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职业教育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来源:教师资格 发布时间:2022-12-02 点击:

●任延延

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国家持续深入推进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满足新时期产业经济发展对高素养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产物。截至2021年,全国共有本科层次职业院校32所[1],这些职教本科院校的来源主要有四条路径:一是民办高职直接升格职业本科学校;
二是公办高职与独立学院合并后转设为职业本科学校;
三是现有应用型本科高校申办职业本科专业;
四是公办高职直接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2]旧有的办学定位、管理模式、师资队伍等在新一轮职业教育本科高校建设过程中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职教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能效,是职教本科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命脉。因此,如何打造一支契合职教本科高校发展的师资队伍就成为关系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的关键议题。

(一)顺应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全局的要求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类型。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的大背景下,我国产业经济转型亟须通过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产业技术和输出高素养产业人才,以期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本土化动力源,满足生产技艺日趋精益化和精细化的要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新生儿,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国家继续完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助推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关键一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通过上移技能人才培养规格消融职业人才培养的“天花板”,通过打造高精尖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和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值赋能。人才育化成效的关键是教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类型,其在师资配备方面应区别于传统的专科层次高职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须以传承创新技术技能和育化高精尖职业技能人才为轴心,建设一支具备扎实理论功底、娴熟实操技能和超强教育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能效和职业教育吸引力,进而有效应对来自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程中的多样挑战。

(二)回应职教本科高校对教师职业胜任力提升的诉求

职业胜任力是由与个体工作岗位相关的特定领域的知识、技能、行为和动机等共同构成的影响个体持久性行为的特质群,是一个组织用以识别其成员行为是否可以达至组织预定发展目标的重要指标。[3]基于职业教育发展趋势,职教本科高校应为教育、职业和本科三种属性共生耦合的新型高等教育组织,[4]因此在职教本科高校发展目标定位方面必须摒弃将传统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发展目标简单机械“加码”的固化思维,以产业经济发展一线需求为导向,育化具备较强学力、能适应现代技术技能演化特点和运用创新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的高素养复合型创新技术技能人才。职教本科高校发展目标能否真正瓜熟蒂落,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具备高职业胜任力的教师队伍。现有职教本科高校的教师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转设前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但这类教师在资格认定方面并没有严谨且统一的标准,更遑论部分学校为实现某方面的达标要求,降低认定难度亦是不足为奇,这也导致这部分教师无论在专业理论素养还是技能实践教学等方面都难以胜任职教本科高校的发展要求;
二是在学历本位的社会大环境下,高校引进了大批来自学术研究型院校的硕博士毕业生,这类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但由学校到学校的方式也使其缺乏相应行业企业的实践经验,使得育人过程中的技能实操知识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建设一支具备高能效完成本科层次职业人才育化目标、具备较强职业胜任力素养的师资队伍,就成为关系职教本科高校自身发展前景的重中之重。

(三)适应职教本科高校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需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作为支撑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其就业情况不仅是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而且映射出高校办学能效及其是否具备长久发展的生命力。教育部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全国共有本科层次职业院校32所,职业本科招生4.14万人,在校生12.93万人。[5]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共设置了247个高职本科专业,涉及农林牧渔、装备制造、电子与信息和交通运输等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另,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规定“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系列数据无一不彰显着职教本科高校毕业生将成为未来高端产业领域生产和服务一线的就业生力军。帮助职教本科高校毕业生养成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更好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职业情境的关键是拥有一支符合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培养需求的师资队伍。目前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现有师资素质与人才育化需求相悖的现象,因此要加快引进和培养特定素质结构教师的步伐,打造一支面向本科层次职业人才且各方面素质过硬的筑梦团队,通过向社会输出德技双馨的毕业生,满足产业经济社会对高质量职业人才的要求以及职教本科高校学生对高满意度、高质量就业的需求。

(一)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的完整性和高层次性

从教育类型和教育层次的维度来看,职教本科是立基于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之上的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类型,是职业教育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自身层次高移的必然产物,其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源于产业高端岗位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职教本科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既要在层次上高于专科职业教育的要求,又要比同专业的普通本科高校教师具备更为丰富和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契合职教本科高校的育人要求,解决“能教”的问题。具体而言,一要具备丰富的产业实践性知识和娴熟的实操技能,即职教本科高校教师要熟知相应专业领域内的职业技术操作规则和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特别是与学生职业实践相关的职业技术场域内的实践教学能力,以有效解决学生实践过程中“知其然”的问题,缩短学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时长,这是对职教本科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
二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即职教本科高校教师应掌握相应学科或专业领域内较为完整的基础理论体系、方法和专门知识,尤其是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直接关联的知识体系。如此,才能有效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知其所以然”的问题,用以培养学生在未来复杂的技术环境中进行知识转化和迁移的能力,这是对职教本科高校教师的专业要求。

(二)师范性、职业性和创新性的融合共生

本质属性是事物自身具有的基础性且不可剥离的固有特性,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质。职教本科高校作为新型高等职业教育组织具有三重基本属性,即教育性、职业性和本科性,三者共同决定了职教本科高校应以培养契合职业岗位要求且全面发展的高素养职业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这就要求实施人才培养的教师应同时具备师范性、职业性和创新性的特质。首先,师范性要求教师在具备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技能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还可依据学生职业发展规律和产业发展要求完成特定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且高能效完成教育教学目标,解决“会教”的问题,这是对职教本科高校教育属性的回应。其次,职业性要求教师应同时具备对职业教育的深厚情谊和对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能力。一方面教师的职业教育情谊指其在职业教育实践过程中沉淀而成的一种情感倾向,可内化为教师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和勤勉认真的工作态度并贯穿育人全过程,能有效解决“乐教”的问题;
[6]另一方面对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能力外显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工匠人格的锻造和精进笃行工作作风的养成教育,解决的是学生作为未来职业人的“敬业”问题。再次,创新性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育化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创造能力,为产业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创新突破的活力,这是对职教本科高校育人功能的回应;
二是要求教师能够依据自身的知识体系,围绕产业经济发展需求进行技术攻关,促进产业技术升级的同时引领企业的创新性发展,这是对职教本科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响应。

(三)专业化发展更具持续性和延展性

教师专业化重在强调教师个体或群体专业水平的提高和教师职业专业地位的提升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延展性是提升师资队伍教育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必由之路。就职教本科高校教师而言,保障教师专业发展具备可持续性和延展性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在新一轮技术革命进程中,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交叉融合不仅加速了产业技术迭代的频率,还使得产业技术理论知识呈现出多元化特征,这对教师的专业化能力提出挑战,需要教师强化自主发展意识,通过持续学习产业前沿知识和现代高新技术知识反哺教学一线,进而实现自我赋能和发展。二是教师群体职业水平持续提升,桑德尔(Sandel)和麦金泰尔(Maclnivre)认为,群体的互动可以导致共享意义的交流,没有这种交流,个体就会被切断与供参与和交流的群体的联系,就不能实现个体的真正发展。[7]因此,教师群体职业水平的提升不仅有助于擢升个体的专业发展,还有助于强化教师的集体归属感和为学校长期发展提供服务的意识,这也是保证职教本科高校师资队伍稳定发展的前提。三是不断健全和完善的教师培养与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能力,需要根据教育教学的需求不断为教师提供充电的机会和平台,健全和完善的教师培养与管理机制不仅是服务和规范教师继续教育的保障,而且是保证职教本科高校教师持续迸发专业发展新活力的重要土壤。

(一)高效育才,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定意义上讲,教师教育的质量决定了教育的能效和价值。进言之,职教师资的培育不仅是实现高质量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培养的前提,而且是推动职教本科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当前,职教师资培养应重点抓好两个方面。一是职前教育阶段。首先,教育行政部门要构建凸显职教教师专业实践特色且契合职教教师专业成长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这既可以从政策层面确立职教教师的专业地位,也为职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指明方向。其次,教育部要从国家层面建立职教师资一体化培养机制,加强对专业硕士和跨学科博士层次职教教师的培养,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联合培养高校、职教本科高校和行业企业制定培养方案和标准,培养标准应凸显师范性、职业性和创新性深度融合的职教教师培养特色。最后,职教师资培养高校还要构建适性扬才的职教教师教育教学体系,凸显“素养导向”的职业教育师资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职业养成教育体系,实现经师、技师与人师的有机统一。

二是在职培训阶段。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改变当前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终身制的形式,将资格证书的层级标准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目标相链接,凸显职教教师专业能力的动态发展过程;
同时职教本科高校应立基于教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难点问题和提高育人能效为导向,建立在职教师培训系统和常态化培训机制,重在提升职教教师的职业胜任力。另一方面,职教本科高校要设立教师继续教育专项基金,支持教师通过学历教育或非学历教育的形式持续提升专业理论素养、掌握专业前沿动态,不断更新自身专业知识结构以适应时代发展之需。最后,职教本科高校要建立教师专业技术发展机制,以高层次产学深度合作项目为载体,鼓励教师与产业界技术研发人员合作开展产品研发和技术更新等应用性研究服务产业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拓宽教师了解产业一线新变化、新需求的途径,如企业跟岗或挂职锻炼等,这既可以帮助教师获取更具实用性的专业技术技能知识,又有助于提高教师科研反哺教学的能力。[8]

(二)合理引才,优化师资力量

人才引进是职教本科高校进行师资补充的重要途径,在壮大师资队伍规模、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和优化师资力量及保证教师人力资源供给方面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职教本科高校须提高对优质人才引进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为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职教本科高校的人才引进工作应重点抓好两个方面。一是职教本科高校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理念,破除“唯学历”“唯职称”的枷锁,摒弃重引进轻使用、重声誉轻适用的凑数量、装门面的错误做法,应根据学校发展需求明确人才引进标准和要求,针对不同类型和特点的人才,有的放矢地制定更加积极、灵活、开放的引才政策,同时学校还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到岗后的服务及相应支持体系,为人才工作效用最大化实现提供可靠保障。[9]

二是职教本科高校要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学校应以国家和学校所在区域的专项人才建设计划为载体,重点引进在相关专业领域有较高国际影响力的国内外职业教育专家学者或团队,在实现现有师资队伍结构优化的同时,其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科研功底不仅可以促进引进人才所在学科专业的快速发展,还可以带动学校学科专业发展格局的变化和发展方向的战略转移,进而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人才培养质量,赢得发展先机。同时,学校应创新人事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刚柔兼济的灵活引才制度,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或协议工资等方式,不拘一格引进具有丰富产业实践经验和娴熟实操技能的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担任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这些人才的引进在壮大学校现有师资队伍规模的同时,其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企业实践经验又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这部分教师由于熟知产业领域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在日常教学中会潜移默化地融入产业需求,这有助于学生近距离接触企业真实情境和学习契合未来职业岗位需求的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进而提高自身未来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三)科学评才,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评价是一个系统问题,实质上是对被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涉及评价的指标、工具和基于目的的结果运用等,在被评价对象的发展进程中有着擎旗定向的作用。职教本科高校应用好教师考评这一杠杆,在考准、考实的基础上合理运用考评结果,引导教师提能补短,唤醒教师工作主动性,激发教师队伍的活力。如前所述,职教本科高校是区别于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的新型高等职业教育组织,这也决定了职教本科高校的教师考评体系既不能依循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教师评价标准,也不能套用普通本科高校的教师考评系统,而应紧扣自身办学定位,重构一套既契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养成规律,又能促进职教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考评体系。换言之,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应是当前职教本科高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

职教本科高校教师考评工作应重点抓好两个方面:一是职教本科高校要创新编制管理方式,通过设立特聘岗位,实现以岗择人,进而达至用其所能、展其所长的目的。二是职教本科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分类分层的教师考评与激励制度。学校应围绕师德师风、教学实绩、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核心指标,根据工作岗位和职责的不同,进一步细化考核标准并科学赋予相应权重,构建有内驱力的绩效考核机制,形成“人岗相宜、职责明晰、人尽其才”的局面;
学校应以提升教师职业胜任力为导向,重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凸显实践教学能力、科研成果转化及社会服务能效等要素在教师职业能力评定中的价值,要直面以往有些教师一旦上高级职称后就滋生“躺平”心理的痛点,科学设置教师评价周期,建立基于教师考评结果的能上能下的评聘机制,以唤醒教师的危机意识,激发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工作积极性,规避“出工不出力”现象的产生。

(四)用心留才,有效稳定师资队伍

组织育才和引才的关键是留住人才,并在此基础上多措并举释放人才活力,这样才能促进组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职教本科高校应精准施策,不断优化教师成长的生态环境,写好师资队伍建设的后半篇文章,实现教师安身、安心、安业的最优解,才能从根本上握住学校未来发展的命脉。职教本科高校师资队伍稳定工作应以四个方面为抓手:一是职教本科高校要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建立教师职业生涯培训体系,构筑纵横畅通的卓越教师发展通道,为教师展现“英雄有用武之地”的职业前景,实现事业留人;
二是职教本科高校要解决教师落地生根的后勤保障工作,在薪酬、福利、住房等方面保障教师基本生活无忧,在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解决教师后顾之忧,实现待遇留人;
三是职教本科高校要深耕教师开花结果的热土,在团队建设、办公条件、教学及科研创新等方面营造关系和谐、尊重劳动成果、教学科研条件优越的生态环境,让教师如鱼得水,实现环境留人;
四是职教本科高校要积极建构学校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场”,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因材施策,树立既为个人才华施展提供平台,又保有个性的“授权善用、用人所长”的意识,学校应通过定期开展有关职业教育思想观念和职教本科高校发展走向的讨论,为教师营造建言献策的宽松氛围,不断强化职教本科高校教师的自我身份认同感和组织归属感,让教师安于其位、乐于其业,实现感情留人,开创“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的教师工作新局面。唯其如此,职教本科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才能与学校办学能效提升相向而行,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的育化事业夯实塔基,助其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职教师资队伍职业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现代企业(2022年5期)2022-05-31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职业写作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工匠之师”从何而来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8年5期)2018-08-15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7年6期)2017-09-02我爱的职业学生天地·小学低年级版(2017年1期)2017-03-29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继续教育(2016年11期)2016-11-24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职业(2016年11期)2016-11-23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今传媒(2016年10期)2016-11-22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推荐访问: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 师资
上一篇:对于婚礼新郎答谢词例文锦集
下一篇:以党建为引领推动现代职教师资培养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