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

来源:公务员考试 发布时间:2020-08-31 点击:

  浅谈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

 摘 要: 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严重缺失,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强化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已迫在眉睫。本文从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内涵、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三个方面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进行了分析,表明高校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人文素养 人文精神 教育途径

 21世纪的高等教育既要承担培养“专才”的“专业教育”使命,又要承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人文教育”使命,使人成为“现代人”。[1]156正如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所讲:“每当一种新技术被引进社会,人类必然会产生一种要加以平衡的反应,也就是说产生一种高情感,否则新技术就会遭到排斥。”[2]38事实上,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活动无不体现某种社会的文化和人文素养价值。

  一、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

 《教育的四大支柱》一书指出: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3]235人的全面发展有赖于人文素养教育,科学技术迅速进步有赖于人文素养教育,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非常紧迫。

  人文素养主要指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文化素养、价值取向、心理素质、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人际交往等个性品质。它的核心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4]35人文素养的精髓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有三个层次:一是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二是理性,对真理的追求;三是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5]61大学生“人文素养”主要指大学生通过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人文科学知识的不断学习和积累而内化为相对稳定的人格、气质、修养等的总和。[6]268人文素养的核心和灵魂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7]135

 二、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

 人文素养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成为不断进步的现代人。[4]35现阶段,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人文素养的缺失,表现为功利主义的价值观、盲目的追求时尚化与自由化等,遇到棘手问题,往往心理受力差,酿成一幕幕惨剧。如2010年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连刺八刀致其死亡等事件的曝光,引发全社会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普遍忧虑和广泛关注。杨叔子教授曾发表《人文教育:现代大学之基──关于大学人文教育之我感与陋见》一文,认为现代大学将出现“五精五荒”——精于科学、荒于人学,精于电脑、荒于人脑,精于网情、荒于人情,精于商品、荒于人品,精于权力、荒于道力,而“荒于人文”则为其根源。[8]5-11的确,当代大学生存在思想道德素质下滑,理想信念世俗化、功利化,人文素养降低等问题,这不能不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造成上述现状的原因主要来自社会、学科、家庭及自身等诸多方面,从高校教育角度看,主要体现在教育体制失衡,重科技轻人文方面。从高校的人文素养评估体制上看,由于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直接作用,高校形成了重视科技人才和重视自然科学的教育观念。[1]157无论是高等教育的投资方向,还是课程设置和专业安排,重理轻文现象严重;高校人文学科教师力量薄弱,大学校园没能形成浓厚的人文氛围。

  三、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途径

 人文素养是人才素质的基础。21世纪,这种素养越发受重视。笔者对提升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对策方面作了思考。

  1.转变教育观念,完善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强调成绩,忽视了塑造和评估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情怀,涌现出了高分低能,有知识没文化的一群大学生。[9]105有人指出:21世纪,一个年轻人只掌握某一种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警惕“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10]78因此,社会和学校应转变传统观念,实行以人文素养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建立和完善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体系,完善对大学生在人文知识、人文精神等方面的考核指标,以此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2.加强人文学科建设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针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高校应从根本上加强人文学科建设。确立人文公共课的核心课程,辅之以相应的人文公共选修课和跨学科课程,完善人文公共课的课程体系。[11]87可将历史、哲学、法学、社会学等课程确立为人文公共选修课,纳入教学计划。教师应发挥自身在人文素养教育教学、教育实践中的渗透作用。教师应具备将课程中所蕴涵的丰富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起来的能力,把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提升文化素质。[12]103

 3.营造校园人文环境,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民主和教育》中指出:“人文环境无意识地、不设任何目的地发挥着教育和塑造的影响。”[13]105由此可见人文环境对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人文环境是指学校师生共同创建的一种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如我校的标志性建筑“校训和学校精神纪念碑”,是进行人文熏陶的良好载体。

  大学是为社会培养高级人才的地方,人文素质的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重要。在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基本内涵中,“品德”是方向,“学识”是根本,“才能”是核心。[14]112时代呼唤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历史以它无可替代的时空内涵和认知深度,给人以心智的陶冶、思维的启迪、能力的培养和情操的熏陶,使人获得深厚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赵磊.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与提升[J].重庆大学学报,2002(2).

 [2][美]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的四大支柱[A].张民生.教师人文读本[C].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4]王秋峰.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浅议[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7(4).

 [5]周国平.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A].张民生.教师人文读本[C].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6] 刘伟.大学生人文素养内涵、缺失现状及原因剖析[J].才智,2011(26).

 [7] 韩奇生、卿中全.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与培育[J].高教探索,2008(5).

 [8]杨叔子.人文教育 现代大学之基──关于大学人文教育之我感与陋见[J].职业技术教育,2001(10).

 [9]莫军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探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

 [10]蔡中宏.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对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再探讨[J].社科纵横,2002(4).

 [11]昂晴.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刍议[J].教育发展研究,2007(10).

 [12]高思龙.人文素养教育体系的构建[J].大家,2011(19).

 [13]莫军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探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

 [14]郭小林、黄钢威.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西华大学学报,2007(4).

推荐访问: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 浅谈 素养 人文
上一篇:新进大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准备
下一篇: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公共事业管理)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