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策略

来源:教师资格 发布时间:2020-09-19 点击: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的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自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3课时,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没有课程标准,没有教材,没有教参,尤其是难以对这门课程量化评估,造成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步履维艰,我校对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常态有效实施策略开展了积极的实践与研究,认为建立机构健全制度是常态有效实施的基础;校长教育观念转变是常态有效实施的前提:师生“做中学、学中做”是常态有效实施途径;教师系统学习是常态有效实施的保障。

  

  一、建立机构健全制度是常态有效实施的基础

  

  制度健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有效实施必备条件,要使综合实践活动像数学、语文等课程一样成为“常态课”并有效实施,光靠领导的良知,教师的责任感是不行的,必须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常态有效的实施,让每位学生每学期都能经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全过程:①建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指导方案;②建立学校内部课程制度。确定每位班主任为主导教师,每位课任教师为指导教师,每个班级每学期应有一个主题活动,要求有案例、记录档案袋、教师指导方案、教师指导反思;③建立奖励制度,每个班级开展一个主题,要求有档案袋(过程记录资料)、有案例,就给该班教师奖考评分1分,指导教师有指导方案奖1分,有指导反思奖1分;④建立“宝莲山”、“莲花山”劳动基地和玉溪“生物园”基地,进行劳动实践和标本制作体验;⑤开展以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即“标本制作与标本物的探究”,形成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⑥注重有吉阳地方特色的莲子、仙草、泽泻、水空心菜的调查实践活动;⑦建立教师培训制度,以培训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师教育系列教材――郭元祥主编系列开展培训,还先后派出33人次到福州、南平、武夷山、建瓯等地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培训。

  

  二、校长教育观念转变是常态有效实施的前提

  

  校长是学校办学方向的掌舵者,教育思想的贯彻者。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有效实施首先考验着校长。校长教育观念转变是常态有效实施的前提,①校长必须明确办学方向,切实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理解综合实践课程的价值和意义,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学的过程价值,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重探究、体验、交往、实践、生成与反思的教学价值。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的追求,是新课程的“亮点”,②校长应具备课程建设的领导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管理和校本开发。从本校实际出发,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实施方式、实施过程。③校长应具备建立新型教学管理制度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即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需在课程时间制度上、教师指导制度上、学生评价制度上、学生安全保障制度上有创新,如我校在教学管理上建立了常态实施的保障制度,确定每个班主任为主导教师,每个课任为指导教师,每班每学期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每位学生必须经历一次完整的综合实践过程,每位教师应有指导方案和综合实践指导反思。做到的给予奖励,缺项的按未完成教学任务考评。

  

  三、师生“做中学、学中做”是常态有效实施途径

  

  综合实践活动在客观上就是一门实践性、体验性课程,是为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课程。如“学走路的小孩”我们不能让他们都知道走的道理和要求,才让他去走,而是要让他走,在走中学“走”,先牵着他走,然后放手让他走,跌倒了,扶起来再走,最后就会自己走,因此,在起步实施阶段的老师解决如何做的问题,可借用“拐杖”,即各种综合实践资源包。如邹开煌教授编写的《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指南》,以综合实践活动的三个阶段,即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活动总结交流阶段,分六个流程即确立活动主题、确立活动组织形式、设计活动方案、开展实践活动、交流活动成果、反思活动过程,以系列方法和技能为核心,阐述具体操作过程的工具类资源包,可适用各类主题活动的开展。我校做到每班s本,每位教师1本。但同时又要在“做中学”,即边做边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法和技能的要领,学习课程实施的过程性方法指导,即学习郭元样、肖成全主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南》。并在“做中反思”,反思指导三个阶段过程中的得与失;反思学生在各阶段的表现情况与体验深度,还要在“做中提炼”,提炼出各阶段的指导要领,实践方法和实践规范的合理性;提炼出各类型主题活动适时、适当、适度指导的“精髓”、“火候”、“尺度”。

  

  四、教师素质是常态有效实施的保障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很强的课程,要切实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提高课程实施对学生发展作用的有效性,克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发展影响“表层化”的局限性,需要增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而教师素质是增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保证,教师只有系统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理念和实施指导的要领,才能增强指导的有效性,因此教师系统学习就显得极其重要,要求“高位嫁接,低位实践”,即系统学习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师系列教材,并争取让教师聆听到专家的讲座,有机会与专家互动,通过专家引领,才能使自己的专业得到更好发展,同时,进行深入第一线的实践活动,把所学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去,并及时反思过程,再学习,再实践,就能有效推进综合实践的有效实施。

  目前教师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认识,认为综合实践还没有全面铺开,学习热情不高,缺乏“内在需要”;二是缺乏课程资源,没有传统上课的教学大纲、教参、教本学习资料,教师的学习提高很艰难。三是自学有一定的困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指导性材料理论性过强,自学效果不理想。

  教师系统学习提升素质可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 系统学习应有重点,分先后进行。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未在各校全面铺开,相当部分学校课程表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形同虚设。而“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所以,目前各级学校应对教师系统学习有重点、分先后进行,即遵循自愿原则,在学科领域的教师自由报名的基础上,重点挑出知识面宽、组织能力强、性格开朗、思维活跃的教师来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组长”指导教师,有计划的优先组织这些教师系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因为是自愿的原则,这些教师对学习就有积极性,就有“内在需要”,学习效率将大大提高。

  2 学习应以自学为主,集中为辅,由于教师是在职学习,所以应以自学为主。学校应为这些自愿基础上重点选拔的“组长”指导教师,提供物质基础,即人手一套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教育系列教材。让他们有东西可学,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我校就为每位“组长”指导教师购买一套学习丛书。同时,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除确立“组长”指导教师外,还应有指导小组“组员”指导教师,所以学校每学期应制订集中学习计划,为教师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设良好环境,学校要营造“比学赶超和互学共享”的良好学习氛围,打造学习型学校、学习型教师。如我校就形成每周一次的集中学习制度。

  3 校本教研与校本学习整合是教师学习最有效的途径,学校每学期制定校本教研计划,指定一些“组长”指导教师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公开指导观摩活动。这样,这些教师就有学习的紧迫感和动力,促使他们全面系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系列教材,提高他们的认识理念和指导的有效性,同时,观摩活动又促进其他教师的理论学习,因为要开展点评与互评活动,教师应具有评课的理论支持,就会从各渠道收集评课依据,从而达到让教师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目的,如我校今年就在五年级和六年级分别公开开展“锥栗的调查与实践”和“走近家乡的柑橘”两个主题的指导观摩活动,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整体指导水平。

  

  责任编辑 邹开煌

推荐访问: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常态 浅谈 综合实践活动
上一篇:求真务实 真抓实干共创XX教育事业发展新境界
下一篇:浅谈我对共关系认识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