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语文二下《1找春天》教案「刘敏萍」(市优质课)内江市第七初级中学校

来源:心理咨询 发布时间:2020-10-17 点击:

教学目标 1、  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 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 2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虽然是二年级的小朋友,但是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天天畅游于大自然中,对春天有着切身的感受。他们能把自己对春天的体验融入课文的学习中,与课文的描写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乐于去观察、发现和想象。

3重点难点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悟读文。

4教学过程 4.1 第二学时 4.1.1新设计 一、看视频,引入新课 1、播放视频,学生边观看边想:图上描绘的是什么季节? 2、生说,师板书:春天。

3、师: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了人间,让我们跟着文中的小朋友继续踏上寻找春天的旅程吧!板书:找。

4、生齐读课题,质疑。(为什么找?乐意找吗?怎样找的?找到了吗?) 二、走进文本,找春天。

1、师范读,思考以上问题。

2、谁知道文中的小朋友们为什么去找春天?师出示句子: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1)、生读句子,理解“害羞”。(指早春的景物特征不明显。) (2)、观察“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两个词的特点。,并照样子说词。(欢欢喜喜、弯弯曲曲) 3、师:春天遮遮掩掩的,小朋友们怎样才能找到呢?生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

(1)、生说。

(2)、师出示句子: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

(3)、生“仔细”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4)、生齐读第三自然段,想:你从“仔细”一词中体会到了什么?(只有细心的小朋友才能发现春天的美。) 4、师:春天躲躲藏藏的,小朋友们乐意去找吗? (1)、出示第二自然段: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2)、指生读句子,圈出写小朋友们动作的词。

(3)、师:若把“冲出”换成“走出”,“奔向”换成“跑向”行吗?出示句子,比较句子,体会小朋友们找春天的心情。(激动、急切、向往)    5、师:小朋友们多么急切地向往春天啊!他们仔细地找,找到春天了吗?请同学们按要求学习4—7自然段。

     (1)、出示学习要求:           读:自由读4—7自然段,选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多读几遍。

          想:所选的自然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说:描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生按要求学习。

     (3)、交流学习体会。(如:我喜欢第四自然段,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刚探出头的小草比作春天的眉毛。从“探出”看出这也是一个拟人句。用这两种修辞手法把刚发芽的小草写得非常形象。)      (4)、师:你能仿写这样的句子吗?引导学生仿写句子。(如:柳条在风中舞蹈,那是春天的丝带吧?) 7、师:小朋友们找到了春天,还从文中哪里看出?请同学们齐读8自然段。

(1)、生齐读。

(2)、读后交流。

     师:第八自然段哪句话具体告诉我们小朋友们找到了春天?      生:齐读第三句话,并标出描写春天景物的词,再交流。

     师:此时,我想起了一句描写春天的古诗(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你们想到了哪句描写春天的诗句?     生:交流诗句。

(3)、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4)、师问:省略的春天景物,你们找到了吗?现在我们来比赛:看谁能加上收集到的春天的景物,把第八自然段中的第二句话写得更生动、更具体。

(5)生写句子。

(6)、生写后交流。(如: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樱桃花在枝头笑,我们听到了春雨在沙沙响,我们闻到了浓浓的泥土香,我们触到了春风暖。) 三、看板书总结,赞美春天。

1、师:孩子们,我们跟着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寻找到了春天,(看板书总结),真是大饱眼福。此时,我们怎能不兴奋和激动呢?让我们一起欢呼春天的到来吧!(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句子,生朗读。)此刻,你们一定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吧!能用一个成语或四字词语来赞美春天吧! 2、生赞美春天。

3、师寄语:是啊!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春天是五彩斑斓的世界。同学们,请睁大你们的睛眼,处处留心生活,张开双臂去拥抱美丽的春天吧!(放音乐《春天在哪里》)。

附板书设计:                    找春天                小草         探出头                野花        早开了                树木        吐嫩芽                小溪        解冻了

推荐访问:
上一篇:苏教版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下一篇:最新电大专科《外国文学》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2)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