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怕水雨

来源:执业药师 发布时间:2020-09-10 点击:

  世界上最怕水“雨”

 栗子们好,首先请大家原谅确定标题的人,他只是在开玩笑。

  我不叫“雨”,也不喜欢下雨。实际上,我的名字叫禹,生活在距栗子们生活的时代四千多年以前。我是活动在河南嵩山地区的部落―夏后氏的首领。夏后氏是一个跟尧所在的陶唐氏、舜所在的有虞(yú)氏等部落齐名的强大部落。年仅25岁的我能当上这么一个大部落的首领,本应当春风得意,可我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如今的地位是以我的老爸鲧(gǔn)的生命为代价换来的。

  代替老爸去治水

 十五年前,我的家乡下了一场连绵了三个月的大暴雨,泛滥的洪水淹没了大片的土地,无数人被大水吞没,幸存的人大都逃到了高山上。我的老爸鲧被前部落联盟首领尧派出去治理洪水,可辛辛苦苦治理了九年,浪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洪水却没有一点儿消停的意思。

  由于治水无功,我的老爸被新的部落联盟首领舜流放到羽山并最终处死。我则接替了我老爸的职位,担任夏后氏的新首领。我知道,治水这条路几乎就是一条不归路。所以说,我真的很讨厌下雨。

  “儿子呀,为父治水失败,死不瞑目,你一定要帮我完成这个心愿呀!”

 老爸临死前的话一直在我的耳边回荡。因此当舜在大家的推荐下任命我担任主管土木工程的司空,并代替我死去的老爸继续治水的时候,我答应了。

  可如果我知道这一去将会踏遍九州,历时十三年,历尽了千辛万苦才终于治水成功,我还会如此毫不犹豫地答应吗?

 大家成了“山顶洞人”

 匆匆安排完部落里的事情,我这个新的治水总指挥便走马上任了。

  上任后的我并没有贸然行事,而是准备先去受灾严重的地方看看,寻找我老爸治水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治水方案。

  我从舜的都城蒲坂―也就是后世的山西永济―出发了,身后跟着舜给我派的几个助手―契、弃和伯益。别看现在的他们都只是一个个毛手毛脚的毛头小伙,可在历史中他们可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契的后代建立了商朝,弃是西周的开山始祖,伯益是后来一统天下的秦国的老祖宗。

  我们在路上艰难地行走着,一会儿爬山,一会儿水,一会儿走泥地,一会儿又坐船。

  十五年前的那场大洪水几乎把我们所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低洼地带全都给淹没了,大量的村庄变成了水下龙宫,大量的人口被喂了鱼虾。幸存的人大都逃到了山上,在山顶的洞里居住和生活,成了“山顶洞人”。原本蓬勃发展的先进的农耕文明被破坏,人类文明出现了极大的倒退。如今,虽然大水已经慢慢消退,可由于河湖遍地,一旦下大雨,洪水便会继续泛滥成灾。

  “老天爷,你可真会乱折腾,一口气下这么多雨,难道嫌我们世人的苦难还不够多吗?”伯益指着阴云密布的天空大喊。

  我们不知道的是,这场大洪水并不仅仅发生在我们所在的黄河流域,甚至不仅仅发生在亚洲大陆,这其实是一场遍及全球的大洪水。在我还不知道的日本、马来西亚、老挝、泰国、印度、澳大利亚、希腊、埃及等各个国家和民族中都留下了洪水泛滥的传说。面对这场大洪水,别的地方的人采取的都是“惹不起,躲得起”的办法。

  我觉得,我们只有勇敢地站起来,才能把这凶恶的洪水给驯服。

  H博士小课堂

 当时为什么会爆发全球性的洪水?

 尧舜时代正处于冰河时代后期,全球气候转暖,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降雨量增加,因此导致了这场全球性的大洪水。可奇怪的是,这些洪水大部分都只发生在北半球,而南半球却从未发生。

  公元前14000-公元前8000年的全球性大洪水

 治水总指挥被水吞没了

 走了一百多里地,我们走到了一个盛产食盐的地方。可惜,那一个个白花花的盐池如今大都被泡在了浑浊的洪水里。

  乘船路过一个低矮山坡的时候,我发现坡下有一堵环形的土墙,把半坡上那四五十座茅草屋给团团地围住了。

  这不会是老爸修的吧?我想。

  在治水过程中,我老爸采用的就是这种水来土挡的办法―在洪水泛滥的地方修筑堤坝围堵洪水,在人们居住的地方盖起这种像羊圈一样的土墙阻挡洪水。在来的路上,我已经见过不少这样的土墙堤坝。

  突然,天降大雨,如瓢泼般的雨水顷刻之间没到了我的膝盖。雨越下越大,我带着人连忙赶到山坡上。一出门,我们便被淋了一个透心凉。可到了现场,我的心更凉。

  由于这个山坡处于一个低洼的盆地中,周围山上的洪水都汇聚而来,那堵仅仅五米高的土墙已经被淹了三米,而且水位还在上升,有一个地方已经被冲出了一个半米宽的口子。一个黑黑壮壮似乎是部落首领的汉子正指挥人向缺口里填塞碎石。可惜水流太猛,石头一扔进去便被冲走了。这个缺口如果不赶紧堵住,洪水就要把整个村庄给淹没了。

  扑通扑通扑通……一连扔了四五十个沙袋进去后,缺口终于被堵住了。

  好险呐!我抹了抹满脸的雨水,刚刚喘了一口气,东西两面又同时传来惊叫声―不好了,这里也漏水了!

 我赶紧指挥人去封堵,可封了东堵不了西,两面夹击的洪水迅速冲垮土墙,扑向山坡。

  “堵住,就是死也要堵住!”那个首领仍然不甘心喊着。

  “就是死一百次也堵不住了,大家快跑!”我拉起他就向山上跑。

  “不行,我的老婆孩子还在家里!”首领挣脱我的手向他家跑去,可他刚冲进茅屋,洪水便呼啸着扑了过去。茅屋以及茅屋里的人全都被卷走了。

  我拼命奔跑,洪水在后面穷追不舍。一个大浪打来,我被拍翻了。伯益扑过来拉我,也被洪水吞没了。

  所幸过了不久,大雨就停止了。洪水慢慢停止了上涨,我也找到了契、弃和伯益,我们都安然无恙。可这个部落就惨了,近一半的人被冲走,房屋全被摧毁。我呆呆地望着这一切,眼泪夺眶而出。

  看来,要想把水治理好,光靠堵是不行的。堵不如疏,必须把这些水都疏导出去,让它们东流入海。

 踏遍各地画地图

 治水的关键是治河,这个所谓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

  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卡日曲的黄河呈几字形流经黄土高原,穿过华北平原,最后东流入海。它一方面温柔地哺育了我们,另一方面又时常发脾气,让洪水淹没我们的家园。在这场大洪水中,原本应由淮北流入黄海的它冲出河道掉头北上,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广阔的大平原上东冲西撞,最后慢悠悠地注入渤海。威胁着我们生存的九条河流几乎都是它的支流。

  经过与助手们多次讨论,一个完美的治水方案形成了―把黄河主河道加深加宽,把各条支流疏通并与黄河主流相接,打通各地的湖泊与支流的联系。这样,湖泊里的积水被导入支流,支流里的水被导入主流,让滔滔河水全都东流入海。最后,再把我老爸沿着河流修建的那些堤坝继续加宽加固,把肆虐的黄河水牢牢地锁在河道里。

  要想实现这一伟大的设想,就必须了解全国的地形,尤其是山川河流的详细情况。于是,我这个治水总指挥又干起了地图测绘员的工作,带着尺子、绳子等测量工具,在没有汽车、轮船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情况下,和助手一起跋山涉水。我们顶风冒雨,草鞋磨破了一双又一双。硬是用双脚走遍全国,绘制出一张山川河流分布图。

  要想治理好黄河,还要先摸清黄河的水情,画出河图。画地形图难,画河图更是难上加难。黄河哪里深,哪里浅;哪里水势急,哪里易决口;哪里该挖,哪里该堵;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没有对黄河长年累月的观察是不可能了解的。

  我走访曾经跟着我老爸一起治水的人。他们也只是提供了一些零星的线索。当年我老爸只顾埋头修筑堤坝,根本没有注意收集这方面的材料

  正当我发愁的时候,一个叫河伯的老人送给我一张羊皮卷。展开一看,我不禁激动地抱住了河伯―上面画的竟然就是我日思夜想的河图,密密麻麻,圈圈点点,把黄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画得一清二楚。

  原来,河伯是居住在黄河边的一个部落首领。由于经常遭受洪灾,他立志治理黄河。可等他花费了十几年时间画出这张河图之后,已经年老体弱没有力气了。他听说我在治河,便赶来给我送河图了。

  治水的准备工作终于完成了。

  H博士小课堂

 黄河为什么那么黄?

 在大禹治水的时代,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还没遭到破坏。大地上还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河水还相当清澈。

  秦朝以后,由于大量移民迁移到黄土高原,人口增长,大兴土木和长期战乱使黄河中游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大量水土流失使黄河由清变黄,“河”慢慢变成了“黄河”。

  将天下划为“九州”

 我走遍各地,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都有了十分详细的了解。为了方便治水,我将天下划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个州。根据各州的人口和物产的多少,我分配给相应的劳动力、食物,以及稻草、木材和石头等必需的材料。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栗子们现在口中的“九州”一词就是我“发明”的。

  我把助手们派到“九州”各地主持治理黄河中下游的九条支流,我则带着我最欣赏的伯益集中精力进攻一个最坚固的堡垒―黄河。我们的任务是疏通黄河的主河道。

  治水过程无比艰难。掉头北上的黄河脱离了旧的河道,还没有形成新的固定河道。洪水经常会冲破我老爸从前修筑的堤坝,危害四方。我一方面派人挖通原先的黄河河道,分流一部分黄河水;另一方面,我又在如今的黄河主干流经的地方深挖河道,拓宽峡口,加固堤坝,让它老老实实地呆在河道里。

  为了治水,我身先士卒,冲在最前线,拿着简陋的耒耜、石斧、石刀等工具,挖掘河底的泥沙,撬开挡路的岩石,夜以继日,不辞劳苦。

  在我的带领下,大家士气高涨,工程进展快速。

  H博士小课堂

 九州

 “九州”最早见于《禹贡》。相传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于是九州就成了中国的代名词。

  不过,大禹时期的“九州”并不能代表中国现在的范围,而是当时中原人活动的主要区域,大约在今天的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安徽、江浙、湖南和湖北等地。

  问题:你的家乡最靠近哪个州?

 蛟龙PK大象

 挖石头的速度加快了,可搬运石头又成了一个大问题。把那么多石头运到下游去修筑堤坝,需要耗费大量原本就紧张的人力。

  皋陶为我解决了这个难题。他从各个部落里征集了近一万匹马和五千多头牛送了过来,另外还送来了三百多头令我欣喜若狂的“大力士”―大象。这是从一个专门驯养大象的部落有象氏那里找到的。

  大象虽然不能像牛马一样拉车,可它们能用有力的鼻子搬运石头,帮了我们的大忙。

  一天傍晚,劳累了一天的我们带着大象去河边洗澡,水里面突然蹿出一只两米多长的怪兽,身上披着坚硬的鳞甲,嘴巴长长的,牙齿尖尖的,一口咬住了一头正在水边喷水玩的小象。

  是蛟龙!这是传说中蛟和龙杂交生出的一种凶猛的怪兽。见到这种怪物,大家都吓得连滚带爬地逃到了岸上。

  被咬住的这头小象年仅一岁,力气小,相持了几分钟后便被蛟龙拉进了水里。

  我奋不顾身地挥着斧子上前营救,水里却又蹿出十几条张牙舞爪的蛟龙,虎视眈眈地望着我。

  我吓得不敢动了。

  随后冲过来的几头大象却毫不畏惧,扑过去与蛟龙斗成一团。

  成年大象皮厚力气大,并不惧怕蛟龙的尖牙利齿,它们用脚踩,用鼻子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后终于击退了水上霸王的进攻。

  可已经晚了,小象已经被蛟龙拖进了深水,象妈妈只得痛苦地呜咽着。

  H博士小课堂

 黄河流域的大象

 在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曾经生活着许多大象。秦汉之后,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的猎杀,大象开始大量减少。

 我打败了蛟龙

 “啊―”

 晚上,我正沉沉地睡着,不远处的一个简易茅屋里突然传来凄惨的叫声。

  怎么了?

 我提着开山斧奔过去,发现住了十个人的茅屋里只剩下一个人,地上洒满了鲜血。

  “是蛟龙,蛟龙来了!”那个人缩在墙角里瑟瑟发抖。

  我带着人追到河边,那些蛟龙却已经带着到嘴的食物跳进了水里。

  从此以后,蛟龙似乎把我们这里当成了它们的厨房,经常趁着月黑风高的夜晚来搞偷袭。虽然我让大家集中居住,小心防范,仍然不时地有人沦为恶龙的美餐。

  营地里人心惶惶,许多人认为这是由于我们挖掘龙门山,惹恼了龙王,因此龙王派这些恶龙来惩罚我们。

  大家都无心干活了。

  如果任由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治水的任务是别想完成了。

  不管是什么妖魔鬼怪,我一定要把它赶跑,我发誓。

  我通过几天的观察发现,这种蛟龙全身鳞甲,最大的软肋便是柔软的肚皮,于是,我在蛟龙经常出没的地方插上石片,然后带人埋伏在四周。

  这天晚上,蛟龙又来寻找食物了。它们一爬进陷阱,肚皮便被尖利的石片给划破了,疼得满地打滚。我冲过去,瞅准一条蛟龙的肚皮一斧子劈了下去。

  在我的带领下,大家一拥而上,杀死了七八条蛟龙,剩下的吓得扭头便逃,从此再也不敢上岸来招惹我们了。

  大家以前见了这些怪兽只知道抱头鼠窜。如今我竟然带领大家把它们杀了个落花流水,大家对我崇拜得五体投地,干活的热情更高了。

  H博士小课堂

 关于蛟龙

 生活在今天的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神仙妖怪。古代人口中的蛟龙其实只是一种后来只出没于长江流域的鳄鱼―扬子鳄。

  由于古人对扬子鳄既恐惧又敬畏,便逐渐把它加以神话,给它添加了角、须、尾鳍等,慢慢把它塑造成了腾云驾雾的龙的形象了。

  1987年,人们在河南濮阳发掘出土的一个6000年前的古墓中发现一个用蚌壳精心摆出的龙形图案,被称为“中华第一龙”。

  三过家门而不入

 冬去春来,经过很长时间的艰苦努力,看似坚不可摧的龙门山终于被我们挖开了一个大口子。由于这个龙门是我带着人开凿的,所以后人又称它为“禹门”。

  接着,我们转战黄河下游,继续挖河筑坝。

  在一个早晨,我率领着治水大军到达涂山,正好路过我的家门口。此时,山脚下那栋小院里已经冒出了炊烟。想必是我的妻子在煮饭。她一向勤快,肯定早早起来做家务了。有从村子里赶来增援的工人给我捎来她的口信,说我有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儿子,可是我还没能见他一面。

  想到这里,我心里忽然升起一股失落的情绪。算起来,我已经很久没回过家了―我自己的小家。我的脚几乎已经迈向家门口,但转念一想,我有妻儿,跟着我一起治水的各部落的人同样有妻儿,同样迫切地想和家人团聚。他们还没有回家,我怎么能独自回家呢?

 想到这天底下还有许多人生活在肆虐的洪水之中,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失去自己的家园,我知道时间不容耽搁,只能满含热泪地看了看这个温暖的家,然后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

  除了治水还得“治”人

 让我每天觉得很疲惫的原因不只是治水而已。

  一个夜晚,丹朱突然派他的手下大将夸父偷偷来找我。

  丹朱是原部落联盟首领尧的儿子,因为脾气暴躁,被尧流放到了嵩山南面的丹水流域。我一向和他没有什么交往,他找我干什么?

 我一问之后,真是让人大吃一惊,丹朱竟然想拉着我一起叛乱。他说舜为了夺取尧的位置,恶意败坏丹朱的名声,还把尧软禁起来,逼着尧让位。我的老爸鲧之所以被处死,主要原因不在于治水失败,而是因为鲧威胁到了舜的地位。丹朱想让我带着治水大军一起参与叛乱,打倒舜,为鲧报仇。

  我坚决拒绝了他。治水是一件造福千秋万代的大事,也是我呕心沥血一定要完成的事业,我不愿意被任何事情干扰。

  当夜,我派人快马加鞭地赶向都城蒲坂向舜报信。可没料到,丹朱的大军早就埋伏在周围,第二天便向我发动猛烈的进攻。

  我率领着治水大军仓促迎战。我们没有武器,只能拿着治水用的耒耜、棍棒等工具抵抗,根本打不过装备精良的敌人。更何况,丹朱还勾结了南方的三苗部落联盟一起叛乱。这些身上裹着兽皮的野蛮人打起仗来,就像下山猛虎一样只会不要命地冲锋。

  丹朱三苗联军对我的治水大军猛攻。我们被打得节节败退,被迫退到一座山上死守。

  坚持了半个月后,舜从各个部落征发的援兵赶到了,我们两面夹攻,把敌人打得大败。我们乘胜追击,一直追击到丹朱的老窝丹水,可搜遍了丹水也没有找到丹朱的影子,他带着全家逃了个无影无踪,从此再也没有露过面。

  平定了叛军,我重新背上工具,继续日以继夜地治水。

  H博士小课堂

 夸父逐日

 夸父,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典型。据《山海经》记载,他有一天突然头脑发热,与太阳赛跑,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口渴了,喝了黄河喝渭河,仍然喝不够,便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结果还没到达便渴死在半路了。

  我成了部落联盟首领

 今天是一个值得我永远铭记的日子,接受了治水任务后,历经十三年艰苦的努力,足迹踏遍九州,我终于把各个河道疏通,把积水导入大海,成功制服了肆虐的洪水。被迫躲到高地的人们又可以在肥沃的平原上生产和生活了。

  老爸,我治水成功了!你在地下可以安息了。我跪在地上向鲧报喜。

  当我回到都城蒲坂的时候,各部落的人夹道欢迎。舜亲自来迎接,那时的我真是风光无限。

  由于领导治水有功,我被人民称为大禹,意思就是伟大的禹。当舜年老的时候,各部落根据禅让制原则,在部落联盟议事会上一致推举我为下一任部落首领。

 舜死后,我于公元前2070年正式即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定都阳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登封,这里成为了我们夏后氏部落的活动中心。

  接着,我在涂山召开各部落首领大会,奖励功臣,杀掉不服从我的部落首领防风氏,巩固了统治。

  会后,我把各个部落送来的青铜铸成九个鼎,将九州的名山大川、珍禽异兽镌刻在九鼎上,用一个鼎象征一个州。从此,九鼎成了王权的象征,代代流传。从夏到商到周,流传了近两千年。可惜,到战国末期、秦国即将一统天下的时候,这件镇国之宝却神秘消失了,留下了一个流传千古的谜团。

  建立夏王朝后,我很想在死后把我首领的位子传给我的宝贝儿子启。可大部分部落首领都反对我这种破坏禅让制的做法,他们更倾向于让我在治水时的得力助手皋陶继位。我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服从大家的意志,确定皋陶为我的接班人。

  可惜,皋陶没有当部落首领的福气。在我还生龙活虎的时候,他却已经抢先一步向阎王报到去了。

  我大喜―这下子该轮到启了吧?

 可大家又推举我的另一个治水助手,皋陶的儿子伯益。

  我满肚子都是火。虽然被迫接受了,却在私下里大力培植启的势力。

  我的苦心没有白费。后来,我在东巡途中死去之后,启出兵杀掉伯益,成功夺权。从此,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

  关于大禹治水的真真假假

 大禹治水的传说在《史记》、《尚书》、《诗经》、《水经注》、《山海经》、《淮南子》等各种古籍中都有记载,真实性似乎不容置疑。可是,按照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把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主河道和多条支流疏通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配备了当今最先进的机器设备,在十三年的时间内也是很难完成的。

  所以许多人认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大禹治水,只是一场大规模造神运动的产物,大禹确实治过水,但工作量远没有书上说的那么大。后人把大禹的功绩大大地夸张了,还把许多本来属于别人治水的功劳都记到他的头上。

  最新的说法认为,大禹治水治的并不是滔滔的黄河水,而是海侵。那时的洪水是由于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到陆地上,所以世界范围内都有关于洪水的传说。洪水退去后,地面一片淤泥,不治理就不便耕种。大禹治理的正是这种田间水渠。

  还有人认为,大禹治的水其实就是位于今天河南省辉县境内的一条小河――共水,它是黄河的一条支流。黄河当时在这里改道,水患严重。

  不过,不管大禹治水有没有被夸大,大禹这种为了治水锲而不舍、公而忘私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推荐访问:水雨月 世界上 最怕
上一篇:两学一做党支部对照材料2020
下一篇:水是雨一个美好而温润词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