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来源:公共英语 发布时间:2021-06-28 点击: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 积累一些实词和虚词,掌握一些字词的特殊用法,并准确翻译课文;准确而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了解孟子散文善于运用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来增强论证力量的特色 3.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懂得为人要有忧患意识,经过艰苦的磨练才能有所成就的道理。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意思,积累文言词汇。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一个故事,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吧,说的是有一只青蛙第一次不小心掉在了一口正煮着水的锅里,恰好水已经开了,青蛙吓坏了,使劲一跳,逃离了险境;第二次,青蛙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又掉进了那口锅中,同样的锅里也在煮着水,不同的是,这次水还没有煮开,青蛙觉得还挺舒服:这个热水澡好哇!结果呢?——青蛙熟了!也就是说青蛙在开水里逃生,青蛙在温水里死亡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古人的经典当中寻找答案吧!

 二、听读课文 要求学生先自由诵读课文,力求读出三个层次: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对停顿;三读,读出气势和感情。

 三、研读课文 1、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学生按要求自主诵读课文 2、要求小组合作,疏通文章的重要字词的含义,生生互动,探究解决。在理解主要字词的基础上试着翻译全文,自主翻译,学生借助课下注释,逐词逐句把文章翻译成现代汉语。

 3、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合作学习,讨论学习之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

 4、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提出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文章写了什么?(思想观点)二是怎样写的?三是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引导学生讨论之后,通过屏幕展示文章思路:文章先举了六个古代圣贤的例子,得出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伟业必须要经受磨练的道理。

 然后通过道理论证由个人推到国家最后得出结论:“生与忧患,死于安乐”。雄辩有力、富有气势。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文章思想观点,明确文章观点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后,然后通过合作探究把握文章写作思路及语言特色。本环节进一步落实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再次体现了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思想”,并解决了教学难点“把握文章写作特色”。

 5、引申拓展:① 课文连举古代几位元名人的事例,你认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②今天学了这篇课文,对“安乐”“忧患”,你是如何认识的?请你为本文添加一些论据。③ 学习课文,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

 四、归纳小结 (一)归纳本文的通假字 1.曾,通“增”,增加 例句:曾益其所不能 2.衡,通“横”,梗塞,不顺 例句:衡于虑 3.拂,通“弼”,辅佐 例句:入则无法家拂士 4.忍,通“韧”,坚韧 例句:所以动心忍性 (二)找出本课的词类活用的词 1.使动用法:

 苦:使......痛苦 例如:必先苦其心志 劳:使......劳累 例如:劳其筋骨 饿:使......饥饿 例如:饿其体肤, 空乏:使......经受贫困之苦 例如:空乏其身 忍:使......坚韧 例如:动心忍性 乱:使......受到阻扰例如:行拂乱其所为 2.动词用作名词:入:在国内 出:在国外 例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名词用作动词:过:犯错 例如:人恒过 (三)归纳本课一词多义 1.拂(fu)违背 例如:行拂乱其所为 2.拂(bi)同“弼”,辅佐 例如:入则无法家拂士 3 发 (fa)被选拔,被任用 例如:舜发于畎亩之中 4 发 (fa) 表现 例如:征于色,发于声 5.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安逸) 衣食所安 (养) 安求其能千里也 (怎么) (四)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

 生于忧患 死于 安乐 举例论证 人要在艰苦的磨练才能成才 道理论证

 从个人方面论证生于忧患 从国家方面论证死于安乐

 归纳论点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推荐访问: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上一篇:最后一课,(9)
下一篇:人教,版,八年级下,政治,学科,主备人:王全华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