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历史》,黄仁宇,,,(博文中内附与该书无关中国历史朝代表)x

来源:成考 发布时间:2020-08-29 点击:

 《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 (博文中内附与该书无关的中国历史朝代表)

  我确实没有能力来评论该书。以前读此书的时候,就想写一些评论,最后发现迟迟不能动笔,今天,再读此书,感觉依然如此。

 总之,该书很透彻,很深刻,看一遍是不够的,也不可能完全弄懂,所以,有空的时候,可以好好琢磨一下,欣赏一下黄仁宇先生的大作,该书是了解中国历史的必读之书。另外,我很赞赏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

 下面的表格与该书无关,仅仅是我在网上搜索整理的资料,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大致看看。

  朝代 朝代 起讫年代 起讫年代 都城 都城 今地 今地 统治民族 统治民族 开国皇帝 开国皇帝 三皇五帝 夏朝 约前 2146-1675 年 安邑 山西夏县 华夏族 禹 商朝

 约前 1675-1029 年 亳 河南商丘 华夏族 汤 周 西周 约前 1029-771 年 镐京 陕西西安 华夏族 周文王姬昌 东周 春秋 前 770-476 年 洛邑 河南洛阳 华夏族 周平王姬宜臼 战国 前 475-221 年

  华夏族

  秦朝

 前 221-207 年 咸阳 陕西咸阳 华夏族 始皇帝嬴政 汉 西汉 前 206-公元 8 年 长安 陕西西安 汉族 高祖刘邦 新朝 9-23 年 常安 陕西西安 汉族 王莽 东汉 25-220 年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光武帝刘秀 三国 曹魏

 220-265 年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魏文帝曹丕 蜀汉 221-263 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族 汉昭烈帝刘备 孙吴 222-280 年 建业 江苏南京 汉族 吴大帝孙权 晋 西晋 265-316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晋元帝司马睿 十六国 304-439 前赵(汉赵) 304-318 平阳 山西临汾 匈奴族 高祖光文皇帝刘渊 319-329 长安 陕西西安 成汉 306-347 成都 四川成都 巴氐族 太宗武皇帝李雄 前凉 314-363 姑臧 甘肃武威 汉族 高祖明王张寔

 后赵 319-351 襄国 河北邢台 羯族 高祖明皇帝石勒 前燕 337-370 龙城 辽宁朝阳 鲜卑族 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 前秦 351-394 长安 陕西西安 氐族 世宗明皇帝符健 后秦 384-417 长安 陕西西安 羌族 太祖武昭皇帝姚苌 后燕 384-407 中山

 河北定州 鲜卑族 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 西秦 385-431 苑川 甘肃榆中 鲜卑族 烈祖宣烈王乞伏国仁 后凉 386-403 略阳 甘肃平凉 氐族 太祖懿武皇帝吕光 南凉 397-414 西平 青海西宁 鲜卑族 烈祖武王拓跋乌孤 南燕 398-410 广固 山东益都 鲜卑族

 世宗献武皇帝慕容德 西凉 407-421 酒泉 甘肃酒泉 汉族 太祖昭武王李暠 胡夏 407-431 统万城 陕西靖边 匈奴 世祖烈武皇帝赫连勃勃 北燕 407-436 和龙 辽宁朝阳 高句丽 燕惠懿帝高云 北凉 397-439 张掖 甘肃张掖 卢水胡 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 *冉魏 350-352

 邺城 河北临漳 汉族 武悼天王冉闵 *西燕 384-394 长子 山西长子 鲜卑族 济北王慕容泓 *西蜀(后蜀) 405-413 益州 四川成都 汉族 谯纵 南北朝 420-589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宋武帝刘裕 齐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齐高帝萧道成 梁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梁武帝萧衍 陈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汉族 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鲜卑族 魏道武帝拓跋珪 洛阳 河南洛阳 东魏

 534-550 邺 河北临漳 鲜卑族 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 535-556 长安 陕西西安 鲜卑族 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 550-577 邺 河北临漳 鲜卑族 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 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鲜卑族 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 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汉族 隋文帝杨坚 唐朝 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汉族 唐高祖李渊 五代十国 后梁 907-923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梁太祖朱晃 后唐 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汉族 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 936-947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 947-950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汉高祖刘暠 后周 951-960 汴 河南开封 汉族 周太祖郭威 前蜀 891-925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族 高祖王建 后蜀 925-965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族 高祖孟知祥 杨吴 892-937

 扬州 江苏扬州 汉族 太祖杨行密 南唐 937-975 金陵 江苏南京 汉族 烈祖李昪 吴越 893-978 杭州 浙江杭州 汉族 武肃王钱鏐 闽国 893-945 长乐 福建福州 汉族 太祖王审知 马楚 896-951 长沙 湖南长沙

 汉族 武穆王马殷 南汉 905-971 兴王府 广东广州 汉族 高祖刘龑 南平 907-963 荆州 湖北荆州 汉族 武信王高季兴 北汉 951-979 太原 山西太原 汉族 世祖刘崇 宋 北宋 96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汉族

 太祖赵匡胤 南宋 1127-1279 临安 浙江临安 汉族 高宗赵构 辽国 907-1125 皇都 辽宁 契丹族 太祖耶律阿保机 大理 937-1254 太和城 云南大理 白族 太祖段思平 西夏 1032-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 党项族 景帝李元昊 金 1115-1234

 会宁 阿城(黑) 女真族 金太祖阿骨打 中都 北京 开封 河南开封 元朝 1206-1368 大都 北京 蒙古族 元世祖忽必烈 明朝 1368-1644 北京 北京 汉族 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 1616-1911 北京 北京 满族 清太宗皇太极

 中华民国 1912- 南京 南京 汉族 孙中山 说明 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汉高祖既非刘邦的庙号,也非谥号。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但自汉武帝时代的史学家司马迁开始,称刘邦为“高祖”,后世多沿用之,因此史称“太祖高皇帝”、“汉高帝”或“汉高祖”。刘邦死于公元前 195 年,终年 62 岁(虚岁),葬于长陵,谥号高皇帝。

  王莽既无庙号也无谥号,虽然自称新朝皇帝,但后来刘姓君主并没有对王莽进行追封,所以王莽也是封建王朝进行之中唯一一个没有追封庙号的君主,但王莽在位时为前代多个皇帝追封庙号,庙号开始泛滥。

 “前秦”既然是在秦朝的后边,为什么不叫“后秦”而叫“前秦”?前秦的“前”是指其在十六国中是前,十六国里有两个秦,氐族苻健的前秦和羌族姚苌的后秦。后秦是反前秦建立的,也自称秦,故以前后秦区分。“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汉民族政权,且像孙功达《氐族研究》所称,还是“最早尝试由少数民族来统一全国”的历史政权。“先秦”通常指秦始皇建立的秦朝之前,特指春秋、战国时期。

 北燕的第一代皇帝是高句丽人高云(高句丽王族,高云的祖父高和,是高句骊族群的分支。慕容宝收以为养子,赐姓慕容,称帝后恢复原姓高),实际建立者是鲜卑化的汉人冯跋(太祖文成皇帝)。

 慕容泓在前燕时期慕容俊在位时被封为济北王。慕容泓在位时虽未正式称燕王或燕帝,且原本有意归附慕容垂,惟建立年号已表示有独立于其他政权之意,故一般以慕容泓为西燕之建立者。

 西蜀,有时亦称后蜀、谯蜀,由汉人谯纵建立的政权,不属于传统定义下的十六国之一,其统治地区大抵以四川盆地为范围。

 北魏后来和汉族融合为汉族。命令鲜卑贵族改姓汉姓,与汉族大地主通婚,学习汉语,穿汉服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改说汉语,三十岁以上的人改口比较困难,可以暂缓,三十岁以下、现在朝廷做官的,一律要改说汉语,违反这一条就降职或者撤职;规定官民改穿汉人的服装;鼓励鲜卑人跟汉族的士族通婚,改用汉人的姓。北魏皇室本来姓拓跋,从那时候开始改姓为元。魏孝文帝名元宏,就是用了汉人的姓。魏

 孝文帝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北魏政治、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的融合。

 李世民一家祖籍在今河北省赵县,而李渊生于关陇,自称祖居关陇,是西凉王李皓的后代,借以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其中,在历史上还有这一段插曲,本来西魏以前以山东地区的李姓一门为望族,这一地区有五大望族姓氏--王、卢、崔、李、郑,其中李姓又是鲜卑族中的一大姓氏。而自西魏宇文泰以关中为根据地建国,由此就硬性规定了关陇李姓为望族。有人据此认为李氏一门是破落贵族,还有人说李氏是鲜卑族大野部的姓氏。

 根据可考证的历史资料证明,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即唐高宗李渊的母亲独孤氏,是隋文帝的一名后妃的姐妹,属于非汉族,所以李世民和隋炀帝之间还有着姨表关系。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窦氏也是鲜卑族人。而李渊一方的血统还没有足够的历史证据进行论证。历史上有以下几种说法:赐姓大野部、河南破落李姓、老子李耳的后代等。其中最有可能性的说法是李世民是受胡人影响比较深的汉族人。现在一般的习惯说法是,唐太宗李世民是各民族的混血儿,民族大融合的产物。

 清朝(公元 1616 年~1911 年),1616 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6 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简称“清”,1644 年清军入关,同年清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

 中国历史上十八个朝代名称来历 中国历史上十八个朝代名称来历 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朝代的名称是由什么决定呢?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中国历史上具体的国号及其由来:

 夏:

 夏:据传禹曾受卦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商: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周:

 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羊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汉:

 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魏:

 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蜀:

 蜀:刘务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帮称“蜀”。历史上也称“蜀汉”。汉指东汉的继续。

 吴:

 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晋:

 晋:司马昭逼魏帝卦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

 隋:

 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卦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唐:

 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卦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辽:

 辽:辽原称“契丹”,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宋: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西夏:

 西夏: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山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区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元:

 元: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所以又称“光明教”。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清: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代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 “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也有传说努尔哈赤早年逃难时骑着一匹大青马,慌急赶路,马被累死。努尔哈赤为此难过地说:“大青啊,大青,将来我得了天下,国号就叫大清。”于是皇太极改国号时改为大清。

 国号的分类 国号的分类 从夏朝到清朝,中国经历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国的王朝更是多的让人眼花缭乱。那么这些国号是怎么来的呢?归纳了一下,主要有六类。

 (1)以族名为国名,以族名为国名在中国上比较常见。夏、商、周三代都是以族为名的。再比如契丹,也是以族名为2地名为国名,在周朝时的诸侯国最常见。比如陈、蔡等即是地名又是国号。(3)以姓为国号,战国初期的赵、魏、韩三国就是典型的以姓为国号。

 (4)以原封号为国号,开国皇帝在未当皇帝前,有过封号后来就以封号为国号。比如:曹丕在当皇帝前被汉朝皇帝封为魏王。当皇帝后就以魏为国号。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刘邦当过汉王,杨坚当过隋国公,司马炎当过晋公等。其实封号也是地名,指被封的地方。(5)从文化角度确定的国名。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的晚期比较常见。国号都寄托了某种愿望。比如:元朝,就是取自《周易》中的一句话“大哉乾元”。元为首,为刚。而明则是和朱姓有联系。清又是五行属水,水克火,明属火。是从五德文化角度上确定的。

 (6)继承历史上同姓或同族人的国名。比如:清朝在前期叫金,就是继承女真族完颜部建立的金。再比如,宋朝前期在山西北部的北汉,皇帝姓刘,就继承汉朝的国号。这些无非是显示皇族的历史悠久和血统高贵。

  历史上我国有哪些封建政权是有少数民族建立的? 历史上我国有哪些封建政权是有少数民族建立的? 北魏 北魏(386 年~534 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拓跋珪于太初元年(386)称王,初称代国,同年改国号为魏,建元登国。史称北魏、拓跋魏、元魏、后魏。北魏太延五年(439)北魏灭北凉,结束十六国时期,统一北方,传 17 帝,历171 年。天兴元年(398)称帝,都平城。盛时疆域约为今河北、山东、山西、宁夏、甘肃等省区,河南、陕西、内蒙古的大部,辽宁、安徽、江苏、青海、新疆各一部分以及蒙古国南端一部分。后迁都洛阳(今属河南)。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拓跋弘迁都洛阳,加速鲜卑族汉化及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改拓跋氏为元氏。永熙三年(534)孝武帝逃往长安投靠宇文泰。高欢立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改元天平。史称东魏。北魏亡。

 东魏 东魏(534 年~550 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534 年魏北魏宗室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境内),史称东魏,传 1 帝,历 17 年。

 西魏 西魏(535 年~556 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535 年魏宗室元宝矩为帝,都长安,史称西魏,传 3 帝,历 22 年。

 北齐 北齐(550 年~577 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550 年高洋废东魏帝自立,都邺城,国号齐,史称北齐,传 6 帝,历 18 年。

 北周 北周(557 年~581 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557 年宇文觉称天王,都长安,国号周,史称北周。北周建德六年(577)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传 5 帝,历 25 年。

 辽朝 辽朝(916 年~1125 年),契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历时 210 年,传 9 帝。辽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三世纪07 年耶律阿保机为契丹酋长。916 年,契丹酋长耶律阿保机做了皇帝,辽建立。918 年建都皇都(今内蒙古),947 年改皇都为上京,1007 年迁都至中京道大定府。“辽”的疆域的东北至今日本海黑龙江口,西北至蒙古国中部,南部至今天津的海河、河北霸县、山西雁门关一线与北宋交界,是当时统治中国北方与宋朝对峙的一个王朝。“辽”最初建国时,国号为契丹,947 年改国号为“辽”,其间于 983 年至 1066 年间曾重称“契丹”。开国君主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历经 9 位帝王,1125 年(辽保大五年)灭于金。

 金朝 金朝(1115 年~1234 年),女真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创建人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国号“大金”;“金”建于 1115 年,先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镇),后迁都燕京(今北京),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

 金开兴二年(1234 年)时灭于蒙古,共经历 10 位帝王。

 元朝 元朝(1206 年~1368 年),蒙古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忽必烈(即元世祖)于 1271 年所建,1279 年灭南宋,定都于大都(现北京市)。1368 年灭亡于明朝。

 清朝 清朝(1636 年—1912 年),满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爱新觉罗氏。1616 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立王朝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都城为赫图阿拉(又名兴京、赫图阿喇、黑秃阿喇、黑图阿拉,满语“横岗”之意。在今中国辽宁省新宾县西永陵镇老城)。1636 年(崇德元年、九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称帝。1644 年,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明崇祯帝自杀。清军在吴三桂的带领下乘机入关打败农民军,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定都北京。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统治瓦解。清帝于 1912 年退位,清朝正式灭亡。清代自入关后,共历十帝,二百六十八年。

推荐访问:该书 中国历史 国大
上一篇:车间主任工作总结例文,1
下一篇:第二次市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工作安排讲话和人大人事代表工作会议交流讲话稿合编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