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科与信息技术巧妙“融合”

来源:六年级 发布时间:2021-05-07 点击:

各学科与信息技术巧妙“融合” 随着新课程改革,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在课堂教学中孕育而生,得到广泛的推广和使用。改变了小学各学科教学模式。由传统的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几页教案,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逐渐被生动活泼的多媒体技术教学形式取而代之。究其原因,前者,学生只能在呆板的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中被动地学,掌握的知识也是狭隘的、局限的,更谈不上开发智力拓宽思维,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后者利用多媒体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入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就象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熟练自如,达到课程“融合”的目的,顺利完成教学目标。这就给我们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借助多媒体完成教学目标,首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理解信息技术内涵,了解教育本质,精通运用多媒体系统。然后对学科的教学目的以及多篇章节的重点、难点做到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的手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取得理想效果。否则,就是空谈, 多年实践体会颇多,谨以此文与大家共勉。

一、多媒体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融合” “融合”狭义的概念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广义的媒介融合则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也就是说媒体融合是信息传输通道的多元化下的新 作业模式。媒体融合是信息时代背景下一种媒介发展的理念,是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基础上媒体的有机整合。

小学教学内容广泛,体裁多样,虽然浅显,但涉及人文、地理、历史、古今中外,这里边有灿烂中华文化之经典,外来文化之精粹,它不是利用几个画面或加一些声响,出示几幅插图就能凑合。所谓“融合”决不是把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拼合在一起, 摆摆花架子,追追时髦,而是实实在在的应用。是努力凭借多媒体的功能来完成那些教学原本就应该做却不容易做好的事情。有目的地,有意识地实现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教学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运作中必须以文本融合在一起,成为基本知识的载体。在教学中,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任务驱动学习,展示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广阔无垠的知识世界,他们自己动手,查找资料, 解难释疑,合作研讨,共亨成功。这样教师和学生在不同层面上操作,发挥不同的作用,相得益彰。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我国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教学的新视点。

二、发挥多媒体提供信息的优势 把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手段引入课堂,辅助学科教学,在声图并茂中,教师绘声绘色,妙语连珠,整个课堂气氛就会活起来, 那些抽象的就会变为有形的,静止的变为动态的。“黑白”世界 顿时有声有色,课堂氛围妙趣横生,学生按捺不住激情,人人跃跃欲试。如在讲《粮食来得真不容易》一文时,尽管学生被文中优美词语和一个个画面所吸引,也不能完全想象出粮食是来之不易的。首先以图片展示,渲染情境。然后播放配乐朗诵,把我国各地所产的不同粮食、不同品种,种植过程、管理过程、收获过程以电影视频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打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引发了学生无尽的遐想,在老师引导点拨下师生共同总结出粮食品种多农辛苦的程度,中国南北差异等特点。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现了一个又一个更为广阔、丰富的空间,课堂活力凸显。学生在愉悦中掌握了知识,顺利地达到了教学目标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四年级上册《走进美丽的家乡》一文《站在高高的山岗上》教师先以图片展示,在高处拍摄的家乡的一部分,通过考察制作平面图,学生看得很平凡,没有直观感,学生直观性差,通过制作课件以视频方式进行播放,效果就大大不一样了,以燕山的高处,向四周远望,感到非常新鲜,有的同学表示,这样的家乡才是真美,生活在哪山区的人们能体会到山青水秀,空气清新绿树环绕村的意境。有一个外地转过来的学生说:“我们老家是地方旅游的胜地,来自国内和国个的人很多,旅游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我们哪里可热闹呢,我们家乡变化可大了”。一个来自上海的同学说:“我生活在大都市,每天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有高楼大夏,有绿荫草地,有公园,我们哪里可漂亮了”。这就是视频带来不同的效果,学生有穿越时空之感。在学生迫切看 完课文后体会到文中的内含。利用信息技术巧妙地完成课时目标, 学生又掌握了一些历史人文知识同时也接受思想教育。学习这些 课文,如果只是平平淡淡地看看图,读读课文,讲讲中心思想。表面上学生也学到了一此知识,但这是非常肤浅的。很好地利用 和发挥多媒体提供的信息优势,学生的教育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 一起,知识水平就会产生飞跃。

三、“整合”中的教学设计 小学品德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整合”关键在于教学设计。设计是整合过程的必要手段,知识掌握程度如何与严谨恰当的设计密不可分。这就要求每位信息教师或品德教师要认真备课,深挖教材,学高为师,厚积薄发,教师能否驾驭教材,对知识掌握是否得心应手,在教学设计中最能体现。

1.设计要精巧:精准巧妙的多媒体设计既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又能提高求知欲。在学习《变来变去的水》时,通过实物模型展示,投影动画模拟,情景再现等手段,在几分钟内异域风光在眼前出现,学生兴致极高,兴趣极浓,在反复看水有什么特点,水的秘密,通过水是可以循环利用演示影片中,说明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水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毁掉一个城市或村庄。所以我们在保护水资源。因此,运用多媒体应用于学科教学不在多而在精。

2.设计要注重学科特点:教学形式一般从对文字的理解,感悟,对图片感知认识开始。所以在“融合”设计中不能舍本逐末, 不能忽视对学生信息基础和基本素养的训练和培养。在乐曲中随着和缓激昂的节奏变化学生心潮澎湃,激情四射,情不自禁随声模仿。在配图欣赏中,学生观图听声,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美感,这些设计恰到好处。但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时,有些人也产生了错觉,认为查找资料可以上网,键盘输入可以代替手写因而有轻视书写的苗头,为扭转这种现象,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内容。热爱祖国、爱家乡,教师的引导既是教学需要又是责任使然。课堂上的看、观、想、说、论等方式都能提高学生在信息与教学中达到最终目的,在任何时候使用多媒体设计时都不能偏离情境的学科特点。

3.设计要强调“结合点”:教学的效果如何,并非是利用了多媒体就视为成功“融合”,因为融合不是简单的拼凑或装点门面,重要是它能否与教学恰当地紧密地结合在“点”上。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不是互相存在两个孤立的概念,而是融为一体,服务于教学需要,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如血溶于水,水渗于土壤之中无痕无迹。因此,每一节课必须找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之融合的“点”,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材料必须是结合教材,分散难点,突出重点的内容。“点”找准了,才能取得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最佳效果。

4.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基础怎样,能力如何, 教师必须做到胸中有底,心中有数,不了解这一点就不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以小学中低年级学生为例,虽然他们的年龄正处在调 皮好动阶段,自觉性不强。但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也能自我约束, 自觉学习。对各学科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感悟,对多媒体应用更感到新奇,从而产生兴趣,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逐渐具备了一定的搜集学习资料和对其分类的能力。如在每节课中的图片文字积累中知道哪些新知识的,哪些是日积月累的,通过多样的学习活动,调查、体验、阅读、探究、讨论、资料、发表、制作,小组讨论中主动合作,大胆交流。另外,教师对所教的每一节课所需信息资料要做到恰如其分地选择,根据教材需要而定,根据学生接爱能力而选。多余的与教材无关的要毫不吝惜地删除。不求炫烂多彩,只图实实在在应用。

四、 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利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传播知识,学习方法 尤为重要,教师传播方式有了,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呢?教师 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引导学生动手 动脑获得知识,不是教师用多媒体告诉学生应该学哪些知识,重 要的是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如何获得。这就要求我们把教给学生 学习方法放在首位。学生有了适合自己的方法,知识的积累就会 与日俱增。布鲁纳指出“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应该 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把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自觉的学习将是我们一项长期任务。著名学者杨振宁说“优秀的学生并不在于有优秀的成绩,而在于 其优秀的思维方式”,利用多媒体搜集材料,并能分析运用,这 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会受益终生。

各学科与信息技术巧妙“融合”,给信息技术在各学科课 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生机与活力,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在培养学生知识上、技能上、个性化发展,实现终身学习打下基 础,做为基础学科的信息技术进行融合会更加精彩。

推荐访问:
上一篇:基于Fisher准则线性分类器设计实验报告
下一篇:医院儿科实习护士工作自我评价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