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少见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手术识别及手术结果报告及病案分析】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来源:卫生职称 发布时间:2019-04-20 点击:

  [摘要] 目的 消化道出血(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是临床常见的症状。方法 根据出血的部位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结果 以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等为常见病因。结论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见一例少见病因的消化道出血,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以便提高其诊断率。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淋巴管瘤; 内镜下手术识别
  [中图分类号] R573.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261-01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47岁。因“反复黑便半年,加重2月”入院。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解黑色大便,成形,每日1~2次,具体量不详,无腹部不适,无恶心,无腹痛腹胀,无头晕、黑�,无消瘦发热,当时未予重视。入院2月前无明显诱因下上述症状加重,在外院查胃镜:胃黏膜贫血相,疣状胃炎;结肠镜:乙状结肠息肉,大小约0.5X0.8CM,有蒂,表面光滑,无充血糜烂。给以“PPI”类药物治疗上述症状无好转,仍有间断黑便,2010年05月10日患者因再次便血急诊至我院,查血红蛋白63g/L,大便潜血(++),予止血、补液扩容、输血等治疗后病情稳定,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既往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外伤史。体格检查:精神差,全身皮肤未见黄染,眼结膜及口唇苍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两肺呼吸音清,HR86次/分,心律齐,未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未扪及包块,肠鸣音正常。
  1.2 检查
  1.2.1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5.2x109/L RBC 2.68x109/LHb58g/LPLT180x109/L;大便潜血(++)血肝肾功电解质:正常。血AFP、CEA、CA125、CA199均正常;APTT、PT正常。
  1.2.2 内镜检查:
  1.2.2.1 胶囊内镜所见:如图1-2所示(描述所见)
  图1(胶囊内镜,空肠血管畸形)
  图2(胶囊内镜,十二指肠降段增长性病灶伴出血)
  1.2.2.2推进式小肠镜所见:如图3所示(描述所见)
  图3 推进式小肠镜进镜幽门下约70cm处空肠见一增殖性病变,长约4.0cm,呈分叶状,占据肠腔1/2,表面弥漫性雪花样小点,质地脆。病理诊断:空肠粘膜慢性炎症伴淋巴管瘤。
  1.2.3 内镜活检病理结果: 2010年05月19日:病理空肠粘膜慢性炎伴淋巴管瘤,予止血输血营养支持等治疗后,转至外科手术治疗。
  2010.05.24 静吸复合麻醉下,行小肠肿瘤切除术:近端空肠距屈式韧带50cm处,可见一肠壁增殖性病灶,质软,直径约4CM,浆膜面有充血(如图4所示)。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图5,将图片中内容在此描述而不置入病理报告图片)
  图4(手术切除标本)
  图5(病理标本)
  2 讨论
  2.1 淋巴管瘤(lymphangioma)是一种临床罕见的疾病。1961年有Waldmann首次报道,以后也应个案的报道。按照wcgner分类方法,淋巴管瘤分为单纯性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囊状淋巴管瘤,小肠淋巴管瘤,它由内衬内皮细胞的淋巴管、结缔组织及纤维性间隔构成的良性肿瘤,其腔内无血液成分,其内皮细胞缺乏Ⅷ因子相关抗原。小肠好发海绵状淋巴管瘤[1]。
  2.2 每12000个出生者中发生1例,占小肠肿瘤的1.3%-4.8%。临床表现:多数病例无症状,偶有以肿瘤为前端的肠套叠和消化道出血。
  2.3 �镜下表现:内镜下可见黄白色或灰白色有透明感的黏膜隆起增殖性病灶,表面弥漫性附着雪花样小点,如用活检钳子压迫易变形;较大肿瘤可呈粗大结节状,周围平坦的黏膜可见散在或弥漫性白色小点。治疗如并发肠套叠、腹痛及出血等临床表现时可行手术切除[2]。
  2.4 预后:尚无淋巴管瘤恶性变报告,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 临床消化病杂志,2007,19(2):80-82.
  [2] SALOMONS HA.Endoscopic features of long-standing primary intes-tinal-lymphangiectasia[J].GastroinestEndaoc,1995,41: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手术 病案 消化道 一例
上一篇:防己及其伪品的鉴别_如何对厚朴及其伪品进行鉴别
下一篇:上呼吸道出血的护理措施 关于上呼吸道出血原因及护理方法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