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谋发展携手并进铸辉煌

来源:造价师 发布时间:2020-09-15 点击:

 

 凝心聚力谋发展 携手并进铸辉煌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2011-2012学年度办学质量报告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

  2012年10月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2011-2012学年度办学质量报告

 2011-2012学年,是厦门工学院办学的第三个年头。在学院董事会的正确指导和学院领导的集体治理下,以深入实施《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学院“十二五规划”为契机,全体师生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办学总体水平显著提升,这所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科人才”的鹭岛名校正奋力走在壮阔的育人征程上。

 学年度办学基本状况

 一、学科专业建设日趋完善

 针对海西经济建设每年缺少大量工科技术人才的实际现状,学院以满足海西经济建设人才需求为己任,在专业设置上采取以工科为主,其它学科相配套的发展方向,培养工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11-2012学年,学院新增光电子技术与科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四个就业前景广阔、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新设了电气工程系。目前,已初步构建了11个工科专业,4个经济管理类专业。初步形成了门类多元、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表1 厦门工学院专业学科结构一览表

 学科类别 专业名称 数量 所占比例 工学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测控技术与仪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光电子技术科学

 软件工程

 土木工程

 建筑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11 73.3% 经济管理学 财务管理

 工程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国际经济与贸易 4 26.7% 二、师资队伍建设成绩显著

 学院坚持“专家治校、名师执教”的人才方针,引进了大量的高水平退休老教授、中青年骨干教师,努力打造一支教学水平突出、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梯队齐全的专职教师队伍。截止2012年7月,全校专职教师259人,有正教授38人,副教授46人。其中本学年新增专职教师123名,其中招聘重点院校优秀毕业生52名,引进外校优秀教师59名,引进企业技术骨干12名,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可喜成绩。

 三、办学保障条件日益提高

 学院坚持“保运行、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不断投入巨资完善学院基础设施等办学保障条件建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全年投入6636.62万元完成办公楼、科研楼、教学楼和实验室等基础设施改造建设;投入871.26万元,完成教室、实验室建设及教学仪器设备建设;投入425.73万元,完成新增师生公寓组合及配套用品和教职工办公设备建设;投入购书款267.88万元,新增图书96080册,整装并开放了三楼、四楼综合图书库和二楼过刊书库,数字图书资源与母体学校实现了有条件共享。全面启动了OA现代化办公系统,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校园传媒建设、信息文化建设取得实质进展,校园网建设水平高,运行良好。

 四、办学综合水平显著提升

 (一)办学规模稳步扩大,招生工作年年红火

 截至2012年7月,我院在校生人数4713人,生源覆盖北京、上海、广东、黑龙江、内蒙古、海南等全国远近25个省份。2012年招生计划数扩充至2700人,面向全国远近27个省份招生。我院每年招生的生源充足,招生质量持续向好,新生投档线连续三年节节攀高,每年新生报到率稳居90%以上,2011年的报到率达到94%以上:

 2010年-2011年招生情况表

 年份 招生省份 计划数 实际录取 新生报到 报到率 省内文科

 投档线 省内理科

 投档线 2010 11 1900 1909 1729 91% 473(超9分) 439(超6分) 2011 25 2200 2222 2102 94.59% 492(超19分) 466(超6分) (二)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1、继续推行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以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工科应用型人才。学院先后在机械系、电子系开出工程导论课,建立并强化CDIO创新实践中心建设,积极开展以“课程设计”和“课外科技立项”为主的创新实践活动。2011年,我院“CDIO创新实践中心”获评福建省高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实践教学迈出可喜步伐。我院成功申报成为“厦门市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共有30个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省级、国家级项目资助。学院还先后与西门子工业软件公司、厦华电子、厦门灿坤实业、益通机械设备、厦门艾帝尔电子等数十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或校外实习合作协议,全学年共完成了机械系、电子系、建筑系的金工实习、数控实习、生产实习、写生实习等10余场次实践活动,有力支撑了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高。过去一学年,共有约120多人在“毕昇杯”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福建省第五届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等国家、省市级大赛中斩获大奖。我院学子独立撰写的研究论文还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

 3、校级特色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学院大力推进特色课程建设和教改研究项目建设,创建了一批有示范带动意义的校级育人精品。2011-2012学年,我院新建成软件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立项项目;完成校级教改研究项目立项2个;出版两本校本教材:机械工程系的《机械工程图学基础教程》及其配套的《机械工程图学基础教程习题集》(张佑林教授组织编写)、人文教研室的《传统文化国学经典导读》(王晓江教授组织编写)。此外,教师的科研论著创收取得新进展,全学年共取得三项部级、两项市级科研项目,33篇教师论文在各知名期刊发表,另有43人次获得不同等级层次的奖励。

 4、深化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改革,学生工作科学化发展。书院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院的资金、人才、技术支持学生工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队伍力量大大增强。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还打破了专业和年级的界限,把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多学科、多年级的广泛交融,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平台。2011-2012学年,我院学工系统深入研究高校学生工作的新特点、新课题、新方法,产出了多项学术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奖项1人、省级奖项1人,厦门市级奖项4人。我院学子文体交流活动活跃,社团文化建设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共有700多人次在各类活动中获奖。我院学生自行编排的话剧节目还登上了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演出,学生自编自导的首部微电影也成功上线。

 5、倡导艺术兴学和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校园文体生活丰富多彩,取得显著效果。2011-2012学年,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编排的歌剧《茶花女》、《紫藤花》、《帕老爷的婚事》顺利在我院首演和赴京公演成功,并荣获首届中国歌剧节多项奖项;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聆听大师声音,品悟高雅艺术,铸造大学灵魂——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依托“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开展工科学生礼乐教育》荣获教育部颁发的“2011年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在2011年结束的福建省第十四届大学生运动会,我院获得了篮球、足球、游泳、武术、跳绳、健美操及田径7个项目15枚奖牌(其中银牌5枚,铜牌10枚)和团体总分第六名的好成绩;学院舞龙队荣获2012年全国龙狮公开赛银奖。尤其是2009年成立的学院帆船队,更是在全国各类帆船赛和两岸高校帆船赛中屡获佳绩,俨然成为了学院一块烫金名片和学院拼搏进取精神的象征。

 (三)发展前景开阔,办学后劲十足

 学院高位嫁接华侨大学的优势资源,共享母体学校的师资、设备、品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此外,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台湾新竹交通大学、台湾大叶大学、加拿大威尔弗雷德·劳里埃大学等高等学府实现了战略合作,在师生交流、学科建设、合作办学等方面达成共识,并展开了一系列实质性的合作探索。目前学院已派出三批学生参加台湾大叶大学和台湾新竹交通大学的交流学习项目,推进了与台湾大叶大学合作举办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等5个专业的“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本科人才项目,并与西安交大、新竹交大以及悦智全球顾问公司形成了合作共识,依托两岸交大以及厦门工学院优秀师资和教育教学资源,一起合作在厦门成立“西安、新竹交大暨厦门工学院厦门合作项目”,开办企业经理人培训班(EMBA班)。

 2011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厦门金帝新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我院与西安交通大学、台湾新竹交通大学的合作又上一层楼。研究院将作为合作办学的前沿平台,为创建一所高水平、开放、承接闽台的知名高校奠定初步的基础。

 新学年工作思路和要点

 一学年来,厦门工学院的建设发展和取得的办学成绩来之不易,它凝结了教育部、国侨办、省市各级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关心厚爱,凝聚了华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鼎力支持和唇齿情谊,汇聚着金帝集团董事局、学院董事会和全院教职员工的奋力拼搏和协力共进。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随着学院教学管理改革深入推进,尤其是工科专业数量的持续增加,办学资金压力越来越大,师资问题、实验室建设等瓶颈问题逐步凸显。新学年,学院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以推进学院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财务预算与管理,确保各项工作平稳开展

 严格财务预算制度,重点做好学费收入预算分配和监控管理。

 一是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做好财务基本预算,优先保障教学基本运行的各项费用开支。

 二是坚持“保稳定、保质量”的思路,保证学生四项经费的及时投入、保障人才培养计划的严格实施、确保办学质量稳中有升和校园安全稳定。

 三是有序推进校园基本建设。分批做好学生公寓4号楼、学生餐厅B座、实训大楼、公共教室D段等基本建设的规划、动工,确实保障学生的食宿和教学用房。

 二、做好人才队伍稳定和薪酬改革工作

 人才强校的方针不能动摇,要积极做好人才的引进和管理工作:人才引进要强化制度要求,避免走关系、递条子;人才管理要规范化、常态化,建立全方位的考核评价机制。本学年重点做好自主人才招聘、培养和兼职教师聘任工作,积极依靠母体学校解决师资缺口。

 稳定人才队伍与薪酬体系改革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本学年要试点薪酬体系改革,逐步完善流动、晋升机制,落实教师职称与待遇挂钩、能力与待遇挂钩,破除“一刀切”的人才激励机制,逐步完善人才梯度管理制度,争取待遇留人、事业留人。

 三、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建立教师成才的长效机制

 要推动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环境,建立教师成才的长效机制。首先要强化青年教师培训工作,制定系统的师资培养计划,形成一整套跟踪、指导、交流、培训、激励措施;同时要继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育教师不断完善自我,严格按照《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履行教师的义务,发挥教师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潜移默化作用。

 四、加强课程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本学年将从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第 7 页 共 7 页

推荐访问:携手并进共创辉煌 并进 谋发展 携手
上一篇:诗词朗诵主持词
下一篇:民法典我国应当制定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