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学教学仪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范文

来源:教师资格 发布时间:2020-12-25 点击:

 广西医学教学仪器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泓域咨询/ /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报告说明

 生理驱动是基于生理仿真建模技术,用数学模型来刻划生理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内在联系,使用差分方程结合反馈控制机制,动态响应参数变化,并通过计算机语言构建的一个功能全面的、可扩展的人体生理模型。它包括心血管、呼吸、消化、肾脏、神经等几大生理系统模型以及药代和药效系统模型,同时描述了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反馈关系。生理驱动能够模拟不同生理、病理和药理条件下人体各生理系统的运行状态,例如可以模拟各种慢性、急性疾病等条件下人体的生理反应;能够实时的对创伤和医疗干预做出反应。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67144.58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53080.1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9.05%;建设期利息 1308.29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95%;流动资金 12756.14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9.00%。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 197700.00 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 157479.78 万元,净利润 24730.79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17.06%,财务净现值 1057.86 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 4.93 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

 “十三五”时期最大的挑战是实现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最强的制约是创新能力不足和人才紧缺,最突出的短板是脱贫攻坚和民生改善,最硬的任务是实现“两个建成”尤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着力在优结构、增动力,扬优势、补短板上下功夫,努力走出一条新常态下具有广西特色的发展之路。

 该报告是从事一种经济活动(投资)之前,双方要从经济、技术、生产、供销直到社会各种环境、法律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项目是否可行,估计成功率大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程度,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

 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

 目录

 第一章

 项目概论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

 第三章

 行业发展及市场分析

 第四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第 五章

 项目选址分析

 第六章

 建筑技术方案说明

 第七章

 原材料及成品管理

 第八章

 工艺技术及设备选型

 第九章

 环保方案分析

 第十章

 劳动安全评价

 第十一章

 项目节能方案

 第十二章

 组织机构、人力资源分析

 第十三章

 进度规划方案

 第十四章

 投资计划

 第十五章

 经济效益

 第十六章

 招标方案

 第十七章

 项目风险分析

 第十八章

 总结

 第十九章

 附表

 第一章

 项目概论

  一、项目名称及投资人

 (一)项目名称

 广西医学教学仪器项目

 (二)项目投资人

 xx 投资管理公司

 (三)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 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

 二、编制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采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次设计,分期实施的建设原则。

 2、根据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合理制定生产纲领和技术方案。

 3、坚持市场导向原则,根据行业的现有格局和未来发展方向,优化设备选型和工艺方案,使企业的建设与未来的市场需求相吻合。

 4、贯彻技术进步原则,产品及工艺设备选型达到目前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合理使用项目资金,将先进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做到投入少、产出多,效益最大化。

 5、严格遵守“三同时”设计原则,对项目可能产生的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三、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

 3、《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

 4、《现代财务会计》;

 5、《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

 6、国家及地方有关政策、法规、规划;

 7、项目建设地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规;

 8、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材料及相关数据;

 9、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

 四、编制范围及内容

 依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有关部门的行业发展规划以及项目承办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项目的建设要求,对项目的实施在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研究、分析和预测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与建设规模,并提出主要技术经

 济指标,对项目能否实施做出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确定建设条件与项目选址。

 2、确定企业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

 3、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4、分析技术、经济、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情况。

 5、预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国民经济评价。

 五、项目建设背景

 自 2011 年起,医教行业市场情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 号),开始建设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中央财政在 2014、2015 年两年分别投入 10 亿元、15 亿元人民币用以支持共计 500 家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培训设备采购。2013 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要求“到 2015 年,各省(区、市)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到 2020 年,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截止 2015 年 12 月,中国医疗卫生

 机构达到 98.35 万个,若未来我国医疗机构数持续增长,在全科医生和住院医师等相关政策带动下,我国医教行业在医院市场中的需求规模巨大。

 《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也对医学人才培养进行了长远的规划,指出要加强医教协同,建立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供需平衡机制;改革医学教育制度,加快建成适应行业特点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医学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以全科医生为重点,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住院医师与专科医师培养培训制度,建立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强化面向全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加强全科、儿科、产科、精神科、病理、护理、助产、康复、心理健康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加强药师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卫生应急、卫生信息化复合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建立以国家健康医疗开放大学为基础、中国健康医疗教育慕课联盟为支撑的健康教育培训云平台,便捷医务人员终身教育。从长期来看,医学教育行业的市场规模仍将维持在持续成长阶段。

 “十三五”时期最大的挑战是实现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最强的制约是创新能力不足和人才紧缺,最突出的短板是脱贫攻坚和民生改善,最硬的任务是实现“两个建成”尤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

 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着力在优结构、增动力,扬优势、补短板上下功夫,努力走出一条新常态下具有广西特色的发展之路。

 六、结论分析

 (一)项目选址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 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139.42 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二)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医学教学仪器 750000 台的生产能力。

 (三)项目实施进度

 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24 个月。

 (四)投资估算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67144.58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53080.1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9.05%;建设期利息 1308.29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95%;流动资金 12756.14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9.00%。

 (五)

 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 67144.58 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 投资管理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40444.58 万元。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 26700.00 万元。

 (六)经济评价

 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197700.00 万元(含税)。

 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157479.78 万元。

 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24730.79 万元。

 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7.06%。

 5、全部投资回收期(Pt):4.93 年(含建设期 24 个月)。

 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25014.56 万元(产值)。

 (七)社会效益

  本项目实施后,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国家及地方财政收入,带动产业升级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由于本项目环保治理手段完善,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

 92946.57

 约 139.42 亩

 1.1

 总建筑面积

 ㎡

 118971.61

 容积率 1.28

 1.2

 基底面积

 ㎡

 52050.08

 建筑系数 56.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370.05

  1.4

 基底面积

 ㎡

 52050.08

  2

 总投资

 万元

 67144.58

  2.1

 建设投资

 万元

 53080.15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46824.48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4941.93

  2.1.3

 预备费

 万元

 1313.74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1308.29

  2.3

 流动资金

  12756.14

  3

 资金筹措

 万元

 67144.58

  3.1

 自筹资金

 万元

 40444.58

  3.2

 银行贷款

 万元

 26700.00

  4

 营业收入

 万元

 1977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157479.78

 ""

 6

 利润总额

 万元

 32974.39

 ""

 7

 净利润

 万元

 24730.79

 ""

 8

 所得税

 万元

 8243.60

 ""

 9

 增值税

 万元

 7137.21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7245.83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22626.64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54420.09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25014.56

 产值

 14

 回收期

 年

 4.93

 含建设期 24 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17.06%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1057.86

 所得税后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

  一、行业背景分析

 1、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现状

 (1)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将促进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

 据世界人口网信息,到 2050 年,全球 60 周岁以上人口将近 20 亿,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芬兰等国老龄化问题严重。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 2015 年底中国 65 岁以上老年人人口已达 1.44 亿,每年新增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 600 万,其中60%-70%需要医疗服务。2021 年至 2050 年是我国人口加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数量平均每年增加 620 万人,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到 2050 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 4 亿人,老龄化水平达到 30%以上。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势必导致失能老人的增加,医疗需求增加,而医学教育事业的提升将改善老人身体的状况。

 (2)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显著增长

 医疗卫生作为人的基本需求,具有明显的刚性特征,医疗卫生支出往往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优先得到满足。同时,医疗卫生支出与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密切相关。《2016 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截至 2015 年 12 月底,中国医疗卫生机构达到 98.35 万个,相比于 2009

 年显著增长,说明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医疗卫生机构方面的投入,医疗卫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国家对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仍然会进一步加大。

 (3)我国医疗支出与发达国家仍存在明显差距

 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从 2010 年至 2014 年,我国的医疗卫生总支出占 GDP 的比重处于 5%左右,而美国、德国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的比例均高于我国水平,其中美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占 GDP 比重超过了17%,是我国的 3 倍以上,我国的医疗卫生支出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明显差距。2014 年我国人均医疗卫生支出 419.73 美元,远远低于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国家,印度人均医疗卫生支出只有 75 美元,说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体现在医疗卫生的支出状况,我国医疗卫生支出与发达国家仍存在明显差距。

 (4)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有待提高

 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相比,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有待提高。根据《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 年)》显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护士数、床位数相对较低。执业(助理)医师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仅为 45%;注册护士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仅为 10%。

 (5)医疗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始于 2009 年新的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经过政府和广大医疗工作者的努力,取得了显著地成效。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初步建立,13 亿多人口看病就医有了基本保障。我国公共卫生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可及性不断提高,服务条件明显改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传染病的能力明显增强。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百姓就医压力变小,就医频率明显提高。医改在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培养专业医学人才,提高药品质量的基础上压低药价,鼓励尝试“互联网+”在医学方面的应用,医疗改革向更深层的方向发展。

 2、医学教育行业发展现状

 (1)构建以“5+3”为主体、以“3+2”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 6 部门发布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从 2015 年起,将大力推进以“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将 7 年制临床医学教育调整为“5+3”一体化人才培养,即 5 年本科阶段合格者直接进入本校与住院医师规

 范化培训有机衔接的 3 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阶段。另外,助理全科医生培训采取“3+2”模式,即完成 3 年医学类专业高职(专科)教育的毕业生,在培训基地接受 2 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

 国际经验表明,培养一名临床医生,须经历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包括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继续教育三个阶段。其中,毕业后教育,特别是住院医师培养,是实现学生向医生转变的关键环节。但当前,我国的医学教育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医学教育学制学位多轨并存,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临床医学人才标准化、规范化培养制度建设,特别是职业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等;支撑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制度的育人机制、条件保障亟待完善。

 (2)基于真实病例的教学方法逐渐成为医学教育的主流

 一个优秀的临床医生的成长需要经历种类繁多的培训学习,包括临床操作技能训练,临床思维的训练等等,这些训练都需要专业的配套课程来支撑。但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性所限,所有课程的开发都需要有专业的人员提供素材,并由专门的人员进行改编和应用。基于临床真实病例的教学方法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1986 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引入该方法。近几年基于真实病例的教

 学方法逐渐成为医学教育的主流,这种教学方法可以缩短课堂与临床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临床。

 (3)模拟教学成为医学教学的一种新型模式

 医学是一个特殊的学科,这个学科的受体是人体,稍有差错就有可能导致病人的病情恶化,甚至导致病人死亡。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医学教学需求,因此 PBL(Problem-BasedLearning)、CBL(Case-BasedLearning)、模拟教学等一系列新的教学模式涌现出来,其中模拟教学成为倍受关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随机抽取 30,121 个病例进行过调查,其中发生医疗事故率为3.7%,而在医疗事故中有 58%是可以通过训练避免的。通过系统的医学模拟训练预防和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进入 21 世纪,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外汇储备不断提升,使中国有实力引进国外先进的医学模拟教育模式和产品,提高中国的医学教育水平。同时,国人思想观念的变化促进了医学模拟教育的广泛开展。模拟医学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医学教学水平已经得到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公认。

 医学模拟教育是填补医学教育资源和医学再教育资源匮乏的有效途径。由于我国的医疗体制还需进一步的健全,加上部分媒体的舆论

 导向,导致了医患纠纷的增多,医患矛盾的激化,这也导致了学生在临床上实践机会极大减少,实习生和患者的交流互动机会也极大地减少,还有部分患者甚至拒绝实习生的问诊及体格检查,这就降低了实习生的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及对疾病的诊断能力。如何大规模培养合格的医学生成为困扰医科院校的难题。而医学模拟教育正是抓住了这个切人点,为广大医学生和住院医师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使他们能够获得临床基本技能。

 (4)互联网在线教育成为继续医学教育的有效途径

 医学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基础教育阶段和继续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为医学生提供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而更多的医学知识、专业技术和医学新理论、新进展的学习来源于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和长期的医学实践。继续医学教育是保持教育延续性的需求,也是医学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是社会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要求。

 随着无线技术发展 4G 网络和 Wifi 无线网络在医学院校和医院的基本覆盖,移动终端设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学生和医护人员中普及,且这些移动终端的功能日益强大,移动学习有实现的基础。目前人们生活及工作节奏明显增快,较难有固定、完整的时间段进行学习,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方式。

 二、产业发展分析

 1、《“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

 加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大力加强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推进助理全科医生培训;逐步扩大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实施范围,提高补助标准,增强吸引力;加强全科、儿科、精神科、临床心理、产科、生物安全、病理、麻醉、康复、急救、重症医学、传染病、老年医学、遗传咨询等各类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到 2020 年,全国卫生计生人员总量达到 1255 万人,全科医生达到 30 万人以上,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达到 2.50 人以上、注册护士达到 3.14 人以上、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达到 0.83 人以上。

 2、《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

 改革医学教育制度,加快建成适应行业特点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医学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以全科医生为重点,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住院医师与专科医师培养培训制度;强化面向全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加强全科、儿科、产科、精神科、病理、护理、助产、康复、心理健康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

 养培训;加强药师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卫生应急、卫生信息化复合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建立健康教育培训云平台,便捷医务人员终身教育。

 3、《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16 年重点工作任务》

 支持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加强儿科、精神医学、助产等紧缺专业人才培养。采取推进高等院校儿科医学人才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生适当向儿科专业倾斜、开展县市级儿科医师转岗培训、增加全科医生儿科专业技能培训等措施,加强儿科医务人员队伍建设。根据毕业生数量和岗位需求,规范化培训儿科住院医师 5000 名。加大老年医学、康复、健康管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培养力度。创新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机制。

 4、《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实施意见》

 2016 年起,以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为重点开展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工作,兼顾有需求的村卫生室等其他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到 2020 年,原则上所有新进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疗岗位的高职(专科)学历的临床医学毕业生均需接受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到 2025年,初步形成以“5+3”全科医生为主体,以“3+2”助理全科医生为补充的全科医生队伍,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5、《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

 培训对象为:院校毕业后新进入护理岗位工作的护士。根据《护士条例》等,结合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要求,开展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通过培训,新入职护士能够掌握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沟通交流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所需的专业照顾、病情观察、协助治疗、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护理服务能力;增强人文关怀和责任意识,能够独立、规范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6、《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

 2016 年,遴选有条件的专科启动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在总结评估的基础上逐步推开,力争到 2020 年在全国范围初步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全国统一制定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培训基地设在经过认定的条件良好的三级医疗机构,培训基地下设若干专科基地,专科基地由本专科科室牵头,会同相关轮转培训科室等组成。加强医教协同,教育部门在设置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指导高校制定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时,要统筹考虑专科医师岗位需求,密切与卫生计生部门的沟通协调。

 7、《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 年)》

 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医疗、公共卫生、中医药以及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制订有利于卫生人才培养使用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医教协同工作,深化院校教育改革,推进院校医学教育与卫生计生行业需求的紧密衔接,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开展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推动完善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培养合格临床医师。

 “十三五”时期,广西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缓慢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化。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加快孕育,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趋势明显。国家扶持中西部地区培育新的增长点,支持贫困地区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为广西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未来五年,广西将由低中等收入向中上等收入跨越,由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水平提升,工业化由中期阶段向中后期阶段发展,人民生活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空间广阔、潜力巨大。

 必须清醒看到,世界经济仍在深度调整,复苏进程艰难曲折。我国“三期叠加”特征明显,新旧增长动力逐步转换,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广西在工业化中期阶段进入新常态,面临的挑战更加复杂严峻,主要是稳增长压力大,传统增长动力减弱,新兴增长动力难以接续;转型升级难度大,传统产业面临困境,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创新能力薄弱;资源约束趋紧,土地、能源、人才等供需矛盾突出,环境质量有所下降;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水平与全国差距大,贫困量多面广程度深,短板瓶颈明显;开放型经济水平不高,区位优势和通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与东盟和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亟待加强。

 第三章

 行业发展及市场分析

  一、行业基本情况

 1、行业技术水平

 本行业是特殊的高科技行业,医学模拟教育产品综合了医学、电子、自动化控制、仿生、计算机、网络以及虚拟现实等多种先进技术。行业对科研能力和技术要求较高,其高科技性也决定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科研创新开发能力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持续领先发展的源动力。近年来行业技术水平的发展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

 (1)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简称 VR)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设备等方面。模拟环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实时动态的三维立体逼真图像。感知是指理想的 VR 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除计算机图形技术所生成的视觉感知外,还有听觉、触觉、力觉、运动等感知,甚至还包括嗅觉和味觉等,也称为多感知。自然技能是指人的头部转动,眼睛、手势、或其他人体行为动作,由计算机来处理与参与者的动作相适应的数据,并对用户的输入作出实时响应,并分别反馈到用户的五官。

 VR 在医学方面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虚拟环境中,可以建立虚拟的人体模型,借助于跟踪球、HMD、感觉手套,学生可以很容易了解人体内部各器官结构。在医学院校,学生可在虚拟实验室中,进行“尸体”解剖和各种手术练习。用这项技术,由于不受标本、场地等的限制,所以培训费用大大降低。一些用于医学培训、实习和研究的虚拟现实系统,仿真程度非常高,其优越性和效果是不可估量和不可比拟的。例如,导管插入动脉的模拟器,可以使学生反复实践导管插入动脉时的操作;眼睛手术模拟器,根据人眼的前眼结构创造出三维立体图像,并带有实时的触觉反馈,学生利用它可以观察模拟移去晶状体的全过程,并观察到眼睛前部结构的血管、虹膜和巩膜组织及角膜的透明度等。

 (2)力反馈技术

 虚拟手术系统可以为医生提供一个虚拟的 3D 环境以及可交互操作平台,逼真的模拟临床手术的全过程。但是,该领域的大部分研究仅限于仿真的可视化阶段,由于缺乏触觉效果,医生在虚拟环境下完成的手术与临床环境差别很大。为了解决上述难题,力反馈概念引入虚拟手术系统,通过对手术器械和软组织等形变过程进行实时数值计算,模拟出软组织的变形情况和器械受力状态,并通过外接的力反馈输出

 设备,使医生在手术操作中,感知到反馈力的存在,更好的达到临床手术的训练效果。

 (3)生理驱动技术

 生理驱动是基于生理仿真建模技术,用数学模型来刻划生理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内在联系,使用差分方程结合反馈控制机制,动态响应参数变化,并通过计算机语言构建的一个功能全面的、可扩展的人体生理模型。它包括心血管、呼吸、消化、肾脏、神经等几大生理系统模型以及药代和药效系统模型,同时描述了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反馈关系。生理驱动能够模拟不同生理、病理和药理条件下人体各生理系统的运行状态,例如可以模拟各种慢性、急性疾病等条件下人体的生理反应;能够实时的对创伤和医疗干预做出反应。

 生理驱动可以作为单独的生理仿真软件,也可以与模拟人相结合。以生理驱动为核心的高仿真病人模拟系统可以为医学临床教学提供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基于生理驱动的模拟人可以根据案例设计真实的模拟出人体的各种症状、体征和对诊疗干预的反应,让学生感受病人病情的变化,为学生提供接近真实的临床实践体验,提高学生临床应变和协作能力。

 生理驱动还可以与现有的虚拟医学教学系统相结合,例如与虚拟手术仿真系统结合,模拟手术过程中人体生理变化,让学生在练习手术操作技术的同时获得更真实的临床感受。

 相对于传统的临床教学,基于生理驱动的高仿真病人模拟系统在保障病人安全的同时,提供高度真实的临床场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操作能力。

 2、行业和产品的发展历程

 (1)医学教育行业发展历程

 医学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医学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进步、人民健康紧密相连。医学教育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最初的师承和家传形式的医学教育。这种教育形式在东西方类似。第二个阶段是学校医学教育出现,我国早在魏晋时期,就出现学校形式的医学教育,到隋唐时期,有了官办的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署;欧洲在 13 世纪出现了最早的政府认可的医学院,进行以基础医学为主的教学。第三个阶段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教学,开始于 18 世纪后半叶,是现代医学教育的雏形。第四个阶段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实习”教学模式的普遍应用,20 世纪初弗莱克斯纳报告问世后,提出高标准举办医学教

 育,生物科学与医学相结合,现代医学教育得到建立和发展。第五个阶段是在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三阶段连续统一体形成,20 世纪 50 年代后,现代医学教育快速发展并不断完善。

 1949 年,中国已有 56 所医学院、系。经过院系调整,1952 年,全国有高等医学院校 44 所。1958 年,“教育革命”形成大办学校高潮;到 1960 年,高等医学院校由 1957 年的 37 所猛增至 204 所;到 1963年,高等医药院校经过调整只保留了 85 所。“文化大革命”期间,医学教育受到严重影响;1972 年医学院校恢复招生,主要为工农兵大学生。直到 1977 年高考恢复,各医学院校恢复正常招生,医学教育才得以重新步入正轨。到 1982 年,医学院校数目扩展到 116 所,每年大约有 30000 新生分别学习西医学、中国传统医学和其他健康科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 年全国共有医学类专业(含研究生、普通本科、成人本科、网络本科、普通专科、成人专科、网络专科、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共计 566.87 万人,未来一段时期内各类医学院校将成为我国医教行业市场需求的重要部分。

 (2)医学模拟教育行业发展历程

 依据医学教学模型的发展历程,国际医学教育界将医学模拟教育的发展划分为具有显著标志的五个阶段。

 ①以基础解剖模型应用为主的阶段

 公元 1736 年,中国蒙古族医生觉罗伊桑阿用袋装笔管模拟骨关节进行整骨教学,开创了人体解剖学的基础局部模型的先河。经过多年产业化的发展,现在生产的基础解剖模型更逼真、更精美,更方便使用。

 ②局部功能性模型参与教学的发展阶段

 随着材料学与制造业工艺技术的发展,局部功能型模型 PTT(PartialTaskTrainer)成为早期模拟医学教育的助力器。局部功能性模型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降低医学生掌握人体器官功能的难度,学生可以在没有任何外界压力的情况下,全神贯注地针对局部模型反复进行技能练习。局部功能性模型中,一部分用来模仿演示人体结构,还有一部分通过力学和其他方式来介绍人体生物学观念,材质和手感逼真与否成为此类产品性能高低的重要评判准则。

 ③计算机交互式训练模型的兴起与应用阶段

 20 世纪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在医学教学领域里,计算机交互式训练模型应运而生。计算机交互式模拟系统通过计算机软件将具有各种医学操作和人体体征的模型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了对某一操作过程的模拟,观察模型生理和药理反应,实时对其进行治疗。这种模

 型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一部分单独功能训练,通过调整系统的计算机程序,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和测试使学生得到了一种完整的医学治疗过程的训练,同时可以随时控制过程进度和速度,并可以反复训练。

 ④生理驱动型模型的诞生

 20 世纪 90 年代,现代仿生学和计算机软件技术实现了飞跃,美国METI 公司生产的具有“生理驱动功能”的真正意义上的高端医学模拟系统——HPS&ECS 诞生了。尽管计算机交互式训练模拟系统也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入了教学系统,但是生理驱动型模拟系统集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药代动力学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生理学功能、病理生理学功能、药理学功能以及广泛的治疗方法于一体,让模型人能够实时自动模拟出真实人体的各种症状、体征和对各种操作的反应,创造了一个全功能的临床模拟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全新的实践体验。利用该系统培训所带来的互动交流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加强是其他模型人无可比拟的,能够全面评估出学生理论与临床技能综合素质的高低。

 ⑤虚拟培训系统的兴起

 并行于生理驱动型模型人的诞生,虚拟培训系统是高端模拟技术发展的另一个微观方向。与生理驱动型培训系统针对的模拟真实的病人不同,虚拟培训系统更多地是强调对病人诊治过程和方法的真实再

 现。此系统通过软件创造了虚拟的病人环境和病情,操作者通过计算机屏幕或者视觉眼镜看到手术中的真实场景,听到患者反应的声音,犹如身临其境;同时,通过作用于电子硬件载体的“力反馈”技术,真实感受到自己在医疗操作过程中的各种触觉信息。虚拟培训系统将计算机软件与电子硬件载体完美结合,将医疗操作中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融为一体,主要应用在三级学科医生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之中。

 3、行业的经营模式、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

 (1)行业经营模式

 ①代理模式

 行业内企业通过与国内外相关医教设备生产企业签订代理销售产品的协议,根据客户特定需要从医教设备生产企业采购医学模拟教育产品销售给客户。在这种经营模式下,企业无需自主生产,以贸易方式居间代理销售相关医教产品。

 ②自主研发生产模式

 行业内企业主要以自身研发技术成果为核心,通过采购计算机、电子元件、化工原料(PVC/硅胶)等原材料,加工生产自主研发的医教产品,通过经销或直销方式将生产产品或培训方案销售给下游客户,医学模拟教育行业下游客户主要集中于医学院校及各类型医院。

 ③综合解决方案模式

 单纯依靠代理或自主研发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代理模式下的企业面临客户开发成本高、产品毛利低、采购依赖性等问题,难以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由于本行业的产品线较广,产品细分品种很多,如果单靠自主研发生产,则研发时间长、开发成本大,导致产品线覆盖不够广泛,无法形成综合解决能力。为解决上述两种模式的缺陷,一方面在研发中增加投入,开发主流产品;另一方面则代理销售国内外其他厂商的产品,以丰富产品线,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服务能力。

 (2)行业的区域性

 本行业无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但受到地区资源环境、政策规划、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本行业市场及企业分布上表现出向经济、教育、工业等发达城市和地区集中的特点。

 (3)行业的周期性和季节性

 本行业属于与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密切的行业,刚性需求较强,因此行业周期性特征不明显,经济波动对行业的影响不明显。

 由于本行业的终端客户主要为医学院校和医院,大部分属于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受采购流程、预算开支、年末结算、节假日等因素影响,医学院校、医院、诊所等机构通常于下半年购置医教产品。因

 此,对应本行业上半年的销售业绩通常低于下半年,第三、第四季度是经营旺季,特别是第四季度销售额占全年比重通常较高。总体来说,医学模拟教育行业存在一定的季节性特征。

 二、市场分析

 1、医疗卫生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均收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更加重视疾病的预防,使得我国医疗机构诊疗人数持续增长,进而使得医疗行业的刚性需求不断增长。根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2015 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5 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 76.99 亿人次,比上年增加 0.97 亿人次,增长率为 1.28%。2015 年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 5.6 次

 医疗卫生市场医疗卫生行业及其配套产业的发展在世界各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经济增长中都具有重要地位。我国 2005 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 8,660 亿元,到 2015 年我国卫生总费用达到了 40,975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 16.8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总量的增长、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居民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卫生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持续较快增长。

 2007-2015 年间,我国医疗机构数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0.94%;同期医疗机构床位数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8.32%。大量医疗卫生机构的和床位的增加体现了医疗卫生市场的需求的强烈,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卫生医疗卫生市场在未来几年存在极大的拓展空间。

 2、医学教育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根据对下游需求客户的统计分类,医教行业市场需求主体分为医学院校和医院两类。全球著名市场调查机构 Technavio 于 2017 年 1 月发布了《GlobalMedicalEducationMarket2017-2021》的报告,该报告预测全球医学教育市场在 2017-2021 年间将以 17%的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

 (1)医学院校和开设医学类专业院校市场

 在 2014 年之前,行业客户主要集中在医学院校,医院本身购买医教产品较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 年全国共有医学类专业(含研究生、普通本科、成人本科、网络本科、普通专科、成人专科、网络专科、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共计 566.87 万人,未来一段时期内各类医学院校将成为我国医教行业市场需求的重要部分。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等院校及医学院校的不断扩招,不同学历医学专业学生的招生数也呈逐年递增趋势。医学本科生、研究生扩招对医

 学教学设备形成强劲的需求市场。随着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声光技术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客户采购已经不仅限于医教模型,还包括与医学模拟教育相关的配套设施,包括测试仪表、计算机软件、光学设备等一系列的辅助设备,该类配套设施的采购拓展了医教设备的外延,进而给该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我国医疗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医疗教育模式、重视和加大对医疗教育的投入,若按照当前发展趋势,医教行业在各类医学院校市场中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2)医院及医疗卫生机构消费市场

 自 2011 年起,医教行业市场情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 号),开始建设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中央财政在 2014、2015 年两年分别投入 10 亿元、15 亿元人民币用以支持共计 500 家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培训设备采购。2013 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要求“到 2015 年,各省(区、市)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到 2020 年,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据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截止 2015 年 12 月,中国医疗卫生机构达到 98.35 万个,若未来我国医疗机构数持续增长,在全科医生和住院医师等相关政策带动下,我国医教行业在医院市场中的需求规模巨大。

 自 2006 年至 2015 年,我国执业(助理)医师人数增长了约 45%,卫生技术人员人数增长幅度约 69%,十年间我国卫生医疗人员的队伍不断壮大。卫生医疗队伍的壮大为医学教学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与医学教学相关的医教设备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商机。

 《“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指出,到 2020 年,全国卫生计生人员总量达到 1,255 万人,全科医生达到 30 万人以上,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达到 2.50 人以上、注册护士达到 3.14 人以上、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达到 0.83 人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政府制订了有利于卫生人才培养使用的政策措施,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构建以“5+3”为主体、以“3+2”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坚持人才投入优先保障,加大卫生计生人才开发投入力度,发挥人才项目的引导作用,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入机制和多部门协同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健全医疗卫生机

 构经费补偿机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分配方式和激励约束机制。

 (3)国家政策刺激市场需求

 2011 年以来,我国加大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力度、健全和完善医疗卫生管理服务体系政策的影响,我国医学教学设备行业随之进入了高增长期。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首批中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认定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要求在各地一定资质以上医院建立医疗培训基地。2013 年,中央财政下拨年中央基建投资预算(拨款)17.35 亿元,专项用于支持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等 3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建设项目。与此同时,我国加大财政支出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财政总支出中医疗卫生事业支出的比重。2009 年医疗改革国家集中精力于健全医保体系,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突破 5%的财政支出占比。

 《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也对医学人才培养进行了长远的规划,指出要加强医教协同,建立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供需平衡机制;改革医学教育制度,加快建成适应行业特点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医学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以全科医生为重点,

 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住院医师与专科医师培养培训制度,建立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强化面向全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加强全科、儿科、产科、精神科、病理、护理、助产、康复、心理健康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加强药师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卫生应急、卫生信息化复合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建立以国家健康医疗开放大学为基础、中国健康医疗教育慕课联盟为支撑的健康教育培训云平台,便捷医务人员终身教育。从长期来看,医学教育行业的市场规模仍将维持在持续成长阶段。

 3、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

 (1)技术与人才壁垒

 医学模拟教育行业的产品集医学、护理学、材料学、机械、电子、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为一体,同时又涵盖研发、生产制造、市场推广、销售等多个环节,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核心技术人才需要具备医学、电子、自动化控制、虚拟现实等综合知识,还须具备多年的同行业实践经验;销售人员需要具备市场营销和产品性能、使用等多方面知识。此外,行业所需的搪胶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模具开发、材料研发等技术都需要反复实践和长时间累积。

 (2)品牌壁垒

 品牌是消费者对企业及其产品过硬的产品质量、完善的售后服务、良好的产品形象、美好的文化价值、优秀的管理结果所形成的一种评价和认知。良好品牌形象可以有利促进行业的发展,客户对产品表现出较高忠诚度,一般不会轻易更换产品。拥有良好品牌形象的企业可以在招投标、竞争性谈判中占据优势地位,其产品也可以取得更高的溢价水平。在医学模拟行业中,良好的品牌形象是基于客户在长期的产品使用中建立起来的,代表了产品的优秀、可靠的性能。行业新进入者由于尚未建立优秀的品牌形象,产品短期内难以取得需求对象信任,使其在竞争会处于弱势地位。

 (3)市场渠道壁垒

 本行业的客户主要为各类各级医学院校或医院等医疗机构,其地域分布具有面广且分散的特征,企业要规模扩大,就要建立健全完善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良好的产品服务包括售前销售网络的建设、售中产品使用讲解和培训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完善的市场营销渠道。

 (4)产品线壁垒

 由于医学院校及医院等医疗机构在采购医教产品时,采购的项目同时涉及基础解剖、急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护理学等多

 个医学学科的多款产品,如果仅有单类或几类产品,并不能满足采购需求。行业的初入者很难在短时间内提供种类丰富、数量众多的产品。只有在该行业内深耕多年,并积累了大量市场资源及研发、生产能力的企业才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第四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一、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一)项目场地规模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 92946.57 ㎡(折合约 139.42 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 118971.61 ㎡。

 (二)产能规模

 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 xx 投资管理公司建设能力分析,建设规模确定达产年产医学教学仪器 750000 台,预计年营业收入...

推荐访问:广西 可行性研究报告 教学仪器
上一篇:15炎陵县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检测试题
下一篇:美术开学第一课教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