为 1 米; 2、当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时,在曲线上设置超高; 3、路面设计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连续体系理论,以设计弯沉值,并对面层以及基层底基层进行拉应力计算; 十一、水土流失、环境保护专篇设计 公路的修建和建成后的运营,对周围环境有一定不良影响;深挖地段对自然坡面造成破坏,路基废弃方处理不当,会造成水土流失。本项目环保工程设计,本着保护沿线生态环境,将工程建设所造成的不利影响,通过切实可行的设计措施,使其减缓到可以接受的范围。

 该项目应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在与施工单位、工程建设监理单位签定合同中应有环境保护内容,严格实施施工期环境保护监测和管理计划,实现环境保护和工程建设协调发展。

 1)路线沿线弃土场用地范围内,按 4 米间距种植乔木,达到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可避免水土流失,保护自然环境。

 2)尽量减轻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尽量避免深挖高填,基本不改变原有水流和灌溉系统,填方段边坡可用再生长性土壤回填,尽可能创造本土自然类植物生长,从而达到绿化的目的,减少水土流失。

 3)涵洞应注意进口水流的集纳,出口水流的疏导和消能。结合自然水集,坡面汇水、地下水等情况,设计好路基边沟、截排水沟、盲沟等,完善路基路面排水。

 4)弃方运往指定场地妥善堆置,必要时设置挡防工程。

 注意取土场、采石料场的山体稳定,植被及环境保护,在取土场及弃土场进行覆耕植被,以免水土流失或者设置苗圃,为本路段提供树木。

 十二、及 新技术采用及 CAD 的运用情况 本次设计充分体现了精心勘察,准确设计的宗旨,在勘察设计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先进的勘察手段和设计方法:

 1)全线采用四等或三等 GPS,及一级导线控制加密。

 2)外业测设采用 trimbleGPS 和全站仪结合测设,确保横断面和中桩控制高程的准确性,并且提高了外业测设速度,缩短设计周期。

 3)利用数模地形测量资料建立三维数字地模,对全线采用全动态三维设计,做到了线形美观,造价最省的效果。

 4)加强计算机 CAD 技术及辅助成图技术的应用,提高设计的效率,保证在较短的设计周期内完成高质量的设计成果。

 路基设计中广泛采用土工合成材料,控制路基差异沉降,确保边坡稳定。

推荐访问:青龙 水库 复建
上一篇:安全生产培训实施计划表
下一篇:江苏省劳动合同协议书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