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盐类水解难容电解质

来源:建筑师 发布时间:2020-09-21 点击:

 水的电离与溶液的酸碱性

  1 1. . 考纲要求

 考纲内容

 能力要求

 考向定位

 (1)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2)了解溶液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的方法,能进行 的 简 单 计算。

 1.掌握电水的电离平衡的概念和平衡移动方向,掌握水的电离度概念和离子积概念,熟记水电离度和离子积计算公式。

 2.理解水的电离度与温度的关系,和各种电解质浓度与水的电离度的关系;理解水的离子积只与温度有关而与电解质种类和浓度无关。

 3.掌握、的定义公式和计算方法,理解值大小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

 4. 熟练运用公式 c()·c()=10-14

 和14进行有关换算,掌握弱酸和弱碱溶液的值与 Cα的有关计算。

 5.了解值的测量方法和读数方法; 6.掌握溶液稀释和混和时值的计算方法和近似判断规律。

 水的电离与溶液的酸碱性 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主要考 点有:①水的电离平衡概念和影响平衡的因素;②溶液的酸碱性和值;③值计算的基本规律。

  2. 考点整合

 考点 1 1

 水的电离平衡概念和影响平衡的因素

 1.水的电离平衡和电离平衡常数

 H 2 O + H 2 3 +

 ΔH>0

  或者 H2 O

 +

  ΔH>0 ①25℃时:

  =10-14 · 1

 ②随温度升高而

 2.水的电离度

 对于水

 c(H 2 O)=(1000g)/(18g) = 55.56(常数). 常温时 α 水 =10-7 /55.6=1.8×10 -9 =1.8×10 -7 % 所以水是

 的电解质.比水还难电离的物质通常看作是非电解质. 3.影响水的电离度大小的因素: (1)温度的影响规律:升高温度,水的电离度

 . (2)浓度的影响规律: ①加入酸, c()增大,水的电离平衡向

  移动,水的电离度

  。

 ②加入碱, c()增大,水的电离平衡向

  移动,水的电离度。

 ③加入因水解而使溶液呈酸性或呈碱性的盐,使水的电离度

  。

 ④加入因电离而使溶液呈酸性的酸式盐, 如 4 、 3 和 24 等,相当于加入酸的作用,使水的电离度

  。

 [特别提醒]: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还适用于稀的电解质溶液。

 [例 1]向纯水中加入少量的 4 固体(温度不变),则溶液的(

 )

 A、值升高

  B、[]和[]的乘积增大

 C、酸性增强

  D、离子浓度减小

 考点 2 2

 溶液的酸碱性和值

 1. 溶液酸性、中性或碱性的判断依据是:看

  和

  的相对大小. 在任意温度的溶液中:若 c()>c()

  c()()

 c()>c()

  2. 溶液的值: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同理

  [特别提醒]:在标准温度(25℃)和压力下,7 的水溶液(如:纯水)为中性,水的离子积常数为 1×10-14 ,且 c()和 c()都是 1×10 -7 。愈小,溶液的酸性愈强;愈大,溶液的碱性也就愈强。

  通常是一个介于 0 和 14 之间的数,当<7 的时候,溶液呈酸性,当>7 的时候,溶液呈碱性,当 7 的时候,溶液呈中性.但在非水溶液或非标准温度和压力的条件下,7 可能并不代表溶液呈中性,这需要通过计算该溶剂在这种条件下的电离常数来决定为中性的值。如 373K(100℃)的温度下,6 为中性溶液。

 [例 2] (1)某温度下,某溶液的 7,该溶液一定是中性溶液吗?

 (2)某温度下纯水的 c()2.0×10-7 。在此温度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为 4.0×10 -13 ,则该溶液的值可能是。

 [解析]在该温度下, c()·c()=2.0×10-7 ×2.0×10 -7 =4.0×10 -14 。

 c()=4.0×10-13 ,则溶液可能呈酸性或碱性。若酸性溶液,溶液中的 c()=4.0×10 -14 /4.0×10-13 =1.0×10 -1 。所以溶液的值=- c()=-(1×10 -1 )=1;若碱性溶液,则溶液的值=- c()=-4.0×10-13 =13-4=12.4。

 【答案】(1)不一定 (2)该溶液的值可能为 1 或 12.4。

 [规律总结](1)在 25℃时是中性溶液,低于 25℃时是弱酸性溶液,高于 25℃时是弱碱性溶液。(2)本题的情境转换成非理想状况,主要考查考生灵活应变的能力。

 考点 3

  值计算的基本规律

 1. 两种强酸溶液混和,先求 c(),再求。

 C()=

  两种强酸溶液等体积混和,且原溶液值相差≥2 时,把稀溶液(较大的)当作水来处理,混和液的值=小 0.3。

 2.两种强碱溶液混和,先求 c(),再通过

  求 c(),最后求值. C(OH- )=

 两种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和,且原溶液值相差≥2 时,把稀溶液(值较小的)当作水来处理,混和液的大-0.3。

 3.强酸和强碱混和,先确定过量离子的浓度: 若过量

  c()=(c()酸 V 酸-c()碱 V 碱)/(V 酸碱) 若碱过量

 c()=(c()碱 V 碱 -c()酸 V 酸)/(V 碱酸) 当酸过量时,必须以剩余的氢离子浓度来计算溶液的

 值;当碱过量时,必须以剩余的氢氧根离子浓度来计算溶液的值,再求值。

 4. 有关酸、碱溶液的稀释

  强酸溶液每稀释 10 倍,增大一个单位,弱酸溶液每稀释 10 倍,增大不到一个单位;强碱溶液每稀释 10 倍,减小一个单位。弱碱溶液每稀释 10 倍,减小不到一个单位。

 [特别提醒]:

 混和后溶液呈酸性时,一定用 c() 计算;呈碱性时,一定用 c() 计算值。

 [例 3] 求下列溶液的:

 (1)某 H 24 溶液的浓度是 0.005:①求此溶液的;②用水稀释到原来体积的 100 倍;③再继续稀释至 104 倍 (2)3 的盐酸与 5 的硫酸等体积混合

 (3)10 和 12 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 (4)12 的和 =4 的等体积混合 [解析](1)① c()=0.005×2=0.01

 , 

 10-2 =2 ② c()=0.01÷100=10-4

 , 

 10-4=4 ③ 7(强调酸稀释后不会变成碱!)

 (2)c()210 105 3  5×10-4 , 

 (5×10 -4 )=45=3.3 (强调 10-3 是 10 -5 的 100 倍,所以 10 -5 可以忽略不计) (3)因为溶液呈碱性 c(— )210 102 4  5×10-3 

 c()31410 5102×10-12

 

 (2×10 -12 )=122=11.7 (4)中 c(— )=10 -2

 中 c()=10 -4

 二者等体积反应,碱过量,反应后溶液呈碱性。所以反应后 c(— )210 104 2  5×10-3

  

 c()31410 5102×10-12

  (2×10 -12 )=122=11.7 [规律总结] (1)两强酸等体积混合 混合后的小的+0.3 (2)两强碱等体积混合

 混合后的大的—0.3 (3)当按所给反应物质的量之比计算时,酸碱不论强弱,谁大谁过剩,溶液呈谁性。

 (4)酸碱等体积混合① = 2 某酸与 = 12 某碱混合难定;② = 4 某酸与 = 10 混合 ≤7;③ = 4 H 24 与 = 10 某碱混合≥7;④0.01

 = 2 一元酸与 0.1

 = 12 一元碱混合 = 7 (5)

 减小一个单位,c()扩大为原来的 10 倍。

 增大 2 个单位,c()减为原来的 1/100 (6)稀释规律:分别加水稀释 m 倍时,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均变为原来的 1 , 强酸中 c()变为原来的 1 ,但弱酸中 c()减小 小于 m 倍,故稀释后弱酸酸性强于强酸。

 ★ 高考重点热点题型探究

 热点 1 1 水的电离平衡和 溶液的酸碱性

 [真题 1](08 上海卷)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 c(H+ )=1.0×10 -13 ·L -1 ,该溶液可能是(

 )

 ①二氧化硫

  ②氯化铵水溶液

  ③硝酸钠水溶液

  ④氢氧化钠水溶液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思路分析] 由水电离出来的 c(H+ )=1.0×10 -13 ·L -1 ,说明水的电离受到抑制。

 [ [ 解析] ]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 c(H+ )=1.0×10 -13 ·L -1 ,说明溶液既可能呈酸性,也有可能呈碱性。① 2 +H 2 O H 23 ,H 23 3- +H + ,3 - 32- +H + ,溶液呈酸性;④ + + - ,溶液呈碱性。

 【答案】A

  [ [ 新题导练] ]1. (2009 年雷州二中摸底考试)①2 的 3 溶液;②2 的溶液;③12 的氨水;④12 的溶液。相同条件下,有关上述溶液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水电离的 c(H+ ):①=②=③=④ B.将②、③溶液混合后,7,消耗溶液的体积:②>③ C.等体积的①、②、④溶液分别与足量铝粉反应,生成 H 2 的量:②最大 D.向溶液中加入 100 水后,溶液的:③>④>①>② 热点 2 混合溶液的酸碱性判断

 [真题 2](08 上海卷)某酸性溶液中只有+ 、3- 、H + 、 - 四种离子。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该溶液由=3 的 3 与=11 的溶液等体积混合而成

 B.该溶液由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溶液和 3 溶液混合而成 C.加入适量的,溶液中离子浓度为 c( 3- )>c( + )>c( - )>c(H + ) D.加入适量氨水,c( 3- )一定大于 c( + )、c(4+ )之和 [思路分析] 此题的关键应注意题中的“酸性”两个字。

 [ [ 解析] ]选项 B 溶液与 3 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溶液呈碱性;选项 C 中当加入后溶液仍然呈酸性,则 c(H+ )>c( - ),不成立,当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碱性,则 c( + )>C(3- ),当碱过量时,必定 c(+ )>C(3- ),所以在任何情况下溶液的离子关系都不能成立;选项 D 中加入氨水,由电荷守恒得:c( 3- )+c( - )( + )+c(4+ )+c(H + ),当溶液仍呈酸性即 c( - )<c(H + ),则c( 3- )>c(4+ )+c( + );当溶液呈中性时,c(H + )=c( - ),则 c(3- )=c(4+ )+c( + );当溶液呈碱性时,c(H+ )<c( - ),则 c(3- )<c(4+ )+c( + ),所以 c(3- )一不定大于 c( + )、c(4+ )之和。

 【答案】A

  [ 名师指引]已知酸和碱的PH之和,判断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 pH(25℃):

 (1)若强酸与强碱溶液的PH之和等于 14,则混合后溶液显中性,pH=7。

 (2)若强酸与强碱溶液的PH之和大于 14,则混合后溶液显碱性,pH>7。

 (3)若强酸与强碱溶液的PH之的小于 14,则混合后溶液显酸性,pH<7。

 (4)若酸碱溶液的PH之和为 14,酸碱中有一强、一弱,则酸、碱溶液混合后,谁弱显谁的性质。

  [ [ 新题导练] ]2. (2009 汕头)将一定体积的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用=2 的一元酸溶液中和,消耗酸溶液的体积为 V 1 ;另一份用=2 的一元酸溶液中和,消耗酸溶液的体积为 V 2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 V 1 >V 2 ,则说明的酸性比的酸性强 B.若 V 1 >V 2 ,则说明的酸性比的酸性弱 C.因为两种酸溶液的相等,故 V 1 一定等于 V 2

 D.、分别和中和反应后,所得的溶液都一定呈中性 3.(广州六中 2008—2009 学年高三第二次月考)常温下,11 的一元碱和 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不考虑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恰好完全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碱可能为强碱

  B.反应后的溶液呈酸性 C.若碱为 3 ·H 2 O,原氨水中有 1%的含氮微粒为 4 +

 D.若碱为 3 ·H 2 O,反应后的溶液中 4 + 、 3 ·H 2 O 与 3 三种微粒的平衡浓度之和为 0.10 热点 3 混合溶液的计算 [真题 3](04 年全国新老课程)1 体积 2.5 的盐酸与 10 体积某一元强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碱溶液的等于(

  )

 A.9.0 B. 9.5 C. 10.5 D。11.0 [解析]因为是恰好中和,则中和后溶液的 pH=7,设碱的 pH=X,则有2.5 141 10 10 10 X   ,解得X=10.5 【答案】C [ 名师指引] 求算强酸与强碱混合液的值,解题步骤一般是:先判断酸还是碱过量,然后计算出溶液中的 H+ 或 - 离子的浓度,最后求算出溶液的值。

  [ [ 新题导练 ]4.(广州)

 和两种碱的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是一种强碱 B. 在 x 点,完全电离

 C. 在 x 点,c()() D. 稀释前,c()10c() 5. 13 的强碱溶液与 2 的强酸溶液混和,所得混和液的值=11,则强酸与强碱的体积比是

 A、11:1

 B、9:1

 C、1:11

 D、1:9

  考题研究 1.(2006 全国,7)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的离子积变大、变小、呈酸性

 B.水的离了积不变、不变、呈中性 C.水的离子积变小、变大、呈碱性

 D.水的离子积变大、变小、呈中性 2.(广州海珠区 2009 届高三综合测试)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 c(H+ )=1×10 -13 ·L-1 ,该溶液可能是

  A、二氧化硫水溶液

  B、氢氧化钠水溶液

  C、氯化铵水溶液

  D、硝酸钠水溶液 3.(2006 上海)室温下,下列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一定大于 7 的是(

 )

  A.0.1 的盐酸和 0.1 的氢氧化钠溶液 B.0.1 的盐酸和 0.1 的氢氧化钡溶液

  C.=4 的醋酸溶液和=10 的氢氧化钠溶液

  D.=4 的盐酸和=l0 的氨水

 4.对 H 2 O 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粒子是5.在由水电离产生的 c()=10 -12

 · 1 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NH+4 、2+ 、、3-

  B. 、42- 、、 C. 42- 、3- 、 2+ 、 2+

 D. 、、、 6.20℃时 H 2 S 饱溶液 1L,其浓度为 0.1·1 ,其电离方程式为 H2 , - 2- ,要使c ()及 c (S2- )都减小的措施是 (

  )

 A.加入适量的固体

 B.加入适量的水 C.加入适量的 23

 D.加入适量的 3 固体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 与 1 的硝酸中 c ()之比为 1:10 B. 23 溶液中 c ( )与 c ( 32- )之比为 2:1 C.0.2 与 0.1 醋酸中 c ()之比为 2:1 D. 2 溶于水时,被氧化的 n ( 2 )与被还原的 n ( 2 )之比为 3:1 8. 0.1 3 的溶液的最接近于(

  )

 A.5.6

  B.7.0

  C.8.4

 D.13.0 9.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 2+ + - ; H >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 c (- )降低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 c (H+ )增大,不变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 3 ,平衡逆向移动, c (H+ )降低 D.将水加热,增大,不变 10.(2009 届高三第二次六校联考)今有室温下四种溶液,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11 11 3 3 溶液 氨水 氢氧化钠溶液 醋酸 盐酸 A.①、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氯化铵晶体后,两溶液的均减小 B.分别加水稀释 10 倍,四种溶液的:

 ①>②>④>③ C.①、④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 )>c(4+ )>c( - )>c() D.④与②溶液混合后,若混合后溶液 4, 则 :

 11 : 9 基础提升训练

 11.(2007 广东化学,2)下列可用于测定溶液且精确度最高的是 A

 酸碱指示剂

 B

 计

 C

 精密试纸

 D

 广泛试纸 12.(08 全国Ⅱ卷)实验室现有 3 种酸碱指示剂,其的变色范围如下:

 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 用 0.1000·L-1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3 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 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13.(08 全国Ⅱ卷)取浓度相同的和溶液,以 3∶2 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溶液的等于 12,则该原溶液的浓度为(

  )

 A.0.01·L-1

 B.0.017·L-1

 C.0.05·L-1

 D.0.50·L-1

 14. (08 北京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稀氨水逐滴加入稀硫酸中,当溶液的=7 时,c( 42- )>c(4+ ) B.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 c 1 和 c 2 ,的别为 a 和 a+1,则 c 1 =10c 2

 C.=11 的溶液与=3 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滴入石蕊溶液呈红色 D.向 0.1·L-1 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则溶液中 c( - )(3 ·H 2 O)增大 15.

 ( (2007 年高考全国卷)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一定小于 7 的是

 A.=3 的盐酸和=11 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B.=3 的盐酸和=11 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

  C.=3 的醋酸和=11 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

  D.=3 的硫酸和=11 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16. (广东09怀集一中高三月考)回答下列有关常数的问题 (1)的数学表达式是

  ,温度升高的变化情况是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定义(),则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2) K 通常表示化学平衡常数, K 值越大表示该反应进行得越

 ,对于反应2 2 (g) N 2 O 4 (g),其化学平衡常 K 的数学表达式为

  。

 (3)通常表示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值越大表示该弱酸

 ,α 通常称为电离度,顾名思义是表示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大小的一个指标,对于某一元弱酸,当用蒸馏水稀释该酸时,溶液越稀,的变化情况是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α 的变化情况是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能力提高训练

 17.有均为 2 的盐酸、硫酸、醋酸三瓶溶液:

 ⑴设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依次为 c 1 、c 2 、c 3 ,则其关系是:

  (用“>、<、=”表示,下同=。

  锥形瓶中溶液 滴定管 中溶液 选用 指示剂 选用 滴定管 A 碱 酸 石蕊 (乙)

 B 酸 碱 甲基橙 (甲)

 C 碱 酸 酚酞 (甲)

 D 酸 碱 酚酞 (乙)

 ⑵取同体积的三种酸分别加蒸馏水稀释到 6,需水的体积依次为 V 1 、 V 2 、 V 3 ,则其关系是:

  。

 ⑶完全中和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均相同的三份溶液时,需三种酸的体积依次为 V 1 、 V 2 、 V 3 ,则其关系是:

  。

 ⑷取同体积的酸的溶液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反应开始放出 H 2 的速率依次为 a 1 、 a 2 、 a 3 ,则其关系是:

 a 123

 ;反应过程中放出 H 2 的速率依次为 b 1 、 b 2 、 b 3 ,则其关系是:

  。

 18.(广州六中 2008—2009 学年高三第二次月考)I .右图为向 25 0.1 · 1

 溶液中逐滴滴加 0.2 · 1

 3 溶液过程中溶液的变化曲线。请回答:

 (1)B 点溶液呈中性,有人据此认为,在 B 点时与 3恰好完全反应, 这种看法是否正确?

  (选填―是‖或―否‖)。若不正确,则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在区间还是区间内?

 区间(若正确,此问不答)

 (2)关于该滴定实验,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选填字母)

  (3)区间,c(- )>c(),则 c( - )与 c(3- )大小关系是

 A.c(- )一定大于 c(3- )

 B.c(- )一定小于 c(3- )

 C.c(- )一定等于 c(3- )

 D.c(- )大于、小于或等于 c(3- )

 (4)在 D 点时,溶液中 c( 3- )(3 )

 2c()。

 (填―>‖、―<‖或―=‖)

 .t℃时,某稀硫酸溶液中 c()=10- a

 · 1 ,c( - )=10 - b

 · 1 ,已知 13 :

 (5)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 K w 的数值为

 。

 (6)该温度下(t℃),将 100 0.1 · 1 的稀 H 24 溶液与 100 0.4 · 1 的 溶液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溶液的

 。

  盐类的水解

 考纲解读 考纲内容

 能力要求

 考向定位

 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和盐类水解反应的本质原因,能熟练地写出盐类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盐类的水解是历年高考考察的重点内容,其主要考点有:①盐类水解反应的本质;②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规律;③盐类水解的应用 。

  了解其它水解反应类型,掌握盐类水解的应用。

 掌握对离子共存问题的分析与判断。

 考点整合 考点 1 1

 盐类水 解反应的本质

 ( 一 )

 盐 类 水 解 的 实 质 :

 溶 液 中 盐 电 离 出 来 的 某 一 种 或 多 种 离 子 跟

  结合生成

  ,从而了水的电离。

 (二)盐类水解的条件:盐必须能

  ;构成盐的离子中必须有,如 4+ 、 3+ 、32- 、S 2-等。

 (三)盐类水解的结果 (1)

 了水的电离。

 (2)盐溶液呈什么性,取决于形成盐的对应的酸、碱的相对强弱;如强酸弱碱盐的水溶液显

 ,强碱弱酸盐的水溶液显

 ,强酸强碱盐的水溶液显

  ,弱酸弱碱盐的水溶液是

  。(3)生成了弱电解质。

 (四)特征 (1)水解

  :盐+水 酸 + 碱,ΔH

  0 (2)盐类水解的程度一般比较

 ,不易产生气体或沉淀,因此书写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时一般不标―↓‖或―↑‖;但若能相互促进水解,则水解程度一般较大。

 [特别提醒]:分析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外界因素主要有温度、浓度及外加酸碱等因素。

 强碱弱酸盐:弱酸根离子与水电离出的结合生成弱酸或弱酸酸式酸根离子,从而使溶液中 c()减小,c()增大,即 c()>c()。如 233

 强酸弱碱盐:弱碱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结合生成弱碱,从而使溶液中 c()增大,c()减小,即 c()>c()。

 43

 弱碱弱酸盐:弱碱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结合生成弱碱,弱酸根离子与水电离出的结合生成弱酸或弱酸酸式酸根离子。

 34

 [例 1] 25℃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下列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 3

  ②

 ③ 3

 4

  ④ 4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③>④>②>①

  D、③>④>①>② [解析]① 3 为强酸强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和— 对水的电离平衡无影响; ②为强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 对水的电离起抑制作用,使水的电离程度减小; ③ 34 为弱酸弱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 4 + 和 3— 均可以发生水解生成弱电解质3 ·H 2 O和 3 ,并能相互促进,使水解程度加大从而使水的电离程度加大。

 ④ 4 为强酸弱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4+

 可以发生水解生成弱电解质3 ·H 2 O,促进水的电离,但在相同浓度下其水解程度要小于 34 ,该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 34 中的水的电离程度。

 【答案】D

 [规律总结]酸、碱对水的电离起抑制作用,盐类的水解对水的电离起促进作用。

 考点 2 2 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规律

 1.多元弱酸溶液,根据

  电离分析,如在 H 34 的溶液中,

  2.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的分步水解分析,如 2

 S 溶液中 c()>c(S2- )>c( - )>c()

 3.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影响的因素。如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各溶液中① 4

 ② 34

 ③ 44 ( 4+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比较,要进行综合分析,如电离因素,水解因素等。

 (1)弱酸与含有相应酸根的盐混合,若溶液呈酸性,说明弱酸的电离程度

 相应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如 3 与 3 溶液呈

  ,说明 3 的电度程度比 3— 的水解程度要大,此时,c ( 3 )< c ( 3— )。

 (2)弱酸与含有相应酸根的盐混合,若溶液呈碱性,说明弱酸的电离程度

  相应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

 如与的混合溶液中, c (— )< c (),则说明溶液呈碱性,的电度程度比 — 的水解程度要

 ,则 c ()> c (— )。

 (3)弱碱与含有相应弱碱阳离子的盐的混合的情况,与(1)、(2)的情况类似。

 [特别提醒]理解透水解规律: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

 [例 2] 在 0.1 ·L-1 的 4 和 0.1 ·L-1 的氨水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

 [答案]c( 4+ )>c( - )>c( - )>c()。在该溶液中,3 ·H 2 O 的电离与 4+ 的水解互相抑制,3 ·H 2 O 电离程度大于 4+ 的水解程度时,溶液呈碱性:

 c ( - )> c (),同时c ( 4+ )> c ( - )。

 [规律总结] 要掌握盐类水解的内容这部分知识,一般来说要注意几个方面:1、盐类水解是一个可逆过程;2、盐类水解程度一般都不大;3、要利用好守恒原则即电量守恒和物料守恒(这两个方法在比较离子浓度和相关计算方面有较多的运用)。

 考点 3 盐类水解的应用

 1.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和比较盐溶液酸碱性的强弱时,通常需考虑

  。

 如:相同条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八种溶液:

 23 、、 3 、 24 、 3 、 、( 4 ) 24 、 4 等溶液,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23 > 3 > 3

 > 24 >( 4 ) 24 > 4

 2.比较盐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时,当盐中含有

  的离子,需考虑盐的水解。

 3.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当有

 和

 之间能发出双水解反应时,

  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如:3+ 、4+ 与3- 、32- 、32- 等,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4.配制易水解的盐溶液时,需考虑抑制盐的水解,如在配制强酸弱碱盐溶液时,需滴加几滴

  ,来

  盐的水解。

 5.选择制备盐的途径时,需考虑盐的水解。如制备 2 S 3 时,因无法在溶液中制取(会完全水解),只能由干法直接反应制取。

 加热蒸干 3 、 2 、 3 等溶液时,得不到 3 、 2 、 3 晶体,必须在蒸发过程中不断通入

  气体,以抑制 3 、 2 、 3 的水解,才能得到其固体。

 6.化肥的合理使用,有时需考虑盐的水解。

 如:铵态氮肥和草木灰不能混合施用;磷酸二氢钙和草木灰不能混合施用。因草木灰(有效成分 K 23 )水解呈

  。

 7.某些试剂的实验室存放,需要考虑盐的水解。

 如:

 23 、 23 等水解呈碱性,不能存放在

  的试剂瓶中; 4 F不能存放在玻璃瓶中,应 4 F水解应会产生,腐蚀玻璃 。

 8.溶液中,某些离子的除杂,需考虑盐的水解。

 9.用盐溶液来代替酸碱 10.明矾能够用来净水的原理

  [特别提醒]:盐类水解的应用都是从水解的本质出发的。会解三类习题:(1)比较大小型,例:比较值大小;比较离子数目大小等。(2)实验操作型,例:易水解物质的制取;中和滴定中指示剂选定等。(3)反应推理型,例:判断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产物;判断盐溶液蒸干时的条件;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离子能否共存等。

 [例 3]蒸干 3 水溶液后再强热,得到的固体物质主要是 (

  ) A. 3

 B. 3 ·6H 2 O

 C. () 3

  D. 2 O 3

 [解析] 3 水中发生水解:

 3 +3H 2 O

 () 3

 + 3,加热促进水解,由于具有挥发性,会从溶液中挥发出去,从而使 3 彻底水解生成() 3 ,() 3 为不溶性碱,受热易分解,最终生成 2 O 3 。

 【答案】D [规律总结] 易挥发性酸所生成的盐在加热蒸干时水解趋于完全不能得到其晶体。例如:3 、 3 ; 而高沸点酸所生成的盐,加热蒸干时可以得到相应的晶体,例:

 4 、 2 。

 ★ 高考重点热点题 型探究

 点 热点 1 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情况

  [真题 1](08 广东卷)盐酸、醋酸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在 3 溶液中加入与其等物质的量的,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 3 2- 和 B. 3 溶液中:e()(H 23 )() C.10 0.10 · 1 3 溶液加入等物质的量的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c( 3 )>c()>c() D.中和体积与都相同的溶液和 3 溶液所消耗的物质的量相同 [思路分析]溶液中存在以下三个守恒关系:

 (1)电荷守恒,即正电荷总数等于负电荷总数;

 (2)物料守恒:

 即溶液中某一组分的原始浓度应该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3)质子守恒:溶液中水电离出的和浓度相等,

 [ [ 解析] ]A 中,生成 23 溶液, 3 2- 会发生水解,生成 3 - ,所以 A 错; 电荷守恒 :C()()( 3 - )+2C( 3 2- )()

 物料守恒:C()( 3 - )+ C( 3 2- )(H 23 )

 两式相减得 :C()(H 23 )( 3 2- )() 所以 B 错误。

 C 中,生成,水解呈碱性,故 C 正确;相同,相同体积的和,因为为弱酸,所以的物质的量浓度大,所消耗的的物质的量多,D 错。

 【答案】C [ 名师 指引] 解答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试题,抓住一个原理、两类平衡、三种守恒进行分析,包括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

 [ 新题导练]1.(2009 届广东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5℃时,下列各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2 的醋酸溶液与 12 的溶液等体积混合:

 c(+ )+ c(H + ) c( - )(3- ) B. 23 溶液中:2c(+ ) =c(32 - )+c(3- ) +c(H23 ) C. 44 溶液中滴加至溶液恰好呈中性:

 c(+ )>c(42 - ) >c(4+ ) >c( - ) =c(H + )

 D.相同的 3 溶液、C 6 H 5 溶液、 23 溶液、溶液:

 c( 3 )>c( 23 ) >c(C 6 H 5

 ) >c( ) 热点 2 2

 水解的应用 [例 4]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一元酸的钠盐、、溶液的分别为 7、8、9,则同物质的量浓度的这三种一元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B

 C.、、

  D

 【解析】

 钠盐、阳离子不水解,在 X- 、Y - 、Z - 三种阴离子中,水解程度越大,会使溶液的碱性越强,则该对应的酸越弱,由此可判断=9 的溶液碱性最强,则该酸酸性最弱,照此可得出

 【答案】

 A

 [ [ 名师指引] ]本题为不同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其实质是比较 c()的大小。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思路是:先将各种物质按酸性的、中性的和碱性的分成三大类,然后根据盐类水解的几点规律将溶液按酸碱性强弱排序。规律共四点:a.水解造成的酸性没有弱酸的酸性强;b.水解造成的碱性不如弱碱的碱性强;c.盐所对应的酸越弱,水解造成的碱性越强;d.盐所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生成的酸性越强。

 [ 新题导练]2.(广东实验中学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化学上学期阶段考试)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 NH 4+离子的浓度最大的是

 (

 )

  A 4

 B 44

  C 43

  D 43 17、(2008~2009学年广州市高三调研测试)某醋酸溶液与0.01 ·L- 1 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溶液体积变化),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下列有关叙述不可能...出现的是

 A.混合后溶液中:c( 3- ) + c( - ) = c() + c()B.该醋酸溶液中:c(H+ ) = 0.01 ·L - 1 C.该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 0.01 ·L- 1

 D.混合溶液中:c( 3- ) > c()

 考题研究 1.(08 海南卷)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

 A. 2-

 + H3

  B.22 3-

 +

 C. 3 2-

 + H2 3-

 + -

 D. -

 + H22 -

 + H3 2. 某氨水中 0.5 时达到电离平衡,若向其中加入 0.5 的 4 溶液后 3 ·H 2 O 的电程度将 (

  )

 A. 增大

  B. 减少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3. 下列溶液能与镁反应生成氢气的是(

 )。

 A.氯化铁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碳酸钾溶液

 D.氨水 4. 下列化合物中,其水溶液由于水解而显酸性的是 ( ) A. 3

  B. 4

 C.

  D. 4

 5.为了配制 4+ 的浓度和 的浓度比为 1:1 的溶液,可在4 溶液中加入(

  )①适量的

  ②适量的

 ③适量的氨水

 ④适量的

 A.①②

  B.③

  C.③④

  D.④ 6.(2005·广东)关于小苏打水溶液的表述正确的是 A.c(+ )=c(3— )+c(32— )+c(H23 )

  B.c(+ )+c(H + )=c(3— )+c(32— )+c( — ) C. 3— 的电离程度大于3— 的水解程度

 D.存在的电离有:

 3 =+ +3— ,3—H+ +32— ,H2+ + — 7.向 250.1 溶液中逐滴加入 0.2 醋酸溶液,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在 A、B 间任一点:

 c ()> c ( 3 )> c (OH- )> c () B.在 B 点:a =12.5,且有 c ()( 3 )

  C.在 C 点:

 c ()> c ( 3 )> c ()> c (OH- ) D.在 D 点:

 c ( 3 ) + c ( 3 ) = 2 c () 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 2 H 24 与 12 3 ·H 2 O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和液<7

 B.将 12 ()

 2 与 14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和液 13<<14

 C.13 ()

 2 与 1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的>7

 D.某温度下水的离子积为 1×10—12 ,若使 1 H24 与 12 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两者的体积比为 1:10 9.(2007 广东佛山模拟)常温时 0.1 ·L-1 HA 溶液的>1,0.1 ·L -1 溶液中 c( - )()=10 12 ,将两溶液等体积混合,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c()<c(- ) <c(A - ) <c() B.c(- ) <c()<c()<c(A - )

 C.c()()(A- )( - )

 D.c(A - ) ()>c()( - ) 10.将 0.2·L-1 HA 溶液与 0.2·L -1

 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溶液中 c( + )>c(A - ),则(用“>”、“<”或“=”填写下列空白)。

 (1)混合溶液中 c()(A- );(2)混合溶液中 c()+c(A - )0.1·L -1 ; (3)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 )0.2·L -1 溶液由水电离出的 c(H + ); (4)25℃时,如果取 0.2·L-1 HA 溶液与 0.11 ·L -1 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溶液的<7,则的电离程度的水解程度。

 基础提升训练 11.下列各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同浓度的下列溶液中:①( 4 ) 2 ( 4 ) 2

 ② ( 4 ) 23

 ③ ( 4 ) 24 ,c( 4 + ) 由大到小的顺序:①>③>② B.常温时,将等体积的盐酸与氨水混合后,7,则 c( 4 + )> c(- ) C.0.2 23 溶液中,c(- )= c(3- )+ c(H23 )+ c() D.0.1 的 4 溶液与 0.05 溶液等体积混合:

 c()> c( 4 + )> c() > c(- )> c() 12.(08 年广东省执信中学第一学期期中)13.下列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A. 3 溶液中:) ( ) ( ) ( ) ( ) (323        HCO c CO c OH c Na c H c

 B.3 的 3 与 11 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 (H c>) (OH c

 C.0.1/L 的 4 溶液中,) (Cl c>) (H c>) (4NH c>) (OH c

 D.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 3

 和 3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

 0

 V(醋酸)

 A B C D 13 7 a 25

  ) ( ) ( ) ( 23 3   COO CH c COOH CH c Na c

 13.(08 北京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稀氨水逐滴加入稀硫酸中,当溶液的=7 时,c( 4 2- )>c(4+ ) B.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 c 1 和 c 2 ,的别为 a 和 a+1,则 c 1 =10c 2

 C.=11 的溶液与=3 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滴入石蕊溶液呈红色 D.向 0.1·L- 1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则溶液中 c(- )(3 ·H 2 O)增大 14.(2007 北京理综)有 ① 23 溶液

 ② 3 溶液

 ③ 溶液各 25,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0.1·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 种溶液的大小顺序是 ③>②>①

  B.若将 3 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变化最大的是② C.若分别加入 250.1·L-1 盐酸后,最大的是① D.若 3 种溶液的均为 9,则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是③>①>② 15.(2007 广东化学)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1.0 23 溶液:

 c (- )= c (3- )+ c (H + )+2 c (H23 ) B.1.0 4 溶液:

 c ( 4+ )= c ( - ) C.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

 c (+ )> c (3- )> c (H + )> c ( - )

 D.向硝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得到的=5 的混合溶液:

 c (+ )= c (3- ) 16. (2009 徐闻一中第三次测)盐酸、醋酸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在 3 溶液中加入与其等物质的量的,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 3 2- 和 B. 3 溶液中:c ()+ c (H 23 )(

 )

 C. 10 0.10·13 溶液加入等物质的量的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c( 3 )>c()>c() D. 中和体积与都相同的溶液和 3 溶液所消耗的物质的量相同 能力提高训练 17.(广州市海珠区 2009 届高三综合测试)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2 的溶液与 12 的溶液任意比混合:

  c() + c()

 c(OH - ) + c() B、相等的 3 、和 23 三种溶液:

  c()<c( 3 )<c( 23 ) 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3 和 3 溶液等体积混合:

 c( 3 ) +2c()

 2c() + c( 3 ) D、0.1· 1 的溶液,其 4:c()>c()>c(H 2 A)>c(A 2- ) 18. (广东省六校 2009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卷)(12 分)水体中二价汞离子可以与多种阴离子结合成不同的存在形态。水溶液中二价汞主要存在形态与— 、 — 的浓度关系如图所示 [注:粒子浓度很小时常用负对数表示,如-(),-(— )]。

  (1)正常海水(— 的浓度大于 0.1)中汞元素的主要存在形态是

 。少量(3 ) 2 溶于0.001 的盐酸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其中汞元素的主要存在形态是

  。

 (2)( 3 ) 2 固体易溶于水,但溶于水时常常会出现浑浊,其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了防止出现浑浊,可采取的措施是

 。

 (3)处理含汞废水的方法很多。下面是常用的两种方法,汞的回收率很高。

 ①置换法:用废铜屑处理含2+ 的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化学沉淀法:用硫化钠处理含( 3 ) 2 的废水,生成沉淀。已知:

 () =1.6×10— 52 ,当废水中 c(S 2 — )=1×10 — 5 时,c( 2+ )=

 。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 . 考纲要求

 考纲内容

 能力要求

 考向定位

 了 解 难 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1.理解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特点,正确理解和掌握溶度积的概念。

 2.掌握运用浓度商和平衡常数来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沉淀的转化。

 3.掌握简单的利用的表达式,计算溶液中相关离子的浓度。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是化学平衡的一种,也是高考考察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主要考点有:①溶解平衡;②有关溶度积的计算。

 2. 考点整合

 考点 1 溶解平衡

  (一)存在:只要有固体存在的悬浊液中都存在

 42 -

 3-

 2-

  () 2

 2+

 例:(s)

 ()()

 (s)

 ()() (二)特征

 (1)等:

 (2)动:

 (3)定:达到平衡时,溶液中

 (4)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溶解平衡将

  (三)沉淀反应的应用 (1)沉淀的形成和转化 加入

  与溶液中的某些离子生成沉淀,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反应中,离子趋向于生成

 的物质。

 (2)沉淀的溶解

  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减少溶解平衡体系中的某种离子,会使平衡向沉淀向

  方向移动,沉淀逐渐

  。例:

 () 2 (s)≒ 2+ ()

 + ()

 OH- +

  H 2 O

 条件的改变

 了原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特别提醒]:解决沉淀溶解平衡的一般思路:“看到”粒子——“找到”平衡——“想到”移动

  [例 1]己知碳酸钙和氢氧化钙在水中存在下列溶解平衡() 2 (固)2+ +2 - ,3 (固) 2++ 32- 。在火力发电厂燃烧煤的废气中往往含有2 、O 2 、N 2 , 2 等,为了除去有害气体 2 变废为宝,常常见粉末状的碳酸钙或熟石灰的悬浊液洗涤废气,反应产物为石膏。

 (1)写山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S0 2 与 3 悬浊液反应

  ②S0 2 与() 2 悬浊液反应

 (2)试说明用熟石灰的悬浊液而不用澄清石灰水的理由

 [答案](1)①2 22 +2 3 +4H 2 2( 4 ·H 2 O)+2 2 或

 2 22 +2 3 +4H 2 2( 4 ·H 2 O)+2 2

  ②2 22 +2() 2 +2H 2 2( 4 ·2H 2 O)或 2 22 +2() 2 =2 4 +2H 2 O

 (2) () 2 微溶于水,石灰水中() 2 浓度小,不利于吸收 2

  [规律总结]根据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和其水溶液的酸性强弱,再结合化学平衡和溶解平衡知识,即可解题。

 考点 2

 有关溶度积的计算

 (一)

 溶度积常数 在水溶液中,和作用产生白色的沉淀,但固态的并非绝对不溶于水,它仍能微量地溶解成为和。在一定条件下,当

  与

  的速率相等时,便达到固体难溶电解质与溶液中离子间的平衡,沉淀与溶液中的和之间的平衡表示为

  即

 由于[(s)]是常数,可并入常数项,得

 =[][]

  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它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

  。对于型的难溶电解质 (s) +

  []a [] b

  上式表明: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离子

  之乘积为一常数。

 (二)利用溶度积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a [] b

 , 这里的反应商也是乘积形式,故称

 为离子积。

 >

 时,平衡

 ,沉淀

  ;

 <

 时,平衡

  ,沉淀

  ;

 时,达到平衡。

 [特别提醒]:严格地说,溶度积应以离子活度幂之乘积来表示,但在稀溶液中,离子强度很小,活度因子趋近于 1,故,通常就可用浓度代替活度。

  [例 2].溶液中、都为 0.010,慢慢滴入能否把它们分离。已知()=1.8×10-10 ,()=9.3×10-17 。

 [剖析] 因为()> (),所以沉淀先产生。

 当完全沉淀时,的浓度为:c()= ()()=9.3×10-15 ,而此时的离子积为:()= c()c()=9.3×10-15 ×0.01=9.3×10 -13 。

 所以,()< (),还没有沉淀产生。

  [答案] 可以把、分离。而当开始析出时,c()和c()的浓度分别为:c()= ()()=1.8×10-8 / c()= ()()=5.2×10 -9 。

 [点评] 在溶液中存在不同离子,若它们与加入的另一种离子都会产生沉淀,则会有先后产生沉淀的现象,而沉淀的先后产生取决于它们各自的,越小的越先产生沉淀。分步沉淀常应用于离子的分离。

 [规律总结]方程式中的系数为该离子浓度的幂,并非浓度的简单乘积。

 ★ 高考重点热点题型探究

  点 热点 1 难容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真题 1] (2007 广东化学)羟基磷灰石[ 5 ( 4 ) 3 ]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无机材料,其常用的制备方法有两种:

 方法 A:用浓氨水分别调( 3 ) 2 和( 4 ) 24 溶液的约为 12;在剧烈搅拌下,将( 4 ) 24 溶液缓慢滴入( 3 ) 2 溶液中。

 方法 B:剧烈搅拌下,将 H 34 溶液缓慢滴加到() 2 悬浊液中。

 3 种钙盐的溶解度随溶液的变化如上图所示(图中纵坐标是钙离子浓度的对数),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方法 A 和方法 B 中制备 5 ( 4 ) 3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5( 3 ) 2 +3( 4 ) 24 +4 3 ·H 2 O= 5 ( 4 ) 3 ↓++ ②5() 2 +3H 34 = (2)与方法 A 相比,方法 B 的优点是。

 (3)方法 B 中,如果 H 34 溶液滴加过快,制得的产物不纯,其原因是

  。

 (4)图中所示 3 种钙盐在人体中最稳定的存在形式是(填化学式)。

 (5)糖黏附在牙齿上,在酶的作用下产生酸性物质,易造成龋齿。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其原因。

 [ [ 解析] ]考查学生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和酸碱反应的了解;考查学生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能力、读图解析和方案评价能力,以及化学平衡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答案】(1)①10 43 ; 3H 2 O。

 ② 5 ( 4 ) 3 ↓+9H 2 O。(2)唯一副产物为水,工艺简单。(3)反应液局部酸性过大,会有 4 产生。

  (4) 5 ( 4 ) 3 。

 (5)酸性物质使沉淀溶解平衡 5 ( 4 ) 3 (s) 52+ ()+343 - ()+ - ()向右移动,导致5 ( 4 ) 3 溶解,造成龋齿。

 [ 名师指引]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作为一种动态的平衡,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控制其进行的方向,沉淀转为溶液中的离子,或者溶液中的离子转化为沉淀。

 [ 新题导练]1.(2009 届广东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金属离子和硫离子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比较复杂,其产物与离子的水解、金属硫化物的溶解度、离子氧化性或还原性等因素有关。资料表明,的溶解度很小,在稀酸溶液中也不溶解, 2 S 3 的溶解度更小,但却溶于稀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2+ 和 S 2— 在水溶液中反应的产物是 B. 3+ 和 S 2— 在水溶液中相互促进水解,所以不存在 2 S 3 的水溶液 C. 3+ 和 S 2— 在酸性溶液中反应的产物只有2+ 和 H2 S D.在酸性溶液中,将 S 2— 加入3+ 和 2+ 的混合液中2 S 3 先沉淀 点 热点 2 溶度积的计算 [真题 2](08 广东卷)已知 24 的 为 2.0×10 -3 ,将适量 24 固体溶于 100 水中至刚好饱和,该过程中和23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右图(饱和 24 溶液中 c()=0.034· 1 )。若 t 1 时刻在上述体系中加入 100.0.020· 1

 24

 溶液,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 t 1 时刻后和23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思路分析] 先利用和的关系进行判断,然后计算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 解析] 24 刚好为 100 的饱和溶液,因为 c()=0.034,所以 c( 4 2- )=0.017;当加入 100 0.020 24溶液后,c( 4 2- )=0.0185,c()=0.017(此时 Q<)。由计算可知选 B。

 【答案】B [ 名师指引]

 [ 新题导练]2.(08 山东卷)某温度时, 4 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 24 可以使溶液由 a 点变到 b 点 B.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 d 点变到 c 点 C.d 点无 4 沉淀生成 D.a 点对应的大于 c 点对应的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考题研究 1. 把() 2 固体放入一定量的蒸馏水中,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

 () 2 (s)2 2,当向悬浊液中假如少量生石灰后,若温度保持不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溶液中2+ 数目减少

 B.溶液中 2+ 增大

 C.溶液值不变

 D.溶液值增大 2.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

 B.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与溶解的速率相等。

 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

 D.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比该物质更难溶性的物质,将会促进溶解。

 3.为了除去 2 溶液中的 3 ,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的一种试剂是(

  )

 A.

  23

  C. 氨水

 D.

 4. ( 广东09 怀集一中高三月考化学试卷)若在 1 L 蒸馏水中加入 1 滴(约 0.05)0.1·1 的溶液,搅拌均匀后再滴入 1 滴 0.1 ·1 3 溶液,请估算是否会产生沉淀(已知的 1.8×10–10 ) A.否 B.是

  C.可能是

 D.以上都不正确 5.(2009 届汕头市龙湖区第二次高三 化学 联考)已知 25℃时,电离常数()=3.6×10- 4

 ·L -1 ,溶度积常数(2 )=1.46×10- 10

 3 ·L - 3 。现向 1L 0.2 ·L - 1溶液中加入 1L 0.2 ·L- 12 溶液,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5℃时,0.1 ·L- 1溶液中=1

  B.( 2 )随温度和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C.该体系中( 2 )= 1( )aK HF

 D.该体系中有 2 沉淀产生 6.(广东省执信中学 2009 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在为 4-5 的环境中,2+ 、 2+ 不生成沉淀,而3+ 几乎完全沉淀。工业上制2 是将浓盐酸用蒸汽加热到 80℃左右,再慢慢加入粗氧化铜(含杂质),充分搅拌使之溶解。欲除去溶液中的杂质离子,下述方法正确的是

  A.加入纯将2+ 还原

 B.向溶液中加入(4 ) 2 S 使2+ 沉淀 C.直接加水加热使杂质离子水解除去

 D.在溶液中通入 2 ,再加入粉末调节为 4-5 7.

 在 100 0.01 溶液中,加入 1 0.01 3 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的 1.8×10-10 )

 (

 )

 A.有沉淀析出

  B.无沉淀

  C.无法确定

  D.有沉淀但不是 8. 把 与的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再加入足量浓 3 的溶液,发生的反应为(

 )

 A.只有沉淀生成

  与沉淀等量生成 C. 与沉淀都有,但是以为主

 D. 与沉淀...

推荐访问:盐类 电解质 水解
上一篇:卫生统计学试题含答案
下一篇:新能源公司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工作规则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