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词歌》之《猎歌》的音乐分析及艺术体现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2-05 点击:

苏虹云

门德尔松的《无词歌》共包括49首作品,所有的作品短小精致,包含着真诚、热烈的情感,《猎歌》创作于其成熟转型期,描绘了狩猎时期的生活图景,尽管没有歌词,却突出了情感及思想的表达。《猎歌》在旋律、曲式结构、复调等方面的特色,对于当前的音乐创作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门德尔松生活的年代,启蒙思想、人文主义精神影响德国,这也使得门德尔松深受熏陶。在1830年其赴意大利旅行之际,看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的文化繁荣景象,使其创作灵感迸发,而创作了至今广泛流传的浪漫主义艺术经典《无词歌》这首歌主要描写的是欧洲狩猎的场景,灵感源自于歌德的《诗歌集》中《猎人的晚歌》。其主要的创作目的是借助于音乐语言来传达文字内容中的独特情感,在《猎歌》中可以感受到自然的清新气息以及狩猎的欢快景象[1]。《猎歌》是《无词歌》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其歌曲优美热烈,充满着跳跃的音符,如同狩猎的号角在曲目中回响。歌曲中充满着诗人对于世界的独特情感,同时对歌德的诗歌《猎人的晚歌》产生了情感上的呼应。门德尔松深刻领会到了歌德的思想情感,对其作品进行艺术性加工。受到欧洲浪漫主义思潮影响的《无词歌》将文学意象向音乐符号转换,从而升华出新的内涵,体现了超脱于文字之外的多义性。门德尔松认为音乐比较模糊的语言更能够直接到达人的心灵,这也使得《无词歌》呈现出鲜明的音乐形象,其旋律更富有歌唱性,内部有着丰富的和声形式,同时体裁结构十分规整。《猎歌》主要灵感来源于歌德的相关文学作品,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其功能呈现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作为沟通的载体,但是在美感表达方面,可能会因为地域以及个人等因素而有不同的误差效果。而音乐则能够打破这种局限,《无词歌》作为没有歌词的作品,通过乐曲进行情感的传达,可以获得超越“有词歌”的表现魅力,因而获得了独特的艺术价值[2]。在这种认知理论下《无词歌》的欣赏应该从乐曲本身所传达的情感入手,来鉴赏感知作家所想要表达的内容。

《猎歌》的旋律线条超出了人声的音域范围,形成了独特的表现效果。乐曲包括6/8拍子,演奏模仿狩猎的号角,按照左手八度音程演奏,通过左右手的强弱对比设置来突出狩猎时的欢悦场景。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左手根音的处理,以便更好地将A乐段的主题引出。将A大调作为基调,对三部曲式再现,引出1—5小节的内容,构成一个乐句。其中A乐段有6—29小节划分为2个乐句,6—15小节为第一乐句,随后第29、50、67为节点分别为第二、B、A1乐段,51—67为再现乐段,具有更加丰富的内容,在第67小节不完满终止。第一拍在A大调的I级和弦,尾声部分篇幅相对较长,所包括的部分划分为若干个节奏段落,其中引子部分为向上流动的琶音,呈现出较为明亮清晰的特点,在A段为封闭式的乐段结构,结尾处的E大调的I级和旋,呈现上行的旋律,具有动力节奏,这种激进的旋律形式可以使人感受到一种勃发的动力。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十六分音符以及休止符的控制,掌握好手腕的力度,使其能够灵活呈现,充分展现出狩猎时期的激越场景,以及狩猎者整装待发的情景。第二乐句中通过小节八度的对比来展现狩猎场景,需要注意力度的合理不可过于粗壮。为了充分体现狩猎时的热烈场景,和弦和声的力度多为f,ff。双手和弦的演奏力度的控制十分重要,在进行手臂控制时,需要维持放松状态,将琴键抓住弹琴键到底,跳音的和弦则需要维持指尖的轻巧抓力,从而呈现一种果断活泼的效果。还需要注意维持声部旋律的连贯,做好旋律以及声部的分界处理,突出作品气势,同时也要保持演奏流动和弦的明亮清晰。音乐中的切分音型营造了一种摇摆的画面场景,演奏时需要注意节奏强弱的准确控制,准确弹奏音符。B乐段添加入新的音乐材料,其中的小节29标记为ff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力度的标记,从而呈现出乐曲分复调性,其调性维持在基调方向向调E大调的维度进行,用右手进行八度演奏,通过急促的音符来强化力度效果。再现段通过左手来进行A1段呈现,展现猎人的回归时欢乐的情绪。在再现段的结构上提供8小节的补充。在尾部分为两个乐段,以75小节为节点。其中第二部分材料运用上为A乐段,变化重复形成回旋的曲式,首尾呼应再现第三部分曲式。左手对主体进行重复,右手演奏十六分音符作为伴奏,其中各个小节的演奏呈现清晰的节奏变音,将右手的音控制弱化延长,来模仿狩猎时马蹄的渐渐远去的声音。在乐曲中八分音符的休止符其速度较快,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控制节奏,A段无显著的终止点,但存在呼吸小气口乐段整体连贯持续。第三行的左手伴奏两小节为一个气口,共同组成一个单元[3]。第15小节的位置存在第5拍7音以及4音,空出2音,转入E大调,第29小节为第16小节的展开,不存在第3音。这种设置可以更好地来展开调性。B乐段的主题通过左右相互交替来展开书写,右手46小节通过左手部分材料556引入来实现动力化的准备,再现同步呈现。在69小节左手部分通过引子来实现对于全曲目的贯穿,使得整个曲目更加连贯。此乐曲的结构较为短小,内部有着强烈的旋律变化,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掌控,学习门德尔松的创作技巧。

(一)丰富的表现张力

包括《猎歌》在内的《无词歌》中大部分的作品都是门德尔松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触动人心的题材,融入自身的情感体验,来呈现作者的敏感丰富的内心世界。曲目中欧个或者展示沿途的亮丽风景,或是展示旅途中的人文情怀,而《猎歌》展示的则是狩猎丰收时的满载而归的喜悦之情。能够传达给听众一种宏大而震撼的聆听体验。通过对于文学作品的模仿来提高曲目的艺术性,门德尔松突破了艺术创作的壁垒,在主调之内加入了一些精致的复调元素,从而使得作品的功能更加多样化。旋律中包含有对于艺术以及生活的独特感悟,构成了浪漫多样的艺术风格[4]。

(二)歌唱性的旋律节奏

门德尔松的《无词歌》体现了浪漫主义作家的创作旋律风格,其作品有器乐声乐化的特征,在声乐影响下,充分抒发情感,形成了抒情性的旋律,使得作品具有歌唱性。在不同和声的作用下,与多样性的伴奏织体共同作用,生动地呈现作品中的画面。通过内部和声的变化来体现内心的情感世界,体现了门德尔松的独特艺术风格。通过对于《无词歌》的分析可见作品沿用了一种贯穿的节奏来呈现其特点。织体可以分为二声部织体、三声部织体以及四声部织体,其中三声部织体主要呈现的是音响上的婉转性,内声部较为稳定,可以形成对于低声部对于上方声音的支撑作用。在《无词歌》中的三声部的织体位于低声区域,可以发挥高音声部的旋律衬托作用。《无词歌》所呈现的是一种抒情性的意境画面,作品中多应用A-B-A的布局结构设置,围绕一种主题演变,呈现多样性的变化。作品中有着较为纯粹、质朴的情感表达,以一种简单的方式来展现音乐的原初形式,使得音乐具有其个性特征,通过乐段之间的逻辑长度控制来实现主题以及变奏的平衡。

(三)独特的和声技法

《无词歌》中的和声属于大小调体系成熟时期的功能性和声,包括自然大小调体系中的正副三和旋、七和旋以及九和旋,还包括半音体系中的副属七和旋,副减七和旋等,在高潮部分的连续属七和旋以及非正规的解决,形成了一种和声功能序进的效果,其中的装饰性的配置以及和弦外音具有分辨性。在乐章中同时还有复合功能的和声,通过浪漫主义以及古典主义的持续音阶来形成对立的功能性和声,曲集中还存在再现部的独特创作手法实现对于功能和声的独特导入,特殊的和弦处理形式以及运用使得整体演奏的效果得到加强。包括《猎歌》在内的《无词歌》作品所采取的自然音体系和弦,通过三度叠置的方式排列,三和旋、七和旋以及九和旋根据功能属性不同发挥主功能、属功能以及下属功能。乐曲在演奏的过程中,根据衔接形式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和声进行效果,包括正格进行、变格进行以及完全进行,这种处理形式可以带给人一种和谐的效果感受,形成音符之间的约束交融秩序感。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通过自然音体系的加持以及和弦的组合作用来呈现一种情感的变化,音符之间的规范性,优化情感处理效果,体现了门德尔松对于和弦以及音节的独特处理。在自然音作为调性叙述基础之外,通过变化的音体系来维持其在和声中的主导位置,在实际音乐创作的过程中,为了使得和弦音在限制规范之内充分发挥作用,来进行自然音调性的处理,需要做好乐曲的和声力度控制,展现和声色彩,获得更好的情感表达效果。而《无词歌》的创作过程中,突破了和弦音的相互关系,打破调式自然音的局限,合理运用离调和弦、变和弦以及调式的交替等方式来实现和弦的扩大化处理,从而优化音乐的呈现效果。其中的离调和旋,在单一的发展过程中,其中的和声部分出现暂时的功能转换,而进入原调,将自然音作为临时主音,在出现调性中心的转换后,向原调返回,而在临时主音上生成的新调作为复调,其功能以及下属功能和弦分别作为附属和弦以及副下属和弦,均为离调和弦。通常情况下,离调和弦在演奏的过程中,会出现从属副调的转移,随着音乐的发展离调和弦可以脱离主和弦而存在。其中重属和弦是副属和弦的组成结构之一,具有更加明显的音响效果,作为离调和弦中在终止位置常见的和弦形式,在《无词歌》中重属和弦出现在乐句中,对音乐语汇具有重要的丰富效果,如果在终止位置出现,则可以呈现出终止和弦的重要价值[5]。

(四)频繁变化的调性

以《无词歌》为例,此作品主要是通过自然音和弦、声调式和弦的形式来进行转调,门德尔松通过一种逐渐过渡的方式来维持音乐情绪以及调性之间的统一结构,使得音乐更富有情感性。在作品中所应用的转调方式较为多样,包括大小调的交替和弦转调以及转调模进等方式从而产生与原调之间的偏差,来呈现一种较为自然的融合效果,这种转调处理的方式使得作品更加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趣味性与优美性的结合,使得和声以及乐曲的整体意境营造效果更加自由灵活。其间复调的思维运用使得作品更具有奔放的色彩,门德尔松通过复调的处理方式来使得作品更加具有丰富的节奏。这体现了巴赫音乐对于其创作的影响。作品中包括固定音型伴奏与主旋律的结合,同时合唱织体中的复调、对比式二声部复调、短小的复调等处理方式,使得作品更能够体现演奏的技法,使得《无词歌》的艺术性大幅度增强,体现了门德尔松对于德国传统古典音乐的继承。

《猎歌》作为《无词歌》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主要表现的是狩猎时的宏大场景以及猎人满载而归时的欢愉心情,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这部作品体现了感性幻想与自由理智的结合,体现了门德尔松独特的创作风格,其中在古典主义的创作框架中融入浪漫主义的情调,展现了一种唯美、壮丽的图景,具有极强的抒情性。通过对其音乐技法以及艺术表现的分析,能够加深人们对此时期音乐的理解,获得超功利的美的体验。■

猜你喜欢 门德尔松乐段狩猎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锦绣·上旬刊(2022年2期)2022-05-16门德尔松音乐作品创作风格浅析戏剧之家(2018年33期)2018-11-14视唱练耳与钢琴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17期)2018-09-17二胡曲《新婚别》演奏浅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7年10期)2017-10-16“浪漫派大师”门德尔松的故事(二)琴童(2017年2期)2017-04-05门德尔松的诚实作文大王·笑话大王(2017年2期)2017-02-21诚实更重要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16年10期)2016-09-10狩猎还是偷猎儿童故事画报·自然探秘(2016年4期)2016-06-24恐龙是怎么狩猎的?科技知识动漫(2016年5期)2016-06-04秀逗原始人④狩猎惊魂广东第二课堂·小学(2014年10期)2014-11-03推荐访问:体现 艺术 分析
上一篇:毛泽东:我想编一本《不怕鬼的故事》
下一篇:贝多芬钢琴作品《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的演奏分析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