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流通体系怎么建(研讨发言汇编)

来源:公共英语 发布时间:2020-09-26 点击:

 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完善流通领域制度规范和标准,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2020 年 9 月 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的讲话 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9 月 9 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强调要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中央强调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有何深意?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该如何发力? 《构筑经济循环的“ 大动脉” 》 流通的本质是由社会分工引致的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必然联系。现代流通体系连接生产与消费、国内与国外市场,构成新发展格局下经济循环的“大动脉”。当前,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要有机整合流通主体、流通载体、流通

 渠道和流通环境等核心要素,从企业培育、硬件建设、市场统一、制度保障四个方面统筹推进,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推进现代流通体系主体建设,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流通主体是流通体系构建的微观基础,但由于居民消费率偏低,二元经济资源约束等原因,我国流通主体“小、散、弱、差”特征依然明显。做大做强流通主体,一是要鼓励流通企业的供应链逆向整合。现代流通企业竞争的本质是供应链竞争,鼓励流通企业利用对渠道资源的控制力和对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来获取竞争优势和供应链话语权,实现对供应链的逆向整合。二是要推进现代流通企业网络化布局,最大限度打破商贸交易中的时空障碍。网络化布局可从组织内部网络化与组织外部网络化两方面入手,其中,内部网络化鼓励企业经营模式和组织结构的网络化;而外部网络化则鼓励企业凭借深度分工的专业化、网络经济的规模化协同实现竞争力的提升。三是要实现新技术驱动下的流通业态创新,积极推动流通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创新O2O 等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支持电商为实体经济赋能。

 推进现代流通体系载体建设,建设高质量的新型流通业基础设施。流通载体是流通体系构建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交通运输设施、通信网络设施、配送投递设施等流通基础设施。把握新型流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一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和立体交通网络规划建设,进一步释

 放高铁线路网络、长江黄金水道等的运输潜能,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组合效率,大力发展多式联运,降低货运物流成本,构建海陆空多元立体、无缝对接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畅通海陆空立体化大通道。二是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抢抓 5G 发展机遇,高效率、大面积铺开 5G 建设工作,加快 5G 商用步伐;加强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扩大配送投递设施覆盖面,加强县乡村共同配送中心建设;推动物流设施高效衔接;加大速冻、冷库、冷藏等设施设备投入,补齐城乡冷链物流设施短板。

 推进现代流通体系渠道建设,加快完善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流通渠道是现代流通体系构建的循环通路,指商品在其形态转换过程中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所经过的途径和环节。目前我国流通渠道还面临着小微型流通环节大量存在,供应链信息流不畅,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渠道关系不对等,渠道环节之间、渠道体系之间以及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的渠道冲突日趋激烈等问题。在内循环中,要完善流通节点,打通各类流通渠道瓶颈,将“分割”的各个区域市场融为一体,实现区域流通一体化和城乡流通一体化,形成商品、要素可以自由流通的国内统一市场。在互联网大数据的支撑下,发挥流通业双边市场特征,推动平台经济的构建,实现流通平台组织功能向综合型、拓展型、包容型的分享经济大平台全覆盖转变,使现代流通引导生产、激发消费的先导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在外循环中,要着眼全球化视角实施“走出去”战

 略,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推动国内流通渠道向外延伸,用好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两个抓手,实现国内流通与国际流通的一体化,打造全球供应链体系,形成“双循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增强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渠道控制权和主导权。

 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环境建设,筑牢规范流通秩序的制度保障。流通环境是流通体系构建的保障体系,是指影响和制约流通运行的外部条件和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我国流通体制改革伴随经济体制改革而展开,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不断推进。但建设现代流通体系还存在一些制度性短板,比如行政分割使区域合作意愿不强,合作机制不健全,监管和规制体系不协调,流通秩序混乱等问题,增大了市场交易成本,严重降低了社会福利水平。加快完善流通体系环境,重在制度保障。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区域战略统筹协调机制,加强政府间的协调与合作性治理。大胆探索创新新型区域流通组织的合作机制,包括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机制、“智慧服务”共建共享机制、跨界跨部门人才协同机制等。二是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信用为基础,以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为特征,以监管治理为功能的新型社会信用管理体系。三是持续推进流通领域“放管服”改革,明确政府在推动流通体系建设中的功能定位,推动政府部门通过简政放权让权力“瘦身”,进一步简化市场准

 入手续,形成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将政府职能置于法治化层面,建设法治市场经济,利用政府的法律权威,聚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优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 拉长流通规模及效率的“ 短板”》 面对当前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和投资低迷的逆全球化趋势,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党中央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作为开放型经济大省,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下,如何通过构建和完善现代流通体系更好地融入和拉动国内大循环,应成为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重点。

 经济学意义上的“国内循环”,是指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在内的整个生产流程在主权国家内部开展并完成的经济系统。以促成商品交换为目标的流通环节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核心位置,是衔接生产上下游环节、沟通供给与需求的桥梁。

 对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言,完善国内流通体系的意义至少包括:一是有利于推进国内区域间专业化分工。生产规模扩大将带来市场边界的拓宽和劳动分工的细化,而市场空间的广度及专业化分工的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易成本的高低。发达的国内流通体系能通过大

 幅降低搜寻成本、信息成本及物流成本推动国内分工的深化。二是有利于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在区域市场整合基础上打造国内统一大市场,关键在于商品要素能否自由流动以及流通是否高效。突破省际界限、快捷顺畅高效的国内大流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进一步推动要素自由流动基础上的区域市场整合。三是有利于增强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随着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化,流通环节在生产循环体系中的作用及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占比日益凸显。完善的国内流通体系将通过大幅压缩交易成本降低产品的出口价格,从而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循环中的竞争能力及收益水平。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通过承接发达国家产业梯度转移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充分利用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及市场营销网络,生产制造及出口能力迅速提升,发展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大省。然而该发展模式同时意味着,在“国际循环”中主要发挥的是低成本制造优势,而流通环节尤其是直接面向消费终端的营销渠道则依靠跨国公司的市场网络。与突出的制造能力相比,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的相对滞后成为现阶段面临的主要短板,具体而言:一是生产制造型企业集群林立而现代流通型企业尤其是大型数字化平台企业偏少,以商品流通网络推动市场整合的能力不足;二是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各类“经济飞地”遍布而诸如现代物流产业园、大型商品批发市场等流通类载体相对较少;三是制造技术及经营业态不断创新而流通技术手段及运营模式相对传统,商品流通信息缺乏共享,流通成本较高。此外,

 在商品和要素流通制度环境层面,地区间行政壁垒和市场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机制仍不健全,投融资不畅等问题不容忽视。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要求逐渐降低对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及市场营销网络的依赖程度,通过促进商品要素跨地区自由快捷高效流动进一步加强省内资源整合,打造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省内循环。以此为基础,凭借发达的现代流通体系将中间品采购及市场营销网络进一步向周边长三角乃至国内其他地区延伸,大力提升制造与国内上下游相关产业的本土关联,由此不断增强在国内大循环的拉动和支撑作用。

 为此,应以全面融入和推动国内循环为目标,有针对性地从完善流通设施、培育流通企业、创新流通业态、改革流通制度等方面努力克服流通规模及效率的“短板”,加快构建立足省内、辐射全国的现代流通体系。具体而言:

 不断完善流通基础设施。依托制造优势大力发展集干线运输、仓储、分拨、配送、金融结算等为一体的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现代物流园区。鼓励各地区根据产业特色建设涵盖商品集散、信息发布、品牌展示、商业金融等功能的各类专业批发流通市场。引导常熟服装城、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凭借商品流通优势与国内生产企业充分对接。

 着力培育现代流通企业。在融资信贷、信息披露、行政审批等方面提供便利,有选择地扶持一批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物流运输公司等专业化流通企业,引导有实力的流通企业通过横向兼并及行业整合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份额。鼓励苏宁等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利用市场渠道优势积极整合国内生产配套、加工制造及物流仓储等价值链环节,不断提升对国内循环的支撑和拉动作用。

 积极引入流通新业态。充分依托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大力发展基于消费者个性定制的 C2B 模式,探索社交电商、社区电商以及 O2O 线上线下联动的体验式商业区等流通新业态。鼓励流通企业大力发展与生产制造企业、物流企业、金融企业及消费者互动基础上的全产业链流通模式。

 努力营造优质流通环境。彻底打破地区封锁、行业垄断、贸易壁垒、部门保护主义等各种形式的商品要素流动障碍,加快推动省内地区间资源整合。在物流企业信息化基础上推进全省物流大数据中心建设,搭建共享的流通信息平台。创新流通市场监管,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各类市场主体自由公平竞争。此外,开展商务诚信体系建设,依法打击恶意违约、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

 《 推动流通体系建设走在全 国前列》 在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

 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我们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的现实意义与科学内涵,积极探索完善符合实际的现代流通体系,努力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流通体系提供样本和经验。

 充分认识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重大现实意义。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发展阶段、发展形势和发展要求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也是加快实现“两个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必然选择。当前,正从经济大省迈向经济强省,经济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的供给与需求、高质量的投入与产出以及高质量的经济大循环。而现代物流体系是资源配置的有效载体,在高质量的经济大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流通体系,并与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生产体系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准确把握现代流通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现实差距。流通体系是支撑经济有效循环的生态系统;现代流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内容,涵盖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社会信用体系、金融支撑体系、应急物流体系等五大子体系。要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就要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在对标找差中明确方向、精准施策。在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方面,虽然的交通强省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阶段性进展,但还有一些短板需

 要补齐,比如苏北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相对滞后,城乡最后一公里还没有完全打通,融入新理念和新技术的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离领先地位尚有距离。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方面,虽然目前的物流园、电商园等布局越来越密,但体量大、高水平、有影响力的商贸流通企业还不多,核心竞争力也不强。在社会信用体系方面,虽然建立重点产品的追溯体系和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也一直在积极推进,但流通领域的信用体系还不健全,在法律法规设计、体制机制创新和标准制定等方面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在金融支撑体系方面,目前为实体经济主体和流通环节经营主体提供的资金融通服务质量还不够高,能够直达市场主体的金融产品还不多。在应急物流体系方面,的应急物流体系虽然经受住了疫情的严峻考验,但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比如物流应急反应过度依赖政府,社会组织参与不够;应急物流体系的专业性、技术性还不够;应急物流体系运转效率还不高,等等。

 精准厘清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思路和重点。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组织高校、专业智库梳理研究流通体系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谋划确立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战略思路和目标任务。加强制度创新,围绕社会信用体系不够健全、新业态新模式管理制度缺失等突出问题,研究出台操作性强的地方法规和政策举措。要加强统筹协调。正确处理好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个整体与现代流通体系这个局部之间的

 关系,把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有机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一盘棋之中。围绕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四大流通要素,从宏观经济、流通产业、流通渠道、流通企业等四个层次,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大力推广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强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之间的协同,强化区域、行业、企业间的有效协作和国际合作。要强化建设重点。一是加快新型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技术开发应用。要进一步优化全省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完善县乡交通运输网络体系;推动“互联网+流通”全面升级,加快建设以 5G、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支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无人科技等在流通领域的研发应用。二是推动长三角区域现代流通体系一体化建设。要把推进长三角现代流通体系的一体化建设作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推动长三角商贸物流体系一体化、应急物流体系一体化等建设。要抓住自贸试验区建设机遇,依托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加工贸易区、物流园区、一带一路交汇点等政策红利和区位优势,打造国际国内相贯通的大流通体系,为双循环新格局建设贡献力量。三是创新现代流通服务领域的新模式、新业态。要瞄准现代流通环节中所产生的新业态,如直播带货、本地化生活服务、定制化生产(C2B)等,推动交通运输、生产制造、展示销售、仓储配送、旅游健康等多行业的整合融合。要大力推动国内外、省内外大型互联网企业与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生产制造、金融服务等行业企业开展战略

 合作,共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现代商贸流通企业,在做大做强流通产业和企业过程中,完善体系、打造特色、塑造品牌、形成经验、示范推广。

推荐访问:汇编 流通 研讨
上一篇:学校安全工作总结,1
下一篇:对于党建工作调研报告二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