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2020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检测卷

来源:初二 发布时间:2020-08-09 点击:

 第五 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下图为春秋战国货币起源原生区域示意图。当时,东西南北的货币呈现出多元性的特点。这一现象反映了 (

 )

 A.争霸战争加速了货币的统一 B.经济地理环境影响货币类型 C.经济发展推动货币改革 D.图腾崇拜影响了货币样式 2.唐朝开国后改铸开元通宝以替代西汉以来旧币,并成为后代钱币的一种范式。这一变化(

 )

 A.确立了钱币圆形方孔的形制 B.实现了国家对铸币权的管控 C.钱币材质与铸造技术更精良 D.改变以重量定名的制币传统 3.据史料记载,明嘉靖年间以后大量商品开始用银计价,嘉靖、万历年间的工资、盐课、关税、官府收入、外贸交易都大量用银。这反映出(

 )

 A.白银成为唯一流通的货币 B.明代已经出现货币经济 C.银本位货币制度逐渐形成 D.传统货币制度已经崩溃 4.货币是特定时期的产物,货币的变化反映着历史的演变。下列货币反映的中国近代社会演变是(

 )

 A.货币发行权由地方收归中央 B.由流通铜钱改为使用银元 C.图案由文字到文字头像相结合 D.辛亥革命终结了清朝的统治 5.1816 年英国率先采用金本位制,1870 年后各工业国都采用金本位制。通过规定英镑与黄金的比价,英镑成为国际货币;用类似方法,马克、法郎、美元也可以在世界市场流通,随时兑换。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资本实现自由流动。这可以说明(

 ) A.资本输出减弱了欧美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 B.西方国家依靠金融手段即可控制世界市场 C.英镑等同黄金起到协调各国贸易的作用 D.金融体系在国际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显著 6.下图是二战后美元的世界流通示意图(箭头表示流动方向)。从中获取的最准确信息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相对较为稳定 B.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霸权主义

 C.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中心单一化 D.美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受益者 7.“诞生于 1945 年的它们,被称为‘20 世纪世界经济的孪生子’,也被看成是‘美国世纪’主导世界经济的大标志。”“它们”是(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B.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 D.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 8.观察下面名为“岌岌可危的美元”的漫画。据此可知,漫画反映出(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相对较为稳定 B.美元已失去世界货币霸主地位 C.世界货币体系出现多元化趋势 D.美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受益者 9.《汉书·食货志》载:“有税有赋,税以足食,赋以足兵。”《汉书·食货志》载:“赋共(供)车马甲兵徒之役,充实府库赐予之用。税给郊社宗庙百神之祀,天子奉养、百官禄食庶事之赉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赋、税有别,功能不同 B.征赋是为了满足军需之用 C.税收是政府财政的来源 D.赋由兵马押送,税由百官看守 10.780 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 A.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C.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11.下图反映了清朝前期人口与人均耕地数变化情况,据此推论,1720 年以后图示情况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

 A.赋税制度改革

  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实行闭关锁国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2.《过境税声明》的发表和《海关税则》的制定,是“协定关税”制在中国近代的最早实施。作为清政府方谈判代表的耆英,沾沾自喜地向朝廷报告说,实行《海关税则》不会减少关税收入,“通盘合算,实属有赢无绌”。这说明清政府(

 ) A.重视外交谈判中的博弈 B.主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看到了条约的不平等性 D.没有意识到关税主权的丧失 13.下表是南京国民政府关税自主谈判后,中国关税收入和关税收入在中央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有了较大变化。这表明关税自主 (

 )

 年份 关税收入 占财政总收入比重 1913 年 1 697 万元 21% 1928 年 17 914 万元 41% 1929 年 27 554 万元 51% A.有助于南京国民政府稳定财政

 B.是中国人民捍卫经济主权的终结 C.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摆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14.下图反映了近代中国关税总收入的明显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A.“改订新约运动”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民族经济发展

 D.北伐战争爆发 15.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实行累进税率,纳税人收入越多,税率也就越高。“多收入多纳税,少收入少纳税”是个人所得税的显著特点。这说明(

 ) A.个人所得税就是国家对居民个人征收的税 B.我国居民的个人收入差距在逐渐扩大 C.国家对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进行适当的调整 D.防止出现过高的个人收入是我国现在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5 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当时(明初)的主要通货是比较多的,有元旧钞、唐宋旧铜钱、明通宝钱,至于金银、谷物、布帛等实物也能在民间市场上见到。自洪武八年发行“大宝明钞”始,为了巩固宝钞的地位政府禁止使用白银交易,并对钞、钱、银的比价做了官方的规定,于是,宝钞和铜钱便成了较为重要的两种货币,这个“钞钱并用”的局面大体持续到了宣德年间。这个时期的白银虽在禁止之中,但是在实际交易中,白银却依然可见。宣德年间,在民间交易市场中,白银的使用开始普遍起来,尤其是巨商富贾所进行的国内外贸易更是如此,此时的宝钞逐渐退出流通领域,民间交易开始实际以白银为主。明代日益扩大的贸易量使得各方对稳定通货的需求比以往更为迫切,贵金属的大量开采和使用便成为中外共同的趋势。对中国而言,海外市场的扩大与货币结构的压力使得中国对于白银的需求有了内外双重的需要,加上国内贵金属,尤其是白银产量的有限,以及先前的大量流失,使得中国货币结构的转变最终需要海外白银的大规模流入才能完成。——摘编自邱永志《明代货币结构

 的转变及其原因》 材料二 晚清政府、北洋政府以及南京国民政府都不可回避地面临解决中国混乱的货币制度和货币体系的问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决定把“废两改元”作为统一货币解决银本位制度的第一步骤。1931 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国际白银价格的波动,造成国内白银货币的大量外流。而九一八事变爆发,改变了国内“废两改元”货币制度变迁的格局。1933 年 3 月10 日,南京国民政府确定以上海为试点,推行“废两改元”货币制度改革,规定上海通用银两和银元兑换比例+颁布《废两改元令》,这样在政府强力主导下,近代“废两改元”货币制度改革得以完成。这次改革是在政府主导下完成的金融货币制度创新,进一步加快了中国金融货币与世界金融市场的接轨。——摘编自王忠宝民国时期 《“废两改元”货币制度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货币制度变革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货币改革的异同。(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货币改革的意义。(6 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材料 黄宗羲是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他从中国历代赋税制度(主要针对农业)改革历程中总结出一条历史规律。以清华大学的秦晖为代表的一批现代学者把这一规律称为“黄宗羲定

 律”。

 现代有学者把“黄宗羲定律”用公式表示,即:

 两税法=租庸调+杂派 王安石免役钱法=两税法+杂派=租庸调+杂派+杂派 一条鞭法=王安石税法+杂派=两税法+杂派+杂派=租庸调+杂派+杂派+杂派 倪元璐税法=一条鞭法+杂派=王安石税法+杂派+杂派=两税法+杂派+杂派+杂派=租庸调+杂派+杂派+杂派+杂派„„ 公式:bn=a+nx(bn 为经过 n 次改制之后的新税额。a 为原始税额,x 为杂派,n 为改制次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定律”反映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5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税制改革的认识。(5 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材料一 万历九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后颁布“一条鞭法”。具体政策是把原来按照户、丁派役的办法改为按照丁粮派役,然后把夏秋两税和杂税也合编为一条,无论粮税、差役一律改为征银,差役由官府雇人充当,从此劳役从赋税领域消失。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因此叫一条鞭。“一条鞭法”简化了赋役的名目和征收手续,同时又扩大了赋税负担面„„从此,历代平行征收的赋役,趋于合一。„„一条鞭法上承两税法,下启清代“地丁合一制”,开启了租税制和货币征收制的赋税时代。——蔡昌《元明清时期赋役》 材料二 咸丰以前,清政府税收来源主要是田赋、盐课、关税三项。其中来自于农业的田赋收入所占比重为 70%~80%,而来自于工商的盐、关两税仅占 30%~20%。咸丰以后,特别是到了光绪年间,田赋收入比重大为下降,即由 1849 年的 77%逐渐下降到 1911 年的 27%,而其他三项收入,即盐课、关税、厘金,因都来源于工商领域可合并计算,由 1849 年的 23%逐渐上升到 1911 年的 73%。

 晚清财政税收结构对比表 年份 总额 (万两) 田赋 (万两) 盐课 (万两) 厘金 (万两) 关税 (万两)

 1839 4 125 2 943 247

  535

 1911 17 974 4 810 1 631 4319 4 314

 ——邓绍辉《晚清赋税结构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在赋税制度演变中的作用。(5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赋税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5 分)

  19.如表是世界近现代国际金融体系发展变化大事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

 时间 大事 1816 年 英国率先实行金本位制。

 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 欧美各国和日本等国相继效仿实行金本位制。

 一战后 金本位制难以为继,除英联邦国家与英镑形成固定的比价关系外,许多国家都确定与美元的固定比价关系。

 1944 年 7 月 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应运而生。规定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

 1971 年 8 月 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放弃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可兑换性,实行美元与黄金的自由浮动。

 1976 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了《牙买加协定》,全球经济进入了浮动汇率制时代。

 2009 年 中国开始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

 2015 年 中国倡导的金砖银行和亚投行成立。

 ——摘编自盛斌、黎峰的《世界格局 变迁中的金融体系变革》 采用一个新的尺度,对近现代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 分) 材料 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单位:钱)

 项目 数量 备注

 收入 粮食 8 500 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 支

 出 赋

 田租(上 缴实物) 283 同上

 算赋和口 赋(上缴 货币)

  406

  役 兵役和 徭役 2 300 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代役,2 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 日 常 开 支

 食 4 918 据战国比例推算

 衣 2 732 同上

 祭祀等 仪式 300 以战国数据为参考

 ——资料来源:

 《汉书·食货志》; 《〈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 注:秦汉史料中典型的家庭是五口之家。

 从上表中提取两项有关汉代经济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参考答案 1.解析:材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铸造自己的货币,货币形式多样,

 北部农业发达,货币形式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东南部地区手工业发达,货币形式与手工业紧密联系,由此可知,B 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货币统一,A 项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货币改革,C 项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图腾崇拜,D 项不正确。

 答案:B 2.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西汉旧币上写有重量“五铢”,而唐代的新币只写了“开元通宝”,不再标识重量,这一变化改变了以重量定名的制币传统,故选 D 项;秦朝确立了钱币圆形方孔的形制,与材料中“唐朝开国后”不符,排除 A 项;秦朝统一铸币,汉武帝时期也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排除 B 项;钱币上文字的变化和钱币质量无关,排除 C 项。

 答案:D 3.解析:根据材料“明嘉靖年间以后大量商品开始用银计价,嘉靖、万历年间的工资、盐课、关税、官府收入、外贸交易都大量用银”可知,此时白银广泛使用,银本位货币制度逐渐形成,故选 C 项;“白银成为唯一流通的货币”表述绝对化,排除 A 项;明代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不可能出现货币经济,排除 B 项;材料“大量商品开始用银计价”“工资、盐课、关税、官府收入、外贸交易都大量用银”说明传统货币制度并未完全崩溃,排除 D项。

 答案:C 4.解析:宣统是清王朝末代皇帝,由“宣统元宝”到“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可知,清朝灭亡,中华民国建立,因此答案为 D 项。

 答案:D 5.解析:世界市场成熟的标志是以世界金融中心的形成为标志,金融业需要国际货币制度。一个国家把商品卖给另一个国家;又从第三国或地区进口,这就需要一个金融中心来保持国际支付平衡。19 世纪中期,只有英国具有这种能力。由此可见,金融体系促进了资本的自由流通,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成熟,故 D 项正确,A 项错误;金融手段只是控制世界市场的方式之一,故 B 项错误;C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D 6.解析:图片显示其他国家接受美元投资和购买国债,均与美元挂钩,体现出美元是资本主义世界货币,显然美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受益者,故 D 项正确;A 项中“稳定”材料没有体现,故 A 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美国是货币霸权主义,故 B 项错误;C 项中“单一化”不符合图片信息,图片是相互的,故 C 项错误。

 答案:D 7.解析:根据材料“诞生于 1945 年的它们,被称为‘20 世纪世界经济的孪生子’”可知 A 项正确;“关贸总协定”诞生于 1947 年,排除 B、C 两项;世贸组织成立于 1995 年,排除 D 项。

 答案:A 8.解析:图片反映新货币对以美元为主的世界贸易货币体系产生了冲击,表明世界货

 币体系出现多元化特点,C 项正确;材料反映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了冲击,而不是稳定,A项排除;美元的地位冲到冲击,不代表失去货币霸主地位,B 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冲击,美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受益者不符合材料主旨,D 项排除。故选 C 项。

 答案:C 9.解析:从材料《汉书•食货志》内容可知赋是供应军需,充实府库,税收是供奉宗庙,百官俸禄的需要,而不是赋由兵马押送,税由百官看守,D 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材料内容显示赋税是有不同的功能的,征赋是为了满足军需之用,税收是政府财政的来源,故 A、B、C 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D 10.解析: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有利于放松人身依附关系,故选 C 项;租庸调制有利于保证农民生产时间,排除 B 项;“舍人税地”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排除 A 项;新的经济因素指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排除 D 项。

 答案:C 11.解析:数轴显示清朝建立以来随着人口逐渐上升,人均耕地逐渐下降,1720 年人口超越了耕地的极限,此时政府采取摊丁入亩和地丁银,按照人口进行收税,故出现表格中现象,A 项正确;土地兼并不是主要原因,故 B 项错误;闭关锁国主要是针对对外贸易,故C 项错误;D 项在鸦片战争之后才出现。

 答案:A 12.解析:“通盘合算,实属有赢无绌”说明清政府看重的是关税是否减少,而没有意识到协定关税是涉及国家主权的丧失,也没有看到条约的不平等性,故排除 C 项而选 D 项;题干中没有提到外交谈判中的博弈,更没有提及清政府的重视,故排除 A 项;“协定关税”制是在列强打击和逼迫下实现的,并不是中国主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故排除 B 项。

 答案:D 13.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南京国民政府和外国进行关税自主谈判之后,中国关税收入及其在中央财政总收入中的比例都有所上升,可知关税自主有利于中国经济、财政的稳定和发展,A 项正确;国民政府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努力,只是中国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一步,远不是其终结,B 项错误;国家财政收入和关税收入的增加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环境的改善,C 项错误;1929 年前后,国民政府关税自主权的提高,远没有摆脱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D 项不符合事实。

 答案:A 14.解析:近代中国在晚清时期是无关税自主权的,也就是说关税基本上为零,但是材料中显示,在 1913 年之后关税逐渐增多,也就是说曾经的不平等条约得到了修改,因此是“改订新约运动”的结果,故选 A 项。

 答案:A 15.解析: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故 A 项错误;B 项不符合史实,

 排除;据材料“多收入多纳税,少收入少纳税”可知是对收入差距的调整,故 C 项正确;D项说法片面,排除。

 答案:C 16.解析:(1)同:根据材料一中“(明初)的主要通货是比较多的”“发行‘大宝明钞’始,为了巩固宝钞的地位政府禁止使用白银交易,并对钞、钱、银的比价做了官方的规定”“中国货币结构的转变最终需要海外白银的大规模流入才能完成”,结合材料二中“南京国民政府都不可回避地面临解决中国混乱的货币制度和货币体系的问题” “在政府强力主导下,近代‘废两改元’货币制度改革得以完成”“加快了中国金融货币与世界金融市场的接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货币制度变革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货币改革的相同点有针对通货混乱,政府强制推行纸币;禁止使用白银交易;都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异:根据材料一中“宝钞和铜钱便成了较为重要的两种货币”“宣德年间,在民间交易市场中,白银的使用开始普遍起来”,对比材料二中“世界经济危机引发国际白银价格的波动”“以上海为试点,推行‘废两改元’”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是为了巩固宝钞地位,从宝钞、铜钱到白银货币化,南京国民政府是为了防止白银外流,应对世界经济危机,推行时从试点到全面展开,经历了从货币混乱到统一,从白银到纸币或法币的过程。

 (2)“意义”:根据材料二中 1931 年“国际白银价格的波动,造成国内白银货币的大量外流”,1933 年以后“完成的金融货币制度创新,进一步加快了中国金融货币与世界金融市场的接轨”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货币改革的意义主要有:抑制了白银外流,稳定了财政金融,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强了政府的经济控制力,增加了财政收入,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等。

 答案:(1)同:为解决通货混乱,政府强制推行纸币,禁止使用白银交易;都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异:明朝是为了巩固宝钞地位,由宝钞、铜钱到白银货币化,南京国民政府是为了防止白银外流,应对世界经济危机,推行时从试点到全面展开,经历了从货币混乱到统一,从白银到纸币或法币的过程。

 (2)意义:抑制了白银外流,稳定了财政金融,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强了政府的经济控制力,增加了财政收入,推动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

 17.解析:(1)第一小问“问题”,根据材料可以看出黄宗羲定律反映了税制改革中征税名目越来越多,农民承受的负担越来越重;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其原因为政治上君主专制的强化,以及政策的随意性、王朝衰落、吏治腐败等;经济上来说是由于土地兼并加剧危及国家收入等。

 (2)对于古代税制改革的认识要结合材料及第(1)问的题目来回答,既然改革并不能解决农民的负担而且名目越来越多,那么就要注意减轻人民负担和缓和社会矛盾,既然导致农民负担加重的一个原因是吏治腐败,那么就要加强整顿吏治,此外所有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只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也是在古代税制改革中始终无法解决的问题。

 答案:(1)问题:“黄宗羲定律”反映了税制改革中征税名目越来越多,农民承受的负担越来越重。

 原因:中国古代是专制主义国家,决策具有随意性,缺少民主和监督;王朝衰落,吏治腐败;土地兼并加剧危及国家收入。

 (2)认识:历代税制改革虽能在短期内取得一定成效,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加强法制建设,整顿吏治;改革一定要注意减轻人民负担,缓和社会矛盾。

 18.解析:本题考查一条鞭法和晚清赋税的变化,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1)从材料中的“具体政策是把原来按照户、丁派役的办法改为按照丁粮派役”“无论粮税、差役一律改为征银,差役由官府雇人充当”“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等信息分析得出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包括赋役合并、以银代役、赋役征银和官府统一直接征收。其在赋税制度演变中的作用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从此劳役从赋税领域消失”“同时又扩大了赋税负担面„„从此,历代平行征收的赋役,趋于合一”“下启清代‘地丁合一制’”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2)晚清赋税的变化可以根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 “田赋收入比重大为下降,即由1849年的77%逐渐下降到1911年的 27%,而其他三项收入,即盐课、关税、厘金,因都来源于工商领域可合并计算,由 1849年的 23%逐渐上升到 1911 年的 73%”等信息分析得出。其原因应当联系所学及当时的社会状况,从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清政府政策的变化和战争赔款的需要等方面来回答。

 答案:(1)内容:赋役合并(简化了赋税征收手续);以银代役(官府用取代力役的丁银雇人服役);赋役征银;官府统一直接征收。

 作用:客观上起到了均平赋役的作用;放松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保障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清初“摊丁入亩”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2)变化:税收总量迅速增长;农业税比重下降,工商类税比重上升(税收主体由农业税转向工商税)。

 原因:近代工商业有了较大发展;西方入侵,清政府被迫对外开放;内忧外患,清政府被迫允许各省自辟财源;战争赔款增加税源的需要。

 19.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世界上主要国家实行的货币体制以及世界金融体系的发展变化。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确立划分金融体系发展阶段的标准,可以用金本位的标准,也可以用主导国的标准,还可以用时间阶段的标准。依据材料和所学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发展变化的过程特征和影响因素等角度说明。

 答案:示例一:以金本位制为标志的国际金融体系:

 工业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拥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品生产基地、输出国和最大的海外投资国,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英国建立并主导了以金本位制为标志的全球金融体系。一战后,英国的实力削弱。金本位制难以为继。

 以美元本位制为标志的国际金融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冲击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英国等国实力大大削弱,美国的经济实力在战争中大大膨胀,企图确立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1944 年夏,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应运而生。它规定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

 以浮动汇率制为特征的国际金融体系:

 20 世纪 70 年代,在日本、西欧崛起的同时,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无力承担稳定美元汇率的责任,实行美元与黄金的自由浮动。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示例二:英国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

 工业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拥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品生产基地、输出国和最大的海外投资国,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英国建立并主导了以金本位制为标志的全球金融体系。一战后,英国的实力削弱,金本位制难以为继,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一直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冲击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英国等国实力大大削弱,美国的经济实力在战争中大大膨胀,企图确立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1944 年夏,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布雷顿森林体系应运而生,它的建立标志着美国主导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确立。

 多元化趋势下的国际金融体系:

 20 世纪 70 年代,在日本、西欧崛起的同时,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无力承担稳定美元汇率的责任,开始实行美元与黄金的自由浮动。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国际金融体系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示例三:19 世纪初至第一次世界大战:

 工业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拥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品生产基地、输出国和最大的海外投资国,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1816年,英国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其他国家纷纷效仿。英国建立并主导了以金本位制为标志的全球金融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一战后,英国的实力削弱,金本位制难以为继。除英联邦国家与英镑形成固定的比价关系外,许多国家都确定与美元的固定比价关系,国际金融体系处于混乱状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 20 世纪 70 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冲击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英国等国实力大大削弱,美国的经济实力在战争中迅速膨胀,企图确立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1944 年夏,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布雷顿森林体系应运而生,它的建立标志着美国主导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确立。它规定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

 20 世纪 70 年代,在日本、西欧崛起的同时,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无力承担稳定美

 元汇率的责任,被迫美元与黄金的自由浮动。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国际金融体系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0.解析:本题考查赋税制度。根据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计算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的差额,可得出信息:汉代农民入不敷出。从表格信息看出,农民的支出除了日常开支外,还有沉重的赋役负担,结合汉朝土地兼并的影响进行分析说明。从农民服役的方式看,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代役,可得出信息:汉代农民服役方式相对灵活,可亲身服役也可纳钱代役。然后,可从汉初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保障农时、促进农业生产的角度分析说明。提取其他信息,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一:

 信息 1:汉代农民入不敷出 说明:农民除日常开支外,还有沉重的赋役负担;且汉代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很难维持生计。

 信息 2:汉代农民服役方式相对灵活,可亲身服役也可纳钱代役 说明:汉初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保障农时,促进农业生产。

 示例二:

 信息 1:从赋役征收方式看:算赋和口赋征收的是货币,兵役和徭役也可纳钱代役 说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

 信息 2:西汉赋役制度存在严重缺陷。说明:西汉政府对农民人身的控制;土地兼并严重。

推荐访问:必修 治理 选择性
上一篇:部队党员年终述职报告,2020部队士官党员述职报告
下一篇:公司安全文化建设方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