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1届高考历史小题必练4近现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

来源:银行招聘 发布时间:2021-04-25 点击:

  1

  1.(2020·天津卷)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纵观近代中国百年巨变,前后相继,波澜壮阔,从中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近代中国(

  )

 A.历史演变的主要线索 B.历史进步的基本趋势 C.历史过程的因果关联 D.历史变化的循环往复 【答案】B 【解析】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发展进程中,救亡图存的阶级发生了变化,从农民阶级到资产阶级再到无产阶级,革命性日渐增强。救亡图存的指导思想从宗教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再到马克思主义,日渐科学,同时社会性质实现了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体现了历史进步的趋势,B 是最佳选项;根据题干所列主要历史事件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历史演变的主要线索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但是其属于表层,并不是最佳选项,排除 A;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等历史事件存在一定的因果关联,但是部分事件之间不存在因果关联,如国民大革命和抗日战争之间,C 不是最佳选项,排除;题干所列的历史事件在领导阶级、指导思想、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不是循环往复,D错误。

 2.(2020·山东卷)如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农民运动发展形势示意图。图中形势形成的原因是(

  )

 A.辛亥革命得到各地响应 B.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 【答案】B

 小题必练 4 4 :

 近现代中国 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2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20 年代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推动了图中所示即两湖地区农民运动的高涨,B 项正确; 辛亥革命并没有得到各地农民运动的广泛响应,A 项错误;大革命失败后,农民革命根据地主要建立在湘赣等省的省际交界地区,与图中所示两湖地区农民运动的发展形势不符,C 项错误;1947 年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时,两湖地区的农民运动并没有如图所示得到迅猛发展,D 项错误。

  1.下表是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情况,此下表定程度上反映出 17 世纪以来中国()

 A.官员选拔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B.地方官员主要职能的变化 C.对外态度和观念的变化历程

  D.从闭关锁国走向主动开放 【答案】C 【解析】从表格中可以得知,鸦片战争后上海道台开始有了外交的职能,从夷务到洋务的变化折射出中国人对外态度和观念的变化历程,故选 C。材料没有涉及官员的选拔方式,排除 A;从表可知,主要职能并未发生变化,排除 B;中国走向世界是被动行为,排除 D。

 2.1870 年日本派员来华议时约,李鸿章致函总理衙门:“彼因泰西各国业与中国立约通商,该国亦与泰西各国立约通商,援例而来,似系情理所有之事。该国向非中土属国,不奉正朔,本与朝鲜、琉球、越南臣服者不同。”这表明李鸿章(

  )

 A.重视与日本进行通商

  B.受到近代外交的影响 C.主张独立自主的外交

  D.固守传统的夷夏观念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彼因泰西各国业与中国立约通商,该国亦与泰西各国立约通商,援例而来,似系情理所有之事。……”可知,李鸿章认为日本与中国立约通商,可以援引日本和西方各国的立约通商条例、以及中国和西方立约通商的条例办理,这说明李鸿章在于西方列强到教导的过程中,受到近代外交的影响,B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重视与日本进行通商”,这是强调日本与中国立约通商,可以援引日本和西方各国的立约通商条例,A 错误;C 与题意不符;材料没有涉及“夷夏观念”,D 错误。

 3.清道光末年梁廷枏(楠)撰写的《夷氛闻记》描述了英国议会决议出兵中国的场景:“顾通国商民皆不欲启衅东粤,且用兵势将加税也,议数日不决。终以众喙汹汹,人持一见,遂以求和争战两事,诣其所事罗占土神祠阄卜,将决焉,得战阄三,于是专意称兵。”该记述反映出作者对()

  3 A.鸦片战争的原因缺乏深刻认识

 B.场景的描述与事实相一致 C.英国政治体制已经有相当了解

 D.英国社情民意有清醒认识 【答案】A 【解析】材料将西方的议会决策的过程看成是求神占卜的过程,说明对英国的政治体制并不了解,结合所学,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鸦片战争,材料表明作者对鸦片战争的原因缺乏深刻认识,故 A正确;英国议会决策并没有祈求神灵,场景描述与事实并不一致,B 错误;材料中的作者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英国的议会决策,没有搞清楚鸦片战争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要求,C 错误;从材料中的“顾通国商民皆不欲启衅东粤”可以看出,作者对英国社会了解并不深刻,对英国社会民情认识也并不清醒,不知道发动对中国的战争正是商民打开中国市场的要求,D 错误。

 4.马克思在《中国记事》中写道:“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显然是:欧洲人的干涉,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所引起的现存政权的震动,白银的外流,外货输入所引起的经济平衡的破坏,等等。”由此可推知,马克思认为()

 A.太平天国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正义性

 B.洋务运动客观上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 C.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进步性质

 D.欧洲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中的“欧洲人的干涉”“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所引发的现存政权的动摇、白银的外流”可知,马克思分析的是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正是这些原因,使太平天国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正义性,故选 A 项;洋务运动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义和团运动发生在甲午战争后,时间不符合题意,B、C 两项排除;D 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显然是:欧洲人的干涉……白银的外流,外货输入所引起的经济平衡的破坏”,联系所学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背景分析解答。

 5.1861 年 4 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了一本书的新印本后,在日记中写到:“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诸练;……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该日记中所说的“书”()

 A.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 C.是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D.借助孔子否定专制,宣传维新变法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1861 年曾国藩‘效法西人’‘贼中不为无人’”可知,该书是 1859 年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编写的《资政新篇》,它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A 是地主阶级魏源的著作《海国图志》中的思想,曾国藩同为地主阶级,不可能称为“贼”;B 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它没有学习西方;D 项的时间与材料明显不符。故选择 C。

  4 6.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教科书编者认为,鸦片战争以后耶稣教得以输入,广东地区最先受其影响,于是“广西桂平县洪秀全,因以耶稣教炫其徒,聚合不轨,起兵金田村”。该编者()

 A.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B.认为基督教直接引发了农民起义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知识分子

 D.具有怀疑和排斥基督教的心态 【答案】D 【解析】材料“鸦片战争以后耶稣教得以输入”、“因以耶稣教炫其徒,聚合不轨,起兵金田村”,表明作者对基督教的传入和传播,存在着排斥的心理,故选 D 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是清政府的腐败和战争导致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排除 A 项:基督教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之一,而直接原因是连年发生的自然灾害,排除 B 项:从材料信息不能看出编者的阶级立场,排除 C 项。

 7.西报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不见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刘公岛降舰之役,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广丙一船,书中谓此舰系属广东,此次战役,与广东无涉云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清朝地方势力各行其是 C.日本侵略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清朝地方势力各自为战、各行其是,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甲午战争而非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日本侵略势力并未受到有效遏制,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强调清朝地方势力各行其是而非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选项 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

 8.甲午战争中国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日本打败了现代国防没有生根之大清帝国。但中国防卫现代化的失败造成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现象,使中国真正处于一种“三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儒家意识形态认同被破坏,大多数儒生开始“大觉醒”。这里的“大觉醒”是指儒生()

 A.对清政府反动本质有了清醒的认识 B.认为君主立宪制才是救中国的唯一道路 C.放弃对传统制度的守护 D.对儒家意识形态的认同出现动摇 【答案】D 【解析】在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是治国安邦的“神圣”经典,甲午一战中国惨败,出现三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使不少儒生对正统思想产生反思、怀疑,对儒家意识形态的认同出现了动摇,故答案为 D。此时清政府反动本质还没有完全暴露,大多数儒生不可能对其有清醒的认识,排除 A。当时,君主立宪制道路只有康梁等少数人意识到,还没有成为知识界的共识,排除 B。当时多数人对传统制度是坚守的,排除 C。

 9.19 世纪末,义和团民面对侵略喊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二十一条”签订后,上海企业家穆藕初号召勿忘“五九国耻”得到积极响应;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打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旗号。这一系列变

  5 化主要反映了()

 A.反帝反封建斗争成为民众共识

 B.近代国家观念逐渐形成

 C.反帝斗争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 【答案】B 【解析】题干由“扶清灭洋”到“五九国耻”再到“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呈现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下民族矛盾不断激化,中国人不断的觉醒,爱国思想不断深入发展,国家观念不断形成,故 B 正确;选项 A 的表述不符合事实,反帝发封建斗争成为共识,时间至少是在中共二大,排除;选项 C 与题干主旨不符,且因果逻辑不清,排除;题干突出的是反侵略,看不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故 D 错误。故选:B。

 10.著名历史学家秦晖著文指出,辛亥革命时期“‘民族意志’所要实现的,是每个国民的利益、自由、公民权利和国民整体(国家)的对外主权,而不是什么宗教、学派和思想的至高无上地位”。这说明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意志”( )

 A.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为目标

  B.着重培养国民意识 C.促进各种宗教、学派和思想的发展

  D.将实现人权与主权独立相结合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每个国民的利益、自由、公民权利和国民整体(国家)的对外主权”可以看出,历史学家秦晖认为辛亥革命时期“民族意志”指的是对于个人权力和整个国家权力的追求,即同时追求个人人权和国家主权,故本题选择 D 选项。A、B 选项只体现国家意志;C 选项与此无关。

 11.有学者说:“当 1905 年 9 月 2 日科举制度被宣布废除时,曾经的封建制度的坚定维护者并没有发起大规模的强烈反抗;当辛亥革命一声枪响时,相当一部分革命党的组织者却是旧有士绅集团成员;当袁世凯、张勋企图复辟帝制时,天下却‘共击之’”。这说明()

 A.清末民初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B.统治阶层的分化影响清末民初的政局变动 C.中国实行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广泛

 D.甲午中日战争后民众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传统士绅集团作为君权政治体系支持者、官僚系统输入者、地方政务协助者和基层稳定维护者,是专制王权体系的中坚力量。然而,面对鸦片战争后古老中国发生的“几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他们也发生了多样性的变化。相当一部分士绅分化为改良派、革命派,蜕变为一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思想、向往资产阶级制度和思想的强大力量,说明统治阶层的分化影响清末民初的政局变动,故 B 项正确;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故排除 A 项;中国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薄弱,这也是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原因,故排除 C 项;鸦片战争后,国人的民族意识就开始了一定程度的觉醒,故排除 D 项。

  6 12.著名学者茅海建说:清朝的官员,尤其是中央政府的官员,后来大多成了民国的官员。北京政府似乎只是换了一块招牌,内部人员没有太多的变化。……晚清官员弃旧朝而投新朝,自然有着生计的原因,但他们在做政治选择时,并没有太多的思想痛苦。这主要说明()

 A.辛亥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

 B.民国建立犹如王朝更替

 C.清朝覆灭契合了众人心理

 D.儒家忠义观念荡然无存? 【答案】C 【解析】“清朝的官员,尤其是中央政府的官员,后来大多成了民国的官员。北京政府似乎只是换了一块招牌,内部人员没有太多的变化。……晚清官员弃旧朝而投新朝,自然有着生计的原因,但他们在做政治选择时,并没有太多的思想痛苦”表明清朝覆灭契合了众人心理,故 C 正确;思想解放、民国建立犹如王朝更替材料未体现,故 AB 错误;D 太过绝对,排除。故选:C。

 13.有学者说:“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涧幕府来的土,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

 A.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 B.促使了了社会主导力量的改变 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D.冲击辛亥革命以来民主主义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内容明显可以看出,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军取代了原来袁世凯训练的新兵,说明五四运动导致了中国社会主导力量发生改变。故选:B。

 14.“左图右史”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下列选项中对应...

推荐访问:高考 小题 中国
上一篇:2021年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中阶段测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食品检验常规分析方法,第三章,食品物理检测法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