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胃御寒的食物【冬天御寒防春温】

来源:日记大全 发布时间:2019-08-13 点击:

  春温,是在春天时期发生的一种温热疾病,与气候、温疫相关。黄帝和岐伯总结了前人的天文学、医药学的成果和经验,曾经预言: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又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乍看,这两句预言,略有玄妙。其实,我们从中医的五脏生理功能来诠译,就会弄清古人的预言说之有道,论之有理。
  古人认为一个人的肾脏,能藏精的来源首先是父母精血授予,为先天之精气。接着是来自后天的饮食,通过消化,形成水谷精微,分化为后天之精气。二者相辅相成,造化生命源泉,与人的生长、发育、运动、思维、天资、灵感以及抗病能力密切相关。近似现代医学的基因、遗传、免疫、营养系列。这是几千年的中医理论,从实践中验证出来。说其玄妙之处。是看不见,摸不着,按其道而行之,却有效果。
  肾脏与脾脏的关系 在古人论的五行生克环节中,把肾脏象征为水,有润泽功能。人体有两个肾脏,左边肾脏能促进脾脏消化物质的作用。右边肾脏有滋生功能,依靠体内元气生化营养物质,构成生命动力。肾虽然属于水,但也有温煦功能,蕴藏命门之火,温煦全身经络,五脏六腑,化为机体阳气。在寒冬腊月。衣着不能御寒,身受外感湿气不得热化,外界寒气强胜于机体温化功能,肾阳不但不能起到温煦作用,相反自身受寒,导致肾阳虚,食欲就差,相关的营养要素就不足。这种寒气,稽延时日,到了次年的春天,一旦遇到某种邪气交集,随即引起机体发热。亦所谓温病。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含义是指在严寒的冬天,本来需要温补肾气,达到生精、秘藏的作用,但在冬天,性生活过于淫荡,精液消耗,肾阴虚,免疫要素不足,到了春天,则容易引发温热疾病。古代皇帝。生活虽然很富有,条件虽然很优越,但为什么年岁70的皇帝为数不多?那是妻妾、美女满堂,整天过着淫荡生活,’肾精不足,滋养机体匮乏所致。“富贵不能淫”,古人指的是淫乱行为,皆有禁忌。
  我们的祖先论及人体免疫,着重于肾。所以,在古典的学术中,肾是热门话题。1800年前,明代名医张景岳看病时,见有头目眩晕,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咽干,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容易产生虚热,断定为肾阴不足。药用熟地24克、山茱萸12克、山药15克、泽泻9克、茯苓9克、丹皮9克,水煎服。久病虚弱,平素畏寒,手脚冰冷,腰膝无力,阳痿遗精,婚后无子,妇女抗病力差,常患疑难杂症,容易犯腹泻,食物不化,小便自遗,舌质淡,舌苔白,脉沉而迟者,断定为肾阳不足。方药有熟地黄24克、山药12克、山茱萸12克、泽泻9克、丹皮9克、茯苓9克、肉桂3克、附子3克,水煎服。上述两个处方,疗效突出,在东汉时期已经普及为常用方,为了方便使用,制成药丸。前方名为左归丸,后方名为右归丸。左右归丸,经历了2000年的临床考验,在清朝时期已经成为名牌产品,流入东南亚市场,展示我国传统医药瑰宝。据医史资料记载,于贞观23年间,我国有霍乱流行,名医孙思邈为许许多多发病者开方,绝大多数是以清热解毒,扶正祛邪,止泻、止痢为原则。但是,在众人佩服的视线下,孙氏却给一位孕中妇女,开了以右归丸为配伍的处方。旁观者对此不由得产生质疑,顿时瞠目起来,互相顾盼,不知孙氏的妙用何在。可是,孕妇遵照医嘱服用十五剂以后,前患的痢疾、腹痛,以及多年连绵不愈的白带,清除了之,并且食欲大增,手脚再也不如以前那么冰冷、麻木。以补肾健脾,抗击春天发生的霍乱等消化系统传染病,有着神奇般的疗效,在中医史料中,载有很多,举不胜举。
  肾脏与肺脏的关系按五行生克环节,属母子关系,有互补作用。古人认为,人正常呼吸,吐故纳新,是靠肾脏功能来补助肺脏呼吸。如果肾气不足,往往出现呼出的多,吸进的少,是纳气功能失调,就会出现气喘。寒冬腊月,保持肾气温和,肾精充足,可以促进机体健康,抵御外邪致病的作用。肾阳虚,肾气不能温煦肺经,肾精不能滋润肺脏,肺脏抗病能力就差。唐代民间医生梁新,治疗虚弱咳嗽病人,非常重视温补肾气,清肺化痰的疗法。有一次粱新在湖南常德为一位宦游者诊治疾病,知道宦游者已有两年的光阴,奔波外地,求官无缘,独自漂泊他乡,忧恐过度,加上感受风寒,引起气喘,咳嗽,口渴,胸闷,腰酸腿软,以及平素手脚冰冷等。宦游者还患有慢性腹泻,尤其是五更过后。经把脉,感觉宦游者的脉象数而无力,综合其病情,可断定为肾气虚引起肺虚热所致。即开淫羊藿9克、锁阳9克、吴茱萸9克、干姜6克、紫苑6克、款冬花6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加西洋参9克,以文火煎。将参汁冲入上方药液混服。连服三剂后,改用麦冬15克、生地15克、沙参9克、桑自皮9克、杏仁9克、炙甘草6克,又用西洋参9克,同上用法,连服五剂,虚火自退,咳嗽逐日好转。宦游者知道自身病症,也用过很多方药,都没有像梁新所开的温补肾阳一类药,感到费解。宦游便问梁新,为什么要用此方?梁新坦言: “夫求官心计。忧恐无缘,恐则伤肾,肾虚乃出肺之标,故需温补肾气也”。梁新还在湖南乡间行医期间,每到冬天,习惯应用吴茱萸、生姜(干制)温补肾阳,配合自己独特的验方,治疗风寒骨痛,在当地出了名。正当他的医药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这天在行医途中,闻知船上商人因食物中毒而导致昏迷,即用生姜汁灌服,挽救了商人一命。被传为佳话。由于梁新行医事事感动民众,感动官府,后来被提拔为尚药奉御医官。这是他防病治病的造诣成果,当之无愧。笔者还从北宋词人孙光宪所著《北宋琐言》的书卷中,搜到梁新在湖南常德一带行医时,有个治疗感冒偏方,用生姜4~50克,洗净、捣烂,置于锅内,加水500毫升,红糖60克,混合水煎,以水开为宜,趁热吸热气,反复加热进行几次,最后饮服热汤。家庭常用,疗效颇佳。
  肾脏与肝脏的关系 主要表现在肝肾精血相互资生。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两者相互制约,相反相成,协调、平衡阴阳作用。肝藏血,肾藏精,肝血肾精之间可相互资生转化,自古亦有“肝肾同源”、“精血同源”之说。然,在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肝肾不足,共同用药。譬如《续名医类案》的一贯煎,《医方集解》的七宝美髯丹等,许许多多的名方形成传统方药,证明肝肾同冶的必要性。明代人李濂著的《医史》中,载有金代医学家李果,于兴定6年,巧治一位衙府门庭官太太疾病的故事。这年秋天,官太太的胸胁一直在痛,呕吐酸水、经常感觉咽喉干燥,口渴。曾多方见医用药,无济于事。是日,李杲闻到求医传话,即见官太太。经了解,知道官太太病情后,李氏才把把脉,确诊为肝肾阴虚,就开一贯煎方药。再加上白芍、甘草(北沙参9克、麦冬9克、当归9克、生地黄20克、杞子9克、川楝子6克、白芍9克、甘草6克),水煎服。连用十来剂后,上述症状痊愈。时到初冬,李杲又为官太太另开一方,名为肾气汤药(肾气丸):干地黄25克、山药25克、山茱萸15克、泽泻9克、茯苓15克、牡丹皮9克、肉桂6克、制附子6克。水煎服。用干地黄滋补肾气,用山药、山茱萸、肉桂、制附子等温性药,温补肾阳,温煦,疏通肝脾经络,并且服用时间长。到了第二年春天,有瘟疫流行,官太太却安然无恙。至七月长夏,足月顺产男婴一胎。可见温肾壮阳,疏肝健脾,起到保健的作用,很值得后人推重。
  肾与心的关系肾属水,属阴。心属火,属阳。肾水上济于心,心火下降于肾,心肾生理功能才能协调平衡, “称为心肾相交”,亦即“水火相济”。由心脏直接染上温病,在古典中,几乎不见论著。但是,由温热趋向心包,在东汉时代已有记载,尤其是明清时期,所论述的温病学中,常有温热攻心,病重至极,时有回光返照之势。如见有这类病情,必须立即采用清心火,补肾阴,凉血开窍,镇惊安神救治法。
  时代文化,普及时代科学常识。当今民众,一旦说到艾滋病,几乎众所周知,懂得防范。同样,古代人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也有共知,并且借故比喻,例: “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病受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其意是,肝染上疾病,眼睛就看不见,肾染上疾病,病虽生在看不见的内脏,但症状却发作于能见的地方。此例句,哲学地论述肝肾的病理表现,大众都懂。人要想没有过错,必须从看不见的细微小错禁忌。这种的比喻,恰如其分。

推荐访问:御寒 冬天 防春温
上一篇:苹果home键坏了怎么办【激活孩子的“惊喜键”】
下一篇:笑话等五则 开心一笑:80个短笑话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