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农牧民道德素质现状的调查报告_公民道德素质调查报告问卷

来源:初一 发布时间:2020-03-14 点击:

   

 **镇农牧民道德素质现状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镇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地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加强,我镇农牧民的道德素质水平不断提升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在新形势下,社会进入改革的矛盾多发期,社会结构、利益结构的调整,使一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思想道德观念发生蜕变,在各种“利益”的诱惑下,出现了行为失范和道德滑坡现象。道德建设形式不容乐观,农牧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一、基本情况

 **固族自治县**镇位于祁**东段、县城东南325千米处,是自治县行政版图中的一块“飞地”。南与青海省**县毗邻,北接**市**区、**市**县,东连天祝藏族自治县,西靠**军马场,东西长95公里、南北宽72公里,总面积约3972平方公里,与甘青两省的3个市州5个县(区、场)接壤。全镇辖18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住有裕固、汉、藏、回、蒙古等民族3019户8692人,少数民族人口占53.6%,农牧业人口2509户7412人。2004年12月,全县行政区划调整后,将原**区东滩、北滩、马营3乡和铧尖、泱翔2个藏族乡撤并成立了**镇,镇政府驻地北极村。畜牧业是全镇的经济支柱,农牧民以从事草原畜牧业为主,主要畜种有牛、绵羊、马等,是**高山细毛羊育种基地。2015年全镇农牧业经济总收入达1.59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719元。

 二、农牧民道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道德的内容一般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三方面,三者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以下考察农牧民道德状况从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这两方面展开: 

   (一)社会公德的调查与分析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农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入,农牧民公德风貌有了新的特点: 

  1.对公共财产的爱护比以往有进步。传统的农村中,农民私心杂念重、目光短浅,镇村里的公共财产常被破坏或被村民占有己有。这些年,**镇新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公共财务变多变好,如文化广场、健身广场等场所的设施设备配置都比较好,村民都能自觉爱护,公共财产的使用寿命、完好率等都比较理想。 

   2.公共场所的举止表现趋于文明。在“日常生活中,以下哪些行为在你周围的人们中经常发生?”的调查中,认为“随地吐痰、擤鼻涕”占25%,“乱扔垃圾、乱泼脏水”的占46%,“高声喧哗、说脏话粗话”的占20%。被调查者对这些提问的回答,实际上是以自己为参照物的,表面上看反映的是“他人”的情况,实质是反映了被调查者的情况。这些数据说明,农牧民在公共场所表现不文明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地存在着,其中以“乱扔垃圾”现象最为广泛。但访问调查表明,类似的生活现象还是比以前好多了。

  

   3.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人与自然、与环境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特征之一,通过政府的大力倡导和人们环境意识的自然觉醒,农牧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如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就有关美化、绿化村庄的表决时,都容易通过;村民一般都愿意参加各种改善环境的公益劳动。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上,农牧民的意识也比以往强烈。 

   4.法治观念有待加强。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是形成良好社会公共生活圈必需的基本前提,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通过最近几年的农村普法活动,**镇农牧民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与发展提供了保障。但法制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家庭道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1.尊老爱幼风气浓厚,但“爱幼”程度甚于“尊老”程度。这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与有关部门的积极倡导,农牧村尊老风气浓厚,老年人对自己的晚年生活感到满意,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在孩子教育上非常重视。 

   2.邻里纠纷减少,但关系趋于生疏。调查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新农村邻里之间交流沟通少了,问及原因,许多人都以“彼此忙于自己的事务”作答。交流少,是非也少了,农村邻里的纠纷减少,邻里关系比较团

 结。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繁忙的工作、住宅楼与铁门、电视和网络的普及,这些限制了邻里之间交流的可能性。 

   3.持家方式勤俭与铺张并存。勤俭持家是中国新农村农民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当前的农牧民身上仍随处可见。如在衣着、食物购买上还是精打细算;尽管他们穿得起、吃得起、用得起,但他们还保持着勤俭的本色。另一方面,逢家里有红白喜事的时候,还是喜欢讲点排场。 

   4.夫妻比较平等,但分居、离婚现象呈上升态势。我国传统的家庭以父子为轴心,由于工业化和现代化在农村的不断拓展,也由于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婚姻关系在家庭关系中地位明显上升,夫妻之间的关系日趋平等,由于妇女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越来越大,妇女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大大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价值观念的多样化以及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新农村农民中离婚率上升;夫妻分居现象也不少见。 

   三、对策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镇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牧民的思想道德建设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认识到了问题所在,由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加强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打牢物质基础,同时必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农民得到实惠。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决定因素有很多,但根源在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较低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明显落后于城市。我们要重视和培育内生机制,建立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 

   2.加大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性和常规机制性投入,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考核范围。调查中我们发现,传统的经费多集中用于农村的文化设施改造,真正用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经费非常有限,根本无法满足当前农民特别是新农村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并且不能够有持久性和机制性上的保证,往往与涉及到村和镇的经济和政治方面相冲突时,精神文明建设经费就要为其让路。因此,有必要把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置于公共财政的常规拨付之下,并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纳入到评价标准之中,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优,不能评为先进,不能给予奖励。 

   3.宣传媒体要加大对农民的政治思想教育力度。针对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目前还比较贫乏单一的现实,媒体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宣传作用更直接,因而一定要肩负农民思想道德的正确导向责任,要贯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指导思想,要精心组织策划既能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又富有教育意义的节目,规范新农村文化市场。 

   4.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一是要抓好农村中小学的学校教育工作,这是培育新型农民的摇篮;二是要健全和完善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育既有市场意识又有适应市场的能力,既有求利心理又有责任、义务观念,既有现代意识又有科学技能的新型农民。三是要要采取生动有效的方式加强党的方针政策和民主法制知识在农村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民主法制素质,学习法律、运用法律,为自己创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5.搞好新农村道德形象的示范引导,这是优化农村道德教育环境和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形式。目前在新农村道德形象示范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共产党员及基层干部。这一群体的道德形象的示范引导,无论从“正向效应”还是从“负向效应”看,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改善民生就要树立为民形象,其根本是“责”,就是要牢记宗旨,身担责任,恪守为民之责;关键是“公”,就是要出于公心,公平公正,公道正派;最终靠“做”,就是要说到做到、率先垂范、当好表率”。所以,搞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加强共产党员及基层干部自身先进性形象的塑造,也是加强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又一个关键点。 

 本文来自香当网http://www.xiangdang.net/

推荐访问:农牧民 调查报告 道德素质
上一篇:【2011取名相关事宜】 相关事项与相关事宜
下一篇:【工商局业务表格--格式条款备案授权委托书】 工商登记授权委托书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