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改革降息两轨合一轨利率市场化

来源:选调生 发布时间:2021-04-29 点击:

摘 要 经过多年的市场化发展和改革开放,利率上限以下的利率可以放开了,但存贷款参考利率的商业化仍有阻碍,企业贷款参考利率的存在与市场分析利率风险与“双息轨”问题并存的问题并存的问题。此次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推进“一轨替两轨”的信贷利率,从而使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创设管理机制完善进一步深入利率的市场化发展,提高我国的利率传导效率,有助于降低实体贸易融资环境的成本。此次改革的LPR,意味着利率入市是非常重要的阶段。本文从不同角度对LPR改革对金融市场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分析LPR各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总结并得出一些客观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LPR改革;
降息;
两轨合一轨;
利率市场化 Abstract After years of market-oriented development and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interest rate below the upper limit of interest rate can be liberalized, but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the reference interest rate for deposits and loans is still hindered. The existence of the reference interest rate for enterprise loans coexists with the problems of market analysis interest rate risk and “double interest track“. The ultimate goal of this reform is to promote the credit interest rate of “one track for two tracks“, so as to improve the crea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market quoted rate (LPR), further deepen the market-oriented development of interest rate,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interest rate transmission in China, and help reduce the cost of the real trade financing environment. The LPR of this reform means that the interest rate entering the market is a very important sta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LPR reform on the financial market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alyzes the areas that need to be improved in all aspects of LPR, summarizes and draws some objective solutions. Key words: LPR reform;
reduction of interest;
Two tracks in one ;
marketization 目 录 1 引言 1 2 背景及概念 1 2.1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1 2.2 LPR的概念及报价机制的变化 1 2.2.1 中期借贷便利(MLF)加点 2 2.2.2 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 2 2.2.3 扩大报价行范围,延长报价期,纳入MPA考核 2 3 LPR改革的意义 2 3.1 改变我国实际负利率现状的需要 2 3.2 畅通利率传导渠道,促成贷款定价的市场化形成 3 4 分析LPR改革带来的影响 3 4.1商业银行的角度 3 4.2贷款客户的角度 4 5 LPR新机制运行时存在的问题 4 5.1 LPR应用范围较小 4 5.2 可能引发资金空转和套利 5 5.3 存在信用歧视 5 5.4 LPR若持续下行,会引发市场风险 6 5.5 非对称降息使得货币政策信号的传导出现自相矛盾 6 6 完善LPR作用的对策 7 6.1 调整MLF弹性,扩大定价覆盖面 7 6.2 对资金空转等进行调研和督导 7 6.3 改善信用歧视 8 6.4 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破产清算机制 9 6.5 培育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完善利率走廊机制 8 6.6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 10 7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LPR改革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的研究分析 1引 言 截至2019年,经济增速已接近6%的最低水平,金融风险暴露加速,降息需求与日俱增。但伴随着降准降息的力度来越大,会削弱经济宽松的刺激作用,这或许会使资产泡沫重燃,从而带来金融市场更多的风险。央行谨慎推出的降息改革,帮助平滑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各银行按照重商主义原则进行报价,银行参照降息自主定价。新的LPR机制可以支持被称为 “通道修复 “的利率改革,货币政策利率和直贷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货币市场利率,优化了利率传导机制,提高了货币政策的效率,从而引导资金向实处,支持实体经济向好发展。

2 背景及概念 2.1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利率交易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加速,到2015年完成,其阶段性成果如下:1996年,建立了一个单一的全国性银行间借贷市场,通过互联网运作。1998年9月,政策性融资工具发行利率的放开和随后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扩大。2004年取消了企业贷款上限,允许下调市场参考利率0.9倍。2013年贷款利率的全面放开,我国的贷款利率率先实现了商业化,随后又设立了LPR。2015年全面放开人民币存款利率走廊,并取消了存款利率的最大限制,2019年全面放开人民币存款利率走廊,加快利率传导效率。

2.2 LPR的概念及报价机制的变化 贷款基准利率,又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它是商业银行向更多优质客户放贷的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加减分,可以产生额外的信贷利率。

2.2.1 在MLF上加点 LPR这次改革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基于MLF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LPR报价银行确定资本,风险溢价和市场供求关系的要素成本加点。MLF处于居中结构的利率走廊期限,市场面积大,央行还可以通过调整市场参考利率具有一定特征的利率水平来影响一般的市场利率规律。

2.2.2 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 LPR是央行要求我国商业开发银行在贷款商品价格“锚式转移 ”后对所有贷款商品价格进行“锚式转移”的理由,而提供五年期的LPR报价将有助于商业银行提高长期贷款公司“锚式转移”的能力,与此同时能避开长期贷款的价格控制风险的产生。

2.2.3 扩大报价行范围,延长报价期,纳入MPA考核 报价行在数量上由10家增加到18家。对比新老银行,新老银行的属性不同,新增银行总规模不大,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客户,其优点在于内控管理和资产质量比较好,即使信用风险相对高一些,对比之下新增银行的质量较好。LPR每月提供一次报价,延长报价期可以增加报价公司对LPR的关注度,让报价公司有时间平衡和调整成本和收入比例,提高LPR报价的质量。将严格防止共同设定的限制行为隐含的贷款利率的银行,要求行LPR主要参考定价,竞争和利率贷款LPR应用程序直接进入MPA评估所有新贷款。

3 LPR改革的意义 3.1 改变我国实际负利率现状的需要 如果国内利率的调控期较长,即政府的固定利率一般远低于市场上的利率。那么国内实际利率将保持负值。持续负利率将会造成我国资金利用效率低下、存款缩水、物价推高、资产泡沫等一系列不良影响。在利率管制的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还会对一些具有垄断背景的国有企业发行“直接信贷”,长此以往,商业银行将失去寻找更高利差收益的机会,会产生腐败问题。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金融资本进入中国国内竞争的大势所趋。利率商业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利率体系及其管理的商业化、国际化,也促进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利率市场化是中国经济与国际社会接轨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根本举措。

3.2 畅通利率传导渠道,促成贷款定价的市场化形成 LPR之所以鼓励利率交易,是因为收益率曲线会受到利率的浮动影响。这一轮LPR和MLF政策之间的联系主要是为了促进官方利率和市场贷款利率之间的联系,以及建立一个 “MLF-LPR官方利率-实际贷款利率 “的转移机制。加强其对贷款等价物利率定价的引导作用与利率政策密切相关,让利率走廊缩小,能使低短期利率波动变小,让金融机构对市场利率稳定的预期提升,这将显著增加货币政策定价工具的使用,提高实体经济中存贷款利率对政策利率的敏感度,提高MLF-LPR政策的敏感性。在新的制度下,结合LPR的价格基础,LPR和MLF结构化数据管理工具,与央行合作,开发了LPR和MLF结构化数据管理工具。

4 分析LPR改革带来的影响 4.1 商业银行的角度 短期内,LPR可能会让企业的利润下滑,LPR的下降实际上挤压了商业银行的一部分利润,但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存款利率也在下降,但这无异于绑住了那些靠利差盈利的银行的手。而且从中长期来看,商业银行将承担部分经营风险。受疫情影响,企业现金流紧张,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

表4-1 LPR报价下降对银行利润影响静态测算 LPR报价较原来下降6bp对上市银行利润影响测算 LPR降幅 净息差变动(bp)
对ppop影响 对税前利润影响 2019E 2020E 2019E 2020E 2019E 2020E 6bp -0.1 -0.3 -0.05% -0.14% -0.09% -0.23% 1年期LPR报价较原来下降5bp对上市银行利润影响测算 2019E 2020E 2019E 2020E 2019E 2020E 5bp -0.03 -0.07 -0.02% -0.04% -0.02% -0.06% 4.2贷款客户的角度 作为5年期房贷价格基准的LPR不对称下降,个人5年期房贷占比较高,这将是住房调控无济于事的信号。据简单计算,以150万元的30年期房贷来说,如果降息5个基点,那么月供约节省45元,则30年共约节省16200元。利率下调10个基点,相当于减少了90元的月供,总共节省了约32455.5元。总的来说,利息成本的下降幅度不大。五年期房贷利率下调10个基点,加上长周期的通病效应,这将增加国内房贷行业的压力,受国内消费和投资的吸引,还需要借助外在的风向来加强。现阶段房贷规则放宽的可能性不大,但房贷利率下调或支持房贷政策选择的可能性有限。在降息之后,住房需求的释放和预售证的发放速度刺激了近期的加速,而银行的放贷也变得更加积极,因为月度供应压力的降低有望导致住房需求的正向释放,从而刺激市场。一年期利率的下调力度明显大于五年期利率的下调,因为个人住房贷款占五年期贷款的比重较大。这也反映出对“非限购房”的强调,表明对住房市场的调控不会放松。较低的利率对购房者意味着较低的月供,又意味着较低的购买房子的成本。政府的主基调仍然是“买房是为了拥有房子,不是为了炒房”。

5 LPR新机制运行时存在的问题 5.1 LPR 应用范围较小 银行采用“成本加成”的方式来定价贷款,中国银行在定价贷款时主要考虑到借贷成本。MLF占商业银行的负债,只有约3%的最高核算。同时,相对商业企业银行资产负债经营规模不断扩张,MLF存量较为系统稳定。这种不对称发展会导致未来MLF占比将继续减小。由于MLF以一级券商为主,而LPR新上市的部分银行并非一级券商,上市参考MLF可能无法反映其负债管理情况,则LPR的发行质量降低。MLF是央行货币政策的一种手段,利率的变化反映了市场对流动性的供求关系也是政策意图的彰显。LPR改革是按照市场化定价管理方式不断推进,MLF作为中国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重要发展渠道,利率风险水平理论上我们应当具备一定的弹性。LPR改革的重点是降低融资成本,这意味着银行需要做出LPR直接利润下降的方式。到目前为止,LPR改革已经被引用了三次,一年期的LPR比基准的一年期贷款利率BP下降了15%,但MLF的利率只在11月才下降,这意味着这种下降反映了市场行为,并可能伴随着银行的积极盈利。如果银行面临利润下降的压力太大,并在情况下则需要更多的补偿,没有多边基金的调整,LPR是很难显著下跌。

5.2 可能引发资金空转和套利 LPR下调,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银行的利率不对称下降。如表5-1,近期的LPR下调,MLF也跟着下调,这相当于给了银行一个让步。但这就导致了货币政策失去了相对的独立的性质。由于货币市场融资利率对存款准备金率高度敏感,随着LPR的持续下行和恶化的另一个后果是持续刺激货币市场。由于资金基础较弱,使得优质企业债券的发行成本较低,可能通过结构性存款等工具向企业提供优质贷款,推动低价融资和仲裁等方式,导致企业资源匮乏。

表5-1 LPR和MLF的关系 月份 准备金率 MLF 1年期LPR 2019年8月 -- -- 8月20日调降6bp 9月 9月16日下调0.5% -- 9月20日调降5bp 10月 -- -- -- 11月 -- 11月5日下调5bp 11月21日调降5bp 12月 -- -- -- 2020年1月 1月6日下调0.5% -- -- 2月 -- 2月17日下调10bp 2月20日调降10bp 3月 3月16日下调0.5-1% -- -- 4月 4月15日下调0.5% -- -- 5月 5月15日下调0.5% -- -- 5.3 存在信用歧视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到2019年9月末,小型的银行通过LPR提供的贷款占比低于50%,且小型银行由于制度修订、合同变更等问题,放贷相对缓慢。银行在放贷时,信贷期限主要在于银行对企业风险的考量,接着通过缩短信贷期限等手段来控制风险。基于产权的信贷歧视,迫使银行对民营企业实施更严格的风险控制措施,使得民营企业的信贷结构比国有企业的信贷结构要短得多。当前社会上出现了老实人吃亏的情况,这也是社会的主流。这种情况是对有信用、使用信用的人或企业的歧视。一些产业规模较大的跨国公司的采购商对国内供应商表现出了信用歧视,比如在国内采购时,出现了拖欠国内企业的大额货款等歧视行为。而这些买家在国外却截然不同,在进入中国才会出现这样的恶性行为。他们利用中国的信用环境较弱的“劣势”作为自己“优势”,将中国的信用环境发挥得淋漓尽致,为自己牟利。另一个问题是,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着信用盲点,由于信用信息不能在地区和部门之间共享,难免会出现信息不对称,产生信用危机。大多数部门都存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潜在隐患。为了减少这种规避风险,银行采取提高贷款门槛的方式,虽不利于业务规模的扩大,但基本保证资金安全。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增长滞后的原因。

5.4 LPR若持续下行,会引发市场风险 LPR若持续下行可能会引发市场风险当前银行业虽然整体稳健,但仍面临较大经营压力。此次LPR新机制的出现代表着贷款端“利率并轨”的终点,纵观局势,最终贷款利率有可能持续下调,因此银行资产端收益将会承受更大的压力。此外,由于监管要求、内部考核及替代金融业务发展,银行业对存款的竞争也将变得激烈,在负债端很难出现大幅贬值的情况。银行息差面临收窄压力,最终贷款利率下降幅度也依赖于银行自身息差和盈利能力的控制。其中特别是在经济增速还未明显企稳背景下,部分中小银行已经出现经营风险,一旦利润增速放缓,更多的风险事件可能提前暴露,这不利于金融市场稳定。

5.5 非对称降息使得货币政策信号的传导出现自相矛盾 政策多次下调LPR,但由于基准存款利率没有调整,所以下调LPR,只是不对称地降低了银行利率。在基准利率之前的变化过程中,虽然基准利率的利差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数额,但银行业的利差仍然受到基准利率的保护,在加息周期内,贷款利率的上调幅度小于存款利率,缩小了存款基准利率的利差。信贷扩张空间变小。另一方面,在加息周期中,存款利率低于贷款利率,基础存款利差的增大刺激了贷款扩张。不过,由于单方改变PSA利率导致的基准存款利率下调,并没有导致基准存款利率的变化。从贷款利率下降的角度看,这是信贷扩张的标志,但从利差收窄的角度看,这是信贷压缩的标志。在双向体系中, 货币当局可以作为直接的中介机构,通过调整实体经济中的存贷款参考利率来塑造存贷款参考利率。但是,随着利率的趋同,货币政策已经从直接调控转向间接影响,货币当局只能通过各种政策工具来调整货币市场的利率,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货币政策下的资金流转方式变得更加复杂。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普遍较高且商业化程度较不高,所以货币市场利率对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影响不大。此外,目前中国货币市场利率波动较大,对企业财务影响较大,这也是综合利率的时候需要考虑的问题。

6 完善LPR作用的对策 6.1 调整MLF弹性,扩大定价覆盖面 首先,MLF是动态调整的,从理论上讲,MLF应该与市场利率的变化有较大的相关性。央行可以考虑适度提高MLF的灵活性,相应地调整MLF利率,使其可升可降,灵活调整LPR,同时调整MLF的波动性,以更好地反映市场供给和流动性。其次,央行可以考虑将一级交易商的限额扩大或调整到所有一级交易商,以提高这些限额对价格和MLF变化的敏感度,提高LPR的质量。比如,商业银行要想继续扩大LPR的价格覆盖面,就应该不断扩大LPR的价格覆盖面。由于参考价格的变化包含了利率风险管理和客户关系等问题,因此,银行在使用LPR定价新贷款时,也应协助管理好股权合同,积极考虑变更股权贷款的参考价格,确保业务的顺利交接。二是要利率收敛的相继效应的系统考察,事先采取适当措施。在“利率整顿”贷款结束后,存款末的整顿应逐步提上日程。由于存款利率的整顿对银行负债成本有直观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应综合评估存款利率上调的影响,提前做好应急预案。

6.2 对资金空转等进行调研和督导 由于LPR改革将直接影响银行的利差,因此需要通过监管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降低银行的成本,稳定银行的经营成本,避免在经营风险的情况下,银行的利润迅速下降。首先考虑的是逐步降低存款价格。银行存款主要是资产扩张的结果,而商业银行之间的存款竞争中存在结构性配置,增加了银行的额外成本。第二次放宽了对互金债务的限制,要求银行持有的同业负债不超过三分之一,以避免资金扭曲。随着市场利率的下降,这种限制使得商业银行很难通过增加同业融资来降低负债成本。考虑到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和银行同业负债的可控风险,监管层可以考虑适度放宽对银行同业负债的限制,这样可以提高银行负债对市场利率变化的敏感度,从而减轻银行负债的负担。央行可以考虑逐步下调存款利率。当前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依然很高,另一个角度则说明着银行的成本提高。由于未来存款准备金要求仍有下调空间,央行可能会选择合适的时机进一步降低银行的流动性成本。

6.3 改善信用歧视 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信用中介成本,促进长期贷款和股权信贷, 为帮助降低金融风险,优化资本结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金融体系本身的风险,促进了公平竞争环境的建立。民营企业应在看清了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国应有效、适度地利用金融体系的资源,包括提供银行贷款,完善资源开发、渠道建设、金融负债。首先,成立了独立的信贷管理部门,有效地协调商业金融目标和资金目标、货款催收。同时,明确了信贷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防范可能出现的信贷风险。其次,完善了售汇流程。从最初的客户开发到后续的信用控制、订单管理程序、合同管理、货款催收和最终的债务结算,都要对客户给予应有的重视,而不是对甲方的重视。再是对商业关系的关键控制,初步核实信用度,评估信用度,确定适当的信用额度,监测应收账款的账龄,制定全面的催收政策。科学评估应收账款是回收链条上的关键环节。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发现自己手中的应收账款还有多少是属于企业拖欠的、坏账需要清算的。最后是创建全过程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不仅要注意事后管理,更要谨慎进行事中后管理。

6.4 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破产清算机制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金融机构将面临更多的竞争,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公司合并后,一些风险防控能力较弱的金融机构有可能将面临破产。中国金融机构的成熟度要求其“三化”:商业化、公司化和市场化。所谓市场化,就是指金融机构要把市场经营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主要动力,把市场经营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主要目标。其中公司化是指金融机构必须是国有企业,其信息披露必须公开透明, 了解风险和资本充足率,披露风险评估程序和资本充足率、资本结构和方向,披露银行的基本信息和定性信息,以及其他信息的披露,让现有商业银行完成市场化、资本化经营的转变。完善公司治理应从完善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开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金融机构的经济行为必须沿着利率市场化发展。一个重要的信号是引入破产机制,也就是说,它包括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和解机制、重组机制、压力机制和补偿机制。

6.5 培育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完善利率走廊机制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利率参考系统还不够完善,由于shibor和LPR利率对于市场反应还不够及时,货币市场利率极值仍旧有较大差距。因此,央行一方面应尽快确定新的、反应更加迅速的利率参考锚,完善利率通道机制,缩小货币市场利率的上下限的距离,从而提高未来参考货币市场利率的平稳性;
另一方面,应着力降低传统存贷款利率对市场的影响,减少对银行存贷款活动的干扰,尽快建立起可靠、完善的参考市场体系。长期以来,中国货币政策中存在着利率传导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我国传统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并没有得到应用,短、中、长期利率的传导机制无法实现,主要是由于各种市场的分化导致的。目前,我国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主要进行了衔接, 两道的谐振效应具有相同的频率,但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对信贷市场的影响范围不大,短期利率的变化对银行信贷市场利率的影响较小,市场利率的变动与信贷利率的变动不能同步。由于货币政策、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之间存在壁垒,因此还需要不断寻找中长期直接调控利率的方法。

6.6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 随着利率市场化,全球经济形势已经今非昔比。金融机构的定价将受到着更复杂的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因此,金融机构中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必须加大研究和创新力度,不断优化内部定价模式和风险控制体系,尤其是大型公募机构,必须加大研究和创新力度。首先是加强多边合作,提升监管环境质量,整合资源,整合市场和政府支持,集中资金流入和银行贷款,对银行业和金融机构投贷业务试点进行管理,并在取得经验后进行复制推广。其次最大化发挥试点地区银监局的监管职能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主导作用,并且在试点结束后,因地制宜。最后,金融机构应考虑建立健全业务发展模式,根据科技企业的业务发展模式和金融需求,结合投贷联动和制度性的解决方案,建立健全业务发展模式。使风险可控,经营可持续。

7 结论 LPR改革是全球利率市场化趋势中必然的一环,其带来的影响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理想状态下其能改变我国实际负利率现状的需要,改进市场报价利率的管理机制, 深化市场利率的发展,推进“一轨替两轨“的信贷利率,提高我国利率的传导效率,促进降低贸易真实融资环境下的融资成本。但其自身仍然有不足之处,在具体实施时会有些问题产生。对于如何完善LPR和金融机构,深化利率市场化本文对此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从LPR自身的角度,未来可以更换成覆盖面更大的锚。从银行的角度应该建立健全信用机制。从国家角度看,应培育利率市场化的参照系,利率走廊机制的改进,理顺金融破产机制,完善监管。展望未来,应该是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社会融资成本、系统性风险的降低,以及供求关系的明朗。

参 考 文 献 [1]常清.利率双轨制改革的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09):10-11. [2]林锦鸿.利率市场化后我国基准利率的选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 [3]褚凤飞.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影响及其应对[J].现代经济信息,2019(09):309+311. [4]李博.我国金融市场基准利率的选择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7. [5]孟庆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现状与提升路径[J].全国流通经济,2019(15):127-128. [6]陈丽丽.LPR新锚已定利率并轨可期[J].金融市场研究,2019(11):85-91. [7]王松才.贷款市场迎来降息对房地产市场影响几何[N]. 中国经济时报,2020-04-23(003). [8]黄鹂.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应对之策[D].河北大学,2013. [9]周涵.Shibor作为中国基准利率的有效性研究——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J].北方经贸,2019(06):109-110. [10]王珏.市场基准利率与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7. [11]丁栋梁.中小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利率风险管理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0(06):174-175. [12]孙丽,朱律.LPR市场化改革进程:回顾与深化[J].新金融,2020(04):50-57. [13]张洪.浅析LPR新形成机制对企业融资的影响与建议[J].商讯,2020(11):110-111.

推荐访问:
上一篇: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中考试及答案【A4打印版】
下一篇:多篇司法局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阶段进展情况总结汇报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