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附属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6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来源:入党申请书 发布时间:2020-09-15 点击:

 山东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6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1.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A.HNO3 B.H2O2 C.C2H4 D.NH4

 【答案】D

 【解析】离子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形成的一种化合物。NH4Cl中含有氨根离子与氯离子,其它三项均为共价化合物。

 2.在实验室里,要使Al2(SO4)3溶液中的Al3+全部沉淀出来,应选用

 A.NaOH溶液 B.氨水 C.盐酸 D.BaCl2溶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l2(SO4)3与碱溶液反应生成Al(OH)3沉淀,因为Al(OH)3为两性强氧化物,所以应选用弱碱氨水与Al2(SO4)3溶液反应,使Al3+全部沉淀出来,故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应用。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酸与醇反应一定能生成酯,且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

  B.CO2通人饱和苯酚钠溶液,用分液法可以得到苯酚

  C.有机物的n溴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与m溴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相等,则m、n一定满足的关系式m+n=6

  D.等物质的量的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A和B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量相等.则A和B的分子量相差可能为18n或44n(n为正整数)

 【答案】A

 【解析】

 4.下列装置中,明显有电流产生的是

 【答案】C

 【解析】

 5.下列有机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A.CH2=CH—CN B.CH2=CH—CH=CH2

 C. 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CH2=CHCN相当于乙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CN取代,不改变原来的平面结构,-C≡N中两个原子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平面可以是一个平面,所以该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A不符合题意;B、CH2=CH-CH=CH2相当于乙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乙烯基取代,不改变原来的平面结构,乙烯基的所有原子在同一个面上,这两个平面可以是一个平面,所以所有原子可能都处在同一平面上,B不符合题意;C、苯为平面结构,苯乙烯相当于苯环上的一个氢被乙烯基取代,不改变原来的平面结构,乙烯基的所有原子在同一个面上,这两个平面可以是一个平面,所以所有原子可能都处在同一平面上,C不符合题意;D、该分子中含有甲基,与甲基碳原子相连的4个原子构成四面体,所以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有机物共面判断

 6.下列物质在常温时发生水解,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a2CO3: CO32-+2H2O H2CO3+2OH-

 B.NH4Cl: NH4++H2O NH3↑+H2O+H+

 C.CuSO4 Cu2++2H2O Cu(OH)2+2H+

 D.NaF: F-+H2O = HF+OH-

 【答案】C

 【解析】A 错误,CO32-分步水解

 B 错误,NH4++H2O NH3·H2O +H+

 C 正确。

 D 错误,F-+H2O HF+OH-

 7.将0.20mol·L-1的NH3·H2O溶液和0.10mol·L-1的HCl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下列有关该溶液中各粒子浓度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c(NH4+)>c(Cl-)>c(H+)>c(OH-)

  B.c(Na+)+c(H+)=c(Cl-)+c(OH-)

  C.c(NH4+)+c(NH3·H2O)=0.10mol·L-1

  D.c(NH4+)>c(Cl-)>c(OH-)>c(H+)

 【答案】A

 【解析】两溶液中和后形成了等浓度的NH3·H2O与NH4Cl溶液,由于前者的电离程度大于后者NH4+的水解程度,最终溶液呈碱性:c(NH4+)>c(Cl-)>c(OH-)>c(H+)

 溶液中电荷守恒:c(Na+)+c(H+)=c(Cl-)+c(OH-)

 N原子的物料守恒:c(NH4+)+c(NH3·H2O)=0.10mol·L-1

 故A错误

 8.下列物质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且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NaOH溶液和K2SO4溶液混合

 B.锌片投入稀硫酸中

 C.KClO3(固体)和MnO2(固体)混合加热制O2

 D.H2和O2反应生成水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二者不能反应,不选A;B、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有离子参加,属于离子反应,正确,选B;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存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中没有离子参加或生成,不属于离子反应,不选C;D、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不属于离子反应,不选D。

 考点: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反应的定义

 9.下列对物质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铝可用于冶炼某些熔点较高的金属

 B.Na2O2可用作漂白剂

 C.碱石灰可用于干燥CO2、O2等气体

 D.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 C

 【解析】 碱石灰易吸收CO2

 10.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A. 1s22s22p63s23p4

  B.1s22s22p3 

  C.1s22s22p2

   D. ls22s22p63s23p1

 【答案】D

 【解析】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根据电子排布式可判断,A、B、C、D分别为S、N、C、Al,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Al>S>C>N,所以答案是D。

 11.某有机物A的结构如图所示,A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中不包括的类别是

 A.醇 B.醛 C.醚 D.酚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其结构简式推得分子式为C7H8O,可以是苯甲醇,苯甲醚,还分别可以是邻,对,间甲基苯酚,不能是醛,B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同异构体的判断。

 12.俄罗斯杜布纳核研究联合科研所合成了元素周期表上的第116号元素。对于116号元素(以下用R表示)的下列描述:①其钠盐的化学式为Na2R ②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③其最高氧化物的分子式为RO3 ④其气态氢化物比H2S稳定。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 B.只有③ C.只有①③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原子序数可判断该元素的位置,因为如果第七周期全部排满,则第七周期0族的原子序数是118,所以116的元素属于第ⅥA。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是逐渐减弱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因为第6周期第ⅥA元素Po是金属元素,所以该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所以答案是B。

 13.下列过程一定吸收热量的是

 A.化学反应过程中形成新的化学键 B.干冰升华

 C.加热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D.氧化钙与水反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化学反应过程中形成新的化学键释放能量,A项不符;B.干冰升华是吸热过程;B项符合;C.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高温加热,C项不符;D.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项不符;答案选B。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14.有50mL某气体,可能含有CO2、O2、NH3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过浓H2SO4没有发现体积变化。通过足量Na2O2后,体积变为30mL,则该气体可能为( )

 A.CO2为20mL,NH3为30mL B.NH3为40mL,O2为10mL

 C.CO2为30mL,O2为20mL D.CO2为40mL,O2为10mL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有50mL某气体,可能含有CO2、O2、NH3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过浓H2SO4没有发现体积变化,说明不含有NH3;通过足量Na2O2后,体积变为30mL,说明含有CO2气体,根据反应方程式:2Na2O2+2CO2 =2Na2CO3+ O2,根据方程式可知,每有2体积的CO2发生反应,气体的体积会减少1体积,则反应减少的气体的体积是50mL-30mL=20mL,则含有CO2的体积是40mL,反应产生的O2体积是20mL,还有10mL的O2,故选项D正确。

 考点:考查混合气体的组成与性质的知识。

 15.按要求写出方程式。

 (1)碳酸钙和盐酸(写出离子方程式)

 (2)Fe2(SO4)3(写出电离方程式)

 (3)CO32— +2H+=CO2↑+H2O(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CaCO3+2H+ = CO2↑+H2O+Ca2+

 (2) Fe2(SO4)3 =2 Fe3+ + 3SO42-

 (3)Na2CO3+ H2SO4 = Na2SO4 +CO2↑+H2O(Q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碳酸钙和盐酸,生成可溶的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钙不溶于水不可以拆,盐酸和氯化钙要拆,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 = CO2↑+H2O+Ca2+,答案为:CaCO3+2H+ = CO2↑+H2O+Ca2+;(2)Fe2(SO4)3电离出Fe3+和SO42-,电离方程式为:Fe2(SO4)3 =2 Fe3+ + 3SO42-,答案为:Fe2(SO4)3 =2 Fe3+ + 3SO42-;CO32— +2H+=CO2↑+H2O,这个方程式表示,可溶性碳酸盐和强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盐、水和二氧化碳,比如:Na2CO3+ H2SO4 = Na2SO4 +CO2↑+H2O,答案为:Na2CO3+ H2SO4 = Na2SO4 +CO2↑+H2O(Q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6.在200 mL由NaCl、MgCl2、KCl组成的混合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大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混合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 mol?L-1,含溶质MgCl2的物质的量为 mol。

 (2)该混合液中KCl的质量为 g。

 【答案】(1)1.0;0.1 (2) 14.9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图像可知,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则该混合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1.0mol?L-1,同理,MgCl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含溶质MgCl2的物质的量为0.5mol/L×0.2L=0.1mol。(2)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则c(K+) + 2c(Mg2+) + c(Na+) = c(Cl-) , c(K+) = 3.0 - 1.0 - 0.5 × 2 = 1.0 mol/L,所以该混合液中KCl的质量为1.0mol/L×0.2L×74.5g/mol=14.9g。

 考点:考查化学计算。

 17.右图为浓硫酸与铜片反应的装置。请回答:

 (1)浓硫酸与铜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乙中品红溶液的现象是 。

 (3)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浓硫酸只体现酸性

 B.试管乙中含有碱液的棉花,其作用是吸收过量的SO2,防止环境污染

 C.反应一段时间后,将试管甲中的溶液缓慢倒入盛有水的烧杯,溶液显蓝色

 D.含0.04mol溶质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铜片反应,能收集到448mL的SO2(标准状况)

 【答案】(1)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品红溶液褪色 或红色变浅 (3) AD

 【解析】

 试题分析:(1)浓硫酸与铜片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乙中品红溶液的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 或红色变浅。

 (3)A.有硫酸铜和二氧化硫生成,则该反应中浓硫酸体现酸性和氧化性,A错误;B.试管乙中含有碱液的棉花,其作用是吸收过量的SO2,防止环境污染,B正确;C.反应一段时间后,将试管甲中的溶液缓慢倒入盛有水的烧杯,由于有硫酸铜产生,因此溶液显蓝色,C正确;D.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稀硫酸与铜不反应,是含0.04mol溶质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铜片反应,不能收集到448mL的SO2(标准状况),D错误,答案选AD。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设计与分析

 【名师点晴】掌握浓硫酸和二氧化硫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难点是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原理以及有关计算。随着反应的进行,酸的浓度逐渐减小引起的质变问题:典型的“三酸变稀”问题就是浓盐酸与MnO2反应、浓H2SO4与Cu、Zn等反应、浓HNO3与Cu等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三种酸都变稀,从而使反应停止或产物发生变化;三种酸放置在空气中由于吸湿或挥发,也可使其变稀。

 18.(12分)NaHCO3和Na2CO3·xH2O的混合物,为了测定x值,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CaCl2、碱石灰均足量)。

 (1)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装置A的试管中装入NaHCO3和Na2CO3·xH2O的混合物3.7 g,用酒精灯加热到反应完全,此时B管增重1.89 g,C管增重0.22 g,则x的值为 。

 (5)该装置还不是很完善,可能使测定结果偏小,应如何改进________。为什么?

 【答案】(1)加热,使NaHCO3分解,使Na2CO3·xH2O失水

 (2)吸收反应中生成的水 (3)吸收反应中生成的CO2

 (4)10

 (5)在C装置后再加一个装有碱石灰的U形管 

 为了防止空气中的CO2和H2O被C装置中的碱石灰吸收

 【解析】

 试题分析:从该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来看:(1)A装置的作用是加热,使NaHCO3分解,使Na2CO3·xH2O失水。(2)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反应中生成的水。(3)C装置的作用是吸收反应中生成的CO2。

 若在装置A的试管中装入NaHCO3和Na2CO3·xH2O的混合物3.7 g,用酒精灯加热到反应完全,此时B管增重1.89 g,C管增重0.22 g,从A,B,C,的作用可以看到:A的试管中装入NaHCO3和Na2CO3·xH2O的混合物总质量3.7 g,B管增重1.89 g,包括NaHCO3分解产生的水,和Na2CO3·xH2O失去的水,C管增重0.22 g,仅仅是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由定量关系可知:2NaHCO3=Na2CO3+H2O +CO2↑ ,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的二氧化和水的物质的量是相同的。所以计算关系如下:

 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

  168 1 18 44

  Z=0.84g Y=0.09 g 0.22 g

 所以Na2CO3·xH2O的质量是3.7 g-0.84g=2.86g

 所以Na2CO3·xH2O中的水的质量是1.89g-0.09g=

 所以x的值为10。

 (5)该装置还不是很完善,可能使测定结果偏小,应在C装置后再加一个装有碱石灰的U形管 

 为了防止空气中的CO2和H2O被C装置中的碱石灰吸收。

 考点:碳酸氢钠 碳酸钠

 点评:熟悉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性质此类问题不难解决。

 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1.与酸反应

 与HCl反应:NaHCO?+HCl ==== NaCl+ H?O+ CO?↑

 与CH?COOH反应:NaHCO?+CH?COOH====CH?COONa+H?O+CO?↑

 2.与碱反应

 与氢氧化钠反应:NaHCO?+NaOH==== Na2CO?+ H2O

 与氢氧化钙反应:要分过量和少量。

 少量:NaHCO?+ Ca(OH)?==== CaCO?+ NaOH + H?O过量:2NaHCO?+ Ca(OH)?==== Na2CO?+ CaCO?↓+ 2H?O

 3.加热

 受热分解:2NaHCO?==△== Na?CO?+ H?O + CO?↑

 4.电离

 碳酸氢钠电离方程式 NaHCO?=Na+ + HCO3﹣。

 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1 风化

 碳酸钠的结晶水合物石碱(Na2CO3·10H2O)在干燥的空气中易风化。

 Na2CO3·10H2O====Na2CO3+10H2O

 2 与酸反应

 Na2CO3+ 2HCl(过量) ==== 2NaCl +H2CO3

 碳酸不稳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H2CO3====H2O + CO2↑

 Na2CO3+ HCl(少量) ==== NaCl + NaHCO3

 3 与碱反应

 Na2CO3+ Ca(OH)2==== 2NaOH + CaCO3↓(碳酸钙白色沉淀,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

 4 与盐反应

 Na2CO3+ BaCl2==== 2NaCl + BaCO3↓(碳酸钡白色沉淀,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

 3Na2CO3+ Al2(SO4)3+ 3H2O ==== 2Al(OH)3↓+ 3Na2SO4+ 3CO2↑

 (氢氧化铝白色沉淀,难溶于水,可溶于酸、碱)

 Na2CO3+CaCl2=====2NaCl+CaCO3↓

 5 与H2O、CO2反应

 Na2CO3+ H2O + CO2==== 2NaHCO3(于碱性环境中沉淀析出)

 19.为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试管甲和丙均用60~80℃的水浴加热5~6 min,试管乙不加热。待试管甲中的溶液冷却后再进行后续实验。

 实验1:取少量甲中溶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实验2:取少量乙中溶液,滴加几滴碘水,溶液变为蓝色,但取少量甲中溶液做此实验时,溶液不变蓝色。

 实验3:取少量丙中溶液加入NaOH溶液调节至碱性,再滴加碘水,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1)写出淀粉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

 (2)设计甲和乙是为了探究 对淀粉水解的影响,设计甲和丙是为了探究 对淀粉水解的影响。

 (3)实验1失败的原因是 。

 (4)实验3中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 。

 (5)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填字母)。

 a.淀粉水解需要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进行

 b.欲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最好在冷却后的水解液中直接加碘

 c.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应先在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中和稀硫酸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并加热

 d.若用唾液代替稀硫酸,则实验1可能出现预期的现象

 【答案】(1)(C6H10O5)n+nH2OnC6H12O6

 (2)温度 催化剂

 (3)没有加入碱中和作为催化剂的稀硫酸

 (4)氢氧化钠与碘反应

 (5)abcd

 【解析】

 试题分析:(1)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最终水解生成葡萄糖,化学方程式是(C6H10O5)n+nH2OnC6H12O6;

 (2)甲与乙的反应物均相同,但甲加热,乙未加热,所以甲乙实验是探究温度对淀粉水解的影响;甲中有稀硫酸,而丙中无稀硫酸,所以甲、丙是探究催化剂对淀粉水解的影响;

 (3)淀粉水解生成的葡萄糖是在酸性条件下,而加入氢氧化铜浊液产生砖红色沉淀时应在碱性条件下,所以应先加入氢氧化钠中和酸后,再加入氢氧化铜,所以实验1无现象;

 (4)加入的碘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碘无法与淀粉反应,所以溶液变化不明显;

 (5)a、根据实验可知淀粉水解需要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进行,正确;b、因为碘已升华,所以冷却后加入碘,可判断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正确;c、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应先在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中和稀硫酸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并加热,根据砖红色沉淀的产生判断产物的还原性,正确;d、唾液中含有淀粉酶,且为中性,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所以可用唾液代替稀硫酸进行实验1,可达到预期的现象,正确,答案选abcd。

 考点:考查淀粉水解实验,水解产物的判断,实验方案的评价

 20.(燃料电池)宇宙飞船上的氢氧燃料电池,其电池反应为:2H2+O2=2H2O,试写出电解质溶液为盐酸时的电极反应式,并指出各电极和介质溶液的pH的变化,若电解质溶液为KOH时又如何?

 【答案】若电解质为盐酸时:

  负极:2H2-4e—=4H+?

 ?pH变小

  正极:O2+4H++4e—=2H2O

  pH变大

 结论:溶液被稀释,pH变大。

  若电解质为KOH时:

  负极:2H2-4e—+4OH-=4H2O

  pH变小

  正极:O2+2H2O+4e=4OH-?

 pH变大

  结论:溶液被稀释,pH变小。

 【解析】在负极氢气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在正极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若消耗H+,则pH增大;若消耗OH-,则pH减小;若生成OH-,则pH增大;若生成H+,则pH减小。若稀释酸溶液,则pH增大;若稀释碱溶液,则pH减小。

 21.某混合物A,含有Al2(SO4)3、Al2O3和Fe2O3,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图所示的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涉及分离溶液与沉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2)写出以下4种物质的化学式为: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

 (3)沉淀F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沉淀E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G与过量稀氨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过滤;(2)Al2O3、Fe2O3、NaAlO2、Al(OH)3;Al2O3+2OH-=2AlO2-+H2O;Al(OH)3+3H+=Al3++3H2O;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

 【解析】

 试题分析:A是Al2(SO4)3、Al2O3和Fe2O3的混合物,加入水中,Al2O3和Fe2O3不溶解,进入沉淀F中,溶液G中含有Al2(SO4)3;向F中加入NaOH溶液,氧化铝发生反应:Al2O3+2NaOH=2NaAlO2+2H2O,得到的溶液D含有NaAlO2,沉淀C是Fe2O3;向溶液G中加入过量的氨水,发生反应:Al2(SO4)3+6 NH3·H2O=3(NH4)2SO4+2Al(OH)3↓,形成的沉淀E是Al(OH)3,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可以与NaOH发生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将氢氧化铝加热,会发生分解反应:2Al(OH)3Al2O3+3 H2O。(1)图中涉及分离溶液与沉淀的方法是过滤;(2)物质的化学式为:B是Al2O3、C是Fe2O3、D是NaAlO2、E是Al(OH)3;(3)沉淀F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沉淀E是Al(OH)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可以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铝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一水合氨是弱碱,与铝盐溶液发生反应产生氢氧化铝沉淀和硫酸铵,溶液G与过量稀氨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

 【考点定位】考查混合物的分离方法、铝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转化、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

 【名师点睛】铝盐、偏铝酸盐都可以溶于水,氧化铝、氢氧化铝都难溶于水,它们都是两性物质,可以与强酸、强碱发生反应,与酸反应产生铝盐,与碱反应产生偏铝酸盐,向铝盐溶液中加入弱碱,无论碱是否过量,只能形成氢氧化铝沉淀;若加入强碱,首先反应产生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是过量的强碱与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铝反应产生可溶性的偏铝酸盐,氢氧化铝不稳定加热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氧化铝和水。可根据铝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结合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若是离子反应,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再结合电荷守恒进行书写及判断其正误。

 22.有机物X的分子式为C13H14O8,下图是X发生反应的转化关系图及某些物质的信息:

 已知:E、F、G、H、X都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且1molG和H分别与足量NaHCO3反应消耗NaHCO3的物质的量相同,其中H无支链且能使溴水褪色,E遇FeCl3溶液显紫色分子内有4种不同环境的氢,且个数比为1:1:2:2。请回答:

 (1)有机物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2)B与G反应可生成高分子化合物M,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若X不与Fe3+显紫色,则X可能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4)F可作为食品饮料的添加剂,它的聚合物可作为手术缝合线等材料

 已知:I:

 Ⅱ:

 由B经过下列途径可合成F(部分条件略)

 N→R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R→T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乙二醇

 (2)n HOOC-COOH+n HOCH2CH2OH+(2n-1)H2O

 (3)

 (4)取代

 【解析】

 试题分析:E、F、G、H、X都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说明E、F、G、H、X均含有-COOH,且1molG和H分别与足量NaHCO3反应消耗NaHCO3的物质的量相同,其中H无支链且能使溴水褪色,可知H为HOOCCH=CHCOOH,G为HOOCCOOH,因B氧化后得到G,可知B为HOCH2CH2OH,E遇FeCl3溶液显紫色分子内有4种不同环境的氢,且个数比为1:1:2:2,可知E为,A为,综上分析可知X为

 ;(1)B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OH,名称为乙二醇;(2)B与G反应可生成高分子化合物M为,该反应方程式为:n HOOC-COOH+n HOCH2CH2OH+(2n-1)H2O;(3)X的水解产物为,,,所以X的结构简式为:

 ;(4)乙二醇与HBr反应生成P,P为1,2一二溴乙烷, P与NaCN发生取代反应后再酸化,得到1,4-丁二酸,即为N,N与氯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即为R,R

 在NaOH的水溶液里加热发生水解反应得到T,T酸化后得到F,可知:N→R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R→T的化学方程式是

 。

 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简式的推断和有机合成。

推荐访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考试卷 山东省 高二
上一篇:教育捐赠协议书2篇
下一篇:市水利局党组20XX年度民主生活会综合情况报告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