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光伏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来源:初三 发布时间:2021-02-28 点击:

 内蒙古光伏设备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MACRO 泓域咨询

 报告说明

 太阳能光伏行业上中下游之间的关联性较强,全产业链主要包括五个环节:多晶硅冶炼、铸锭/拉棒及切片、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光伏组件生产、太阳能发电系统应用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26746.70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21097.3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8.88%;建设期利息 450.8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69%;流动资金 5198.51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9.44%。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 59500.00 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 48064.78 万元,净利润 6902.88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16.22%,财务净现值 2219.47 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 5.80 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

 综合判断,我区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交织叠加的严峻

 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奋发有为地做好工作,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报告的主要任务是对预先设计的方案进行论证,是投资决策前的活动,它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是对事物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结果的估计,具有预测性。因此,必须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充分地占有资料,运用切合实际的预测方法,科学地预测未来前景;做到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既要作宏观的分析,又要作微观的分析。

 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产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项目 建设背景、必要性

 第三章

 行业前景及市场预测

 第四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第五章

 项目选址

 第六章

 建筑工程方案分析

 第七章

 原辅材料及成品分析

 第八章

 工艺技术说明

 第九章

 环保方案分析

 第十章

 劳动安全

 第十一章

 项目节能说明

 第十二章

 人力资源分析

 第十三章

 项目规划进度

 第十四章

 投资方案分析

 第十五章

 经济效益评价

 第十六章

 招标、投标

 第十七章

 风险防范

 第十八章

 项目总结

 第十九章

 附表

  附表 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附表 2:建设投资估算一览表

 附表 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附表 4:流动资金估算表

 附表 5:总投资估算表

 附表 6:项目总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附表 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附表 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 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 1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附表 1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名称及投资人

 (一)项目名称

 内蒙古光伏设备项目

 (二)项目投资人

 xxx 集团有限公司

 (三)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 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

 二、编制原则

 1、政策符合性原则:报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行业规划。

 2、循环经济原则: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节约型社会。以当地的资源优势为基础,通过对本项目的工艺技术方案、产品方案、建设规模进行合理规划,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延长生产技术链,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排放,走出一条有市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实现可持续发展。

 3、工艺先进性原则:按照“工艺先进、技术成熟、装置可靠、经济运行合理”的原则,积极应用当今的各项先进工艺技术、环境技术和安全技术,能耗低、三废排放少、产品质量好、经济效益明显。

 4、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则:近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切实达到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成本、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降低工厂定员、保证安全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5、产品差异化原则:认真分析市场需求、了解市场的区域性差别、针对产品的差异化要求、区异化的特点,来设计不同品种、不同的规格、不同质量的产品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要求,以此来扩大市场占有率,寻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提高企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三、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中国制造 2025》;

 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

 4、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等。

 四、编制范围及内容

 报告是以该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和国家有关法令、政策、规程等以及该项目相关内外部条件、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针对项目的特点、任务与要求,对该项目建设工程的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建设内容及规模、市场需求、建设内外部条件、项目工程方案及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项目风险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测算和论证,以确定该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效益的合理性。

 五、项目建设背 景

 受国内分布式光伏应用市场继续增长和国外新兴市场快速崛起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17 年光伏产业总产值已达到 4,200 亿元,同比增长 25%。

 从我国光伏终端发电系统建设情况来看,大型地面集中式电站主要分布在光照资源充足、土地辽阔且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分布式光伏电站主要分布在经济相较发达的中东部地区。

 综合判断,我区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交织叠加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奋发有为地做好工作,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六、结论分析

 (一)项目选址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 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 64.49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二)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光伏设备 10000 台的生产能力。

 (三)项目实施进度

 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24 个月。

 (四)投资估算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26746.70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21097.3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8.88%;建设期利息 450.8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69%;流动资金 5198.51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9.44%。

 (五)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 26746.70 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 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7546.70 万元。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 9200.00 万元。

 (六)经济评价

 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59500.00 万元(含税)。

 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48064.78 万元。

 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6902.88 万元。

 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6.22%。

 5、全部投资回收期(Pt):5.80 年(含建设期 24 个月)。

 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9966.43 万元(产值)。

 (七)社会效益

  本项目实施后,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国家及地方财政收入,带动产业升级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由于本项目环保治理手段完善,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

 42993.29

 约 64.49 亩

 1.1

 总建筑面积

 ㎡

 47722.55

 容积率 1.11

 1.2

 基底面积

 ㎡

 26225.91

 建筑系数 61.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320.71

  1.4

 基底面积

 ㎡

 26225.91

  2

 总投资

 万元

 26746.70

  2.1

 建设投资

 万元

 21097.39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18822.13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1701.17

  2.1.3

 预备费

 万元

 574.09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450.80

  2.3

 流动资金

  5198.51

  3

 资金筹措

 万元

 26746.70

  3.1

 自筹资金

 万元

 17546.70

  3.2

 银行贷款

 万元

 9200.00

  4

 营业收入

 万元

 595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48064.78

 ""

 6

 利润总额

 万元

 9203.84

 ""

 7

 净利润

 万元

 6902.88

 ""

 8

 所得税

 万元

 2300.96

 ""

 9

 增值税

 万元

 2051.47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2231.38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6583.81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16199.78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9966.43

 产值

 14

 回收期

 年

 5.80

 含建设期 24 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16.22%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2219.47

 所得税后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

  一、行业背景分析

 1、光伏行业产业链情况

 太阳能光伏行业上中下游之间的关联性较强,全产业链主要包括五个环节:多晶硅冶炼、铸锭/拉棒及切片、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光伏组件生产、太阳能发电系统应用

 2、上游行业

 (1)多晶硅料

 多晶硅生产环节技术门槛相对较高,具有一定垄断性。我国多晶硅产业基本是在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逐步发展起来的。近几年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多晶硅产业的集中度持续提升,协鑫集团、德国 Wacker、韩国 OCI、新特能源等 7 家主要企业的垄断格局基本形成。但这些巨头间的发展动向出现分化,欧美老牌企业停止增长,甚至部分企业缩减产能,而亚洲地区企业则继续扩张产能。

 2018 年,全球多晶硅产量 44.81 万吨,其中国内多晶硅产量超过25.9 万吨,同比持续增长,占全球多晶硅产量的比例达到 57.8%,我国多晶硅原料长期依赖国外市场供应的局面已得到根本解决。国内万

 吨级多晶硅生产企业达到 12 家,产能主要集中在新疆、内蒙古、江苏、四川等地区,集中度达到 70%。

 根据生长工艺的不同可划分为单晶硅片和多晶硅片,利用单晶硅生长炉或多晶硅铸锭炉生产单晶硅棒或多晶硅锭,再将其切割为单晶或多晶硅片。与多晶硅片相比,单晶硅片具有转换效率高、工作温度低、弱光性强等优点,但多晶硅片凭借其成本低的高性价比优势在过去几年一直是光伏应用市场的主流。但这一优势随着单晶生长炉产出效率提升以及金刚线切割工艺的普及而逐渐消失,使得单晶硅片成本逐渐接近多晶硅片成本。我国现已成为全球大的太阳能级硅片的生产基地,前十大硅片供应商均集中在中国大陆,其中协鑫集团、隆基股份和中环股份占据绝对的市场主导地位。

 3、中游行业

 (1)晶硅太阳能电池片

 将硅片加工为太阳能电池片,是实现光电转换为核心的步骤。PERC 技术是现阶段成熟的高效电池片技术,使得大批光伏企业积极参与扩能和生产。

 (2)光伏组件

 光伏组件生产较其上游环节相比技术含量稍低。由于组件制造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技术和资金门槛相对较低、接近市场等特点,组件生产吸引了大批企业进入,是光伏产业链中发展快的环节之一。2018 年我国太阳能组件产量约为 85.7GW,连续 12 年世界第一。伴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我国组件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生产成本持续下降,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程度也不断提升。

 4、下游行业

 太阳能光伏行业的下游主要为光伏发电系统的建设及运营。光伏的终端应用主要以建设小型分布式电站和大型地面电站为主。光伏电站建设投资大,回款周期较长,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在于资金实力。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产业在《可再生能源法》及配套政策的支持下快速成长。目前,我国光伏产业链多个环节的产能、产量均已跃居全球首位,光伏产品成本不断下降,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较大的竞争优势,使得我国越来越具备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的条件。

 我国已连续四年光伏累计装机容量排名全球第一,其中大型地面电站占据光伏装机总量的 70%以上。在弃光限电以及电价补贴下调的影响下,我国加快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光伏产业投资逐渐向分布式电站项目转移,重点发展以大型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公

 共设施、居民住宅等为主要依托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国内分布式光伏电站市场的稳定增长,为我国光伏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市场支撑。

 二、产业发展分析

 (一)光伏行业基本情况

 (1)“储量”丰富的太阳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

 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的清洁能量来源。全球人类目前每年能源消费的总和只相当于太阳在 40 分钟内照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

 我国地处北半球,南北距离和东西距离都在 5,000 公里以上,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 亿吨标准煤,未来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的潜力非常广阔。我国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 4 千瓦时以上,西藏地区的日辐射量高达每平方米 7 千瓦时。我国年日照时数大于 2,000 小时,其光照水平与美国相近,显著高于同纬度的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太阳能也是一种清洁能源,其碳排放量远低于传统化石能源。根据测算,光伏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33-50g/kWh,远低于煤电

 (796g/kWh)、燃油发电(525g/kWh)、燃气发电(377g/kWh)等传统化石能源。

 (2)光伏发电简介

 光伏发电是当前主要的太阳能利用方式。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光照射到半导体界面后产生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转化过程中无污染、无噪声,无需开采和运输过程,产生的电力既可以直接为小型电器提供电能,又可以并网输送电力,应用范围广泛。

 独立光伏发电也称离网光伏发电,主要包括边远地区的村庄供电系统、太阳能户用电源系统以及各种带有蓄电池的可以独立运行的光伏发电系统。

 并网光伏发电就是太阳能组件产生的直流电经过并网逆变器转换成符合要求的交流电之后直接接入公共电网,一般分为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电站。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大多是结合西部较为广袤的区域以及丰富的光照资源,建设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电站是指在土地资源紧张的中东部地区,秉承就近发电、就近并网、就近使用的原则,并可将多余电能输送到电网以支持现存配电网的经济运行。分布式光伏电站一般具有投资相对较少、占地面积小、所发

 电力利用率高、对供电线路损耗小等特点,是我国大力推广的清洁能源发展方向。

 (3)太阳能电池分类

 在太阳能电池市场上,主要有晶硅电池、薄膜电池和新型电池三大类。从市场应用角度来看,晶硅电池的技术为成熟,处于主导地位。晶硅电池分为单晶电池和多晶电池,随着近几年单晶电池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成本不断下降,其在晶硅电池市场所占的份额也在逐步增加。而新型太阳能电池以价格昂贵的稀土为原料且主要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现阶段暂不在市场推广之列。

 (4)光伏行业产业链情况

 光伏产业链可大致分为高纯度多晶硅原材料生产、多晶铸锭或单晶拉棒及硅片切割、太阳能电池片制造、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及终端光伏发电系统的建设及运营,其中,多晶硅生产和太阳能电池片制造两环节的技术难度大、投资高,属于资本和技术双密集型行业。

 (二)全球太阳能光伏行业发展概况

 (1)太阳能光伏应用市场持续增长

 能源是现代社会的血液。当今世界,化石能源大量使用,带来环境、生态和全球气候变化等领域的一系列问题,主动破解困局、加快

 能源转型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自觉行为。在全球各国共同推动下,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增速迅猛,光伏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光伏发电已逐步成为促进能源多样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

 根据《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2019》,2006-2018 年间,全球能源消费中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从 0.83%升至 4.00%,2018 年可再生能源中增长快的是太阳能和风能。中国继续引领可再生能源加速发展,2018 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长 28.8%,占全球增长的 45.1%,其中太阳能消费增长快,同比增长 50.7%。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消费占全球总量的 25.6%,已成为全球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受“531 新政”短期影响,我国 2018 年下半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该部分需求的后移将提升 2019 年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表现,同时受此短期影响产生的光伏组件价格加剧下降,使得光伏终端发电系统成本更具竞争力,进而形成市场需求的增加。此外,西班牙、越南在内的一些国家项目截止日期为 2019 年,形成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刚性需求。上述情形将对 2019 年全球光伏市场形成有力支撑。预计 2019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仍将达到 110GW,乐观情形下可达 120GW。

 (2)需求“去中心化”趋势明显,新兴市场快速增长

 2000-2011 年期间,以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国家是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增长的核心驱动源泉。随后光伏市场增长重心由传统的欧洲市场逐渐转向全球市场。在美国、亚洲等国家和地区新兴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推动下,自 2013 年开始,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去中心化”趋势明显,这不但极大扩展了光伏应用市场的领域和范围,也改变了过去过度依赖欧洲市场的不均衡格局,有效降低了单一市场需求波动对行业整体发展的影响。

 全球光伏行业的发展,呈现从中心化到去中心化、从单极到多元的转变。全球 GW 以上装机的国家从 2016 的 6 个增长到 2018 年的 13个,预计 2020 年将突破 20 个。光伏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选择,从全球来看,光伏市场更加分散,光伏已经不单单是传统强国的需要,也成为诸多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的主动选择。

 (3)发电成本持续下降,逐步实现“平价上网”

 为了能早日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全球光伏产业企业不断进行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在促进光电转换效率持续提升的同时,产业链各环节的制造成本也不断下降。根据 Wind 资讯数据显示,光伏组件现货周平均价从 2011 年底的 0.95 美元/瓦下降到 2019 年的 0.21 美元/瓦,降低了 76.84%。受“531 新政”影响,仅 2018 年我国电池片

 与组件价格就下降了 30-40%。根据可再生能源署(IRENA)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报告》,2017 年大型地面光伏的加权平准发电成本(levelisedcostofelectricity,简称 LCOE)为 0.10 美元/千瓦时,较 2010 年(0.36 美元/千瓦时)下降了 72%。

 2019 年初,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有关工作的通知》,正式官方宣布平价上网项目。2018 年 12 月 29 日,中国首个大型光伏平价上网项目在青海格尔木正式并网发电,该项目总装机容量为 500MW,项目平均电价 0.316元/千瓦时,低于青海省火电脱硫标杆上网电价(0.3247 元/千瓦时)。

 从全球范围来看,光伏发电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一种具有成本竞争力的、可靠的和可持续性的电力来源。未来随着光伏发电系统成本及电站融资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全球更多国家或地区将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全球科技和产业变革孕育新突破,能源结构和供求关系深刻变化,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深度博弈,产业分工和利益格局将深度调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由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在新一轮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调整。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给我区发展带来新的重要机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动下,我国产业结构加速向中高端迈进,《中国制造二○二五》、“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入实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深入推进,产业、要素和市场分工体系加速重构,内蒙古面临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大契机;我国仍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阶段,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全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将持续增加,对能源原材料的绝对需求仍然较大,内蒙古面临着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再造地区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重大契机;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大力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投资、贸易、生产要素西移北上趋势日益明显,互利共赢、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加速形成,内蒙古面临着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国内外产业链价值链的重大契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差别化区域经济政策,加大对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挖掘中西部地区回旋余地,

 释放欠发达地区内需潜力,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将深刻调整,内蒙古面临着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缩小同全国发展差距的重大契机。

 同时也要看到,我区未来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内蒙古是欠发达边疆民族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比较滞后,城乡居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任务艰巨繁重;我区产业结构比较单一,重型化特征明显,煤炭等资源型产业比重高,非资源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任务艰巨繁重;我区经济增长动力不够协调,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任务艰巨繁重;我区生态环境还比较脆弱,正处在“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历史关头,推进经济绿色转型、实现发展与保护双赢的任务艰巨繁重;我区经济外向度较低,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强,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任务艰巨繁重;我区经济运行积累的潜在风险较多,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不少企业经营困难,一些

 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较重,新常态下的新矛盾新问题逐步显现,加强经济运行调控和治理、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任务艰巨繁重。

 第三章

 行业前景及市场预测

  一、行业基本情况

 1、行业特征

 (1)行业的周期性特征

 整个光伏产业的发展主要受终端电力消费规模和能源结构规划两方面的综合影响,因而其景气程度受宏观经济及政府补贴政策影响较为明显,会随宏观经济及政策变化产生周期性波动。我国政府对光伏行业一贯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从政策上看具有一致性,在可预见的未来,基本不存在发生根本性的重大转向的可能。因此,在宏观经济持续增长及能源结构转型的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目前正处于成长期,未来产业规模和成熟度将持续提高。

 (2)行业的区域性特征

 光伏行业的区域性特征较为明显。从消费市场分布来看,由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对能源消耗、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更为重视,因此较早便出台了太阳能光伏领域相关的补贴和鼓励政策,全球太阳能光伏消费市场曾经一度集中在欧洲、美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

 发展重视程度的提高,生产、研发技术的不断突破,生产成本的持续下降,我国太阳能光伏消费市场不断扩大。

 从生产地区分布来看,目前全球太阳能产品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含台湾地区)、德国、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已成为世界大太阳能产品生产国。中国企业在全球光伏制造业方面占据着主导地位。经过多年发展,光伏制造业已经实现了全国范围的拓展,在国内不存在明显区域性特征。

 从我国光伏终端发电系统建设情况来看,大型地面集中式电站主要分布在光照资源充足、土地辽阔且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分布式光伏电站主要分布在经济相较发达的中东部地区。

 (3)行业的季节性特征

 太阳能光伏行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通常一季度相对属于淡季。由于光伏产业链中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等环节的发展情况主要取决于下游光伏发电市场的繁荣程度,因此光伏电站的季节性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光伏行业的表现情况。

 对于已建成光伏电站的发电情况来说,一般取决于太阳能量辐射量的变化情况,每年在太阳辐射量较小的 12 月至 3 月期间,太阳能光

 伏电站发出的电力较少;年中其余月份,发电量有所增多,存在一定的季节性特征。

 对于拟建光伏电站来说,由于电站建设多为露天操作,受所处的地区、气候差异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冬季气候寒冷不适宜施工,且受一季度春节等节假日因素影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季节性因素影响。

 2、行业技术水平及其特点

 (1)太阳能电池片技术水平及特点

 2017 年下半年开始,国内主流的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逐渐由 Al-BSF 技术过渡为 PERC 技术。Al-BSF 电池因性能稳定,生产成本较低,前期一直占据着市场主要份额。与 Al-BSF 技术电池相比,PERC 技术电池大的改变是在背面制作一个钝化层,从两个方面有效提高光电转换效率:一是显著降低背表面少数载流子的复合速度,从而提高少子的寿命,增加电池开路电压;二是在背表面形成良好的内反射机制,增加光吸收的几率,减少光损失。目前 PERC 技术及生产工艺已发展成熟,仅需在 Al-BSF 电池生产线上增加两道工艺后就可制成 PERC 电池,相较于其他高效太阳能电池技术而言,其技改综合成本低,易于实现规模化生产。根据 PVInfoLink 的统计,截止 2018 年底,我国高效单晶

 电池量产转换效率达到 21.5-22%;多晶 PERC 电池片也已整体进入规模生产阶段,量产转换效率超过 20%。

 光伏行业发展中主要的一条途径就是通过不断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提高电池片的转换效率以降低整体成本。国内部分光伏电池片生产企业正在积极研发或尝试 TOPCon 技术、HJT 技术和 IBC 技术等高效电池工艺的量产可行性。此外,太阳能电池片生产水平的差异还体现在企业员工对工艺的掌握程度、设备操作的水平、工艺参数的控制,以及自动化装备的水平、检测设备的应用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健全情况等方面。

 ①Al-BSF 技术

 Al-BSF 电池是指在晶硅太阳能电池 P-N 结制备完成后,通过在硅片的背光面沉积一层铝膜,制备 P+层,从而形成铝背场。其既可以减少少数载流子在背面复合的概率,同时也可以作为背面的金属电极,因此能够提升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

 ②PERC 技术

 PERC 技术采用的是在现有 Al-BSF 工艺上增加背面介质钝化层然后用激光在背表面进行打孔或开槽露出硅基体,从而实现两点价值,一是显著降低背表面少数载流子的复合速度,从而提高少子的寿命,增

 加电池开路电压;二是在背表面形成良好的内反射机制,增加光吸收的几率,减少光损失。

 ③黑硅技术

 黑硅技术主要是源于金刚线切多晶硅片的普及从而得到推广。在制备太阳能电池工序的前端,增加一道表面制绒的工艺处理,不仅可以解决线痕缺陷问题,还能形成纳米级的凹坑、增加入射光的捕捉量,降低多晶电池片的光反射率以提升转换效率。故金刚线切片技术搭配黑硅技术的工艺,能同时兼顾硅片端降本与电池片端提效两方面。

 ④TOPCon 技术

 TOPCon 电池与常规电池大的不同在于,其在电池的背面采用了异质结结构,采用超薄二氧化硅隧道层和掺杂多晶硅(晶硅基底与掺杂多晶硅在背面形成异质结)来钝化晶硅表面。2015 年 FraunhoferISE实验室报道了基于正面 P-N 结、背表面采用 TOPCon 的小面积 N 型电池,效率达到 25.1%。目前布局 TOPCon 电池的国内厂商主要是中来股份、英利绿色能源等。

 ⑤HJT 技术

 HJT 电池早由日本三洋公司于 1990 年成功开发。从结构上来看,以 N 型单晶硅片为衬底,在经过清洗制绒的硅片正面依次沉积本征非

 晶硅薄膜(i-a-Si:H)和 P 型非晶硅薄膜(p-a-Si:H),从而形成 P-N异质结;在硅片背面依次沉积本征非晶硅薄膜(i-a-Si:H)和 N 型非晶硅薄膜(n-a-Si:H)形成背表面场。在掺杂非晶硅薄膜的两侧再沉积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后通过丝网印刷技术在两侧的顶层形成金属集电极。

 ⑥IBC 技术

 IBC 电池大的特点是 P-N 结和金属接触都处于电池的背面,正面没有金属电极遮挡的影响,因此具有更高的短路电流,同时背面可以容许较宽的金属栅线来降低串联电阻从而提高填充因子,加上电池前表面场以及良好钝化作用带来的开路电压增益,使得这种正面无遮挡的电池就拥有了高转换效率。从国内来看,目前对 IBC 电池进行重点研发企业主要是天合光能、晶澳太阳能等。

 (2)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技术水平及特点

 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发建设前期的技术难点在于对于电站开发选址以及针对每一电站所制定的科学合理的发电系统整体解决方案。该阶段需要综合特定屋顶结构及承重、不同地理位置的光照条件、就地消纳能力等各类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模型进行分析,测算电站可实现的佳发电效率和电站效益;在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发建设中期的技术难

 点在于按照既定的设计安排符合电站本身设计功能要求的光伏组件和元器件,并在建设安装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在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发建设后期的技术难点在于对电站实施高质量的运营维护,经验丰富的运维团队配以实时监控平台、运营分析平台及自动清洁机器人等智能化手段,保证发电系统提供持续稳定的输出,提高电站综合运行效率。

 目前太阳能电站的日常运营维护已逐渐的由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特征的智能化监控替代传统的人工巡线检测,对提高分布式发电的运行管理效率,提升生产运行管理水平,降低生产运行和设备维护成本可起到重要作用。大数据智能化运维可以实现对分散的电站进行统一监控管理,其中包括本地监控(电站监控/本部监控)、云平台监控、移动端监控系统,通过掌握并分析不同电站运行的大数据,能够实现在局域用电网络内电量的有效调剂,降低区域电网的运行压力,提升分布式电站的发电效率以及用户端的用电效率。

 二、市场分析

 (1)行业整体集中度不断提升,越靠近产业下游分散度相对越大

 工信部于 2014 年 12 月 30 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光伏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中提出,到 2017 年底,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

 际竞争力的骨干光伏企业,前 5 家多晶硅企业产量占全国 80%以上,前10 家电池组件企业产量占全国 70%以上,形成多家具有全球视野和领先实力的光伏发电集成开发及应用企业。

 因产业链上各环节产品所面对的客户不同、区域能源供给能力差异和地方政策支持侧重点不同等原因,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呈现出越靠近下游终端应用市场,企业的分散度越大的特征。从全球范围来看,产业链上游的多晶硅料、硅片的集中度相对较高,2017 年度光伏产业各环节中排名前十的企业占全球多晶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市场份额分别为 72.05%、58.80%、52.64%和 44.53%。

 现阶段国内光伏行业发展的特征也决定了其集中度处于走高趋势。光伏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均具有资本密集的特点,也符合大多数行业呈现的规模经济特征。这更加凸显了成本控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而行业龙头企业凭借着技术储备、融资便利性和扩能速度将占据相对优越的竞争地位,在这过程中一些失去竞争力企业的市场份额必然被取代。

 (2)太阳能电池片业务竞争格局

 我国是电池片产量大国,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占绝对优势。2017 年全国电池片产量为 72GW,其全球市场占比已达到 69.03%。电池

 片环节对下游组件或终端发电系统降价的敏感度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该环节的利润挤压。目前国内各企业电池片技术差异不大,高效电池及成本控制是竞争关键,高效电池产能的低成本扩张将决定未来行业龙头。PERC 技术是目前较为成熟的高效电池片技术,2018 年末实现量产的 P 型单晶 PERC 电池片平均转换效率已达到 21.8%;多晶黑硅 PERC 电池片平均转换效率达到 20.3%。

 2018 年,Al-BSF 电池仍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但相比 2017 年 83%的占比已下降了 23 个百分点,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其占比将逐年减少。PERC 技术电池 2018 年市场份额显著增加,达到 33.5%,预计 2019 年其市场份额将反超 Al-BSF 电池,成为占比高的电池种类。N-PERT 及TOPCon 电池、异质结(HJT)电池、背接触(IBC)电池等新型高效电池在未来的市场份额将逐步提高。

 (3)分布式光伏电站业务竞争格局

 光伏行业内,分布式光伏电站业务的经营模式主要分为电站自持自营以及电站建成出售两类。

 2013 年之前,国内光伏电站的发展主要以建设集中式地面电站为主。而后国家陆续出台了支持分布式光伏电站政策,国内光伏制造企业逐渐涉足分布式光伏发电业务。在初期进入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分为

 两类:光伏行业企业和非光伏行业企业,其中,光伏行业企业拥有较强的行业技术背景,对分布式光伏的技术特点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一般都具备光伏发电建设运行经验或有核心光伏产品,该类企业多数以自营模式持有分布式电站资产;而非光伏行业企业一般因具有较好的屋顶资源整合开发能力、资金优势或电站设计和施工能力而涉足分布式电站业务,主要以电站建成售出模式为主。

 在推进分布式光伏电站发展的初期,其铺设进展较为缓慢。2014年我国全年光伏发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 28.1GW,其中分布式光伏电站为 4.7GW,仅完成年初目标的 26%,大幅低于预期。但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于分布式光伏电站支持政策的陆续出台,市场参与者情绪高涨,纷纷抢占优质屋顶资源,使得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发展迎来爆发式增长。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 年至 2018 年,我国新增分布式光伏电站 4.20GW、19.44GW 和 20.96GW;以上各年年末分布式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分别为 10.32GW、29.76GW 和 50.72GW,2017 年和 2018 年分别同比增加 188.37%和 70.43%。

 第四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一、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一)项目场地规模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 42993.29 ㎡(折合约 64.49 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 47722.55 ㎡。

 (二)产能规模

 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 xxx 集团有限公司建设能力分析,建设规模确定达产年产光伏设备 10000 台,预计年营业收入 59500.00 万元。

 二、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

 本期项目产品主要从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品种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各年生产纲领是根据人员及装备生产能力水平,并参考市场需求预测情况确定,同时,把产量和销量视为一致,本报告将按照初步产品方案进行测算。

 第五章

 项目选址

  一、项目选址原则

 1、符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应符合当地工业项目占地使用规划的要求,并与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和自然生态保护相一致。

 2、项目选址应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它特别需要保护的敏感性目标。

 3、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

 4、项目选址选择应提供足够的场地以满足工艺及辅助生产设施的建设需要。

 5、项目选址应具备良好的生产基础条件,水源、电力、运输等生产要素供应充裕,能源供应有可靠的保障。

 6、项目选址应靠近交通主干道,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原料和产成品的运输。通讯便捷,有利于及时反馈市场信息。

 7、地势平缓,便于排除雨水和生产、生活废水。

 8、应与居民区及环境污染敏感点有足够的防护距离。

 二、建设区基本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首府呼和浩特。地处中国北部,地理上位于北纬 37°24′-53°23′,东经 97°12′-126°04′之间,东北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交界,南部与山西、陕西、宁夏相邻,西南部与甘肃毗连,北部与俄罗斯、蒙古接壤,属于四大地理区划的西北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全区基本属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全区涵盖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等地貌,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地跨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西辽河四大水系。截至 2019 年末,内蒙古总面积 118.3 万平方公里,辖 9 个地级市、3 个盟,共有 23 个市辖区、11 个县级市、17 个县、49 个旗,3 个自治旗;常住人口 2539.6 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7212.5 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 1863.2 亿元,增长 2.4%;第二产业增加值 6818.9 亿元,增长 5.7%;第三产业增加值 8530.5 亿元,增长 5.4%。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全球科技和产业变革孕育新突破,能源结构和供求关系深刻变化,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深度博弈,产业分工和利益格局将深度调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由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在新一轮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调整。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给我区发展带来新的重要机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动下,我国产业结构加速向中高端迈进,《中国制造二○二五》、“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入实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深入推进,产业、要素和市场分工体系加速重构,内蒙古面临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大契机;我国仍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阶段,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全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将持续增加,对能源原材料的绝对需求仍然较大,内蒙古面临着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再造地区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重大契机;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大力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投资、贸易、生产要素西移北上趋势日益明显,互利共赢、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加速形成,内蒙古面临着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国内外产业链价值链的重大契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差别化区域经济政策,加大对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挖掘中西部地区回旋余地,

 释放欠发达地区内需潜力,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将深刻调整,内蒙古面临着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缩小同全国发展差距的重大契机。

 同时也要看到,我区未来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内蒙古是欠发达边疆民族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比较滞后,城乡居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任务艰巨繁重;我区产业结构比较单一,重型化特征明显,煤炭等资源型产业比重高,非资源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任务艰巨繁重;我区经济增长动力不够协调,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任务艰巨繁重;我区生态环境还比较脆弱,正处在“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历史关头,推进经济绿色转型、实现发展与保护双赢的任务艰巨繁重;我区经济外向度较低,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强,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任务艰巨繁重;我区经济运行积累的潜在风险较多,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不少企业经营困难,一些

 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较重,新常态下的新矛盾新问题逐步显现,加强经济运行调控和治理、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任务艰巨繁重。

 初步核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5.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10.9%,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和 10.7%。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6%左右;城镇新增就业 22 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 5.5%左右,登记失业率 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3.5%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三、创新驱动发展

 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推动科技、要素、产业、产品、组织、管理、品牌、业态、商业模式全面创新,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发挥创新对拉动经济增长、推进结构优化、促进动力转换的乘数效应,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二)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平台为支撑、市场为导向、政策为保障,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三)拓展发展新空间。以优化空间结构、推进集中发展、增强承载能力为重点,挖掘区域发展潜能,激发区域经济活力。

 (四)构建产业新体系。围绕“五大基地”建设,紧扣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

 (五)推进金融创新。发展银行、保险、期货、证券、基金、信托和租赁等金融业,运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能力。

 (六)发展互联网经济。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变革的重大机遇,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信息网络技术全方位应用。

 (七)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

 四、 “ 十三五 ” 发展目标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投资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效率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提高,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增强。供给规模扩大、质量改善。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企业利润率稳步提高,就业比较充分,物价水平保持在合理区间,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

 ——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突破。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农牧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一产就业人员比重持续下降,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五大基地”建设深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业精深加工度提高,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要素结构优化,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城镇化内涵发展、质量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生产力布局进一步优化,呼包鄂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实力持续壮大,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就业、教育、文化、

 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

推荐访问:内蒙古 可行性研究报告 光伏
上一篇:2022国开大学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08)
下一篇:常规多晶电池项目策划方案(可编辑例文范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