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区卫生中开展临终关怀工作的思考]临终关怀名词解释

来源:入团申请书 发布时间:2019-04-23 点击:

  [摘要]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开展临终关怀越来越成为可能,从高度尊重患者的自我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提高患者最后阶段的生命质量,是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类的尊重。本文简要分析了开展临终关怀需要考虑的问题和如何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 社区卫生; 临终关怀; 死亡
  [中图分类号] R47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244-01
  
  当前,临终关怀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和护理方式,已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了一个符合人性的、科学的治疗方法,为现代医学无法医治的病人提供了缓解痛苦,增强了病人对临终状态适应力的全面提高。可以说,治疗和护理临终病人的对象,有本质区别于其他疾病患者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给病人以关怀,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使其庄严的生与死,其实质就是维护患者的尊严和保持人的完整性,是临床医学中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1 临终关怀需要认识的概念
  1.1 临终关怀的含义 指对于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提供姑息性和支持性的医学措施,进行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以减轻其疾病发展的进程。是医务人员运用医学、护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与实践知识为临终患者及家属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全面照护,使临终患者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家属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
  1.2 临终关怀的理念 临终关怀是以对症为主的照料服务,通过全面的身心照料,减轻病人的痛苦,让其获得心理、社会的支持。从事这项服务工作的负责人都具有教授、主任医师的职称,且具有留学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工作经验和知识。他们把外国先进的理念、技术和服务规范带到中国,是这项学科的奠基人和研究者,培养了一批这样的专业人才。联合国认为,临终关怀是全世界范围内的需求,是人的一项基本人权,应视为是国家和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因而,它应该是团队的服务、专家的服务和全面的服务。
  1.3 临终关怀的意义 临终关怀体现了人道主义的精神,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及医护人员,都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坦然面对死亡,直面现实。面对无法医治的情况,能合理分配和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缓解卫生资源的无谓消耗,体现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对于一些家庭,可以摆脱沉重的医疗负担,安慰子女和家人,是解决临终患者照料困难的一个途径。同时,接受临终关怀服务,可以大大减少巨额的医疗开支,保证医疗保险获得更有效的效益,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上来。
  2 临终关怀需要考虑的问题
  2.1 临终患者的特征 临终患者的生理变化是:疼痛往往是患者最受折磨的症状,尤其是癌症患者,若不能有效的控制疼痛,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循环系统的表现可有皮肤苍白、湿冷、四肢发绀、脉搏增快、甚至血压下降等;消化系统的表现可有恶心、呕吐、腹胀、口干等;呼吸系统的表现可有呼吸由快到慢,出现潮式呼吸或张口呼吸等;其它神经系统等均有不同的功能下降的表现。心理变化是:心理障碍重重,如暴躁、孤僻、多疑、意志薄弱、依赖性增强等,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下降,甚至出现抑郁、绝望的念头。大多数人倾向关心后事,考虑子女儿孙、对遗体的处理和家庭财产等问题。
  2.2 临终关怀的模式 临终关怀的模式随着医学的发展有所发展,早期的有“整体医学模式”,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的健康和疾病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进入20世纪60年代,人类对生命现象的不断研究,确立了“生物医学模式”。到了70年代,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于是创立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具体的形式看,我国的基本模式是有三种:一是独立的临终关怀医院,早期的有1987年在北京创办的第一所民办的临终关怀医院,以及上海政府建立的上海南汇护理院;二是综合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三是在家庭病床基础上的家庭式的临终病床。
  2.3 需要解决的问题 体现在人们固有的死亡观念能否改变,面对死亡的来临,是否做好了死亡前的准备?在伦理孝道方面,能否为老人竭尽全力尽好孝道。面对传统医学理念的影响,是否为他们提供了姑息性的治疗,以控制症状,解除痛苦。对个别医院管理机制的不建全,是否得到行政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各级部门机构之间能否保证协调和沟通,以及社会支持的力量是否强大,对于专业护理人员的培养,是否下力气去完成,让他们具有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娴熟的业务技术,再有就是对临终关怀机构数量不足、硬件条件不够等因素的考虑。
  3 临终关怀需要研究的对策
  3.1 政策层面的问题 政府要将临终关怀问题纳入卫生服务体系的政策和制度中来研究,建立我国本土化的临终关怀服务体系和网络。卫生部门要明确这项工作的管理功能定位,抓好行业规范化管理。要建立健全各项保障制度,完善评估指标的准确性,加大对临终关怀事业的宣传和研究工作、教育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
  3.2 社会工作的责任 临终关怀工作者要自愿从事这项工作,能全心投入到事业中来。要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乐于负责、敢于负责。在这同时,要努力的学习,刻苦钻研业务技术,用精湛的水平满腔热情的为他们服务。要做好死亡教育,通过“临床关怀团队”,开展各项医疗关怀、护理关怀、心理关怀,要注重培养好从事这项工作的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用更精细的工作赢得病人的拥护。
  3.3 具体护理的内容 首要的是提供疼痛护理,为其解决直接的肉体痛苦,具体可用药物和非药物的止痛的方法;其次是具体的常规护理,维持各项生命体征的正常,对症治疗出现的临床症状,加强饮食干预,保证内外环境整洁、舒适、安静;第三是做好心理护理,通过给予倾听、交谈、陪伴等形式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发生的过程,如何应对疾病的发生和积极的配合治疗;最后要创造各种积极的支持系统,保证工作顺利的进行。
  综上所述,在中国推进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临床医务工作者担负着神圣的责任,对临终病人要更加细心照护,这不仅体现了对人的尊严,而且可以减轻家庭和单位的负担,也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各级医疗机构要切实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施永兴,王光荣.中国城市临终关怀服务现状政策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0,5-13.
  [2] 史宝欣,杨立群.临终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30.
  [3] 王珏辉,姬栋岩,张宵艳.老年护理技术[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56-65.
  [4] 刘建芬,黄惟清.社区护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257-261.
  [5] 席淑华,卢根娣.现代社区护理[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289-321.

推荐访问:临终关怀 思考 工作 社区
上一篇:多排CT增强扫描的心理护理|ct增强扫描并三维重建
下一篇: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论文 针对肺结核患者治疗期间的健康教育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