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训练对跆拳道运动员训练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19 点击:

王静妍

(西北民族大学榆中校区 甘肃兰州 730100)

功能性是所有运动形式都具有的一个属性,而功能性训练就是通过人的意识控制肌肉进行机体运动的一种训练,这是一种具有整体性特点的训练方式。它可以和其他训练方式结合,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这种训练方式可以有效帮助达成训练目的,是非常适合的比赛训练方法。与传统的专项训练方式有所不同,它在训练过程中有具体的训练要求,训练过程应紧密结合训练要求。

功能性训练是通过更加全面更加体系化的训练方法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进行开发、提高,进而使运动员的运动水平达到最佳的训练方法[1]。通过激发深层的小肌肉群,达到预防运动损伤的目的,而不只是以增大肌肉的外在体积为目的。功能性训练是以训练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为基础,不仅符合专项训练的技术结构,还符合解剖学的特征,对身体运动机能的开发是层层递进、有机统一的。在运动过程中,对能量的恰当运用以及动作模式的稳定都是身体功能训练中非常重要的部分[2]。

综上所述,身体功能训练就是训练动作的准确性,使身体柔韧性、平衡性等在运动过程中达到有机统一的状态。与传统的训练方式相比,身体功能训练是更加符合未来发展理念的一种训练方式,因为它不是一种单一的训练方式,训练手段不固定;
它是一种全新的训练方式,可以和多种训练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利用运动器械进行运动机能的开发。对于身体功能训练而言,它是多种运动原理不断融合,进行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整体的训练系统。

2.1 研究对象

该研究以功能性训练对跆拳道运动员训练效果影响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由招募自愿原则选取30名高水平跆拳道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将队员随机分为实验组(n=10)、对照组(n=10)和空白组(n=10),见表1。

表1 各组年龄、身高及体重统计表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西北民族大学阅览室、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平台查阅有关跆拳道和功能性动作筛查的相关文献、刊物及教材,并对其搜集的资料进行认真阅读、综合整理与分析,从而了解跆拳道、功能性体能训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为该文的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2.2.2 实验法

测试运动员专项素质,包括下肢稳定性、快速力量、力量耐力和最大力量等;
调查运动员损伤风险,包括训练前后身体各部位损伤的概率和FMS评分。

3.1 研究结果

3.1.1 干预前后跆拳道运动员专项素质变化情况

(1)干预前后各组受试者下肢力量测试成绩变化情况

由表2可知,最大深蹲测试方面,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最大深蹲力量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最大深蹲力量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干预前后运动员最大深蹲测试数值比较表(kg)

由表3可知,立定跳远测试方面,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实验组和对照组评分均有提高,但两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两者差别不大(P>0.05)。

表3 干预前后运动员立定跳远测试数值比较表(m)

(2)干预前后各组受试者上肢力量测试成绩变化情况

由表4 可知,最大卧推测试方面,干预后与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最大卧推力量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最大卧推力量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干预前后运动员最大卧推测试数值比较表(kg)

由表5可知,引体向上方面,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完成个数均有所提高,但两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二者差别不大(P>0.05)。

表5 干预前后运动员引体向上测试数值比较表(个)

由表6 可知,反式划船方面,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完成个数均有提高,但实验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反式划船个数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干预后反式划船差别不大(P>0.05)。

表6 干预前后运动员反式划船测试数值比较表(个)

(3)干预前后各组受试者核心稳定性及平衡能力变化情况

由表7可知,闭眼单足站立测试方面,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实验组和对照组闭眼单足站立时间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闭眼单足站立时间更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7 干预前后运动员闭眼单足站立测试数值比较表(s)

由表8可知,在燕式平衡测试方面前相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燕式平衡干预后均有所提升,但实验组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燕式平衡保持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8 干预前后运动员燕式平衡测试数值比较表(s)

由表9 可知,八级腹桥方面,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八级腹桥均提升,但实验组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八级腹桥保持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9 干预前后运动员八级腹桥测试数值比较表(s)

3.1.2 干预前后跆拳道运动员损伤风险变化情况

对跆拳道运动员FMS测试结果及伤病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跆拳道运动员的身体功能状态与专项动作高度相关。跆拳道运动是一项不平衡的运动项目,身体运动功能状态总体表现为上下肢的肌力不平衡。调查发现,没有进行实验训练之前,受试者在专项训练中容易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损伤,最易受伤的部位分别是膝关节(30.5%)、腕关节(19.6%)、下背部(15.5%)。其中,膝关节损伤发生率最高,腕关节和下背部的损伤程度紧跟其后。

3.2 分析与讨论

3.2.1 干预前后运动员专项素质变化分析

(1)下肢素质变化分析

跆拳道运动腿部力量要求较高,是完成踢腿动作的重要前提,因此下肢需要有较大的耐力和爆发力。深蹲作为FMS 动作筛查的基本动作之一,更多地能反映功能性。在该研究中,经过12周的纠正性体能训练后,实验组下肢深蹲最大力量提高了22.2%,而传统体能训练后对照组提高了43.4%。这说明传统体能训练和纠正性体能训练均提高了运动员的下肢腿部力量。从结果来看,传统体能训练组效果更明显。可能是由于在纠正性体能训练中,更多的训练项目是以功能为导向,强调一定的技巧性和规范性。不如传统体能训练直接对肌肉的刺激量大。跆拳道运动员的下肢力量对于专项训练来说,除了最大深蹲外,还有立定跳远爆发力的训练,可以储蓄力量,为专项蹬踏时力量的爆发打好基础[3]。这表明传统体能训练不仅能更好地提高腿部力量,还能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2)上肢素质变化分析

跆拳道运动中需要运动员对上肢有较好的力量来把控身体,这对上肢肌肉要求较高。本研究选取最大卧推力量、引体向上和反式划船作为判断上肢力量的标准,能较好地反映训练前后上肢力量的变化。该研究经过12 周纠正性体能训练后,运动员最大卧推力量、引体向上和反式划船成绩分别提高了16.7%、27.3%和24.1%。经过12 周的传统体能训练后运动员最大卧推力量、引体向上和反式划船成绩分别提高了38.8%、33.3%和38.8%。这表明传统体能训练和纠正性体能训练均提高了运动员上肢力量,从结果看,传统体能训练提高更多,更能有效加强上肢力量。最大卧推、引体向上和反式划船都是上肢力量的水平推、水平拉的力量练习,能加强胸部、后背肌群的绝对力量和力量耐力。引体向上变化幅度不大,与自身体重和发力模式及力量储备不够有关。功能性训练计划循序渐进地增加了运动负荷和负荷量度,增强了运动员的体能基础专项素质,使身体素质不断提高,证明了训练计划的有效性,而这三项对于跆拳道专项体能的训练是至关重要的[4]。

(3)受试者核心稳定性及平衡能力变化情况

核心区是人体承上启下的起连接作用的重要部位。此处不仅需要较好的上下肢力量,对躯干的核心肌群也具有较高的要求。从跆拳道运动的动作技巧看,此项运动既需要核心力量,又需要身体的平衡能力。该研究选取闭眼单足站立、燕式平衡、八级腹桥作为判断躯干肌群力量和平衡能力的指标。通过12 周的纠正性体能训练后,运动员的闭眼单足站立、燕式平衡和八级腹桥成绩分别提高了12.8%、27.5%和16.4%,这表明纠正性体能训练和传统体能训练均能提高跆拳道运动员的躯干肌群力量和平衡能力,而经过纠正性体能训练的运动员的躯干肌力和平衡能力提高得更加明显。八级腹桥以满分180s 计算,训练前后变化幅度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这说明在进行FMS 基础动作躯干稳定性俯卧撑时,受试者的基础素质测试分数较良好,实验对象在通过专业核心动作的训练指导后,其核心区域的稳定性以及力量较之于未训练之前均得到提高。燕式平衡和闭眼单足站立测试结果表明,跆拳道运动员的平衡能力较稳定,确保了专项训练滑行动作的稳定及后侧肌群的发展,为跆拳道专项动作的稳定性以及在非稳定状态下维持技术动作的准确性奠定了基本的素质保障[5]。

3.2.2 运动员损伤风险变化情况

在长时间的专项滑行动作中,一些运动员会出现膝关节疼痛难忍,以至于不能正常训练的情况,主要包括半月板损伤、髌腱炎等。这是由于训练过程中训练量大,膝关节过度屈伸、过度疲劳或者在之前的运动项目中出现了过度性损伤造成的累积性损伤。由于臀部力量较弱,特别是屈髋时臀中肌的无力可导致髋内收和内旋的增加,所以臀部激活和力量的变化很重要,其内旋、内收的增加都影响髌股关节中髌骨的运行,造成膝关节的运动损伤;
腿部、臀部力量弱,灵活性不够,肌肉紧张,导致髋关节损伤;
背部力量薄弱,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力量不够,放松不到位,肌肉紧张,会造成下背部的运动疲劳,引起腰肌拉伤等[6]。

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肩关节、膝关节、下背部、髋关节、胸部、腕关节、大腿、上臂、足部的损伤概率均有所下降,但实验组受伤概率下降更多。通过访谈得知,跆拳道运动员受伤的主要部位为膝关节、腕关节和下背部,经过12 周的功能性训练,运动员各部位损伤概率有所下降,但膝关节和腕关节损伤仍然突出。经过12周的传统体能训练,运动员各部位的损伤概率也有所下降,但下降程度不如纠正性体能训练的实验组。这说明纠正性体能训练能更好地降低跆拳道运动中的运动损伤,有利于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

猜你喜欢 跆拳道体能训练力量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今日消防(2022年2期)2022-04-15跆拳道奶奶环球时报(2022-03-08)2022-03-08嘻哈跆拳道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20年11期)2020-12-15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冰雪运动(2019年1期)2019-07-22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冰雪运动(2018年5期)2018-05-20麦唛力量 (一)小溪流(画刊)(2017年11期)2018-01-09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中国体育教练员(2017年2期)2017-07-31孤独的力量37°女人(2017年1期)2017-01-14怀疑一切的力量科普童话·百科探秘(2015年4期)2015-05-14从自然中吸取力量雕塑(2000年3期)2000-06-24推荐访问:训练 跆拳道 运动员
上一篇:新《体育法》背景下我国反兴奋剂工作成效及对备战巴黎奥运会的启示
下一篇:“互联网+”背景下户外登山运动发展对策研究——以江苏省苏南地区为例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