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汽车零部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编辑例文范文)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0-12-16 点击:

 深圳汽车零部件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泓域咨询

 MACRO

 报告说明

 2015 年 9 月 29 日,国务院会议决定从 2015 年 10 月 1 日到 2016年 12 月 31 日,对购买 1.6 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受此政策提振效应,自 2015 年四季度起汽车行业景气度明显回升。2016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2,811.88 万辆和2,802.82 万辆,较 2015 年同比增长 14.76%和 13.95%。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22938.84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17617.6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6.80%;建设期利息 338.11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47%;流动资金 4983.08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1.72%。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 57900.00 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 46659.09 万元,净利润 6811.76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18.81%,财务净现值 4863.58 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 5.44 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圳必须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牢牢把握战略机遇期,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之路,释放开放互动、绿色低碳的巨大潜能,汇聚协调均衡、共建共享的强大力量,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率先突破,在应对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在服务发展大局中主动担当,继续种好国家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打造创新发展的高地、成为包容发展的示范城市。

 报告对项目市场、技术、财务、工程、经济和环境等方面进行精确系统、完备无遗的分析,完成包括市场和销售、规模和产品、厂址、原辅料供应、工艺技术、设备选择、人员组织、实施计划、投资与成本、效益及风险等的计算、论证和评价,选定最佳方案,作为决策依据。

 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第三章

 行业发展及市场分析

 第四章

 产 品方案与建设规划

 第五章

 选址分析

 第六章

 建筑工程说明

 第七章

 原辅材料成品管理

 第八章

 工艺技术分析

 第九章

 项目环保分析

 第十章

 劳动安全生产

 第十一章

 节能方案说明

 第十二章

 组织架构分析

 第十三章

 进度计划方案

 第十四章

 投资计划

 第十五章

 经济效益分析

 第十六章

 项目招标、投标分析

 第十七章

 风险防范

 第十八章

 总结说明

 第十九章

 附表

 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名称及投资人

 (一)项目名称

 深圳汽车零部件项目

 (二)项目投资人

 xxx 投资管理公司

 (三)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 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

 二、编制原则

 1、项目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和法令,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及行业和地区的规划。

 2、采用的工艺技术要先进适用、操作运行稳定可靠、能耗低、三废排放少、产品质量好、安全卫生。

 3、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为出发点,产品无论在质量性能上,还是在价格上均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4、项目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业卫生和安全生产。环保、消防、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措施必须与主体装置同时设计,同时建设,

 同时投入使用。污染物的排放必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并保证工厂安全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健康。

 5、将节能减排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以企业发展提高节能减排水平,以节能减排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6、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全新的建设模式进行规划建设,要统筹考虑未来的发展,为今后企业规模扩大留有一定的空间。

 7、以经济救益为中心,加强项目的市场调研。按照少投入、多产出、快速发展的原则和项目设计模式改革要求,尽可能地节省项目建设投资。在稳定可靠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地优化各成本要素,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的目标成本,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增强项目的市场竞争力。

 8、以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公正、客观的反映本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工程投资坚持“求是、客观”的原则。

 三、编制依据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纲要》;

 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3、相关财务制度、会计制度;

 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5、可行性研究开始前已经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

 6、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

 7、《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

 8、《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9、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

 四、编制范围及内容

 1、确定生产规模、产品方案;

 2、调研产品市场;

 3、确定工程技术方案;

 4、估算项目总投资,提出资金筹措方式及来源;

 5、测算项目投资效益,分析项目的抗风险能力。

 五、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一级供应商的数量不断减少,正在导致金字塔结构中整车制造商与一级供应商的结构先行发生变化。随着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集团化的不断深化,少数企业垄断某领域零部件的生产,从而向多家整车制造商供货。

 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的需求主要受国内整车配套需求影响;此外,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我国整车售后市场需求对于零部件行业的影响也日益明显。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整车销售的稳定增长,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需求总体呈良性上升态势。供给方面,我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基本满足国内整车配套和售后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每年都有相当规模的零部件产品出口。随着产品升级、技术革新的推进,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在全球分工中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也将得到提高。

 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圳必须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牢牢把握战略机遇期,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之路,释放开放互动、绿色低碳的巨大潜能,汇聚协调均衡、共建共享的强大力量,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率先突破,在应对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在服务发展大局中主动担当,继续种好国家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打造创新发展的高地、成为包容发展的示范城市。

 六、结论分析

 (一)项目选址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 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54.09 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二)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汽车零部件 40000 套的生产能力。

 (三)项目实施进度

 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24 个月。

 (四)投资估算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22938.84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17617.6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6.80%;建设期利息 338.11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47%;流动资金 4983.08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1.72%。

 (五)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 22938.84 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 投资管理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6038.84 万元。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 6900.00 万元。

 (六)经济评价

 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57900.00 万元(含税)。

 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46659.09 万元。

 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6811.76 万元。

 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8.81%。

 5、全部投资回收期(Pt):5.44 年(含建设期 24 个月)。

 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8219.85 万元(产值)。

 (七)社会效益

  本项目实施后,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国家及地方财政收入,带动产业升级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由于本项目环保治理手段完善,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

 36059.96

 约 54.09 亩

 1.1

 总建筑面积

 ㎡

 36781.16

 容积率 1.02

 1.2

 基底面积

 ㎡

 20914.78

 建筑系数 58.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310.17

  1.4

 基底面积

 ㎡

 20914.78

 2

 总投资

 万元

 22938.84

  2.1

 建设投资

 万元

 17617.65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15116.79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2015.85

  2.1.3

 预备费

 万元

 485.01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338.11

  2.3

 流动资金

  4983.08

  3

 资金筹措

 万元

 22938.84

  3.1

 自筹资金

 万元

 16038.84

  3.2

 银行贷款

 万元

 6900.00

  4

 营业收入

 万元

 579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46659.09

 ""

 6

 利润总额

 万元

 9082.35

 ""

 7

 净利润

 万元

 6811.76

 ""

 8

 所得税

 万元

 2270.59

 ""

 9

 增值税

 万元

 2003.32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2158.56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6432.47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15471.30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8219.85

 产值

 14

 回收期

 年

 5.44

 含建设期 24 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18.81%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4863.58

 所得税后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一、产业发展情况

 (1)国际汽车零部件行业概况

 ①专业化分工导致零部件制造从整车制造中分离

 汽车零部件行业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基础。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发展,汽车生产过程中投资、生产、采购、销售及售后服务、研发等主要环节呈现出全球性配置的趋势。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世界各大整车制造商纷纷改革供应体制,实行全球生产和采购策略,并最终导致汽车零部件制造从整车制造中剥离出来、独立面对市场的形势。整车制造商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剥离提高了彼此的专业化分工程度,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整车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的介入程度亦越来越深。

 ②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呈金字塔型分布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按其供应商地位可分为三个级别:

 I、一级供应商直接向整车制造商供货,双方形成直接的合作关系。一级供应商不仅直接向整车制造商供应总成及模块,还与整车制造商相互参与对方的研发和设计,属于整车制造过程中参与度最高的供应商。

 II、二级供应商主要向一级供应商提供配套,二级供应商大都生产专业性较强的总成系统及模块拆分零部件,该层次龙头企业部分产品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III、三级供应商处于汽车零部件供应体系的底层,研发能力较弱、规模较小,产品较为低端、缺乏核心竞争力。

 随着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一级供应商的数量不断减少,正在导致金字塔结构中整车制造商与一级供应商的结构先行发生变化。随着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集团化的不断深化,少数企业垄断某领域零部件的生产,从而向多家整车制造商供货。

 ③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各自专业领域形成垄断地位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并非整车制造商的附属单位。在汽车产业链中,虽然整车制造商掌握着品牌影响力、销售渠道等优势,但整车的关键生产技术和工艺却往往掌握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手中。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达到整车制造商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其自身的技术进步又反向引领整车制造商的发展。汽车零部件行业对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国际汽车零部件市场上,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如爱信精机、德国采埃孚(ZF)集团、JATCO(加特可)株式会社在变速器领域,本特勒在汽车底盘领域,博世、大陆汽车在车身稳定系统

 和制动系统领域,江森自控、美国李尔集团、佛吉亚在汽车座椅领域,已各自形成一定的垄断地位,并控制着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核心技术。

 (2)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概况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以及汽车零部件出口市场的扩大,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增长速度整体高于我国整车行业。2001-2015 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为 25.67%,高于同期汽车工业销售收入 18.28%的复合增长率。

 ①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规模

 在整车行业高速发展的带动下,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增速明显加快。伴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汽车售后市场对于汽车零部件的需求日益增大。在汽车生产过程中生产、采购、销售及售后服务等环节全球性配置的趋势影响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出口市场也呈逐年递增趋势。截至 2015 年末,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销售收入已突破 31,000 亿元。

 ②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格局

 I、我国关键汽车零部件领域以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为主导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起步较晚,在关键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难以达到国内合资整车制造商的直接配套标准。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则凭借其拥有的先进零部件设计和研发技术、与整车制造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或其本身便是源自外资整车品牌等先行优势,在我国关键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起到主导作用。在此背景下,我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通往关键零部件设计和制造的途径往往需从寻求与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合作开始,通过不断的技术积累,缩小与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关键零部件制造领域的差距进而实现整车关键零部件自主配套的目标。

 II、我国汽车非关键零部件领域市场集中度极低

 在我国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零部件供应商。我国拥有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1 万余家,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数量保守估计在 10 万家以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零部件部主任陈元智)。我国自主零部件供应商中虽已出现一批专业性较强的企业如万向钱潮、延锋汽车内饰系统、福耀玻璃等,但更多的自主零部件供应商集中在低附加值零部件领域,且分散重复。

 III、六大汽车产业群带动了相应地区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

 我国汽车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围绕着传统工业区逐步形成了东北、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华中和西南六大汽车产业群,伴随着整车制造的配套需要,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在上述地区形成了相应的产业集群。

 (3)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

 ①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集中度提高、行业整合成为发展趋势

 在世界百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排名中,鲜有我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上榜,这与我国汽车产销量世界第一的地位不符。在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化、模块化、集中化的发展趋势下,通过业内的兼并收购以及淘汰技术含量低、规模小的企业,从而提高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集中度成为我国零部件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②生产技术革新成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确立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我国整车市场集中度低,竞争激烈。这种竞争形势促使整车制造商新车型、新技术的推出与产业化不断加快。在此背景下,汽车零部件生产技术革新成为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满足整车制造商竞争需要的必要条件。汽车零部件生产技术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I、为满足整车研发周期缩短、整车制造商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相互介入对方研发过程的同步开发趋势,运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开发过程成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研发领域的发展方向;

 II、为满足整车制造周期缩短、零部件种类繁多、供应批量大等特点,零部件柔性化、自动化生产成为汽车零部件制造的发展方向;

 III、为实现节能减排,汽车轻量化成为整车制造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超高强度钢和铝合金等新材料的应用成为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工艺的发展方向。超高强度钢因其在相同重量情况下抗拉强度为普通钢 3-4 倍的物理特性,既满足了汽车车身强度要求又契合汽车轻量化的行业发展趋势,因此在汽车冲压零部件中所占比例正大幅上升;铝合金因具有质量轻、密度低、散热性较好、抗压性较强的特点,能够较好的应用在汽车发动机、底盘制动系统中,近年来在整车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二、区域产业环境分析

 深刻认识国际国内发展环境与形势的重大变化,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抢抓机遇中增强主动,在应对挑战中保持定力,在改革创新中释放活力,再创经济特区发展新优势。

 (一)国际环境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贸易投资规则体系加快重构,贸易保护主义强化。国际分工格局深度调整,发达国家加紧实施“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加速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我国制造业面临高端回流和中低端分流的“双重挤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加速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经济正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人类生活新空间。深圳必须强化全球视野和前瞻思维,准确把握世界经济格局新趋势,深度融入全球创新链,在新的国际经济坐标系中谋划更高质量发展,建设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重要引擎。

 (二)国内环境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依然广阔。国内经济步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特征的新常态,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

 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开放共赢、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深圳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率先开辟新常态下质量型发展新路径,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实现特区更大发展。

 (三)机遇与挑战

 深圳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率先进入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稳定增长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理念新、质量高、韧劲足、潜力大,有能力、有条件率先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实现特区新发展。深圳作为全国先行发展的地区,要向更高发展阶段跨越提升,就必须正视超常规发展和超大型城市建设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在经济增速放缓常态化下,经济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加剧,推进结构优化和保持较高经济效益难度增大;城市承载能力严重受限,优质公共资源供给不足,人口压力增大与高端人才短缺并存;快速城市化遗留问题凸显,环境污染、公共安全和城市治理成为制约发展的短板;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突破思想观念和利益固化的藩篱难度加大。

 三、项目承办单位发展概况

 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

 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

 公司全面推行“政府、市场、投资、消费、经营、企业”六位一体合作共赢的市场战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积极响应政府城市发展号召,融入各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商业模式思路上领先业界,对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行业背景分析

 (1)全球汽车行业概况

 汽车工业经过 100 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产业之一。2001-2015 年期间,全球汽车产量由 5,630.49 万辆增至

 9,068.31 万辆,其过程如下:2001 年-2007 年间,全球汽车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增长率在 3%-6%之间。2008 年、2009 年,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汽车产量连续两年出现下滑。2010 年起,受益于世界经济的复苏以及中国、印度等国市场的快速拉动,全球汽车产量恢复至7,813.35 万辆。2014 年、2015 年和 2016 年,全球汽车产量分别为8,750.70 万辆、9,068.31 万辆和 9,497.66 万辆,同比增长率分别为0.29%、3.63%和 4.73%。

 从地域分布上看,全球汽车生产基地主要集中于亚太、欧洲和北美。伴随着我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的进程,三大汽车生产基地的格局也逐步被改变,目前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汽车最主要的生产基地。

 (2)我国汽车行业概况

 2001-2016 年期间,我国汽车产销量实现大幅度增长,汽车产销量从 234.44 万辆和 236.36 万辆增至 2,811.88 万辆和 2,802.82 万辆,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主要增长点。其过程大致如下:2001-2010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由 234.44 万辆和 236.36 万辆增至 1,826.26 万辆和1,806.19 万辆,在此期间,我国汽车产销量增速明显,汽车产销量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25.62%和 25.35%;2011-2015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由 1,841.89 万辆和 1,850.51 万辆增至 2,450.33 万辆和 2,459.76

 万辆,由于受到汽车产销基数及宏观经济的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增速放缓,汽车产销量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7.40%及 7.37%。

 2015 年 9 月 29 日,国务院会议决定从 2015 年 10 月 1 日到 2016年 12 月 31 日,对购买 1.6 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受此政策提振效应,自 2015 年四季度起汽车行业景气度明显回升。2016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2,811.88 万辆和2,802.82 万辆,较 2015 年同比增长 14.76%和 13.95%。

 ①我国汽车行业市场格局

 I、乘用车市场占汽车市场主导地位

 过去十余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民购买力提升,以私家车为主的乘用车逐渐成为汽车市场消费主力,根据公安部统计,截至 2016年末我国汽车驾驶人数已达 3.1 亿人,以个人名义登记的私家车达到1.46 亿辆,乘用车市场前景广阔。

 II、合资品牌占据乘用车市场主导地位

 我国整车制造业的特有模式为中外合资,外资汽车品牌若要进入中国市场生产并销售,必须与国内汽车制造企业合资经营,且股权比例不得高于 50%,在这种模式下,我国整车制造业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汽

 车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我国乘用车市场以合资品牌占据主导地位。

 III、SUV 细分市场快速增长,自主品牌表现突出

 受消费者消费升级、二次购车、个性化需求提升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 SUV 领域市场快速增长。2015 年和 2016 年,我国 SUV 销量分别为 622.03 万辆和 904.70 万辆,同比增速为 52.54%和 45.44%,远高于乘用车市场同期 7.34%和 15.28%的增速。

 轿车作为汽车行业中竞争最激烈的细分市场,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有所下滑,但以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吉利汽车、广汽乘用车、江淮汽车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 SUV 生产厂商充分把握了 SUV 领域的市场契机,表现突出。2015 年和 2016 年,自主品牌 SUV 销量分别为 337.0万辆和 526.8 万辆,市场占有率达 54.18%和 58.23%。

 Ⅳ、我国乘用车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

 2014-2016 年,我国乘用车销量排名前十的汽车制造企业乘用车市场与发达国家前五名汽车制造企业占市场份额达 60%-80%的市场格局相比,我国乘用车市场集中度依然较低。

 ②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汽车市场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仍处于汽车普及阶段。据国家统计局 2017 年 2 月发布的《2016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2016 年末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 1.86 亿辆(扣除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汽车千人保有量为 134 辆左右,与发达国家每千人汽车保有量 500 辆左右相比,我国汽车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交通、环保、能源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国家越来越重视节约资源、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政策指引下,汽车轻量化以及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I、汽车轻量化

 汽车车身约占汽车总重量的 30%,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空载情况下,约 70%的油耗用在车身重量上,若汽车整车重量降低 10%,燃油效率可提高 6%-8%;整车重量每减少 100kg,其百公里油耗可减低0.4-1.0L,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将相应减少 7.5-12.5g/km。汽车轻量化后车辆加速性提高,车辆控制稳定性、噪音、振动方面也均有改善。因此,车身重量的降低将对整车的燃油经济性、车辆控制稳定性、减少废气排放都有显著效果。

 II、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的逐步成熟,其销量也逐步上升。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3 年度,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 1.76 万辆;而在 2014 年度,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增至 7.48 万辆,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2015 年度和 2016 年度,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3.11 万辆和 50.7 万辆,同比增长 340%和 53%。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各项扶持政策的推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知程度的逐步提高、公共充电设施的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必将迎来其发展的高速期。

 第三章

 行业发展及市场分析

  一、行业基本情况

 (一)产业政策

 1、中国制造 2025

 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2、支持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车发展措施

 完善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支持动力电池、燃料电池汽车等研发,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试点。机关企事业单位要落实车辆更新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要求,加大对新增及更新公交车中新能源汽车比例的考核力度,对不达标地区要扣减燃油和运营补贴。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应当取消

 3、 “十三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意见

 汽车产销量保持稳定增长,2020 年产销规模达到 2800 万-3000 万辆,建成 5-6 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知名企业(世界汽车企业前 20

 强);中国品牌汽车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占国内市场份额 50%以上),有 5-10 款中国品牌汽车成为世界知名产品;实现汽车产品海外销售(包括生产)占总规模的 10%;2020 年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00 万辆。此外,还对油耗、本地开发车型销量、智能网联汽车等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目标

 4、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技术的研发应用;开发移动互联技术、量子信息技术、空天技术,推动增材制造装备、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发展

 5、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到 2020 年,形成若干家超过 1,000 亿规模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在部分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到 2025 年,形成若干家进入全球前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鼓励行业企业加强高强轻质车身、关键总成及其精密零部件、电机和电驱动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攻关,开展汽车整车工艺、关键总成和零部件等先进制造装备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集成控制水平和正向开发能力,鼓励企业开发先进适用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建设便

 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电网络体系,建立新能源汽车安全监测平台,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扶持政策体系。

 (二)行业进入壁垒

 1、认证壁垒及供应商审核壁垒

 (1)第三方认证壁垒

 新企业要成为合格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首先需要通过ISO/TS16949 质量体系认证,ISO/TS16949 是以 ISO9001、QS9000(美国)、VDA6.1(德国)、EAQF(法国)以及 AVSQ(意大利)等国汽车质量认证体系为基础所建立的汽车工业质量认证体系。ISO/TS16949 质量认证体系经过两次修改后,目前已成为包括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国主要整车制造商以及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选择配套供应商的公认质量标准。

 ISO/TS16949 质量认证体系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资源管理、生产管理及产品质量等多个环节提出了较高要求,取得认证耗用的周期长、面临的难度大,这对于拟进入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企业来说,无论是从技术实力,还是资金实力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供应商审核壁垒

 新企业要进入整车制造商的一级供应商序列,除获得第三方认证外,还需通过整车制造商严格的合格供应商审核,审核内容主要涵盖供应商质量控制能力、生产组织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市场应变能力及信息技术能力等。此外,在获得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订单的过程中,零部件供应商也需通过其合格供应商的审核。而要通过诸如博世、大陆汽车、卡斯马、本特勒等世界著名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审核,其难度也不亚于通过整车制造商一级供应商评审。对于拟进入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企业来说,严格、复杂的审核标准和漫长的审核过程是其进入本行业的又一大壁垒。

 2、技术壁垒

 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新车型开发周期的逐渐缩短,整车制造商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相互介入研发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需要根据整车制造商的图纸进行相应的工装开发,并在整车制造商试装后根据试装结果对产品进行调试,这种整车制造商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间同步开发的研发模式要求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必须具备优秀的自主研发能力和相应的工装设计开发能力。上述研发模式需要企业建立持续技术开发的创新机制、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不断加强技术研发投入,持续保持较强的创新及技术开发能力,从而

 推动产品性能和生产工艺流程的改善、提高。技术实力的提升不仅要求企业不断投入大量的资金,还取决于人才的积累、研发的积淀和企业创新文化的培育,其均需要较长的过程,从而对行业新进入企业形成了较高的壁垒。

 3、资金壁垒

 在整车行业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面临着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精细化程度以及及时供货的压力。在此背景下,快速、高效自动化生产模式及对应整车制造商生产区域的全球配置策略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而上述两点均需大量资金投入:自动化生产要求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购置新设备或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以达到自动化生产要求;全球配置则需要零部件供应商在整车制造商生产区域周边购建生产基地以达到同步开发、及时供货、降低运输成本的目的。行业的发展趋势使得汽车零部件行业具有较高的资金门槛。

 4、管理壁垒

 汽车冲压件多为非标产品,其种类繁多,生产管理难度较大。在整车制造不断推出新车型的趋势下,汽车零部件制造呈现出研发周期及交货周期缩短、产品供货量大、质量要求提高等特征。在此背景下,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从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到销售越来越需要精细化管理。只有通过良好、持续的系统化管理,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才能更好地保证产品质量、及时供货以满足客户需求。先进的管理模式是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断积累形成的,对于拟进入本行业的新企业,管理经验上的差距是其难以在短时间内突破的重要壁垒。

 二、市场分析

 1、有利因素

 (1)产业政策扶持

 近年来,《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国制造 2025》等产业政策先后出台,上述政策提出:“要大力推进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支持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提高国内外汽车配套市场份额;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等。这些政策显示了国家鼓励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的决心,也对我国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扶持作用。

 (2)整车行业发展带动零部件行业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仍处于汽车普及阶段,和发达国家汽车人均保有量相比还有很大市场空间。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整车市场在未来依然有较大增长空间。整车市场作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下游市场,其持续增长将直接拉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

 2009 年商务部、工信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意见》、2015 年 9 月国务院提出新能源汽车扶持和小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购置税等政策、2016 年发改委联合多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的行动方案》就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提出了包括汽车消费在内的十大扩消费行动,持续有力的政策均意在促进汽车消费。未来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消费升级带来的汽车升级换代、新能源汽车普及等因素将有力拉动汽车行业增长,从而进一步带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

 (3)汽车产业转移带来零部件行业发展机遇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世界主要整车制造商纷纷采取与国内整车制造商合资经营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在国内各大整车制造商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成本控制成为各大整车制造商的主流战略。在此背景下,整车制造商全球采购、集中采购的策略给予了我

 国自主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更多的发展机遇,随着产品质量与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自主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将进一步融入整车制造的全球分工。

 2、不利因素

 (1)零部件供应商规模偏小

 截至 2015 年末,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销售收入已突破 31,000 亿元,而在世界百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排名中,鲜有自主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进入榜单,这与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化、模块化、集中化的发展方向不符。我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规模偏小、数量众多且分散重复,绝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难以满足整车制造商大量供货的需求,在与国际著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局面。

 (2)大多数自主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缺乏核心技术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国家政策导向为重整车制造而轻零部件制造,直到 2004 年 5 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发布,这一形势才得以改变。政策因素导致了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水平大大滞后于整车制造发展水平,在关键零部件的制造上,我国汽车行业仍以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为主导。自主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研发投入

 及生产管理水平上均落后于国际著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大部分企业仍在生产附加值较低的产品,不具备与整车制造商同步开发的能力。

 第四章

 产品方案与建设规划

  一、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一)项目场地规模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 36059.96 ㎡(折合约 54.09 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 36781.16 ㎡。

 (二)产能规模

 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 xxx 投资管理公司建设能力分析,建设规模确定达产年产汽车零部件 40000 套,预计年营业收入 57900.00 万元。

 二、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

 本期项目产品主要从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品种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各年生产纲领是根据人员及装备生产能力水平,并参考市场需求预测情况确定,同时,把产量和销量视为一致,本报告将按照初步产品方案进行测算。

 第五章

 选址分析

  一、项目选址原则

 1、符合国家地区城市规划要求;

 2、满足项目对:原材料、能源、水和人力的供应;

 3、节约和效力原则;

 安全的原则;

 4、实事求是的原则;

 5、节约用地;

 6、注意环保(以人为本,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

 二、建设区基本情况

 深圳,简称深,别称鹏城,是广东省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截至 2018 年末,全市下辖 9 个区,总面积 1997.47 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 927.96 平方千米,常住人口 1302.66 万人,城镇人口1302.66 万人,城镇化率 100%,是中国第一个全部城镇化的城市。深圳地处中国华南地区、广东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与香港相连,是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国家物流枢纽、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科技产业

 创新中心、中国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之一,并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水陆空铁口岸俱全,是中国拥有口岸数量最多、出入境人员最多、车流量最大的口岸城市。深圳之名始见史籍于明朝永乐八年(1410 年),清朝初年建墟,1979 年成立深圳市,1980 年成为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新兴移民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被誉为中国硅谷。深圳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外贸出口、海洋运输、创意文化等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也在中国的制度创新、扩大开放等方面肩负着试验和示范的重要使命。2019 年 12 月,位列 2019 中国城市创意指数榜第三名。2019 年 12 月,荣登年度中国城市品牌前 10 强。

 深刻认识国际国内发展环境与形势的重大变化,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抢抓机遇中增强主动,在应对挑战中保持定力,在改革创新中释放活力,再创经济特区发展新优势。

 (一)国际环境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贸易投资规则体系加快重构,贸易保护主义强化。

 国际分工格局深度调整,发达国家加紧实施“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加速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我国制造业面临高端回流和中低端分流的“双重挤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加速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经济正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人类生活新空间。深圳必须强化全球视野和前瞻思维,准确把握世界经济格局新趋势,深度融入全球创新链,在新的国际经济坐标系中谋划更高质量发展,建设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重要引擎。

 (二)国内环境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依然广阔。国内经济步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特征的新常态,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开放共赢、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深圳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率先开辟新常态下质量型发展新路径,

 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实现特区更大发展。

 (三)机遇与挑战

 深圳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率先进入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稳定增长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理念新、质量高、韧劲足、潜力大,有能力、有条件率先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实现特区新发展。深圳作为全国先行发展的地区,要向更高发展阶段跨越提升,就必须正视超常规发展和超大型城市建设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在经济增速放缓常态化下,经济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加剧,推进结构优化和保持较高经济效益难度增大;城市承载能力严重受限,优质公共资源供给不足,人口压力增大与高端人才短缺并存;快速城市化遗留问题凸显,环境污染、公共安全和城市治理成为制约发展的短板;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突破思想观念和利益固化的藩篱难度加大。

 初步核算,2019 年本市生产总值 2.69 万亿元、增长 6.7%,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辖区公共财政收入 9424 亿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773 亿元、增长 6.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 15%左右。全年新登记商事主体50 多万家、总量超过 320 万家,新引进人才 28 万人,发展更具韧性和

 活力。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是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40 年来,一代又一代特区建设者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艰苦创业,破冰开局,勇立潮头,推动深圳从一座边陲农业县发展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和光明前景,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6.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4.5%左右;完成 40 项民生实事,新增就业 15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以内;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三、创新驱动发展

 (一)突出创新驱动汇聚高端发展新动能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突出开放创新、全面创新和原始创新,强化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促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四众发展”,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打造全球领先的创新之城。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创新基础支撑,提升源头创新能力,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从应用技术创新向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创新转变,实现从跟随创新向自主创新、引领创新迈进。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知识联盟,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机制。坚持开放创新,促进国内外创新资源与深圳创新创业环境有机融合,推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区域协同创新,提升参与全球创新合作和竞争的能力。

 ——提升产业创新发展水平。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联动,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打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先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优势传统产业为重要组成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产业创新与商业模式、企业、文化、金融创新融合发展,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集中涌现,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打造产业新引擎,构建世界级产业创新发展策源地。

 ——构筑创新人才高地。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创新作用,更加注重强化人才激励机制,更加注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

 围,全面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坚持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并举,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强人才载体建设,海纳天下英才,建设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营造激励创新环境。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完善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协调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创新。弘扬特区创新文化,完善鼓励创新、支持创造、激励创业的政策措施,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创新服务能力,构建更具活力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

 (二)突出质量引领构建全面发展新优势

 坚持深圳质量深圳标准,把质量作为新常态下第一追求,更加注重企业效益、民生效益、生态效益,全面推进质量、标准、品牌、信誉“四位一体”建设,加快...

推荐访问:例文 深圳 汽车零部件
上一篇:2021年五一劳动节祝福语集合54句
下一篇:秦皇岛太阳能光伏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编辑例文范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