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防护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防护探讨]

来源:美国移民 发布时间:2019-03-29 点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7-0308-02   【摘要】医院消毒供应室承担着全院医疗器械、管道等重复使用物品的回收、分类、清洗、包装和灭菌工作,是最大的医疗污染集中地。消毒供应室人员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各种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等职业危害因素。因此,加强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既保护了自身健康,也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1消毒供应室常见职业危害因素
  11 物理因素
  1.1.1 粉尘 制作各种敷料、棉球及折叠布类物品时,其棉絮纤维、粉尘极易被吸入呼吸道,长期刺激呼吸道可能损害呼吸系统功能,甚至形成矽肺。
  1.1.2 高温伤害 高压蒸汽灭菌器、煮沸消毒机等机器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高温、高压等均可对工作人员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1.1.3 噪音 消毒供应室的灭菌器、超声清洗机、空气压缩机、换气扇等在使用过程中均可产生噪音,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易导致听觉迟钝、头晕、耳鸣、失眠等不适症状。
  1.1.4 扭伤、跌伤、腰痛 消毒供应室由于体力劳动较多,在推较重的运物车、搬运物品时姿势不正确,极易造成扭伤、跌伤、腰骶部疼痛等损害。
  1.2 生物因素
  1.2.1 锐器损伤 在进行污物回收、分类时,直接用于接触锐利器械如针、刀片、剪刀等刺伤皮肤,病原微生物就可能通过受损的皮肤粘膜进入人体,危害健康。
  1.2.2 微生物气溶胶污染 消毒供应室人员在回收、分类污染物品时,患者的血液、体液所携带的病原微生物有可能扩散到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造成环境污染。在手工刷洗器械时未在液面下进行,均可产生气溶胶。使用高压水枪时操作不当,液体喷溅入眼,均可引起皮炎、眼睛及呼吸道刺激。
  1.2.3 化学因素:工作中使用的一些化学消毒剂,常具有腐蚀性、挥发性和刺激性,在配制使用过程中,如防护不当,会灼伤皮肤及造成呼吸道不适。
  2 防护对策
  2.1 加强培训、督导工作:定期组织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消毒隔离技术》等法律法规,提高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充分认识到接触污染物品的危害性,自觉采取各种防护措施。
  2.2 物理因素的防护 消毒间应有排风、降温设施,消毒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灭菌器定期维护、保养,卸载无菌物品时穿长袖工作服,戴隔热手套、防止烫伤。有条件者可安装消音设施。制作敷料、棉球等物品时,应戴圆帽、口罩,减少粉尘微粒的损害。搬运重物时,量力而行,使用正确、省力的姿势,尽量减少疲劳与损伤的发生。
  2.3生物因素的防护 严格执行各班操作规程,按要求佩戴口罩、帽子、眼罩、手套、防水围裙、水鞋等防护用品。尽量减少手工清洗,刷洗器械时在水面下进行,尽量减少或阻止气溶胶的吸入。如果手或身体其它部位被血液、体液污染时,严格按“六步洗手法”用肥皂、流动水冲洗。工作人员皮肤有破损时,操作时可戴双层手套。一旦发生针刺伤,先脱去手套,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血液,在流动水下冲洗伤口,再用碘伏消毒后包扎,必要时接种免疫球蛋白,并上报医院感染办,定期跟踪检查
  2.4 化学性因素的防护 配制化学消毒剂时,戴手套、口罩、防护眼罩、围裙等防护用品,掌握正确的配制和使用方法,操作时动作轻柔,防止消毒液飞溅。容器加盖,防止挥发。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感染重点控制部门,只有掌握并坚持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才能在安全、便捷的环境中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为临床提供优质的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15415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1)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4):1-3
  [3] 李素云,消毒供应室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7):857
  作者单位:723200 陕西省城固县中医院

推荐访问:消毒 防护 工作人员 探讨
上一篇:糖尿病患者的保健问题分析和指导:糖尿病患者的肾脏保健
下一篇:运动平板实验与食道调搏心脏负荷实验的临床对比及护理体会 食道心脏调搏术的危险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