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病案讨论 病案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来源:二级建造师 发布时间:2019-03-29 点击:

  【中图分类号】R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7-0444-02   【摘要】医学临床课是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为了全方位、多渠道地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笔者将病案教学法应用于儿科教学之中,通过选择典型病案,设置临床情景,将学生引入临床中,收到了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病案教学法与传统讲授法相比较,有许多特色,尤其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方面,有显著优势,在教与学方面明显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病案教学法 儿科教学应用体会
  
  病案教学是案例教学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以临床典型病例为主体组织教学,模拟临床实际工作的场景,对整个病例进行分析、判断、讨论,得出诊断及治疗措施等。目的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效果。
  儿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如何提高儿科学的课堂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为从事临床工作实践打下良好基础,是我们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笔者近年来在儿科教学中充分应用病案教学,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1 病案教学的方法
  1.1 病案导入法这是笔者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如在讲“维生素缺乏性佝偻病”这个课之前,笔者先讲一个小故事:一家长带一9个月大的婴儿到我家去玩,我看到孩子,并未问病史,也未作体查,就对婴儿家长讲了一句“你小孩很可能有佝偻病,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家长听后很惊讶,说:“你凭什么讲我的小孩患有佝偻病呢?”。 带着家长的疑问,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佝偻病”这一儿童常见疾病。刚才这个案例中为什么我这么有把握呢,因为我看到了孩子的“枕秃”、“方颅”体征…,由此导入“佝偻病”课题,同时用投影仪展现佝偻病病例典型体征的几幅图片,学生一下子情绪高涨,兴趣盎然起来……
  1.2病案讲授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对病案进行剖析,渐进式讲授。首先,向学生展示典型病例,提出若干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结合病例讲解,逐个解决问题。另一种方式是展示典型病例,结合病例特点,逐渐展开,不断提出新问题,由此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如讲授“缺铁性贫血”这一儿科常见病时,笔者先给出一典型病例,设计第一个问题:“该病儿该作何诊断?为什么?”,由此引导学生结合病例思考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特点,找到诊断依据,做出正确诊断;接下来设计第二个问题:“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还应做哪些检查?”,由此引导学生学习缺铁性贫血的辅助检查手段;设计的第三个问题是:“针对该病患,你觉得她发病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由此讲解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预防;最后设计一问题:“对该患儿,应采取怎样的治疗方法?”,由此介绍该病的治疗。这样层层提问,使学生具有比较清晰的学习思路,能较好地把握疾病的临床特点,同时,通过病例的逐层剖开,学生感受到如同自己在临床诊疗病人,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病案比较法 儿科的某些疾病特点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尤其是同一系统的一些疾病,学生很容易混淆,比如呼吸系统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和急性肺炎有时就不易鉴别,其中一个听诊的鉴别点是肺部闻及“可变的�音”(支气管炎)和“较固定的中、细湿�音”(肺炎),笔者在讲授两者区别时,常引入临床病例进行比较,学生通过病例的比较,很容易就抓住鉴别的关键,加深了对知识点的把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而且还不容易遗忘。
  1.4 病案回顾小结法在介绍系统疾病时,讲完一个疾病后,如果时间允许,笔者常利用课上5分钟时间进行小病例分析,以此对刚学知识进行回顾小结,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印象,使学生对课堂上所讲内容掌握得更牢,收到很好的成效。
  1.5 病案讨论法病案讨论法是儿科教学中非常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国内外的医学高校中得到广泛应用,有一套行之有效、相当规范的操作模式,成功培育出理论联系实践、临床思维能力强的优秀医学生。实施的方法如下:教师在理论课后即给予学生预选的典型案例,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有关资料,自学相关知识,重点解决初步诊断、诊断依据、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治疗原则、怎样解释临床出现的现象等方面的问题,课堂上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派出一名学生代表作主要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或纠正,不同观点可争论。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讨论、自我归纳、总结,引导学生主动思维,巩固所学过的知识,提高学生的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起主持、引导、答疑和总结作用。笔者在儿科教学中进行了相应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优势在于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学由“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转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并对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外,在此过程也提升了教师的课堂组织和驾驭能力,对教与学都有很好的促进。
  2 病案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2.1 备课充分,精选病例在病案教学前,教师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熟知儿科学的教学内容,领悟教学要求,围绕教学大纲,精心准备病例,应谙知病例所反映的理论知识,结合病例制定出详细的教学计划,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材施教。病例的收集要典型、有代表性,并且病例的篇幅大小应与教学时间相适应。笔者在这方面也有较深的体会,笔者所任教的班级,有中专和成人大专、本科几种层次,不同层次的病案教学,笔者会区别对待。如针对中专生普遍基础较差的特点,在进行病案教学时,笔者一般从最基础、最简单的病种、最典型的病例入手,如“小儿腹泻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惊厥”等,其病情单一,较易与理论衔接,学生分析起来难度不大,较易把握,不会感觉太大压力而放弃;而对成人大专、本科层次的,学生多有一定的理论和临床基础,病案讨论时,笔者一般选择有一定难度,甚至有一定争议的病案,以此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2.1 设计问题要准确,富有启发 病案中提出的问题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设计, 多提既能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 又能联系临床实际的问题,这些问题既要难易适当,又要能够引起全体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3 课堂引导是关键 病例分析时,教师课堂引导是关键,教师要运用多种技巧和方法在课堂上发挥好引导作用,切忌包办代替,一定要留出让学生发挥的空间和时间。笔者在教学中采用点面结合启发引导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在进行病例讨论时,各小组先行讨论,然后推选代表重点发言,不足时由组内成员补充,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而且各组之间的表现形成了一定的比较,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对于学生在讨论发言中出现的某些观点和问题,笔者再进一步因势利导,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重点、难点的理解。
  2.4 创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教师要从主角变成配角,让学生从一个被动接受者转换成一个自主学习者,多鼓励,少批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5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病案教学中,同一个问题,学生经常会提出不同的观点,此时,作为教师,应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或查阅资料寻求答案,培养其探索精神。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一时不能回答,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对待,可下次课时待查证后再作回答,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不仅不会削弱教师的威信,反而更能赢得学生的尊重,而且言传身教,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总之,病案教学法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对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习兴趣、巩固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都较传统讲授法有着显著的优势。但也应看到,病案教学法不能作为儿科学教学的全部形式,传统讲授法对保持儿科学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方面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病案教学法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师的把握程度合理选择,不可一概选用或一概不用,病案教学法只有与传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结合,相得益彰,才能发挥其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尚宁川. 病例导入式教学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 内蒙古中医药,2009,(9): 77-78
  [2] 冯学斌,吴福玲,贾秀红,等.以标准化病例讨论为导向改革儿科学理论教学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 9~11
  作者单位:522000 广东省揭阳市卫生学校

推荐访问:病案 教学法 儿科 体会
上一篇: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劳拉西泮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的功效
下一篇: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应用中的血管选择:打留置针有多疼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