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定风波课堂实录

来源:证券从业 发布时间:2020-09-04 点击:

  苏轼《定风波》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师:同学们,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才华横溢、豪放洒脱,以他的天才、渊博、超逸,留下了一段段传奇佳话。他频遭贬谪,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这个人是谁?他就是历经千年仍散发着魅力光彩的――苏东坡!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定风波》,走近苏轼,品其诗,悟其文,“品有字书之美味,悟无字书之文章”。

  先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ppt出示,生齐读)

  1.在吟咏背诵中感受本词意境和作者胸怀。

  2.体悟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把握诗歌鉴赏的角度,试出鉴赏题。

  二.走近苏轼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近苏轼。关于苏轼,你了解多少?

  生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四川眉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通才。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师:谈得非常完整,看来预习相当充分。

  谈苏轼就不能不提到一个对苏轼影响巨大的事件――乌台诗案,找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三.走进《定风波》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定风波》。请大家认真感受,看老艺术家是如何读出一份从容与淡定的。

  (播放鲍国安《定风波》音频朗诵)

  师:吟咏诵读确实是诗歌解读的生命,三分诗词七分读。下面我们齐声朗读一遍课文,同时思考《定风波》这首记事抒怀之作,记的什么事?抒的什么怀?

  生3:记叙的是出游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从中表述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

  师:很好。找同学再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其他同学思考,从诗词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用一两个词概括。

  (生4读完后,师找学生点评)

  师:读得怎么样?

  生5:他读得很好,没有错别字,声音悦耳,音调铿锵,而且读出了感情。

  师:那么,从诗词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生七嘴八舌:沉着、豪迈、通达、淡定、自信、乐观、豁达……

  师:哪些词直接表现了作者的感情?应该怎样读?

  生齐答:“莫听、何妨、任平生”等,宜重读。

  师强调:对,那我们朗读的时候,语调应该是:缓慢又不失雄浑。我们找我们班的另一朗诵高手郑重同学再读一遍课文,看能否把词人这份泰然自若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生6读完,掌声雷动。)

  师:比较完美的呈现,郑重同学声音浑厚,感情浓重,每次都能给我们带来美感。

  下面我们畅所欲言,解读全词:谈谈你最喜欢词中哪一句?并说明理由。注意解读的时候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悟包纳进去,语言力求简洁明晰。自由准备2分钟。

  生7:我喜欢“何妨吟啸且徐行”这一句,这一句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心胸,“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

  师:对,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一个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视风雨为无物,照样吟啸徐行。“何妨”既有一点小俏皮,又有一点小挑战。

  生8:我喜欢“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句,由自然界的风雨推及整个人生,一个“任”字有力地表现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的从容、洒脱和旷达之情。

  师:任凭风吹雨打,我自闲庭信步。

  四.激疑思辨,讨论探究

  师:刚才同学们的个性解读真的非常精彩,下面咱们激疑思辨,讨论探究,自主设题,把你认为对本文而言最有探究价值的一个问题写下来,小组交流汇总,形成书面题目,明确答案,小组之间互相问答。每个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注意声音洪亮,表述明确。问答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可以各组抢答,也可以挑战某一个组和某位同学,把个人恩怨在课堂上了结一下。(全场笑)

  (八人小组交流讨论,师巡视参与)

  师:哪个组先提问?你们的问题是?

  生11:我们想挑战2组。我们的问题是:请说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生12站起应战:这句话是词眼,其表层含义是:回头看狂风大作,骤雨肆虐的情形,现在一切都归于平静,风雨和晴朗都无所谓的;其深层含义是: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会成为过去。

  师:哦,一语双关。满意吗?(问提问同学)

  生11:满意。

  师:还有哪个组?

  生13:我想问4组,“竹杖芒鞋轻胜马”一句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吗?

  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竹杖芒鞋虽然轻便,但在雨中使用,难免拖泥带水,决不能与骑马的快捷相比,但作者为什么说它们比马“轻”?

  生14:我觉得这里的轻快不是指行走的轻快,而是指心情的轻松,有“无官一身轻”的意思,既然心情轻松,大雨就不怕了。

  师问提问同学:满分4分的话,你给他赋几分?

  生13:我给他2分。(师生笑)

  师:为什么呢?

  生13:他答出了一部分意思,但是答得不完整。

  师:哦,那么很显然,“竹杖芒鞋”在这里喻指闲散江湖,“马”喻指奔波官场,通过两者对比,隐喻闲散江湖胜过奔波官场,远离宦海险恶反觉一身轻松。(师提示,全班同学思路逐渐明晰自觉补出答案。)

  四组你们组的问题是什么?

  生14:我想问郑重“料峭春风吹酒醒”,作者是真的喜欢喝酒,还是……还是借酒消愁。(此生显然没有思想准备,语言组织磕磕绊绊。)

 师:他表述的似乎……(全班齐接:不清不楚!)刚才我听六组也在讨论这个问题,你们组表达一下。

  生15:我也想问郑重“料峭春风吹酒醒”这句,前文并没有交代喝了酒,那么这个“酒”字有什么深意吗?

  师(笑):你们怎么都跟郑重较上劲了?同学们看这两个同学的题目表面看来非常相似,但仔细看来角度却是不同的,你们觉得哪个设题角度更好?

  生齐答:六组的更好!

  师:其实设题角度也表明大家思考的一种深入,一定要注意恰当的表述方式。那郑重你来回答一下吧。

  郑重:我觉得可能是说他以前没有从生活中清醒过来,这次遇到雨过天晴的天气,很多事情他豁然开朗,对这个世界看得清楚明白了许多。

  师:你对他的解读满意吗?(问提问同学)

  生15:满意。

  师:同学们很聪明,把风雨和作者坎坷的仕途联系起来了,鉴赏一首诗联系作者的生平、他所生活的时代,“知人论世”,非常好。

  学完本文,你还有什么疑惑吗?组内成员先互相交流答疑,解决不了的我们全班交流。给大家五分钟交流一下。

  生16:我有一个疑问,课下阅读的时候我发现《定风波》中有一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56页《水调歌头》有一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67页苏轼的《临江仙》中也有一句“归来仿佛三更”,这么多“归”重复出现这是一种偶然还是别有深意?

  师:这个问题真的非常有价值,你跟老师心有灵犀啊。有没有同学能解答这个问题?(生沉默)

  苏轼有浓厚的“归去”情结。在苏轼360首词中,归字出现100多次。如“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又如“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如果说陶渊明是归于“田园”,那么苏轼就是归于“心”,吾乡何在?在心安处,心的江海远在俗世之外。人生就是一场雨,无边无际,无可躲藏。最好的避风港就是自己的心灵了,这是一种宁静和通达,是中国文人最可退守的精神家园,就像老师题目说的“身行万里半天下,此心安处是吾家”。

  苏轼的这种心态,用明代洪应明《菜根谭》中的一幅对联:“荣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边云卷云舒”来概括真是再恰当不过。

  我们一起感悟了苏轼,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人思辨精神,到今天“也无风雨也无情”的旷达,和他一路走来,真的是受益匪浅。生活中风雨犹在,但旷达情怀不改。让我们带着对苏轼的理解,再次诵读一遍这首词吧。背过了吗?

  学生齐答:背过了!

  师:那齐背一遍吧。

  (全班齐背)

  五.结语

  师:读东坡,确实让我们看到一种胜败两忘、宠辱不惊的人生境界。人生再多的风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生活选择,当我们的生活陷入困境乃至绝境的时候,我们可以怎样的生活。

  齐读老师的板书。

  生:“品有字书之美味”“悟无字书之文章”。

  师:同学们,“有字书”就是我们的――“课本”,“无字书”就是我们的――“人生”。如果我们读文章,就是为了考试得分,为了考大学,那么我们的“有字书”读得实在可怜。如果你是为着人生来读书,那就有了真正的意义。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有字书”,感悟“无字书”的真谛。

  六.作业

  1.熟练背诵并默写全词。2.完成巩固案相关内容。

  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谢谢大家!

  王海燕,教师,现居山东青岛。

推荐访问:苏轼定风波教学设计 苏轼 课堂实录 定风波
上一篇:五一期间餐饮及药品安全检查方案
下一篇:餐饮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情况汇报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