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二十四节气话养生(小寒\大寒篇)|二十四节气小寒大寒的来历

来源:招警 发布时间:2019-05-05 点击:

  小寒   节令特点   每年1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时为小寒。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寒是寒冷的意思,表示冬季的寒冷已经开始,但还没有到最冷的时候,因此称小寒。“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小寒三候为:“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当然,此时大雁还不会迁移至我国的最北方,只是已离开了南方最热之地。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喜鹊是我国人民喜爱的吉祥鸟,常群居在人们居家附近的乔木上筑巢。据说喜鹊在谁家的树上鸣叫,谁家便会有喜事临门。第三候“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养生要领
  小寒节气已数九寒天,人们大补特补无可非议,但进补不可无章无法,应本着“因人施膳”的原则,了解饮食宜忌的含义。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说明饮食对人体的作用。元代《饮食须知》强调:“饮食,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纵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
  自古就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即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养生目的。在冬令进补时应食补、药补相结合,以温补为宜。
  小寒时节常用的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首乌、枸杞、当归等。食补要根据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例如:羊肉、狗肉、猪肉、鸡肉、鸭肉、鳝鱼、甲鱼、鲅鱼和海虾等,其他食物如核桃仁、大枣、龙眼肉、芝麻、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适宜的膳食有山药羊肉汤、强肾狗肉汤、素炒三丝、丝瓜番茄粥等,有补脾胃、温肾阳、健脾化滞、化痰止咳的功效。
  节令衣着
  小寒几乎是一年中最冷季节的开始。在应对严寒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添加衣物,但往往身上穿得十分厚实而忽视了头部的防寒,甚至把帽子视为无足轻重的东西。其实人的头部和整个身体的热平衡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袄”的说法。在寒冷的条件下,如果只是穿得很暖,而不戴帽子,体热就会迅速地从头部散去。这种热散失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冬天在室外戴一顶帽子,即使是一顶较单薄的帽子,其防寒效果也是明显的。
  寒冬腊月,人们外出时往往喜欢戴上口罩。它既可预防上呼吸道疾病,又能抵御寒冷。但是戴口罩要讲究卫生,要不然反而弄巧成拙,而招惹疾病。
  戴口罩必须口鼻都遮着,不要露出鼻子,否则起不到戴口罩的作用。口罩只能单面使用,不要未经清洗又反过来再戴。两面乱用,会将口罩外面的细菌、灰尘直接紧贴面部。口罩不用时,叠好放在清洁的信封里,不要随便塞入口袋或拎包。应多备几只口罩交替使用,每日换洗一次,不要连续用上几天。清洗时,应开水烫几分钟,然后拧干放在太阳下晒,具有杀菌作用。青少年和壮年人不提倡多戴口罩,应该常接受寒冷的考验,使抗病能力增加,对健康有利。
  起居须知
  人体组织受到负辐射的作用之后,局部组织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神经肌肉活动缓慢且不灵活。全身反应可表现为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尿量增加、感觉寒冷。如果原先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关节炎等病变,可能诱发脑出血、胃出血、心肌梗死、关节肿痛等负辐射综合征。
  在冬季,气压比较低,空气中含氧量也相对减少。室内为了保温,门窗封闭较严,通风不良。这就使室内的氧气进一步减少,常使人感到压抑、胸闷。有很多人喜欢蒙头睡觉,特别是冬季由于气温低,更是有人喜欢将头、脸、口、鼻全都埋进被子。在本来室内空气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这样做就更会造成氧气不足了。蒙头睡觉的害处,还在于被内通风不良,空气恶浊,人体不能进行正常的气体交换,使被内新鲜氧气越来越少,二氧化碳越积越多,以致使人产生种种缺氧症状。重者,还可因缺氧使人易做噩梦,精神恐惧,突然惊醒。久之,甚至还可以引起神经衰弱等后遗症。这都是蒙头睡觉招致的不良后果。
  小寒时节,是一年天气中最冷时候的开始。在此节气中,要防止冷辐射对身体的伤害。具体措施是远离过冷的墙壁和其他物体,睡觉时至少要离开墙壁50厘米以上。如果墙壁与室内温度相差超过5℃,墙壁常出现潮湿甚至有小水珠形成,此时可在墙壁前置放木板或泡沫塑料,以阻断和减轻负辐射,从而保护身体免受负辐射的损害。
  节令养生食谱
  小寒时节寒冷已经开始,其时养生的饮食方案如下。
  枸杞羊肉粥
  制作原料:枸杞叶250克,羊肾1个,羊肉100克,葱白2茎,粳米100-150克,细盐少许。
  制作方法:枸杞叶煎汁去渣,将新鲜羊肾剖洗干净,去内膜,切细;再把羊肉洗净切碎;将羊肾、羊肉、葱白、粳米、枸杞叶汁一起煮粥。待粥成后,加入细盐少许,稍煮。
  适宜人群:适宜于肾虚劳损、腰脊疼痛、腿脚痿弱、头晕耳鸣、听力减退、阳气衰败所致阳痿、尿频或遗尿者。有滋肾阳,补肾气,壮元阳之功效。
  猪肝粥
  制作原料:大米200克,猪肝200克,食油、淀粉、盐、姜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猪肝洗净切片,用油、盐、姜、淀粉腌好待用。将大米加水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腌好的猪肝,再煮几开,即可。
  适宜人群:适用于视力减退、夜盲症、眼目昏花及气血不足之贫血、水肿者。
  禁忌:腹泻者少食。
  猪肝所含维生素A较多,对于夜盲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滋补原则
  冬天是人体阳气潜藏的时候,也就是说生理活动会因气候寒冷而收敛,并将一定的能量贮存于体内,为“春生夏长”做准备。冬季寒冷,人体需要更多的热量来维持生理活动,所以,冬季应增加热量及各种营养素的摄取,以维持肌体所需,避免因营养不良、抗病能力降低而易感冒、气喘复发等。冬季适合常吃的食品很多,比如核桃。核桃加姜一同服食,有镇咳平喘、益智开胃的功效。核桃有长寿果之称,能强肾补脑、通经脉、润血脉、黑须发。对病后虚弱、营养不良、神经衰弱、便秘、动脉硬化者有助其恢复健康的作用。
  节令养生小贴士
  进入小寒,就几乎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人们要采取一些措施抵御寒冷,保暖健身。下面的“一拍、二摩、三暖”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淤、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御寒保暖、祛病健身的目的,顺利度过难挨的冬天。
  一拍:
  拍打足三里穴,以中等速度稍用力,每日早晚各拍打300余下。接着稍用力分别拍打小腿各300余下。然后,拍打膝盖各300余下。再就是左右转膝各100余下。最后左腿向前跨一步,双手用力压膝盖,做100余下,换右腿同法操作。
  二摩:
  ①按摩涌泉穴
  先用右手掌快速搓揉左脚心,然后用左手掌快速搓揉右脚心,搓到有热感为佳。每天早晚搓揉100余下。接着搓揉各脚趾100余下。
  ②按揉气冲穴
  气冲穴(大腿根内侧)的下边,有一根跳动的动脉。先按揉气冲穴,后按揉动脉,一松一按,交替进行,一直按揉到腿脚有热气下流的感觉为止。此法俗称“放血法”,对促进腿部血液循环很有益处。
  根据“动则生阳”的观点,通过按摩这两个穴位,可加强对手脚的锻炼,增强手脚的御寒功能。
  三暖:即暖头、暖足、暖背。
  ①暖头
  人在静止状态下,当环境温度为15℃,人从头部散去占人体总产热的1/3热量,4℃时为1/2,-15℃时可达3/4。寒冷会使血管紧缩,全身肌肉紧张,引发头痛、偏头痛、伤风感冒、肠胃不适、失眠等症。“冬天戴棉帽,胜过穿棉袄”是很有道理的。
  ②暖足
  “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供血少,所以,脚的温度最低,脚受凉可引起人体上呼吸道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活动缓慢,人体抵抗力下降,极易诱发感冒、心脑血管病、气管炎、行经腹痛。
  ③暖背
  人背为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行之处。督脉为一身之阳经,太阳经在一身之表,风寒之邪气入侵肌体,太阳经首当其冲。倘若背部保暖不好,风寒邪气极易经过人体背部入侵,损伤人体阳气而致病,或者旧病复发加重。对老慢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风湿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以及患有心脑血管病及高血压的老人而言,暖背尤为重要。如冬日晒太阳,应多晒背部;或穿一件羽绒背心、皮背心,对暖背大有好处。
  节令美食――腊八粥
  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汉族地区佛教寺院煮以供佛的粥,叫“腊八粥”。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还叫做七宝五味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腊月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又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天津人煮腊八粥同北京近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薏米、大麦仁、黏秫米、黏黄米、芸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陕北高原在腊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选酌定。倘是午间吃,还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条,全家人团聚共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民间相传,腊八这天忌吃菜。说吃了菜,庄稼地里杂草多。陕南人腊八要吃杂合粥,分“五味”和“八味”两种。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种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萝卜,另外还要加调味品。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甘肃人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在兰州、白银城市地区,腊八粥煮得很讲究,用大米、豆、红枣、白果、莲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红丝、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分给亲邻,最后一家人享用。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在山东“孔府食制”中,规定“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用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还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这种粥专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种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给孔府里当差的人们喝的。
  江苏地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煮法一样。只是咸粥是加青菜和油。苏州人煮腊八粥要放入荸荠、核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山西的腊八粥,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黏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浙江人煮腊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实、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长命百岁。据说,这种煮粥方法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其中内含若干传说。
  节令养生运动――跳绳
  跳绳是一项经济、简便而且很有效的健身运动。连续跳绳半小时所消耗的热量,与游泳大致相同,很适宜在冬季进行。
  在跳绳时要注意以下几项要点:跳绳时,先将绳置于脚后跟处,由后向前跳出,脚掌落地后,改为上下弹跳。跳绳中应保持膝部弯曲,臀部放松,每次落点相同,节奏要平稳一致。跳绳前后可原地踏步,使全身肌肉舒展,能有助于跳前热身,跳后降温。每天可跳2-3次,每次10-15分钟。
  妙方巧治本季常见病――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疾病中常见的溃疡性损害,好发于唇、颊、舌缘等部位,有周期性复发的特点。可分为实火和虚火两种类型。实火型口腔溃疡的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便秘、舌苔黄厚干燥,偶可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疼痛等;虚火型口腔溃疡可无明显全身症状或有低热,一些患者可伴有口燥、咽干、手足心热、失眠、多梦、舌苔剥落等。冬天气候干燥,容易引起人体生理的微妙变化,使肌体抵抗能力下降,会加重口腔溃疡的发作。天气干燥,人们往往喜欢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更容易促成口腔溃疡多发。以下偏方对缓解口腔溃疡有益,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绿豆生地方
  [原料]绿豆60克,生地30克。
  [制法]绿豆、生地洗净,水煎后去生地,食豆饮汤。
  [用法]每日一剂。
  [主治]口腔溃疡。
  冬瓜豆腐方
  [原料]冬瓜、豆腐各100克,枇杷叶10克。
  [制法]冬瓜、豆腐、枇杷叶洗净,加水煎汤,去枇杷叶,吃冬瓜和豆腐,喝汤。
  [用法]每日两次,连服3-5天。
  [主治]口腔溃疡。
  鲜山药粳米方
  [原料]鲜山药、粳米各50克,绿豆30克,沙参15克,桑葚20克。
  [制法]先煎沙参,去渣留汁,入山药、绿豆、桑葚、粳米煮烂成粥,加白糖适量,温服。
  [用法]每天一剂,连服15天。
  [主治]口腔溃疡。
  鲜侧柏叶方
  [原料]鲜侧柏叶120克,白糖适量。
  [制法]鲜侧柏叶去黄叶洗净,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渣,纱布过滤,加入少量白糖。
  [用法]每日一剂,分两次服下。
  [主治]口腔溃疡。
  大寒
  节令特点
  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度时为大寒。此时天气寒冷至极,所以称为大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正处于四九和五九中。《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此节气降水稀少,常有寒潮、大风天气,气候比较干燥。
  大寒三候为:“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这是说一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并且此时冰冻得最结实,冰冻的尺寸也最厚。我国古代一般是在小寒与大寒时取冰收藏,以备夏天之需。
  养生要领
  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之说。《灵枢・本神》曰:“智者之养神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辟邪不至,长生久视。”《吕氏春秋・尽数》提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寿长焉。”就是说顺应自然规律并非只能被动地适应,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首先要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以防御外邪的侵袭。
  大寒时草木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因此,冬季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阳护阴为根本。人体能量和热量的总来源在于肾,就是人们常说的“火力”。“火力”旺,反映肾脏机能强,生命力也强,反之,生命力弱。冬季时节,肾脏机能正常,则可调节肌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发病。由于阳气的闭藏,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变化。所以,冬季养生饮食之味宜减咸而增苦,以养心气。
  《养性延命录》说:“冬常闭精勿施,夫天道,冬藏其阳,人能法之,故能长生。”认为冬季该实行绝欲,绝欲则精神气血有余,肾阳巩固,身体强健。
  节令衣着
  大寒时节天气寒冷。由于北方冷空气势力强大,空气干燥,雨雪较少,我国大部分地区呈现出一种持续“晴冷”的态势。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在此节气中尤其要注意保暖,早晚要少出门,避免感冒。早上应尽可能晚起,中午或下午可到户外活动一个小时左右,外出时一定加穿外套,最好戴上口罩、帽子、围巾。
  人的双脚离心脏较远,血液供应较少且慢,再加上脚的表面脂肪层比较薄,所以保温能力较差。在寒冷的季节,如果双脚过冷,就会使脚部血管收缩造成全身的不舒服。当脚尖温度下降2℃左右时,还会产生剧烈的痛觉。在一般情况下,脚的皮温最低,趾尖温度有时只有25℃。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一旦脚掌受了凉,可以反射性地导致呼吸道黏膜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抵抗力明显削弱。于是,原来潜伏在鼻咽部的病菌,大量繁殖,使人发生感冒或其他疾病。所以,保温要先保脚,双脚穿上较厚的鞋袜最保温。
  许多人为了使脚暖和,常常在鞋子的材料、厚度上较注意,而对鞋子的大小却容易忽视。冬季穿过紧的鞋,脚上的皮肤、血管受到重压后,使血液的正常循环受影响,而形成淤血和增多脚汗,并严重降低脚部的抗冷能力,变得容易受寒和发生冻伤,还易诱发感冒等其他疾病。如鞋子过小,脚把鞋子塞得紧紧的,这样不仅造成脚和鞋之间的空隙大大减少,而且还会把袜子和鞋子的絮棉、绒毛等弹性纤维挤结实,结果使鞋中静止空气的储量成倍下降。空气是一种极好的隔热保暖体,所以在冬季穿鞋切忌过紧,而应比其他季节稍大一些,使鞋子里层的保暖材料和袜子保持蓬松状态,能储存较多的静止空气,这样才会有良好的保暖效果。但冬季鞋子过大,造成脚与鞋之间“漏风”,使脚上发出的热量大量散失,鞋子的保暖肯定也不好。
  内衣是直接接触肌肤的贴身衣,应选吸湿性能好、透气性强、轻盈柔软、便于洗涤、穿着舒适、无污染、无毒害的纯棉针织物为宜。尤其是老人,纯腈纶汗衫不宜作内衣,因其可能会引起过敏、皮肤瘙痒等不适之感。为保暖可选绒衫裤,它具有厚实、柔软、保温的特点,有薄绒、厚绒、特绒三种可供选择。老年人以后两种为宜。
  起居须知
  冬季寒冷易使人患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而此节气的天气特点除了寒冷外,空气也比较干燥,白天的平均相对湿度一般低于50%,加之室内采暖,居室内的湿度常常只有30%左右。这种干燥的气候会加重呼吸道疾病的症状。所以,注意保暖的同时,也要关注身边的湿度。早晚要多开窗通气(因早晚室外湿度相对较高),室内取暖时也要注意在地板上洒点水,或是晾一些湿毛巾之类的东西,以增加空气湿度。
  冬夜,许多人有了“尿意”,却因为怕冷而赖到天亮才去上厕所。事实上这种憋尿的习惯对健康十分不利。因为长时间憋尿使含有细菌和有毒物质的尿液不能及时排出,容易引起膀胱炎、尿道炎、尿痛、尿血或溢尿等病症。严重时,尿路感染还会向上蔓延到肾脏,影响肾功能。憋尿还会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紧张,使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冠心病患者出现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等。
  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报告显示,有憋尿习惯者,患膀胱癌的可能性要比一般人高出3-5倍。
  因此,夜间有尿意时千万不要强忍着,这样对保证睡眠质量也有不好的影响。
  节令养生食谱
  大寒时节天气寒冷至极,其时养生的饮食方案如下。
  羊肾枸杞粥
  制作原料:枸杞30克,粳米100-200克,羊肾1对,盐、姜、葱及调味品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羊肾去脂膜,切片,加水煮成汤待用,再用另一锅放入粳米,加水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煮好的羊肾和羊肾汤,加入枸杞,放入盐等调味品,再煮几开,即可。
  适宜人群:适用于肾阴不足的阴血亏虚、腰痛、盗汗、消渴及肝肾不足的腰膝酸软、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尿频、视物昏花、头晕、耳鸣耳聋者。
  禁忌:脾虚泄泻者忌用。
  排骨汤
  制作原料:猪排骨250克,熟猪油50克,味精、料酒、精盐、葱白、姜片各少许。
  制作方法:猪排骨用清水洗净,剁成长4.5厘米、宽3厘米的块;炒锅置旺火上,下猪油烧热,将排骨下锅干炸10分钟,待排骨呈灰白色时,加入精盐、姜片略烧,起锅。一次放足清水约450克,入排骨置旺火上煨两小时,再加入味精、料酒、葱白,移砂钵在中火上,继续煨半小时,盛入碗内,即成。
  适宜人群:滋阴强体,是适宜冬天食用的节日菜肴。
  节令养生小贴士
  大寒需注意生话误区
  冬季,不少有碍健康的生活习惯,常被一些人误认是正确的。大寒是冬季最寒冷的时候,所以在生活上更要注意,以确保自己的健康。
  戴口罩防冷
  鼻黏膜里有丰富的血管和海绵状血管网,血液循环十分旺盛,当冷空气经鼻腔吸入肺部时,一般已接近体温。人体的耐寒能力应通过锻炼来增强,若依赖戴口罩防冷反而使人体变得娇气,更容易患感冒。
  蒙头睡觉
  把头蒙在被窝里,感觉上暖和一些,但被窝里的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和不洁气体却越积越多,故蒙头大睡的人醒后会感到昏昏沉沉、疲乏无力。
  热水洗脸
  冬天人的面部在冷空气刺激下,汗腺、毛细血管呈收缩状态。当遇上热水时则迅速扩张,但热量散发后,又恢复低温时的状态。毛细血管这样一张一缩,容易使人的面部产生皱纹。
  饮酒御寒
  饮酒后有浑身发热的感觉,这是酒精促使人体散发原有热能的结果。酒劲过后,因大批热量散出体外,反而使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导致酒后寒。
  手脚冷冻用火烤
  冬天手脚长期暴露在外,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此时,如果马上用火烘烤会使血管麻痹、失去收缩力,出现动脉淤血、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强、局部性淤血。轻的形成冻疮,重的造成组织坏死。所以,冷冻的手脚只能轻轻揉擦,使其慢慢恢复正常温度。
  皮肤发痒用手抓
  冬天因干燥感到浑身发痒时,切不可用手抓搔,否则易抓破皮肤引起继发感染。防治方法是多饮水、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酸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少饮烈性酒,勤洗澡,勤换内衣。瘙痒严重者,可服用扑尔敏、非那根等药物,也可涂些炉甘石洗剂或涂搽肤轻松软膏治疗。
  节令美食――涮羊肉
  大寒时候,北方进入严寒。有俗语说:“三九四九,棒打不走。”长期以来,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北方人想出了许多办法抵御严寒,而涮羊肉,就是一种既能够抵抗寒冷,又暖身滋补的美食。
  涮羊肉的历史非常悠久。据传元世祖忽必烈南下远征,在人困马乏的时候,吃到水煮羊肉片,感觉味道极其鲜美。战后,忽必烈又点了这道菜,厨师将羊肉切成均匀薄片,配上多种佐料,涮后鲜嫩可口,于是得名“涮羊肉”。
  这只是一个传说而已。根据《中国烹饪》1984年11期所载董治的《火锅古今谈》文,辽代初期已有涮肉火锅。文中提到,根据考证,内蒙古昭乌达出土的壁画,其内容就是辽代初期的涮肉火锅。火锅的前面放着一张方桌,上面放着盛配料的两个盘子,还有两盏酒杯。桌的右侧备有大酒瓶,左侧用特制的铁筒,盛以满满的羊肉块。壁画中三个契丹人围着火锅,席地而坐,有的在锅中涮食羊肉。
  北京涮羊肉是北方游牧遗风加以研究进化形成的,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有锅底久涮不淡、羊肉久涮不老不散的特点。好吃的涮羊肉原料用的是内蒙古的绵羊肉,只用其“上脑”、“小三岔”、“黄瓜条”等五个部位的肉,并剔去筋膜和骨底,经冷冻压实,切成适度薄片,放在火锅沸水中轻涮。再蘸取已备好的芝麻酱、腐乳、韭菜花、卤虾油等调味佐料食用。味道鲜美,让人食欲大开。
  节令养生运动――滑雪
  滑雪是一项既浪漫又刺激的体育运动。大寒时节室外温度非常低,许多人因此对室外活动望而却步,但如今滑雪却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成为了最热门的一种冬季户外运动。
  滑雪运动特别是现代竞技滑雪发展至今,项目在不断增多,领域在不断扩展,但纯竞技滑雪具有鲜明的竞争性、专项性,相关条件要求严格,非一般人所能具备和适应。许多非专业的滑雪者通常倾向于旅游滑雪,因为是出于娱乐、健身的目的,受人为因素制约程度很轻,男女老幼均可在雪场上轻松、愉快地滑行,饱享滑雪运动的无穷乐趣。高山滑雪具有动感强、魅力大、惊险、优美、自如、可参与面广的特点,故高山滑雪被人们视为滑雪运动的精华和象征,更是旅游滑雪的首选和主体项目。
  如果选择的是高山滑雪,在来到雪场之后,首先应仔细了解滑雪场地的高度、宽度、长度、坡度以及走向。由于高山滑雪是一项高速运动的体育项目,看来很远的地方一眨眼就到了眼前,滑雪者若不事先了解滑雪道的状况,滑行中一旦出现意外情况,根本就来不及做出反应。这一点初学者尤其要谨记。
  要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适合你的滑雪道,切不可过高估计自己的水平,要循序渐进,最好能请一名滑雪教练。
  在滑行中如果对前方情况不明,或感觉滑雪器材有异常时,应停下来检查,切勿冒险。在结伴滑行时,相互间一定要拉开距离,切不可为追赶同伴而急速滑降,那样很容易摔倒或与他人相撞。初学者很容易发生这种事故。在中途休息时要停在滑雪道的边上,不能停在陡坡下,并注意从上面滑下来的滑雪者。滑行中如果失控跌倒,应迅速降低重心,向后坐,不要随意挣扎,可抬起四肢,屈身,任其向下滑动。要避免头朝下,更要绝对避免翻滚。
  妙方巧治本季常见病――急性肾炎
  急性肾炎是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急性发作,多为链球菌感染后引起,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一般继发于咽喉炎、扁桃体炎、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化脓性皮肤病等。其前驱感染后可有1-3周潜伏期。起病较急,主要临床症状有水肿、尿少、血尿、高血压等。在我国北方,冬季是链球菌感染性疾病如咽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的好发季节,因此冬季易发急性肾炎。以下偏方对缓解急性肾炎有益,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香菇方
  [原料]香菇适量。
  [制法]将香菇水发、洗净、去蒂,加冰糖共炖,温服。
  [用 法]每日一剂,连服10-15天。
  [主治]急、慢性肾炎。
  冬瓜方
  [原料]冬瓜500克,红小豆50克,大米100克。
  [制法]将冬瓜去皮去瓤,洗净切块,加水与红小豆、大米共煮粥服食。每日一剂,分2-3次服完。
  [用法]每日一次。
  [主治]急性肾炎之浮肿尿少。慢性肾炎者忌服。
  木耳猪肉方
  [原料]水发木耳100克,猪肉150克,酱油5克,盐1克,味精1克,花椒水3克,葱花10克,豆油30克,湿淀粉25克。
  [制法]将木耳洗净,撕成小块,猪肉洗净,切成薄片。炒锅上火,放油烧热,放入肉片煸炒。再放入葱花、酱油、花椒水,随即下入木耳煸炒,加入精盐、味精,用湿淀粉勾芡,出锅装盘。
  [用法]食用。
  [主治]肾虚、病后体质虚弱。
  菠萝白茅根石苇汤方
  [原料]菠萝肉100克,鲜白茅根60克,石苇20克。
  [制法]上三味入锅加水800毫升,煎煮30分钟取药液备用。
  [用法]一日一剂,一次150毫升,早晚分服。
  [主治]急性肾炎、尿路结石、尿道炎。

推荐访问:大寒 小寒 节气 二十四
上一篇:【中华传统敬语小辑/奇妙的“108”/“颐和园”三字出自谁手】 传统敬语
下一篇:老人常练练小劳术/胸闷心慌练十指功/常做“写字操”_心慌气短胸闷是怎么回事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