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二高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来源:安全师 发布时间:2021-05-03 点击: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二高 2020- -1 2021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班级填写答题卡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 2B 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线框书写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He-4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Fe-56

  Ag-108 第Ⅰ卷(选择题,共 48 分)

 一、 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本草纲目》中收载“烧酒”篇:“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本草经集注》中记载有关于鉴别消石(KNO 3 )和朴消(Na 2 SO 4 )之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消石也”。文字中两处渉及到“法”。分别是(

  )

 A.蒸馏、焰色反应

 B.萃取、升华

 C.蒸馏、丁达尔效应

  D.升华、焰色反应 2.下列粒子中,只有氧化性的是(

  ) ①S 2-

 ②Fe 2+

 ③S

  ④H +

 ⑤Na +

 ⑥Mg A.①⑥ B.②③ C.④⑤ D.③④ 3.设 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molNH 4 + 所含质子数为 10N A B.2g 氦气所含原子数约为 6.02×10 23 C.标准状况下,22.4LH 2 O 所含的分子数为 N A

 D.常温常压下,32gO 2 和 O 3 的混合气体所含氧原子数为 2N A

 4.有 K 2 SO 4 和 Al 2 (SO 4 ) 3 的混合溶液,已知其中 Al 3+ 浓度为 0.4 mol·L - 1 , SO 4 2- 的浓度为 0.7 mol·L- 1 ,则该溶液中 K + 的浓度为(

 ) A.0.1 mol·L- 1

 B.0.15 mol·L - 1

  C.0.2 mol·L - 1

 D.0.25 mol·L- 1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 322 g Na 2 SO 4 ·10H 2 O 溶于 1 L 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 -1

 B.将 1 L 2 mol·L- 1

 H 2 SO 4 溶液加水稀释到 2 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mol/L C.将 1 L 18.4 mol·L- 1 的 H 2 SO 4 溶液加入到 1 L 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9.2mol·L -1

 D.将 336 mL HCl 气体溶于水,配成 300 mL 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05mol/L 6.在反应 8NH 3 +3Cl 2 ===6NH 4 Cl+N 2 中,有 56 g N 2 生成,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是(

 ) A.68g

 B.426 g

  C.224 g

 D.213g 7.某溶液中加入铝粉,有 H 2 放出,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K + 、Mg 2+ 、Cl - 、SO 4 2-

  B.Na + 、NH 4 + 、SO 4 2- 、HCO 3 - C.Na + 、K + 、SO 4 2- 、Cl -

 D.K + 、Na + 、NO 3 - 、CO 3 2-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铝粉投入到 NaOH 溶液中:2Al+2OH- ══ 2AlO2- +H2 ↑ B.AlCl 3 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 3+ + 3OH-

 ══ Al(OH) 3 ↓ C.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  2 32Fe Fe Fe

 D.FeCl 2 溶液跟 Cl 2 反应:2Fe 2+ +Cl 2 =2Fe 3+ +2Cl-

 9.已知 M 2 O 7 x-

 + 3S 2-

 + 14H +

 ══ 2M 3+

 +3S↓ + 7H 2 O ,则 M 2 O 7 x- 中 M 的化合价为(

  ) A.+2

 B.+3

 C.+4

 D.+6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熔化固体 NaOH 的坩埚不能选用 Al 2 O 3 坩埚 ②用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均可除去铝表面的氧化膜 ③向 AlCl 3 溶液中加入过量 NaOH 溶液,离子方程式为 Al 3+ +3OH - ===Al(OH)3 ↓ ④AlCl 3 溶液中滴入过量的氨水,离子方程式为 Al 3+ +3NH3 ·H 2 O===Al(OH) 3 ↓+3NH 4+

 ⑤向一定量的 AlCl 3 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 ⑥实验室中我们通常用氨水与 Al 2 (SO 4 ) 3 溶液反应来制取 Al(OH) 3 ,一般不用 NaOH 溶液 ⑦除去氧化铁中氧化铝的方法:向混合物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A.①②③⑥

  B.②③⑥⑦

 C.①②④⑤⑥⑦

 D.全部 11.下表各组物质中,可以实现 X   M

 Y   M

  Z(每步只发生一个反应)所示转化的是(

  )

  选项 X Y Z M A Fe FeCl 2

 FeCl 3

 HCl B AlO 2 -

 Al(OH) 3

 Al 3+

 NaOH C CO 2

 Na 2 CO 3

 NaHCO 3

 NaOH D C CO CO 2 O 2 12.下列各项操作中,发生“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

  )

  ①向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 CO 2

  ②向 Fe(OH) 3 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③向 Ba(OH) 2 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④向 NaAlO 2 溶液中通入 CO 2 至过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13.下列关于钠的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a 2 CO 3 和 NaHCO 3 均能与盐酸和 NaOH 溶液反应 B.Na 2 CO 3 固体中含有的 NaHCO 3 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 C.Na 2 O 2 和 Na 2 O 均为白色固体,与 CO 2 反应均放出 O 2

 D.分别向 Na 2 O 2 和 Na 2 O 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立即滴入酚酞溶液,现象相同 14.将 1.12 g 铁粉加入 25 mL 2 mol·L -1 的氯化铁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其结果是(

 )

 A.铁有剩余,溶液呈浅绿色,Cl - 浓度基本不变 B.往溶液中滴入无色 KSCN 溶液,显红色 C.Fe 2+ 和 Fe 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1 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5 15.将等物质的量的 Na 2 O 和 Na 2 O 2 分别投入到足量且等质量的水中,得到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 a %和 b %的两种溶液,则 a 和 b 的关系是(

 )

 A. a = b

 B. a > b

  C. a < b

  D.无法确定 16.在 Al 2 (SO 4 ) 3 和 MgSO 4 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滴入 NaOH 溶液的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原混合溶液中Al 2 (SO 4 ) 3 与MgSO 4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6:1

  B.3:1

  C.2:1

  D.1:2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二、 非选择题(共 52 分)

 17.(每空 2 分,共 14 分)

 (1)将 4gNaOH 溶于______g 水中,可使溶液中 H 2 O 与 Na + 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 20:1。

 (2)在标准状况下,某气体的密度为 1.25g/L,则此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3)如图所示是在一定温度下向不同电解质溶液中加入新物质时其电流强度(I)随新物质加入量(m)的变化曲线。以下三个导电性实验,其中与 A 图变化趋势一致的是________,与B 图变化趋势一致的是________,与 C 图变化趋势一致的是________。

 a.向 Ba(OH) 2 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 H 2 SO 4 至过量 b.向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氨水至过量 c.向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 NaOH 溶液至过量 (4)在标准状况下,由 CO 和 CO 2 组成的混合气体为 6.72L,质量为 12g,此混合气体中CO 和 CO 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CO 的体积分数是

  。

 18.(每空 2 分,共 8 分)

 下图是一种“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该技术可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纳米药物分子车”分散于水中所得的分散系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胶体。

 (2)“纳米药物分子车”的外壳属于有机物。酒精、蔗糖、醋酸中这三种有机物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

 (3)纳米级的 Fe 3 O 4 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磁性材料

 ①Fe 3 O 4 溶于稀盐酸生成 FeCl 3 、_________和 H 2 O。

 ②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Fe 3 O 4 ,反应中每生成 1mol Fe 3 O 4 转移_________mol 电子。

 19.(每空 2 分,共 12 分)

 (1)该注射溶液(密度为 1g/cm 3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保留两位小数)

 (2)若用 NaCl 固体配制 500mL 该浓度的溶液,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用到的是

  。(填序号)

 A 锥形瓶

 B 烧杯

 C 胶头滴管

 D 药匙

  E 托盘天平 (3)若要实施配制,除上述仪器外,尚缺的玻璃仪器是

 、

 。

 (4)下列四项错误操作会导致所得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填序号)。

 A.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C.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 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便补充几滴水至刻度处 (5)某同学配制了 500mL 该浓度的氯化钠注射溶液,为测定所配氯化钠注射液是否达标,取该氯化钠注射液 130 mL 于烧杯中,然后滴入足量的 AgNO 3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 2.87g,试通过计算判断配制的该氯化钠注射液是否达标。

 (填“达标”或“不达标”)

 20.(每空 2 分,共 12 分)

 高效净水剂聚合氯化铝铁(PAFC)的组成可表示为『AlFe(OH) n Cl 6 - n 』 m ,该物质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用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

 (1)为检测 PAFC 中铝和铁元素的含量,采用如图所示流程进行。

  回答下列问题:

 ①PAFC 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②步骤Ⅰ中的 A 是____________(填“氢氧化钠溶液”或“氨水”);步骤Ⅲ中的 B 是________。

 ③步骤Ⅱ的操作是________。

 (2)某工厂欲以工业废料(铁、铁和铝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取 PAFC,设计如下流程:

 废料Fe、Fe 2 O 3 、FeO、Al 2 O 3 ――→过量稀盐酸 酸性溶液――→试剂X――→HCl或NaOH调节pH――→水解聚合PAFC ①在废料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发生多个离子反应,请补全离子方程式:

 FeO+2H+ ===Fe 2 + +H2 O

  Al 2 O 3 +6H+ ===2Al 3 + +3H2 O Fe 2 O 3 +6H+ ===2Fe 3 + +3H2 O

  ②所得酸性溶液中,不能确定是否一定存在 Fe 3+ 。为证明该离子确实存在,可采用的操作(必须指明所采用的试剂及观察到的现象)是

 。

 21.(每空 2 分,共 6 分)

 A、B、C、D、F 五种物质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A、B、C、D 与盐酸反应均生成 E,此外B 还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C、D 还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H,H 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 和 A 可反应生成 C,F 和 H 可反应生成 C 和另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可助燃)。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 F 和 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D+盐酸:

  。

 ②B+水:

  。

 ——★ 参*考*答*案 ★—— 1-5.ACDCB

  6-10.ACDDC

 11-15.DABBA

 16.D 17.(每空 2 分,共 14 分)

 (1)

 36

 (2)

 28g/mol

 (3)b

  a

  c

  (4)1:3

 25% 18.(每空 2 分,共 8 分)

 (1)不属于

 (2)

 醋酸

  (3)FeCl 2

  8

 19. (每空 2 分,共 12 分)

 (1)0.15

  (2)A

  (3)500ml 容量瓶

  玻璃棒

  (4)B

  (5)达标 20.(每空 2 分,共 12 分)

 (1)① +3

  ② 氢氧化钠溶液

 CO 2

  ③过滤

  (2)① Fe + 2H + === Fe 2+

 + H 2 ↑

  Fe + 2Fe 3+ === 3Fe 2+

 ②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 KSCN 溶液;若溶液变为红色,则存在 Fe 3+

 . 21.(每空 2 分,共 6 分)

 (1)2Na 2 O 2

 + 2CO 2

 === 2Na 2 CO 3

 + O 2

 (2)① HCO 3 -

 + H +

 === CO 2 ↑ + H 2 O

 ② 2Na + 2H 2 O === 2Na +

 + 2OH -

 + H 2 ↑

推荐访问:渑池 河南省 高一
上一篇:合辑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心得体会2021
下一篇:2020-2020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铁路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摸底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