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教师:中职学校内涵建设关键

来源:初二 发布时间:2020-09-02 点击:

  “双师型”教师:中职学校内涵建设的关键

 摘要:本文从“双师型”教师在中职学校内涵发展中的意义、“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途径与方法等三个方面对“双师型”教师在中职学校内涵建设中的地位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学校;内涵建设;“双师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1-0046-03

  专业教师是中职学校人才和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的优劣和数量之多寡将直接影响中职学校的专业建设、品牌建设和教学质量等内涵发展。

  一、“双师型”教师在中职学校内涵发展中的意义

  学校内涵建设的主要特征是提高办学质量,包括师资质量、教学质量和管理质量等,即通常所说的“软实力”。对于中职学校而言,抓内涵建设的本质就是抓办学质量,师资质量是内涵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的特点需要“双师型”教师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决定了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不仅必须具备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还必须有丰富的现代新型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即既能在讲台上讲课,又能下车间指导学生实训操作,在教室是教师,下车间是师傅。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学场地基本参照企业车间进行设计,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品牌专业,做大、做活、做强中职学校品牌,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二)职业教育职能的落实需要“双师型”教师

  加快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既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全面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现实需要,更是促进中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它标志着我国中职教育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对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推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共同认识到,职业教育肩负新的任务,具有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优化劳动力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公平等功能。

  (三)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 “双师型”教师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的出台,各级政府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中职学校在校生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能力进一步增强。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体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双师型”教师标准还不清晰,具有专业实践能力证书的教师数量还不多,政策与工作机制还不完善,聘请兼职教师困难等问题,是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与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加快实现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新时期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办好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加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既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要求,也是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

  (四)学校上等级需要“双师型”教师

  《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加强“双师型”、“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到2015年,“双师型”、“一体化”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达到60%以上。省示范和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指标体系要求:“双师型”专任教师占其总数60%以上,实习指导教师中有高级职业资格证的达90 % 以上。专业理论课教师中具有“双师型”的达60%以上。专任教师中独立制作、运用课件的达60%以上。中职学校上等级必须使得“双师型”教师的规模迅速扩大,水平明显提高,教师队伍的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双师型”教师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是1990年上海冶金专科学校王义澄先生提出的,他1990年12月5日在《中国教育报》发表《建设“双师型”专科教师队伍》,第一次提出“双师型”教师概念。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到的是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原则意见》(职教[1995]15号),明确提出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双师型”教师。它标志着对“双师型”教师及其队伍建设的研究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政策高度。1998年原国家教委制定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首次以国家政策层面明确“双师型”教师概念。

  历经20多年,“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已经在我国职教政策、理论和实践上趋于成熟。“双师型”是对所有职教教师提出的一种专业发展理念,更是单一型的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践教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成长的目标导向。目前,国内关于“双师型”教师有如下说法:

  “双证书说”――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

  “双资格说”――具有教师的职业资格,又要具有其它行业或职业的资格证书;

  “双能力说”――具有其特定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

  “双层次说”――第一层次为能力之师,即经师(经典专业知识)+技师(精湛专业技术);第二层次为素质之师,即人师(价值引导)+事师(职业指导);

  “双素质说”――即一个专业教师既具有教师的职业素质,又具有其他行业的职业素质;

  “双职称说”――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获得另一系列的技术职称;

  “双融合说”,又称为叠加说――“双证+双能”;

  “双来源说”――由学校部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任教经验丰富的“理论型”专职教师和部分从企业聘任的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技能型”兼职教师构成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多师说”――不仅是“经师”,更应是“人师”;不仅是“匠师”,更应是“艺师”;不仅是“教师”,更应是“技师”;

  “特定说”――指出“双师型”的提法只有在职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特定背景下才有意义。

 综观国外职业教育师资情况,他们对职教师资(国内之谓“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要求,大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体现:

  第一,对“双师型”教师的学历和资历有较高的要求。如德国“双元制”中从事职业教育的专职教师必须获得博士学位,且有在企业至少5年的专业实践的经历;美国要求社区学院的教师具备硕士学位,必须具有3年的实践工作经验。

  第二,对“双师型”教师的品德和技能提出高的要求。首先,职业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行为品质和职业道德,模范的职业修养和育人品格。其次,实训教师要求必须具备较强的工程师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专业教师都有2-3个师傅级资格证书,能同时教几门课,都能在车间熟练地操作和指导学生。

  第三,对“双师型”教师的知识技能的更新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不断更新掌握最新的技术和工艺,及时了解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和动态,熟悉企业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保证职业学院的教学内容紧紧跟上科学技术和企业生产发展的步伐,永远保持先进的水平。

  从国内安徽、江西、河南、江苏、吉林、重庆、成都、宜昌等省市关于“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来看,“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较强的专业操作示范技能,具备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和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资格证书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要求“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以下能力:

  “双师型”教师:中职学校内涵建设的关键

  1.教育教学能力

  热爱职业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具有扎实的教育教学和专业理论基础;能胜任本专业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并熟悉相关课程的内容;能主编所任课程的教学大纲,参编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胜任与专业相关的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组织与指导工作;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好,受到学生和同行好评;具有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能力。

  2.教育科研能力

  能承担综合课程开发工作,并编写相关课程教材;积极探索高职教育教学规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能撰写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其研究成果能够指导专业实践和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

  3.专业实践能力

  具有一定的工艺能力、设计能力和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能力;具有中级技工以上的生产操作能力,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等级证书或具有本专业相关考评员资格证(如测试员、考评员、培训者培训证书)等;具有胜任专业工作的能力,并有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具有工艺实验及创新能力。

  三、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结合“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要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通过在职培训、引进人才和制定政策措施等方式进行培养。

  (一)通过在职培训培养“双师型”教师

  就目前而言,专业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准的途径主要是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如校内培训、校企合作培训,到高校进修,甚至出国深造等。这一方法时间短、见效快,比较符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实情。

  1.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

  结合专业实际,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有计划的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专业实践。通过专业实践,使教师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教学)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今后在教学中能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同时教师也可带着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开发的能力。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积极开展专业指委会活动,通过活动从而及时获取专业发展最新动态信息。这样既可以使得专业教师自己清楚专业发展态势,又可以了解企事业单位对人才培养标准的要求,为今后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方案)指明方向。

  2.通过技能竞赛和实践教学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技能

  专业教师作为学生的老师,亦应成为学生的师傅,必须能从事相应专业生产制作工艺,熟悉生产流程,自觉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结合生产和竞赛实际,真题真做。在指导实训教学和参加技能竞赛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生产工艺水平,使自己真正和学生一起成长,做到教学相长。

  3.通过“结对子”和到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进行培训学习

  结合专业特点,建立与珠三角强校“结对子”交流机制,通过分期分批派出专业教师到“结对”学校进行学习交流和请“结对”学校的名师来校进行实地指导。同时还通过聘请职教专家、师资培训基地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校给我们授课,或者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期到这些师资培训基地参加国培、省培或专项培训,这样既可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又能取得相关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

  (二)引入兼职教师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

  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他们可以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他们在和我校专业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可以促进专业教师向“双师型”转化。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改善师资结构,以适应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要求,这是一项中职学校必不可少的工作,因为这样既可以解决当前师资入口难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对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行优化。

  (三)制定激励措施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1.把“双师型”师资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继续教育的培训制度,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

  2.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等激励机制,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制定“双师型”教师标准、条件,建立教师、学生和行业组织参与的“双师型”教师能力评价模式。建立“双师型”教师认定制度,每年定期开展“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工作。建立“双师型”教师人才库。

  3.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政策激励。制定名师培养计划,实施教学名师培养资助计划,在优秀“双师型”教师中培养一批教学名师,由学校定期开展评审认定表彰活动,形成由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构成的学校人才梯次。在评审时,对具有高级职称、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双师型”教师优先推荐。优先推荐和安排“双师型”骨干教师到国内知名院校和国外研修培训。学校在职称申报推荐工作中,要把具备“双师型”素质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申报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优先申报推荐条件。

  参考文献:

  [1]丘文.浅析中职学校内涵建设的发展思路与策略[J].广东教育?职教,2012(1).

  [2]万晓定.探索职业教育职能 发挥职业教育作用[EB/OL].http:///web/articleview.aspx?id=20111216114144218&cata_id=N195.

  [3]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粤府办〔2011〕39号),http:///006939748/201107/191829.html.

  [4]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指标体系粤教职函〔2010〕23号,http:///news/show.php?itemid=14.

  [5]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编.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指标体系,2006年5月.

  责任编辑赖俊辰

 9

推荐访问:中职双师型教师比例 中职 内涵 关键
上一篇:简论中职“双师型”教师认定与管理制度探析
下一篇:社区脱贫减贫个人工作总结例文2020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