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驱动教学法

来源:教师招聘 发布时间:2020-08-27 点击:

  项目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项目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学生培养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教学过程举例如下:

  1.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项目。

 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中的每一章或每一个具体的实验都设计成一个项目,或者有些课程,如网页设计与制作,可以将整个课程设计成一个大项目,再将大项目分为若干小项目,每一节又由一个或几个小项目组成。每一阶段实验项目的确立都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状况、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而定。

  2.引导学生分析项目并提出问题。

 每一个项目中都包含着新、旧知识,学生接受项目后首先思考如何去完成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此时老师再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例如,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讲到Gif动画制作的使用时,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网页中插入一些漂亮的Gif动画图片。给出项目后不要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讨论、分析项目,提出完成项目需要做哪些事情。这时应该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提出的问题,一些是以前学过的,如Gif图片的处理等,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如何将一些Gif图片连接成为一幅Gif动画,即隐含在项目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项目所要解决的问题。

  3.根据提出的问题,及时讲授新知识。

 问题提出后,就需要开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老问题学生自己解决,新问题要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索解决。每次授课的时间不超过3~10分钟,然后让学生动手进行一个与刚才授课内容有关的练习或活动(即完成一个小项目)。学生们听了一段课刚要开始走神,思路立刻又被下一活动拉了回来。活动(项目)做完,接着刚才的兴奋劲儿,下一部分的授课又开始了。这样,学生的思路始终跟着老师的授课内容,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及时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完成项目时又获得一种成就感。

 摘要: \o "项目" 项目驱动 \o "案例" 案例 \o "教学" 教学法是在 \o "教学" 教学过程中以一个个 \o "项目" 项目作为主体,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 \o "项目" 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的一种高效 \o "教学" 教学法。该文介绍了3ds ma)(三维设计课程中 \o "项目" 项目驱动的 \o "案例" 案例 \o "教学" 教学方法,同时对采用 \o "项目" 项目驱动的 \o "案例" 案例 \o "教学" 教学法的3ds ma)(三维动画课程体系的 \o "教学" 教学进行了探讨。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 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 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教学过程,即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

 以《新闻采访写作》课程为例看新闻业务类课程怎样进行实战训练

  

  ◎王卫明 揭 云

  《杭州日报》《北京青年报》等媒体近年招聘采编人员,就曾将应聘者派到聋哑学校、秀水街等新闻现场采写新闻、拍摄照片,以此检验应聘者的业务能力。可以说,新闻学子业务实践能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能否顺利就业,也是检验新闻教育成败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

  1902年,捐资创办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美国报业巨人普利策就在备忘录中记下他的新闻教育观:“我的想法是将新闻作为一种崇高的知识分子的职业,用实践的方法鼓励、教育现在、未来的从业人员。”

  今天,“Learning by Doing(在实践中学习)”、“实践远比纸上谈兵有效”已成为世界许多传媒院校和传媒业界人士的共识。

  一、部分新闻学子实战训练不足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中国国内的一些新闻学子并没有接受多少实战训练。

  有新闻学子反映,“在去年一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在课堂上训练过。”“大一两个学期,我只写过两篇新闻报道,而且是老师要求写的作业,除此之外,我没写过其他一篇文章。”“我们在‘写’这方面的训练强度不是很大。”“亲历亲为的采访活动很少有机会,所以采访稿也很少。学了一年多的新闻采写,却还停留在理论上,真正写起来就感到语穷辞竭,写不下去。”

  可以想象,新闻学子接受的实战训练越少,实战能力越差,在新闻一线上手越慢,越没有职业自信,对新闻职业越没有兴趣和热情。

  以《新闻采访写作》课程为例,学生的好文章都是练出来的。如果新闻学子只学习理论知识,或只单纯地看别人怎么写、看别人的作品,自己不动手,新闻还是不会写。所以,实战训练是至关重要的。

  另一方面,有些教师想对学生组织大量的实战训练,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组织,例如:因为承担了太多的课程教学任务,而无暇开展大量的实战训练;因为没有机会在新闻实践一线积累工作经验,而怯于开展实战训练;因为班上学生数量过多,而难以负担繁重的作业批改任务;因为作业批改不纳入工作量考核,而懒于开展实战训练等等。

  二、两所高校的实战训练

  对新闻学子怎样进行实战训练比较好?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对不同新闻院系来说,答案并不完全一样。

  (一)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采写训练

  ⒈开设“大篷车新闻学课堂”

  在对新闻学子的实战训练方面,清华大学在国内众多新闻院系中采用了“学在路上”的大篷车教学模式:仿效乘坐大篷车到处巡演的吉普赛人,通过建立大篷车采访车队,将新闻学子拉到远离课堂的外地,进行极具实战性质的采写训练,目的是在真实的世界采访真实的故事、接触真实的人物、学习真实的本领。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传播中心)曾组织学生参加以下外出采访实践活动:2000年暑假,到大漠荒城、楼兰遗址和内蒙古额尔济纳沙尘暴源头采访;2001年6月,到北京四合院采访;2001年暑假,到太行山采访;2001年寒假,到江苏煤矿采访实践;2002年4月,在北京胡同采访;2002年7月,在长征路采访;学期开学第一个周末,把学生带到孔庙上一堂《儒家新闻学》等。

  在这些外出采访活动中,新闻学子们体验了“沿着原始森林中崎岖的道路采访”、“在去采访的山路上和内蒙古沙漠遭遇陷车”、“采访车被泥石流挡住去路”、“采访途中遇到大雨”、“山顶上拍片子”、“用卫星电话在大漠深处发稿”等课堂上不可能有的实战情景。他们采访当年接待毛主席的头人的后代,在红军长征的芦花会议会址听讲解,给红军烈士墓敬献鲜花,听黑水县崔副县长介绍当年红军走过的道路,采访山顶的德晴朗寺——长征路上的佛国,听黑水县宗教局苏局长介绍黑水的宗教,攀登红军曾经翻越的山口,攀登云雾缭绕的红军雪山主峰,登上红军当年征服的雪山,采访途中在热情的藏族人家躲雨等。

  “这些‘大篷车课堂’目的是寓教于乐,让同学们在探险中、在真实的故事中、在游山玩水中领悟新闻学核心原理。学生们会因此领悟到:新闻学是最令人兴奋的、同时也是最能发挥个人创造潜力的学科。”“如果我们浏览一下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同学们在长征路上采写的故事,我们似乎感觉到了他们对他们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的激情与热爱。”

  清华大学“大篷车新闻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显然不同于课堂讲解,这种训练方式的运作,难度大,成本高,安全方面的风险也大,但很值得其他新闻院系借鉴。

  ⒉让学生采写身边的人与事

  除了在“大篷车新闻学课堂”采写校外人、事,身边的人与事也是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实战训练的采写对象。

  中关村的餐厅或咖啡厅、清华大学派出所、清华大学所在街道办事处、校领导、学院领导、教授、学校食堂厨师、学校保安、学校网络中心、学生宿舍打扫卫生人员、校医院医生或护士、学校纪念品商店经理、教师(李希光)本人、同班同学、爱笑的门卫、打扫寝室、视察清华大学的温家宝总理等,都成为新闻学子笔下的主角。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李希光教授的学生说,“李希光最擅长的就是让你当堂写新闻作业”,“他让我们相互采访写大家的童年,大家写了好多好玩的故事,并且看了大家小时候的照片,我们都笑得肚子痛,让我感觉到做一名记者可以如此的开心与快乐。”

  (二)南昌大学新闻系的“魔鬼训练”

  ⒈思路

  对新闻学子来说,新闻业务技能“做了才能透彻了解,做了才能深刻体会,才不会觉得它难”。所以,南昌大学广电班新闻采写课程(大一就开设)的主讲教师在备课阶段,就为该门课程设计了如下教学思路:

  以理论讲解为基,以大量的实战练习为主,辅之以案例教学,教师在课堂导学、学生在课后自学、专家举行业务讲座三结合;

  要求学生向优秀记者学习,向优秀作品看齐,以习促学,边练边悟,多练,多写,多交流,通过朗读、背诵、手抄优秀新闻作品等看起来很笨拙的方法,打好文字功底;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通过给报刊写稿、投稿以笔资学,制订学习计划,严格执行,确定并努力实现发稿目标;

  建立在线教学平台——《新闻采访写作》课程教学博客。

  按照广电班《新闻采访写作》课程的教学计划,一半课时被安排给“练习讲评”(预先安排课外采写作业),目的是以高强度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但有课堂采写练习,而且有次数不少的课外采写作业;不但有学生自行安排的课外采写练习,而且有教师组织的集体课外采写练习;不但有命题练习,也有自定选题的采写练习。

  ⒉做法

  2007年9月4日上午,广电班《新闻采访写作》课程在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共3节),主讲教师宣布了他对学生的要求:多写,多练,不但要完成课堂练习,而且要完成课外采写作业,争取在校外媒体发表作品,等等。同学们听得目瞪口呆、唏嘘不已。

  主讲教师一边介绍自己的教学计划,一边将学生拉到了“题海”之中,“写一篇关于我的人物通讯。”学生们知道,老师所称的“魔鬼训练”开始了。这对平时总是动嘴多于动手的学子们来说,是一次新奇而充满挑战的尝试。学生们一边听、一边记,教师介绍完毕后,学生们便开始现场作业。9时20分(第二节课进行中),开始有学生交稿,下课时,学生们全部提交了作业。

  第二堂课,是教师对上次作业的讲评,以及理论讲解——“通讯是什么”。临近下课时,主讲教师布置了第二次作业——以“新生开学”为主题的课外采写作业。为了培养学生“准时交稿”的观念,主讲教师规定:必须在新生报到结束的当天晚上交稿,晚于截稿

  第三堂课,是全班师生对上次作业的讲评(包括部分作业的作者上台介绍采写经过和体会)。

  第四堂课,是现场作业——观看浙江奉化滕头村专题片之后,在课堂上写一篇工作通讯,要求在下课前完成。临近下课时,主讲教师布置了两个作业:一是自定选题,采写一篇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通讯,期末考试前交稿;二是课外采写作业——“十一”黄金周见闻。

  接着,主讲教师邀请了两位民营企业老板到课堂接受学生关于创业的采访;安排学生到所在大学附近的农村采访征地拆迁问题……整个学期,主讲教师共安排了9次作业(包括录音报道作业)。

  ⒊反响

  “魔鬼训练”初见成效,学生们普遍对此表示欢迎。

  学生们有如下表示:“严师出高徒,你对我们的‘魔鬼训练’是很正确的(虽然大家都叫苦连天)。”“鉴于本人太懒散,一般情况下都不会自己出外找任务,所以,碰到像您这种每次上课都得交作业的老师,在下还是挺高兴的。”“我很喜欢老师在课堂即兴要求写作,这可以很直观地了解自己的水平,通过对比、老师讲解,可以快速地看到不足。”“大二的这个学期,老师让我感觉颇有压力。不过,这种强化训练确实很有必要,对于新闻写作能力的提高应该是个很奏效的办法。”

  实战训练有这样的好处:容易发现学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第二次作业提交过程中,部分学生暴露出电脑发稿的问题——收信的电子信箱地址没有写对,导致作业提交失败。又如,字词表达的错误或不规范,有学生在作业中将“1976年”写成“76年”。对此类问题,教师一一指正,提醒大家注意下次避免。

  有学生在电子邮件中说:“这次课堂上写的通讯很糟糕,发现自己有许多的不足,比如文字功底不扎实。” 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后,对课程学习更加有目的性和求知欲,动力更强。

  此外,课堂上的即兴作业(一般在45分钟~90分钟内完成),对于锻炼学生的速写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

  三、期待中的对策——多管齐下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对新闻学子的教育,必须有足够大的实战力度。在实战训练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为保证实战训练的顺利进行和有效,需要在以下方面尽力:

  ⒈训练方式的创新

  一是训练方式的多样化。训练方式包括课堂训练、课外训练、课堂讨论、现场点评、示范练习,这些训练方式又可以分为室内训练和室外训练、校内训练和校外训练、本地训练和异地训练、教师组织的训练和学生自行组织的训练等类型。训练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适应各种各样的实战情境。

  艺术专业的学生素有外出采风的传统,其实,新闻学子更需要参加采风活动,参加完全意义上的实战,这需要在校外甚至外地建立相对固定的实战(或实习)基地。

  二是训练次数的频繁化。教师组织的实战训练的次数,只能多不能少,至少每两周训练一次,最好每周训练一次。同时,要发动学生自行组织训练。训练次数的频繁化,可使学生逐渐进入“熟能生巧”的境界。

  ⒉师资配备的特别要求

  毋庸置疑,没有媒体工作经历的教师同样可以组织很好的实战训练,但有媒体工作经历的教师在组织、指导学生的实战训练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对新闻业务类课程,最好配备有媒体工作经历的教师。

  以李希光教授为例,他曾经在新华社等媒体工作,谙熟西方最先进的报道手法,发表了大量的新闻作品。像李希光教授这样有丰富实践经验、业务水平高、业务创新能力强的教师,对于新闻业务实战训练的设计、组织、指导,当然是轻车熟路,学生也很容易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实战知识而实现实践能力的提高。

  ⒊经费投入的加大

  实战训练之所以难以开展,最大的瓶颈就在于经费问题。

  如果是在校内训练,不需要很多额外的经费,但如果将学生带到校外,则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像清华大学“大篷车新闻学课堂”那样到异地进行采写训练,就需要筹集食宿、交通等费用。像浙江万里学院那样自办报纸(《新闻实践报》)供新闻专业学生锻炼,就需要准备额外的印刷费用。

  因此,要加大新闻业务课程的实战力度,必须在经费投入方面加大力度。当然,争取被采访单位的赞助或资助,也是可以考虑的。

  ⒋相应制度的配合

  开展实战训练是比较费时费力的事情(特别是作业批改,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所以,如果师生双方都没动力,或者师生中的一方没有动力,都会影响实战训练的顺利实施。好的制度可以解决动力问题。要加大新闻业务课程的实战力度,必须在相关制度方面给予配合。

  制度的配合,涉及两个方面:

  学生方面,可以对其规定必须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实战作业。

  例如,莫斯科大学新闻系要求所有的学生在第一年必须制作一份报纸、一个电台和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在第二年要自己办一份周刊(彩色报纸还要有分析文章)。

  此外,对学生的成绩考核,应该加大平时考核的分量(例如,占总成绩的50%甚至更多),摆脱“一考定成绩”的简单考核,每次实战作业均计入成绩。教师在给作业评分时,应当综合考虑作业速度、难度、截稿时效等因素。

  教师方面,应该给该类课程的教师少安排其他工作,使其有充足的时间介入到实战训练中;对教师的工作量考核,应该对其在实战训练中的“付出”给予“回报”,例如,每批改一次作业,等同上课3课时;每带学生外出采访一次,等同上课6课时。

  ⒌师生的积极参与

  教学从来就是师生双方的事。南昌大学采写课程的教师发现,在校内新闻宣传部门担任记者的学生,其作业往往做得比其他学生好。

  学生不但要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实战训练,而且要自发“制造”或争取实战机会。例如,加入校内通讯社、校报、记者团、校广播电台、校电视台,学生会或社团的宣传部;担任校外媒体特约校园通讯员;平时多练笔,如果见闻校园内发生值得一写的事件或人物,尽量写一写,以锻炼自己的笔头功夫;到媒体或其他单位的新闻宣传部门实习或见习,等等。

  学生要多与业务高手交流,多请教,写出稿件后及时发给老师,请老师修改评价,以便提高。教师对学生的习作,应尽可能及时指导,不因不是自己布置的作业而不乐意批阅。对学生的实战训练,应及时讲评(最好马上点评)。

  ⒍学生要争取发表作品

  学生作品一旦公开发表,对于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自信大有裨益。因此,学生在实战训练中完成的稿件或作品,教师要鼓励在校外媒体发表(如发表了则课程成绩加分),或者推荐发表,或者在自办的发稿平台(如教学博客、院系网站)发表。如果自办的发稿平台能够实现赢利,能够发稿费给发表作品的学生,则善莫大焉。

  (作者王卫明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博士、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副教授;揭云系加拿大国立西蒙费尔大学大众传媒硕士、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讲师)

推荐访问:项目驱动教学法 教学法 驱动 项目
上一篇:诚信珍贵演讲稿
下一篇:项目式教学法实教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