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的六经八纲辨治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20 点击:

李宏军

六经是指太阳、阳明、少阳的三阳,和太阴、少阴、厥阴的三阴而言。《伤杂病寒论》虽称之为病,实则为证,来自于八纲。八纲就是阴证、阳证、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八种基础证。经方辨证主要是六经八纲辨证,辨证论治亦主要是在六经八纲基础上制定治疗的准则,所以对于经方辨证施治的研究,则六经和八纲是首应探讨的核心问题。六经八纲辨证是以八纲辨证为基础,根据阴证、阳证、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八种基础证的组合而成的复合证。从病位来说分为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从病性来说可以分为阴证和阳证两大类证。具体而言,就是太阳病是阳证、表证、热证、实证;
少阴病是阴证、表证、寒证、虚证; 少阳病是阳证、半表半里证、热多寒少、虚实夹杂偏于实证;
厥阴病是阴证、半表半里证、寒多热少、虚实夹杂偏于虚证;
阳明病是阳证、里证、热证、实证; 太阴病是阴证、里证、寒证、虚证。对于六经病的辨治规律:太阳病,病在表宜发汗,不可吐下,如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等均属太阳病的发汗剂。少阴病,虽与太阳病同属表证,亦宜汗解,但发汗须酌加附片、细辛等温性药,如桂枝加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均属少阴病的发汗剂。阳明病,热结于里而胃家实者,宜下之,但热而不实者,宜清热。下剂如承气汤;
清热如白虎汤。阳明病不宜汗。太阴病,虚寒在里只宜温补,汗、下、吐均当严禁。少阳病,病在半表半里,只宜和解,汗、下、吐均非所宜,如柴胡汤、黄芩汤等,皆少阳病的解热和剂。厥阴病,虽与少阳病同属半表半里,法宜和解而禁汗、下、吐的攻伐,但和宜温性强壮药,如当归四逆汤、乌梅丸等均属之。

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病,而慢性荨麻疹,病程短者数月,长者数十年,往往夜间发作,白天消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西医治以抗组胺剂甚者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往往停药即发。近年来,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优势日益受到重视[1]。本文就慢性荨麻疹的六经八纲辨治体会做一分析,与同道探讨。

太阳病是六经八纲辨证中的表证、阳证、实证。此型多见于体质壮实之男性荨麻疹患者,证见:风团以上半身为多,颜色可红可白,遇冷加重,尤常见眼睑脸面浮肿,头部身上常少汗,脉象常有力,偏浮紧。可伴有过敏性鼻炎、咳喘等。病机为外受风寒侵袭,津液充斥于体表抗邪外出,故见风团以上半身为多,同气相求,故遇冷加重。《伤寒杂病论》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
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治疗以祛风散寒,发越在表之废水为法。常用麻黄类方,如葛根汤、越婢汤等。

典型医案:赵某,男,38岁。因患慢性荨麻疹 8年遍用抗过敏西药效果不佳,于2019年10月9日初诊。证见:上半身多发风团瘙痒,面部水肿明显伴胸闷,怕热,二便可。舌淡红苔薄黄,脉数。六经辨证属太阳阳明合病。予越婢汤加减:麻黄10 g,石膏30 g,生姜 18 g,大枣20 g,炙甘草12 g,荆芥10 g,防风10 g,炒蒺藜15 g,炒苦杏仁15 g。5剂,水煎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患者当日风团消退,3 d后有反复,1周后恢复正常,后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患者脉数,怕热,体质壮实,兼有里热,但尚未成阳明腑实,故加入苦杏仁,有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之意,经表里双解而愈。

临床中用麻黄剂,患者常常风团有一过性加重,多出现在服药第3天,一般持续4 d左右会逐渐消退,出现此种现象为临床佳兆,往往自此病入坦途,甚至不需再服药即愈。正如《伤寒杂病论》:“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之。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这是正气旺盛,驱邪外出的表现,正邪交争,正胜邪负,故有此症。另外麻黄剂容易导致入睡困难,故睡觉前服用麻黄类方宜提前。

阳明病是六经八纲辨证中的里证、热证、实证、阳证。荨麻疹本为表证,不会单独出现阳明里病,往往是以合病的形式出现,但有偏表偏里之不同。此型多见于体质壮实者以及喜欢肉食的儿童,胆碱能性荨麻疹多见此型。证见:身起风团,上身为重,色红居多,多伴有手足温,多汗不恶风,怕热,口干口苦,大便偏干或者便秘等。病机为外邪不解,里热渐盛。治疗以解表清里为法。常用方剂为防风通圣散、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白虎汤等。

典型医案:张某,男,17岁。因患慢性荨麻疹4个月,于2020年1月16日初诊:证见:上半身多发风团瘙痒,早晚发病,严重时伴有胸闷,舌淡苔黄腻脉滑有力。六经辨证属太阳阳明合病。予防风通圣散加减:麻黄6 g,防风10 g,荆芥10 g,薄荷6 g,黄芩15 g,栀子10 g,石膏30 g,甘草10 g,桔梗12 g,连翘15 g,赤芍15 g,炒枳实15 g。5剂,水煎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未服用西药,药后偶发风团,效不更方,共服药19剂治愈。

按:患者内热未成实,故去大黄、芒硝,川芎、当归、白术过于温燥,也减去。仲景临证使用下法时若表证未解,即使有可下之征,也不可单纯使用下法,否则易使病邪深陷于里,导致病情恶化,而应先解表后攻下或表里双解[2]。清热通下的着眼点还是为了解表,故此型患者,需斟酌清热通下药物的使用,宁少毋滥,宁迟勿早。

少阳病是六经八纲辨证中半表半里证、虚实寒热错杂偏于阳证。中年女性及偏食的儿童常见此种类型。证见:风团伴有头晕口苦咽干,胸闷腹胀,食欲不佳等症状,往往体型偏瘦,女性常伴有精神焦虑,睡眠障碍,月经量少等。病机为表证未解,津液已伤。上焦郁热,中焦胃虚,下焦饮逆。治疗以和解少阳、调和营卫为法。常用柴胡类方,如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少阳病为主的荨麻疹患者,因为胃虚,津液不足,里不和者外不协,常常伴有桂枝汤证,往往需合用桂枝汤以调和营卫。

典型医案:吕某,女,31岁。因患慢性荨麻疹8个月于2020年1月6日初诊。证见:上半身多发风团瘙痒,早晚发病,精神饮食睡眠一般,舌淡苔薄白脉弦细。口服氯雷他定片控制不佳。六经辨证属太阳少阳合病。予柴胡桂枝汤加减:柴胡24 g,黄芩12 g,党参12 g,清半夏12 g,生姜18 g,大枣24 g,炙甘草12 g,桂枝18 g,白芍15 g,荆芥10 g,防风10 g,炒蒺藜15 g。5剂,水煎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依巴斯汀片每3 d口服5 mg,可控制。二诊大便偏干,上方加生白术30 g,5剂。三诊停西药,上方继续口服10剂治愈。

按:《伤寒杂病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临床中慢性皮肤病迁延日久,大多有正虚邪恋的病机,正因为柴胡证是半表半里证、虚实寒热错杂偏于阳证,故柴胡类方临床上使用十分广泛,且药性平和,无论是儿童或者哺乳期妇女,辨证准确,均疗效确切。临证时需注意太阳病和少阳病的表里偏重而斟酌用药剂量。

少阴病为六经八纲辨证中表证、虚证、寒证、阴证。慢性荨麻疹此种类型最为常见。常见于中青年女性患者,平时贪凉喜食生冷水果,熬夜等[3]。患者病势迁延日久,医者不察,屡屡投以清凉之剂,更伤津耗气,亦可成此证。证见:风团量少,多为皮肤色,但遇冷加重,晨起及睡前多发。精神困顿,睡眠不佳,平时很少感冒,即使感冒也一般不发热,无论多汗或甚少出汗,多伴有畏寒怕冷,夜尿频多,过敏性鼻炎等,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病机特点为患者素体阳虚津亏,发病即陷入虚寒阴证。治疗以温阳解表为法,常用方为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加附子汤等。

典型医案:张某,女,42岁。因患慢性荨麻疹于2021年1月8日初诊。证见:风团瘙痒遇冷加重,乏力,腰疼,脚冷出汗,大便可,多尿。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六经辨证属少阴病。予麻黄6 g,炙甘草12 g,附片6 g,桂枝18 g,赤芍12 g,茯苓15 g,白术15 g,盐杜仲20 g,盐巴戟天15 g,牡蛎18 g。5剂,水煎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二诊,诸症减轻,加当归12 g,细辛5 g。共服药20剂治愈。后嘱其口服1个月金匮肾气丸善后。

按:此种类型常常用少量附片以温阳散寒,表虚有汗者合桂枝,表实无汗者配以麻黄,但麻黄用量宜小,且中病即止,不可久服,多在三五剂之间即可,后期可更换为荆芥、防风等风中润药为宜。因方中常常附片、麻黄同用,故患者药后往往会病情一过性加重,需提前告知患者,勿停药,可短期配合口服抗组胺药,一般1周左右即可好转。病愈后亦需注意勿贪凉,常予金匮肾气丸口服巩固数周以防复发。

太阴病为六经八纲辨证中里证、虚证、寒证、阴证。中年男性慢性荨麻疹患者多见此种类型。症见:风团晨起、睡前多发,遇冷加重,多伴有乏力、嗜睡、腹泻。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病机特点为患者调养不慎,中焦胃气受损,水饮内生,外邪乘虚而入,外湿引动内湿,渐成外邪里饮而发病。湿为阴邪,同气相求故而遇风寒、贪凉饮冷可加重病情。治疗以温阳利水解表为法,常用桂枝加黄芪汤、肾气丸、真武汤、四逆汤、甘草干姜汤、肾着汤等。

典型医案:胡某,女,52岁。因患慢性荨麻疹2个月于2020年9月7日初诊。证见:平素喜食水果。常怕冷、头晕、面肿,风团瘙痒,位置不定,舌淡苔白脉沉细。六经辨证属少阴太阴合病。予桂枝加黄芪汤加减:桂枝18 g,生姜18 g,大枣24 g,炙甘草12 g,生黄芪15 g,荆芥10 g,防风10 g,炒蒺藜15 g,茯苓24 g,苍术15 g。

5剂,水煎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配合依巴斯汀片,1日5 mg口服。二诊患者不起风团,停西药,改为上方合金匮肾气丸方5剂口服。三诊仍未发病,继服上方5剂巩固治疗。嘱患者平素忌食生冷,勿贪凉。

按:《伤寒杂病论》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此种类型患者,保护胃气去除废水为一贯的原则,本为阴证,津液已明显不足,不足以温煦腠理,故不可再大量发汗,更伤津耗气。须严格限制水分、生冷水果的摄入,并注意保暖。病愈后常予口服归脾丸巩固数周以防复发。

另外,附子剂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腹泻和风团一过性加重的现象,《伤寒杂病论》曰:“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郑钦安医书阐释·服药须知》云:“此是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从下窍而出也,但人必困倦数日,饮食懒餐,三五日自已”[4]。这也是正常现象,类似于“瞑眩反应”,可提前告知患者,勿怪。

厥阴病是六经八纲辨证中半表半里证、虚实寒热错杂偏于阴证。慢性荨麻疹患者病程长,用药庞杂,也多见此种类型,多表现为上热下寒者或者太阴阳明合病者。证见:除风团之外,多见口苦、咽干、心烦失眠多梦、小腹冷、腰以下冷、足冷、多尿、便溏等。病机特点为虚实寒热错杂,病位在半表半里。治疗以调和寒热,燮理阴阳为法。常用方有乌梅丸、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柴胡桂枝干姜汤[5]等寒温并用方剂。

典型医案:李某,男,15岁。因患慢性荨麻疹2个月,于2020年10月15日初诊。证见:风团瘙痒伴有口渴,胸满脘痞,腹泻,舌苔黄厚腻脉沉弦。六经辨证属厥阴病。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合甘草泻心汤加减:柴胡24 g,黄芩15 g,牡蛎18 g,桂枝18 g,炙甘草12 g,干姜6 g,党参12 g,清半夏12 g,黄连6 g,大枣24 g,荆芥10 g,刺蒺藜15 g。5剂,水煎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二诊,腹泻停止,偶发风团。舌苔黄腻偏干,上方去干姜加生薏苡仁18 g,炒枳实18 g。继服5剂后痊愈。

按:厥阴病的治疗过程中,存在着厥热往复的变化,如果方证相应,疾病向愈的过程中,可以阴证转阳,里邪出表,出现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等,需要及时调方,“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阴证治疗过程中都会出现这种变化。

张仲景六经八纲辨证是一个圆融的辨证体系,用药精炼,药少力宏。柯韵伯《伤寒来苏集》云:“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俞根初《通俗伤寒论》说:“以六经钤百病,为确定之总诀”。故人身病位不过表里,病性不过阴阳,病邪侵入人体,人体正气抗邪,疾病不除,斗争不已,则六经八纲便永续无间地见于疾病的全过程,成为凡病不逾的一般的规律反应。

猜你喜欢 风团少阳麻黄 箕的琴弦儿童时代(2022年5期)2022-11-08基于“少阳主骨”理论从少阳防治儿童矮身材刍议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年10期)2021-11-30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1年1期)2021-02-21垃圾分类小天使·二年级语数英综合(2020年8期)2020-12-23童心童画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0年9期)2020-12-16《三千年》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0年5期)2020-12-16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Digital Chinese Medicine(2020年3期)2020-11-03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Digital Chinese Medicine(2020年2期)2020-09-26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医药前沿(2020年14期)2020-09-05突然来的风作文周刊·小学二年级版(2017年46期)2018-01-17推荐访问:荨麻疹 六经八纲辨治
上一篇:健脾通督推拿联合运动训练在小儿运动发育迟缓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机器视觉技术在电力安全监控中的应用综述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