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来源:小学作文 发布时间:2020-10-26 点击:

 人本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文章首先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进行了梳理,针对现实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几大困境,从人本主义视角出发提出了完善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在实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采用贴近学生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并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论文关键词:人本,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西方文化中“以人为本”思想的发端,早在公元前 5 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就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学者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用以反对当时的“以神为本”的思想。随后 20 世纪 60 年代马斯洛、罗杰斯等人创立了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逐渐兴起促进了“人本”理论的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拓荒者马斯洛,通过构建完整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并将其广泛地应用到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开辟了新的途径,这就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马斯洛人本主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育的目的是激发人的潜能,促进个性发展 人本理念强调教育必须关注人,要遵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终极目标。它将“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灌注到教育工作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过程当中,把“人”作为教育最重要的出发点和最根本的落脚点,把满足和引导人的需要,作为教育的前提和出发点;把激发人的主体意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教

 育的关键;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作为教育的核心要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人们实现自我。“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是个性能达到的或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程度的发展”,即人性潜能的充分实现和人格的健全发展。马斯洛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那种只见“物”不见“人”的教育,或者是仅把教育看作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的机械式教育。它更多地强调教育的全面性,不再把获得丰富知识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而是将人的发展置于个人内在潜能的后天的充分发挥上,置于人性的充分养成上,力图通过教育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将培养具有充满活力、健全人格的人作为基本的教育目的。“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发展,学会区分好坏,认清什么是有益的,什么是有害的,应该选择什么,不应该选择什么。要获得聪明才智,变得成熟,情趣高雅以及有性格特点,需要经过实际体验,尝试错误、成功、失败、沮丧、痛苦。” 1.2 个人需要的满足是教育价值之所在 马斯洛认为人有多种需要,而且随着某一需要的满足,人又会产生新的需要,这每一个需要都是呈递阶增长的,需要是人产生动机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动机是人类生存和成长的内在机制,没有需要就无所谓动机。人的需要的满足“是构成一切人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唯一原则”。马斯洛按照人的需要的等级差别和满足的先后顺序将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它们分别是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马斯洛看来,人的这五种需

 要中前四种是人在生存和发展中最基本的需要,而自我实现的需要则可以看作是成长需要,只有实现了自我实现的人才能算作是自我完善的人,这是一种实现了自己的潜能并享有自由的人。自我需要的满足与实现是马斯洛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所追求的价值所在。

 1.3 情感的交流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马斯洛认为“教学过程应当是教师和学生的一种享受,一个兴趣由无到有、由低到高、由狭窄到宽广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不受意志的干预,能不断地体验到新的快乐,能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潜在的创造力。”然而在传统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教育的过程更多地是一种灌输式的、填鸭式的教育,教师和书本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的个性、潜能受到传统的教育体系、教学模式的压抑,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教育没有能促使人的个性、人性、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学校仅仅是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善于记忆善于考试的学生。人本主义思想,强调学习中人的情感的交流。强调尊重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重视人的价值和自我实现。

 2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目前,我国的改革在广度上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在深度上已触及到人们的具体利益。身处这样的改革与发展关键时期的高职院校大学生们,作为思维最为敏锐的群体,感受社会深刻变革的同时,必然承受着来自学业、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巨大压力,极易出现思想波动,甚至产生过激的行为。这些都需要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们及时

 地发现并加以引导,然而现实往往不能令人满意,有些思政工作者缺乏这样的前瞻意识、危机意识,总想以不变应万变,长期以来,仍然想沿用那些内容陈旧,手段单一、针对性不强的方法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在实践工作中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忽略大学生的主体需求和个性发展,把学生作为施加影响的对象,从而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越来越差,结果只能培 养出依附型、权威性人格的畸形的人,使培养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走向了它的反 面:造就了异化的人、片面的人、依附性人格的人。总体来看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2.1 灌输式教育仍然盛行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做人的思想方面的工作,在实践中,教育者和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最核心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好不好、顺不顺直接关系到最后结果的取得。当前高职院校普遍感觉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不理想,应该说这与教育方式的选择不无联系,高校思政工作中往往过分地突出了教育者的主导作用,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强制性”,教育者没有能真正考虑青年学生思想现状和心理特点,只单纯从理论出发,教学方法以灌输为主,没有灵活地运用现有的现代化的手段潜移默化地开展工作,没有能有效激发大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最终造成教育者唱“独角戏”的局面,使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无法落在实处。

 2.2 教育上人本理念淡漠 当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和尊严被

 忽视。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只重视教育学生如何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国家,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等,但对于学生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处理自己同周围人的关系、如何学会正确地生活、如何面对挫折和应对困难等方面的指导,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教育对象不再是一个个具有鲜活的个性、多样兴趣爱好和追求的现实生活中的主体,而是没有任何的自主性和自由,只能被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规则和律令的“思想政治教育之洞”。他们没有自己的个性与差异,必须绝对地服从社会的运转。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教育对象只等待着教育者把缺乏鲜活人文气息和生动感情色彩的、来自科学世界的冷冰冰的思想政治教条灌输给他们,希望他们能“知善行善”。然而,由于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过于死板,管理过于严厉,侧重以“管”为主,喜欢采取容易操作的行政命令手段,不能自然融入教育对象的内在精神世界和整体人格之中,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这种重视学校权力而轻视学生权利的教育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损害其自尊心和自立自强的自主意识,影响其主观能力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推荐访问:人本 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
上一篇:柴油机冬天正确启动寿命长,农业论文
下一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深圳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这样为经济特区把脉定向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