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器乐教学“相对”关系

来源:新西兰移民 发布时间:2020-09-26 点击:

  课堂器乐教学“相对”关系器乐教学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一些易学易奏的乐器,如竖笛、口琴、口风琴等进入了课堂,部分学校和音乐课堂甚至还出现了学生自制的乐器。课堂器乐的普及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提高了孩子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与此同时,在教学中也出现了_系列问题:如大课教学环境下课堂嘈杂,学习过程难以调控,演奏不够整齐流畅,部分学生缺乏信心等。

  如何解决这些“顽症”,使器乐教学能科学、有效地开展,真正使校园里“歌声,曲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呢?笔者长期工作于教学一线,从事课堂器乐教学多年,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处理好以下几层关系:

  一、“视奏”与“背奏”

  乐曲演奏,“视奏”要逐步向“背奏”过渡。尽管新课标对器乐曲没有“背奏”的“明示”,只要求能“演奏”,然而实践证明,“背奏”更助于“演奏”。“视奏”即看谱演奏,从心理学上说,此过程是“眼观、心馈、手奏”的多次注意,需手、眼、脑高度协调,注意力要很集中,稍许分神则顾此失彼,易出错误。而如果能“背奏”,则可以有效避免以上问题,首先“背奏”使注意力更加集中在“奏”上,避免了看谱带来的“干扰”:其次更利于“演”,更好地对乐曲进行情感处理,更准确地诠释乐曲;再次是便于师生眼神交流,在教师的提醒暗示下,让学生能够兼顾演奏指法、姿势,音色和音准等,使演奏更加细腻和“周全”。“视奏―背奏一再视奏背奏”,通过反复练习和熟悉,最终使学生能自信完整地演奏乐曲。

  二、“慢速”与“变速”

  器乐学习的过程,“慢速”与“变速”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俗话说:慢工出细活。课堂上学生学习能力不尽相同,集体练习时节奏不容易统一,课堂易出现“你追我赶”的凌乱。因此,放慢速度练习,可以引导学生整齐稳定,更好地把握乐曲节奏,在乐器音色、音准上也可以做较好的处理。之后可以适当的加快速度,直到符合演奏要求。此外,乐曲演奏还可以“变速”,用不同的速度尝试着“玩”乐曲,即使有违原曲,但在比较和听辨中,学生会有另外一番感悟和收获――进一步了解速度的神奇和重要性,从而在“玩音乐”中巩固节奏,体会到演奏的乐趣。乐器练习的过程,慢和快是相对的,互相补充才能使演奏者的水平稳步提高。

  三、“心练”和“手练”

  在器乐大课环境里,无声的“心练”和有声的“手练”是有机组合的。“手练”之初,乐曲不成调,课堂噪音容易使学生烦躁和疲劳,继续“实战”效率不高。此时,教师要会“察言观色”,可以改变练习的方式:“手练”转变成“心练”――让学生不出声“演奏”,做乐器指法、演奏动作、表情等无声练习,类似于歌曲的默唱。“心练”的方式尽管是“纸上谈兵”,但是对于大课教学却很管用,特别是对于竖笛、口风琴等吹奏乐器,“动指不出声”的“心练”使学生不仅记住旋律、熟悉指法,也得到了心理上的调整和休息,相对于满堂的“实练”,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心练”配合“手练”,课堂动静交融,张弛有度,颇受学生“推崇”。

  四、个别与整体

  每个孩子的音乐天赋、自身条件不同,所以在课堂乐器的选择和演奏上要因人而异,处理好个别与整体的关系。例如器乐课上,我每次都让小丁,用沙球给竖笛伴奏――因为小丁的左手失去了中指,无法演奏竖笛,而沙球却适合他。这样的课堂安排使小丁在器乐课上从不感到孤独和自卑,而是充满了盼望、期待。器乐教学,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少部分学生以简单易学的打击乐配合参与,还可以安排器乐尖子生用别的乐器助兴,灵活改变教学内容和演奏方式,让学生一起参与,共同“唱”好“同一首歌”,让每个孩子在课堂找到自尊和自信。

  五、歌唱与演奏

  乐曲演奏好,歌唱少不了。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指挥大师都曾强调过歌唱对于乐器演奏的重要性,然而,现实的课堂是尽管学生能奏,却大都不会唱,唱和奏似乎脱节了。尽管乐器学习不用歌声演绎,但是通过唱,可以使孩子熟悉旋律,还可以提高孩子视唱乐谱的能力,更能培养其自学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曾有这样的体会:器乐学习前期,唱“耽误”了进度,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坚持唱谱的学生较之“只动手不动嘴”的学生,练习时很少出现节奏上的错误,对于复杂的乐曲,在乐器音色、音准上把握更佳。歌唱,可以在乐曲练习前,也可以灵活地穿插在学习的过程中。“磨刀不误砍柴工”,歌唱+演奏,提高了孩子课堂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孩子表演的欲望和胆量。

  眭辉军 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小学

 1

推荐访问:小学课堂器乐教学 器乐 课堂 关系
上一篇:器乐音色-中学音乐教案
下一篇:大学生入党志愿书2016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