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十三五”煤炭物流发展规划

来源:会计职称 发布时间:2020-08-09 点击:

 湖南省“十三五”煤炭物流发展规划

 湖南省发改委 2016 年 10 月

 目

 录

 前

 言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

 发展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现有基础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存在问题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发展环境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

 指导方针和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指导思想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基本原则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发展目标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

 空间布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通道布局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区域布局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节点布局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

 主要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完善煤炭物流通道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健全煤炭储配体系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营造良好物流环境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 推广应用先进物流技术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

 重点工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省级煤炭交易中心建设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煤炭储配基地工程建设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煤炭物流节点工程建设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 煤炭物流通道工程建设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 煤炭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环境污染影响分析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预防和减轻环境影响的对策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环境治理的预期效果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

 经 济及社会影响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

 政策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 1:煤炭产量、消费量及调运规划一览表

  附件 2:煤炭物流规划项目表 附件 3:煤炭物流铁路通道及节点分布示意图

 前 言 煤炭物流是集煤炭运输、仓储、加工、配送、交易、信息等为一体的服务活动。湖南地处能源运输系统末端,随着省内落后小煤矿关闭退出以及可采资源不足,煤炭供需平衡问题突出,煤炭物流呈持续扩张趋势。大力发展现代煤炭物流,建立煤炭生产到煤炭消费多功能、高效有序的物流服务链,对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强煤炭稳定供应能力、保障我省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煤炭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能源[2013]2650 号)等文件精神,通过多方调研、认真总结和系统分析湖南省煤炭物流发展基础、存在问题以及发展环境,参考湖南省能源行业既有研究成果,编制完成《湖南省煤炭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湖南省煤炭物流发展思路、目标、空间布局、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以及主要政策措施。《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湖南省煤炭物流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规划期为 2016 年-2020 年。

 第一章 发展条件 第一节 现有基础 1 、物流规模不断扩大 “十二五”期间,我省按照“关闭一批、整合一批、提升一批”的总体部署,依法依规关闭了一大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落后产能的煤矿。全省煤矿数量由2010年底的1020处减少到2015年的 401 处,关闭 619 处,退出产能约 5000 万吨。到 2015 年,煤炭产量 3400 万吨, 煤炭消费量 11142 万吨,净缺口 7742 万吨,外省调入比例约 69.5%。其中,点对点调入量占总调入量的 60%,通过煤炭贸易经营模式调入量占总调入量的 40%。随着我省煤炭产量逐年下降,外省调入量逐年增加,煤炭物流规模将不断扩大。

 2 、运输通道日趋完善 一是对外互联互通取得新进展。“十二五”期间,我省积极推动蒙西至华中煤运通道建设,解决蒙西等地煤入湘问题;极力争取安-张-衡铁路开工建设,打通陕西等地煤入湘通道;通过京广客运专线建设,释放了京广线货运能力;加快洛湛铁路永州以南段复线、湘桂复线的建设,充分考虑国外来煤通过海运转铁路入湘,新增南通道运输能力。二是省内运输网络基本形成。“十二五”期间,我省大力加强基础交通配套设施建设,衡茶吉、怀邵衡、黔张常等铁路陆续开工,逐步释放了省内铁路运能,洛湛铁路娄邵段和石长铁路实施扩能改造,以及内河航运作业设施的改

 善,极大缓解了北煤南运的问题。现已初步形成连接煤炭资源产地和销地,以铁路为骨架,公路为经络,水运为补充的立体运输网络。至 2015 年末,全省铁路通车里程 4591 公里,公路通车里程 23.69 万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数 11968 公里,千吨级及以上港口泊位达到 106 个,其中年吞吐量 200 万吨以上的港口 13 个。

 3 、运作能力逐步增 强。

 “十二五”期间,我省从事煤炭经贸业务的各类企业近 400余家,民营企业及股份制企业占 80%,主要分布在长株潭地区及各主要产煤县市。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省内一批煤炭生产企业、煤炭经营企业、电力企业依托其经营网络和设施资源,通过主辅分离、功能外置等形式,组建了专业化的煤炭物流贸易主体,积极探索建立季节调配、配方定制等新型电煤供应机制,不断拓展铁运、海进江、进口煤等运输途径,实现由单一煤炭购销向流通增值服务转变,企业信誉、行业品牌及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煤炭企业市场运作能力不断增强。

 4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随着湖南省煤矿资源整合、关闭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不断深入,煤炭企业呈集成化发展,煤炭物流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一批面向不同用户的煤炭物流加工、储配煤业务正在发展,精准煤炭物流供应链正在形成。至 2015 年底,全省洗煤厂约 139 处,其中动力煤洗煤厂 35 处,炼焦煤洗煤厂 42 处,无烟煤洗煤厂 62 处,30万吨/年及以上规模 30 处左右。原煤入洗能力由 2010 年的 2216

 万吨/年增至 2422 万吨/年,原煤入洗量由 850 万吨增加至 1500 万吨,入洗量由 11.0%提高至 41.0%。同时,洗选副产品通过与优质煤按照用户需要进行掺配加工,形成较大的增值空间,实现了规模和效益的同步增长。

 第二节 存在问题 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煤炭入湘运输线路较长,主要铁路煤运通道能力不足,物流通道不畅,京广、焦柳铁路运能基本饱和,洛湛铁路扩能改造未全面实施。储配煤基地存储空间较小,站台较短,运输和翻装机械能力较弱,自动化水平低。专业煤炭港口、码头数量少、吞吐能力不足,集疏运系统不匹配,严重制约着我省煤炭运能。

 2 、物流企业能力不强 省内煤炭物流大多由煤炭生产企业或消费企业承担,设备简陋、技术落后,“散、小、弱” 状况普遍存在,只有少数煤炭生产企业和部分煤炭消费企业年煤炭经营量达到 100 万吨以上,省内其它煤炭经营企业普遍经营量不大,少量为 40-50 万吨/年,大部分年经营量在 2-4 万吨间,个别企业为季节性经营,经营量不足1 万吨。煤炭运输、中转和配送过程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浪费等问题突出。缺乏整合煤炭物流各环节的大型第三方煤炭物流企业,煤炭物流外包比例偏低,产业联动效应较弱,产业链割裂现象较为突出,煤炭物流的增值潜力没有得到有效挖掘,有效供给能力不强,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3 、物流成本相对较高 湖南为煤炭运输链末端,省内电煤自给能力严重不足,主要煤产地输送到我省线路较长,加之运力瓶颈问题,部分煤电企业依靠煤炭“海进江”大迂回或公路长距离运输等不经济的手段补充煤炭缺口,推高了煤炭价格。重点用煤企业为保障需求,增加场内煤炭储存,流动资金占用量大。“十二五”期间,我省电煤价格平均高出沿海发达地区 50-80 元/吨,总量、运力齐缺的湖南煤价超过总量缺、运力不缺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煤价,成为全国电煤价格最高的地区。

 4 、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滞后 省内大部分煤炭企业、煤炭物流公司在煤炭质检、仓储、流通加工和装卸等煤炭物流环节中仍采用传统的信息传递和控制方式,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易平台。煤炭物流不能优化调度,有效配置,对客户不能提供查询、跟综等服务,在物流过程中,对客户的响应不及时等问题,从而造成物流组织效率低下,配送成本高,客户满意度差,盈利能力低,极大地影响了企业运作效率和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5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煤炭物流作为物流业务中的行业分支,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有其特殊的要求,从事煤炭物流的人员除了必须掌握物流基本知识外,还必须熟悉煤炭开采、运输、洗选加工及储配等相关专业知识。当前,省内没有专业的煤炭物流人才,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专业结构与建设现代煤炭物流企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熟知国际国内煤炭市场、参与国际国内煤炭市场竞争人才的缺乏,制约了我省煤炭物流业的发展。

 6 、政策环境有待改善 煤炭物流中各种运输方式分头管理造成综合运输枢纽的规划和建设重视不够,运输通道和枢纽设施各成体系,各种运输方式缺乏统筹协调,难以形成系统优势。煤炭管理体制、机制原因,造成无统一规划、无配套征地、税费、办证、融资等相关优惠政策,导致企业面对当前煤炭行情的发展和现状不看好,信心不足、投资力度不大。

 第三节 发展环境 1 、煤炭物流需求继续呈扩张趋势 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湖南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实施方案》工作目标要求“全面完成落后小煤矿关闭退出工作,从 2016 年开始,用 3—5 年时间,全省化解落后产能 1500 万吨,全省煤矿总数控制在 200 处左右”,通过对全省煤炭需求预测和煤炭供应能力分析,到 2020 年,省内规划煤炭产量 2500 万吨,全省煤炭消费量预测 13700 万吨,煤炭净缺口将达到 11200 万吨,由外省净调入比例达 82%左右。省内煤炭资源区域配置、品种调剂后,煤炭物流量将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随着能源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煤炭物流结构将发生深刻变革。省内依托生产基地的煤炭物流将因煤矿资源整合和托管政

 策而加速改造和重组,省外购入和过境的煤炭物流为适应大购大销和远购远销而加速扩张和整合。

 2 、区域合作更加密切 我国煤炭需求将持续小幅增加,生产开发布局加速西移,西煤东调、北煤南运格局更趋稳定。在国家供求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的态势下,我省区域性煤炭偏紧的的矛盾依然突出,与煤炭资源富集省份的合作愈发重要。从战略高度来看,随着能源区域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我省须加快建立省外煤炭资源基地,形成稳定的煤炭供应战略格局,为煤炭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随着省内煤矿资源整合和煤炭企业重组步伐的加快,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以铁路和水路运输为主的省外购入和以公路运输为主的省内调运数量将不断扩大,上亿吨的煤炭物流规模将成为常态,客观上要求大力发展现代煤炭物流,提高物流效率,保障煤炭供应。现代物流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推广和应用,也为煤炭物流发展提供了支撑条件。

 3 、绿色发展更显活力 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增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度被写入国家五年规划,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煤炭绿色物流、实现低碳发展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颁发了《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对煤炭物流服务要求的模式和组织管理形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煤炭物流的信息化程度,实现了对煤炭物流服务的全程控

 制;物流服务系统化要求物流企业从单一“点”的服务向提供全程“链”的服务方向转变。

 4 、政策环境较为宽松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分工发生深刻变化,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产品供给时效,降低物流成本,增强产业竞争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转型加快,推动服务业大发展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客观要求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政策的贯彻落实,特别是近年以来,国家要求清理取消各种涉煤收费、严肃查处违规收费行为,为煤炭物流发展营造更有利、更宽松的政策环境。

 第二章 指导方针和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布局、高效畅通、协调配套、节能环保的发展方针,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完善煤炭物流基础设施,培育大型煤炭物流企业,推进煤炭物流绿色低碳发展,健全现代煤炭物流服务体系,提升煤炭物流服务能力,为我省“一带一部” 战略实施提供可靠、安全的能源保障。

 第二节 基本原则 ——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切实履行提供公共服务和营造制度环境的重要职责。

 ——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坚持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相结合,着力推动交易模式、业务模式和运作模式创新,顺应“互联网+”趋势,整合资源,推进集约化经营,支持煤炭物流企业与需求大户结成战略联盟。

 —— 统 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强物流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重大煤炭物流项目的资源集聚和辐射作用。通过项目带动,促进煤炭物流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优先发展大中型煤炭储配基地、煤炭物流关键节点建设,防止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

 —— 生态文明,绿色低碳。坚持提高效率与节能环保相结合,

 生态文明全面融入产业培育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湖南省煤炭物流总体发展目标:煤炭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明显提高,社会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形成物流网络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物流服务绿色高效的现代煤炭物流体系。

 1 、通道建设。积极推动铁路、航运、码头接卸点建设,到 2020年,铁路调入能力达到 8470 万吨,水路调入能力达到 2500 万吨,铁路、水路及公路总调入能力达 11270 万吨。

 2。

 、省级煤炭交易中心建设。建设现代煤炭物流电子商务交易省级平台,到 2020 年,力争实现年交易量 3000 万吨、交易额达150 亿元。

 3 、煤炭储配基地及物流节点 建设 。优化布局,建设以煤炭动态储配为主要功能的煤炭储配基地及物流节点,到 2020 年,建设6 个仓储能力达 50 万吨以上煤炭储配基地及 10 个仓储能力达 30万吨以上煤炭物流节点,总流通规模 8600 万吨,原煤入选与掺配率达到 80%以上。

 4。

 、煤炭物流企业培育。着力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规模较大的煤炭物流企业。到 2020 年,培育 3 家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煤炭物流龙头企业,7 家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煤炭物流骨干企业。

 第三章 空间布局 根据煤炭生产开发和消费布局,结合我省交通建设发展规划,依托重大基础设施,完善“四纵两横、若干节点” 煤炭物流网络。形成以铁路运输为主、水运为重要补充、公路调剂为支撑的多式联运运输格局。

 第一节 通道布局 1 、“三 西二东”煤炭入湘通道。蒙西、陕西、山西及陇东、宁东(简称“三西两东”)煤炭以京广、洛湛、焦柳、蒙华四条纵向铁路为骨架,依托石长、娄邵、湘桂等铁路运煤通道,完成“北煤南运”,满足长株潭城市群及永州、张家界等主要用煤区域。

 2。

 、黔煤入湘通道。以湘黔复线、怀邵衡两条横向铁路线为主线入湘,完成“西煤东运”,满足怀化、娄底、湘潭、株洲、邵阳等地区煤炭需求,以焦柳铁路为依托,覆盖吉首等地区用煤需求。

 3。

 、海进江煤入湘通道。煤炭在北方港口(秦皇岛港、唐山港、天津港、黄骅港、连云港等)下水,在南通港、上海港等长江口接卸港完成接卸后进入长江,逆流而上进入城陵矶港入湘,转入内河航运或铁路转运。内河航运以洞庭湖为中心,以湘、资、沅、澧四大干流为主干,覆盖长株潭城市群。经铁路转运沿京广线向湖南纵深辐射。

 4 、进口煤入湘通道。印尼、越南、澳大利亚等外贸煤炭海运进入沿海广州港、湛江港、防城港等接卸港后转入铁海联运入湘,以洛湛铁路、湘桂复线、广珠、京广铁路为依托,向永州、邵阳、衡阳、娄底等市疏散。

 第二节 区域布局 服务于湖南“一核三极四带多点”经济建设,进一步完善湖南煤炭接转集疏,充分发挥交通和资源优势,整合五大煤炭物流区域,建设六个以煤炭动态储备为主要功能的煤炭储备基地,兴起若干煤炭物流节点城市。

 1。

 、煤炭物流区。依托蒙华铁路及岳阳水路运输通道条件,发挥贯通南北、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全力推进煤炭接转集疏发展,以增强交易功能为重点,构建岳阳国家北煤南运中转中心,形成面向全省的核心煤炭物流区域。在主要消费地、生产地及重要交通枢纽,建设岳阳、株洲、娄底、衡阳、郴州等重点煤炭物流区。

 2。

 、煤炭储配基地。在煤炭物流区域内,在交通运输发达及大型工矿企业集聚地,按照合理辐射半径,建设岳阳、株洲、娄底、常德、衡阳、郴州等煤炭储配基地。

 第三节 节点布局 在煤炭区域范围内,依托现有的煤炭资源条件及储运设施,细分煤炭储配基地服务范围,建设华容、湘潭、攸县、益阳、双

 峰、邵阳、祁东、宜章、怀化、永州等一批煤炭物流节点,完善煤炭交易功能、提升集疏能力,扩大煤炭物流网络的覆盖范围,形成地方性专业煤炭物流集疏中心。

 专栏 1 煤炭物流空间布局 物流区 储配基地 功能 物流 节点 功能 岳阳核心煤炭物流区 岳阳煤炭储配基地 煤炭接卸、中转、储配,辐射湘北及长株潭地区,补充省内其它地区用煤需求 华容 煤炭中转、辐射湘北等地区 株洲煤炭物流区 株洲动力煤储配基地 煤炭接卸、中转、应急储备、洗选配,辐射长株潭及周边等地区 湘潭 煤炭接卸、中转、储配,辐射长株潭及周边等地区 攸县 煤炭中转、储配,辐射长株潭及周边等地区 娄底煤炭物流区 娄底储配煤基地 煤炭接卸、中转、应急储备、洗选配,辐射湘中及周边等地区 双峰 煤炭中转、辐射湘中、湘西等地区 邵阳 煤炭中转、辐射湘中、湘西等地区 永州 煤炭中转、服务本地区及周边地区 常德储配煤基地 煤炭接卸、中转、储配,辐射湘北、湘西等地区 益阳 煤炭中转、储配,辐射湘北等地区 怀化 煤炭中转、储配,辐射湘西等地区 衡阳煤炭物流区 衡阳储配煤基地 煤炭中转、应急储备、洗选配,辐射衡阳及永州地区 祁东 煤炭中转、储配,辐射湘西、湘南等地区 郴州煤炭物流区 郴州储配煤基地 煤炭中转、应急储备、洗选配,辐射湘南地区及广东 宜章 煤炭中转、储配,辐射湘南等地区

 第四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完善煤炭物流通道 加快铁路货运站、内河深水接卸码头等集疏运系统建设,完善铁路直达和铁水多式联运及转运设施布局,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增强煤炭运输能力,减少煤炭公路长距离调运。

 1 、铁路通道。积极推动蒙西至华中、怀邵衡、黔张常、渝怀复线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京广线湖南境内段运力升级改造,洛湛、焦柳线等既有通道扩能改造及配套工程等项目建设,特别是邵阳至永州、益阳至娄底扩能改造工程,增强湘北煤炭向湘南运输能力;大力推进安张衡铁路前期工作进度,打通西煤入湘运输通道。到 2020 年,北煤入湘铁路调入能力达到 7470 万吨,其中蒙华铁路2770万吨(近期2770万吨,远期3600万吨), 焦柳铁路2700万吨, 京广铁路 2000 万吨;西煤通过湘黔铁路 1000 万吨。

 2。

 、水运通道。协调推进以洞庭湖为中心、以湘资沅澧干流为重点的内河航道整治,促进内河航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发展;加快港口设施建设,以岳阳城陵矶港口建设为契机,加快专业煤码头建设,提高码头集疏能力,完善码头场存条件。重点推进湘潭、常德、益阳、衡阳、株洲等重点港口功能提升,加快推进湘江株洲-衡阳 2000 吨级航道、衡阳-永州苹岛 1000 吨级航道、耒水衡阳-永兴四级航道建设或前期工作。到 2020 年,水路调入能力达到 2500 万吨,其中海进江 2000 万吨, 进口煤 500 万吨。

 3 、公路。以提高等级、完善路网为目标,加快高速公路出省通道、网络连接线、市县连接线建设。到 2020 年,满足省内煤炭调运能力达到 3650 万吨,省外调入 300 万吨。

 第二节 健全煤炭储配体系 着眼解决我省水火调峰、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的矛盾,立足于国家能源战略储备,依托煤炭物流节点的集运中转功能,加快向煤炭储备、洗选和配送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以国有大型煤炭生产和销售龙头企业为主体,建设以动态储备为主要功能的煤炭储备基地,增强煤炭的运行调节和应急保障能力。

 1 、储配基地及物流节点 建设 。在省内建设一批能力适当、地点适宜的储配煤基地,作为我省煤炭储备体系的主体,当出现煤炭消耗高峰、供应能力紧张时,通过强化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引导煤炭市场供需平衡,保障煤炭市场化体系有序运行。鼓励支持大型煤炭企业重点加强港口接卸和储配送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煤炭物流基地功能。到 2020 年,建设 6 个仓储能力达 50 万吨以上煤炭储配基地,总流通规模 6200 万吨;建设 10 个仓储能力达30 万吨以上煤炭物流节点,总流通规模 2400 万吨;原煤入选与掺配率达到 80%以上。

 2 、应急储备机制建设。按照政府统筹、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以储配煤基地为主体,积极引导骨干用煤企业储煤,提高煤炭储备能力。鼓励省内统调电厂和大型冶金、化工企业等重点用煤企业利用其火车站台、煤炭堆存场地、装卸设施等有利条件,承担

 部分煤炭应急储备的社会职能,通过储备资金贴息和损耗补贴等方式积极引导用煤企业扩大储煤规模,构建重点用煤企业库存动态网络监测,进一步提高政府对煤炭市场的调控能力。到 2020 年,重点用煤企业总仓储能力为 1000 万吨, 其中应急储备能力为 600万吨。

 3、 、 发展洁净煤技术 。严格执行《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实施高附加值洗选和配送,逐步以洁净煤取代原煤,在有效提高燃煤使用能效的同时,降低燃煤用户对环境的影响。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对有条件的选煤厂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大幅提高原煤入选率。采用先进铁路运输准入标准,严格禁止高灰高硫煤的远程运输,从制度上促进煤炭入选;参照国家标准,尽快制定自产煤炭入选率等相关规定。到 2020 年,原煤入选与掺配率达到80%以上,禁止调入高灰份、高硫份的劣质煤炭入省,研究出台适合我省煤炭的质量管理办法。

 第三节 营造良好物流环境 加快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煤炭物流企业带动煤炭物流业发展。支持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创新交易模式,加强政府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协调解决物流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1 、壮大第三方煤炭物 流企业。加快完善企业物流运作体系和内部物流系统,变传统物流为现代物流,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煤炭企业生产和物流业务剥离,鼓励煤炭生产企业、煤炭经营企

 业、煤炭消费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组,有效整合现有物流资源,组建专业化煤炭物流企业,依托原有经营网络和设施资源,积极开展煤炭物流业务,实现规模经营。着力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规模较大的煤炭物流企业集团,鼓励各类具备煤炭经营资源的运输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向第三方煤炭供应链管理服务商转型。到 2020 年,培育 3 家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煤炭物流龙头企业,7 家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煤炭物流骨干企业。

 2。

 、创新煤炭物流模式。着眼于推进煤炭生产和消费一体化运作,创新运作模式,支持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向煤电路港综合发展模式转型;创新交易模式,鼓励煤炭交易中心和煤炭储备基地,在完善现货交易、合同交易基础上,积极开展网上交易、中远期交易、期货交易、现货连续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制;创新电煤供应方式,积极探索建立季节调配、配比定制等新型电煤供应机制。

 3、 、 优化 煤炭 物流发展环境 。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多头管理局面,构建公平、规范、有序的煤炭物流市场,促进煤炭物流资源合理流动;加快制定相关政策,解决干线运输通行难、融资难度大、物流企业负担重、税收征收基数高等问题;鼓励企业之间加强物流合作,逐步建立供应链管理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增强物流企业信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煤炭需求统计和分析制度,加强对季节性、突发性煤炭需求监测力度;发挥各类行业协会作用,积极为煤炭物流企业提供信息、政策咨询等服务;着力提高煤炭物流管理者和从业人员业务素质,

 加大物流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第四节 推广应用先进物流技术 推广先进煤炭物流技术装备,加快煤炭物流信息化建设,完善煤炭物流标准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物流。

 1。

 、推广先进煤炭物流技术装备。大力发展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统一配送等先进的物流组织模式。在煤炭运输接卸点推广应用节能、环保型翻卸及相关配套技术装备,鼓励采用封闭式储煤设施。鼓励实施高附加值洗选和配送,推动煤炭储配、洗选加工产业升级。

 2 、建设煤炭物流信息化平台。依托国家现有的煤炭交易网,整合物流基地、物流企业、煤炭生产企业等煤炭物流数据,汇集车源、货源、仓储、交易、加工、价格等信息,建设具有网上采购定货、网上调剂余缺、信息收集发布等功能的电子信息化平台。推进物流企业与煤炭生产、消费企业信息对接、数据交换,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物流信息服务企业。推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煤炭物流领域的创新应用。

 3。

 、规范煤炭物流标准。认真推广应用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物流信息化及物流管理等方面基础性、通用性标准,建立规范的煤炭物流作业和服务专业标准,实现与国内及国际标准的统一和接轨。在大中型煤炭储备基地和骨干物流企业中启动一批煤炭物流标准化示范工程,加快对现有仓储和转运设施、计量设施的标准化改造。鼓励企业根据电力、钢铁、化工等各产业需要和工艺标准,开发标准化煤炭产品。

 第五章 重点工程 第一节 省级煤炭交易中心建设 基本目标:按照“政府主导、协会推动、企业运作”的基本原则,依托“互联网+煤炭物流”,为产运需三方共同搭建一个统一、开放、公平的煤炭交易平台。初步建成现代煤炭物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力争实现年交易量 3000 万吨、交易额 150 亿元的目标。

 主要任务:借鉴国内外煤炭交易市场的成功经验,坚持“共融、共享、共赢”,着力构建煤炭交易领域公信、公正、专业、高效的现代化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为煤炭生产企业、煤炭运销企业、煤炭消费企业为主的广大客户提供交易、信息、咨询、仓储、加工、物流、金融等各项新服务,实现信息对称、资源匹配、物流顺畅,逐步使湖南煤炭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引领煤炭供应链服务创新,为产、运、销各环节创造新的价值。

 行动计划:在政府主导下,支持省内重点煤炭生产企业或重点经营企业或多方共同营建湖南省煤炭交易中心。作为一个集机构、场所与渠道为一体的煤炭现货交易平台,煤炭交易中心将以现代化的市场交易方式替代传统的煤炭交易手段,可以更好地发现价格、规避风险、指导生产、降低成本和提高市场效率。煤炭交易中心建设目前应从完善交易体系、建立现货交易市场入手,再逐步向煤炭中远期和期货交易发展。即在煤炭交易中心模式的

 发展过程中,应在保证传统销售模式向新型交易模式平衡过渡的基础上,首先从煤炭产、需地现货交易起步,适时开展中远期合约交易,研究探索煤炭期货交易。同时,以煤炭交易为核心,建立完善的煤炭物流配送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通过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克服传统模式下煤炭销售的流通和运输障碍,切实做好煤炭交易的各项工作。

 第二节 煤炭储配基地工程建设 基本目标: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充分发挥重大煤炭物流项目的资源集聚和辐射作用,在全省建成仓储能力50 万吨以上煤炭储配基地 6 个,总流通规模 6200 万吨。

 主要任务:以大型煤炭生产、消费及第三方煤炭物流等龙头企业为主体,依托陆路和水路交通运输条件,建设以煤炭动态储配为主要功能的煤炭储配基地,增强煤炭的运行调节和供应保障能力,其基本功能定位为:卸、储、加工、掺配、装、运,并考虑特殊时候快装快运,形成面向全省为调剂余缺需求的煤炭储配基地。

 行动计划:重点支持岳阳、株洲、常德、衡阳、娄底、郴州等煤炭储配基地建设。

  1、 、 岳阳煤炭储 配 基地。

 。

 岳阳为国家级规划大型煤炭储配基地,是湖南省唯一的临江口岸城市,拥有长江 163 公里的黄金岸线,洞庭湖 50%以上的水域资源,陵矶港是长江八大良港之一,货物吞吐量列湖南第一、

 全国内河港口第七,京广铁路和正在规划建设的蒙华煤运铁路在岳阳交汇,依托岳阳京广和蒙华铁路湖南第一站及长江沿岸重要港口区位优势,建设岳阳专业煤炭码头,提高码头集疏能力,建设数字化煤炭储备基地,其基本功能定位为:储、运、装、卸、配,并考虑特殊时候快装快运。增强北煤、海煤入湘满足内地需求的能力,规划煤炭仓储能力 200 万吨,年煤炭流通规模 2000 万吨。重点服务湘北及长株潭地区,补充省内其它地区用煤需求。

 2 、株洲动力 煤储 配基地 以株洲洁净煤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充分发挥京广、浙赣、湘黔等大动脉交汇的交通优势和临近主力电厂的区位优势,利用现有铁路支线、场站和煤炭堆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储煤面积,更新改造装卸设备机械,提高配煤、洗煤、运输、配送、销售等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多功能综合性大型储煤基地,主要服务于长株潭及周边地区。储配基地煤炭加工处理能力为 200 万吨/年,一期已建有仓储能力 30 万吨储煤场,规划二期新建 70 万吨储煤场,总仓储能力 100 万吨,年煤炭流通规模 800 万吨。

 3 、常德储配煤基地 常德市为湖南西北地级市,枝柳铁路纵跨 3 县,石长铁路横连枝柳线,对接京广线路。全市内河通航 1756 公里,客货船只可经洞庭湖直达长江。依托北煤入湘主通道的交通优势,面向常德、益阳直至全省用煤大户需求,建设铁路专用线和仓储设施,开展仓储、加工、配送业务。进一步增强北煤入湘满足内地需求的能

 力,煤炭仓储能力 100 万吨,年煤炭流通规模 1000 万吨。

 4 、娄底储配煤基地 娄底市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湘黔、洛湛铁路在这里交汇。沪昆客运专线和安张娄衡铁路使娄底成为中国江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依托湘黔铁路、洛湛铁路及铁路专用线优势,整合区域内煤炭加工与存储集群,建设集铁路中转、公路集疏为重点的煤炭储配基地,主要服务于湘中地区。根据服务区消费量,拟定仓储能力 50 万吨,年煤炭流通规模 800 万吨。

 5 、衡阳储配煤基地 依托京广铁路、湘桂铁路等铁路以及水运条件,整合现有煤炭交易市场和煤炭物流资源,建设集铁路中转、公路集疏、水运补充为重点的煤炭储配基地,拟选址耒阳市,主要服务于本地区及永州地区。根据服务区消费量,拟定仓储能力 50 万吨,年煤炭流通规模 800 万吨。

 6 、郴州储配煤基地 发挥郴州处于湖南省南大门的区位优势,以及郴耒矿区煤炭资源优势,建设集交通、仓储、洗配为一体,整合现有的储煤、加工、洗选等业务,大力提升煤炭混配功能,重点服务湘南地区,省外可有效支持广东、广西及江西。根据服务区消费量,拟定仓储能力 50 万吨,年煤炭流通规模 800 万吨。

  专栏 2

 煤炭储配基地建设工程 1、 、 岳阳煤炭储 配 基地 。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拟选址岳阳市云溪区南洋洲新设村,新建 3000 吨(结构兼顾 5000 吨级)上水泊位 2 个,2000 吨(结构兼顾 5000 吨级)下水泊位 4 个,铁路线全长 55.09 公里,其中煤炭储备基地专线坪田至南洋洲段 22.325 公里,仓储能力 200 万吨,年煤炭流通规模 2000 万吨。重点服务湘北及长株潭地区,补充省内其它地区用煤需求。

 2 、株洲动力 煤储 配基地。株洲洁净煤公司占地面积 600 余亩,铁路站场有 20 股道计19.6 公里,相当于国家铁路二级编组站,并有联络行走线与京广、浙赣、湘黔三大主干线以及株北枢纽站相通,可接发、编组整列重载列车。以株洲洁净煤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建设多功能综合性大型储煤基地,主要服务于长株潭及周边地区。一期已建有仓储能力 30 万吨储煤场,规划二期新建 70 万吨储煤场,总仓储能力 100 万吨,年煤炭加工、掺配能力 200 万吨,年煤炭流通规模 800 万吨。

 3 、常德储配煤基地。依托石长线、沅江流域等交通优势,拟选址常德市或石门县,重点服务常德、益阳、张家界及周边地区用煤需求。根据服务区消费量,拟定仓储能力 100万吨,年煤炭加工、掺配能力 150 万吨,年煤炭流通规模 1000 万吨。

 4 、娄底储配煤基地。依托湘黔铁路、洛湛铁路及铁路专用线优势,整合区域内煤炭加工与存储集群,建设集铁路中转、公路集疏为重点的煤炭储配基地,积极开展标准化定制等业务,形成辐射湘中南及周边地区的煤炭供应中心。主要服务于湘中地区。根据服务区消费量,拟定仓储能力 50 万吨,年煤炭加工、掺配能力 150 万吨,年煤炭流通规模 800 万吨。

 5 、衡阳储配煤基地 。在耒阳市已形成了具有煤炭集散、中转、储配、配送等功能的煤炭集散中心,依托耒阳现有煤炭交易市场,整合煤炭物流资源,建设煤炭物流园区,扩建交易和仓储设施,购置现代化装卸设备,提供煤炭交易、存储、加工和配送等一体化服务,为满足当地生产生活需求及周边地区提供稳定货源。拟定仓储能力 50 万吨,年煤炭加工、掺配能力 100 万吨,年煤炭流通规模 800 万吨。

 6 、郴州储配煤基地。发挥郴州处于湖南省南大门的区位优势,以及郴耒矿区煤炭资源优势,整合现有的储煤、加工、洗选等业务,大力提升煤炭混配功能,重点服务湘南地区。根据服务区消费量,拟定仓储能力 50 万吨,年煤炭加工、掺配能力 150 万吨,年煤炭流通规模 800 万吨。

 第三节 煤炭物流节点工程建设 基本目标:依托现有的煤炭资源条件、储运设施,补充煤炭储配基地服务范围,在全省建设华容、湘潭、攸县、益阳、双峰、

 邵阳、祁东、宜章、怀化、永州等 10 个煤炭物流节点,总流通规模 2400 万吨。

 主要任务:仍然以大型煤炭生产企业、消费企业及第三方煤炭物流企业等龙头企业为建设主体,进一步增强煤炭的运行调节和供应保障能力,其基本功能定位为中转、掺配,扩大煤炭物流网络的覆盖范围,形成地方性专业煤炭物流集疏中心。

 行动计划:重点支持华容、湘潭、攸县、益阳、双峰、邵阳、祁东、宜章、怀化、永州等 10 个煤炭物流节点建设。

 1 、华容煤炭物流节点。依托蒙华煤运铁路、长江黄金岸线、洞庭湖水域资源,建设华容煤炭物流节点,其基本功能定位为煤炭中转,并考虑特殊时候快装快运,增强北煤、海煤入湘满足内地需求的能力。规划煤炭仓储能力 30 万吨,煤炭周转能力 300 万吨。

 2 、湘潭煤炭物流节点。依托湘黔铁路、湘江水域资源优势,建设湘潭煤炭物流节点,其基本功能定位为煤炭中转,满足本地及周边煤炭需求。规划煤炭仓储能力 30 万吨,煤炭周转能力 300万吨。

 3。

 、攸县煤炭物流节点。依托攸县煤炭资源优势,建设攸县煤炭物流节点,其基本功能定位为煤炭转运及掺配,满足本地及周边煤炭需求。规划煤炭仓储能力 30 万吨,煤炭周转能力 300 万吨。

 4。

 、益阳煤炭物流节点。依托长石铁路、资江及洞庭湖水域资源,建设益阳煤炭物流节点,其基本功能定位为煤炭中转,满足本地及周边煤炭需求。规划煤炭仓储能力 30 万吨,煤炭周转能力

 200 万吨。

 5。

 、双峰煤炭物流节点。依托洛湛铁路,建设双峰煤炭物流节点,其基本功能定位为煤炭中转、储配、洗选,满足本地及周边煤炭需求。规划煤炭仓储能力 30 万吨,煤炭周转能力 300 万吨。

 6 、邵阳煤炭物流节点。依托洛湛铁路、怀邵衡铁路,建设邵阳煤炭物流节点,其基本功能定位为煤炭转运及掺配,满足本地及周边煤炭需求。规划煤炭仓储能力 30 万吨,煤炭周转能力 200万吨。

 7。

 、祁东煤炭物流节点。依托湘桂铁路及紧靠两广,建设祁东煤炭物流节点,其基本功能定位为煤炭中转、储配,满足本地及周边煤炭需求。项目正在开展施工前准备工作,已选址衡阳市祁东县玉泉新区,规划煤炭仓储能力 30 万吨,煤炭周转能力 200 万吨。

 8。

 、宜章煤炭物流节点。依托郴洲煤炭资源优势,建设宜章煤炭物流节点,其基本功能定位为煤炭转运及掺配,满足本地及周边煤炭需求。规划煤炭仓储能力 30 万吨,煤炭周转能力 200 万吨。

 9 、怀化煤炭物流节点。依托洛湛铁路、焦柳铁路,建设怀化煤炭物流节点,其基本功能定位为煤炭中转、储配,满足本地及周边煤炭需求。规划煤炭仓储能力 30 万吨,煤炭周转能力 200 万吨。

 10 、永州煤炭物流节点。依托洛湛铁路、湘桂铁路及紧靠两广,建设永州煤炭物流节点,其基本功能定位为煤炭中转、储配,

 满足本地及周边煤炭需求。规划煤炭仓储能力 30 万吨,煤炭周转能力 200 万吨。

 专栏 3 煤炭物流节点工程 1 、华容煤炭物流节 点。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拟选址华容县东山镇明镜村。根据周边煤炭需求,规划煤炭仓储能力 30 万吨,煤炭周转能力 300 万吨。

 2 、湘潭煤炭物流节点。依托湘黔铁路、湘江水域资源优势,其基本功能定位为煤炭中转,满足本地及周边煤炭需求。拟选址湘潭电厂附近。规划煤炭仓储能力 30 万吨,煤炭周转能力 300 万吨。

 3 、攸县煤炭物流节点。依托攸县煤炭资源优势,其基本功能定位为煤炭转运及掺配,满足本地及周边煤炭需求。拟选址黄丰桥附近。规划煤炭仓储能力 30 万吨,煤炭周转能力 300 万吨。

 4 、益阳煤炭物流节点。依托长石铁路、资江及洞庭湖水域资源,其基本功能定位为煤炭中转,满足本地及周边煤炭需求。规划煤炭仓储能力 30 万吨,煤炭周转能力 200 万吨。

 5。

 、双峰煤炭物流节点。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拟选址娄底市双峰县洪山殿镇菊花村,根据周边煤炭需求,规划煤炭仓储能力 30 万吨,煤炭周转能力 300 万吨。

 6 、邵阳煤炭物流节点。依托洛湛铁路、怀邵衡铁路,基本功能定位为煤炭转运及掺配,满足本地及周边煤炭需求。规划煤炭仓储能力 30 万吨,煤炭周转能力 200 万吨。

 7。

 、祁东煤炭物流节点。项目正在开展施工前准备工作,已选址衡阳市祁东县玉泉新区,规划煤炭仓储能力 30 万吨,煤炭周转能力 200 万吨。

 8 、宜章煤炭物流节点。依托郴洲煤炭资源优势,基本功能定位为煤炭转运及掺配,满足本地及周边煤炭需求。规划煤炭仓储能力 30 万吨,煤炭周转能力 200 万吨。

 9 、怀化煤炭物流节点。依托洛湛铁路、焦柳铁路,基本功能定位为煤炭中转、储配,满足本地及周边煤炭需求。规划煤炭仓储能力 30 万吨,煤炭周转能力 200 万吨。

 10 、永州煤炭物流节点。依托洛湛铁路、湘桂铁路及紧靠两广,基本功能定位为煤炭中转、储配,满足本地及周边煤炭需求。拟选址永州电厂附近。规划煤炭仓储能力 30 万吨,煤炭周转能力 200 万吨。

 第四节 煤炭物流通道工程建设 基本目标:蒙西-华中输煤铁路在“十三五”建成通车后实现

 煤炭运量为 2770 万吨;安张衡铁路项目纳入全国“十三五”首批铁路开工建设计划;枝城至石门县北改扩能力至 12404 万吨。

 主要任务:协调推动蒙西-华中输煤铁路加快建设进度,极力争取安张衡铁路纳入全国“十三五”首批铁路开工建设计划;充分利用已建成的枝城长江双线大桥的能力,积极推进枝城至石门段改扩建,提升焦柳铁路运输能力。

 第五节 煤炭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基本目标:全省水路、铁路、公路煤炭运输之间基本实现“无缝衔接”,发展多式联运,提高煤炭物流运作效率。

 主要任务:依托已有铁路及专用线、港口和公路货站等交通运输设施,选择重点地区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一批煤炭多式联运中转设施、专用煤炭码头;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省内与省外之间、干线与支线之间、线路与节点之间的中转衔接。

 行动计划:以长株潭、岳阳、衡阳湘江黄金水道为核心,重点建设一批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加大省内煤炭专用线设施改造,重点推进永耒铁路、西恩铁路、涟钢铁路等煤炭专用线的提质扩能改造,加快推进沿边铁路转运设施建设,为入湘煤炭提供便捷通道。

 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环境污染影响分析 1、煤炭洗选是一种洁净煤技术,但在煤炭洗选加工实施的同时,也会带来不利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环境空气、声环境的污染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同时,对水环境也存在潜在的不利影响。

 2、由于煤炭生产与消费之间巨大的空间差异,导致“北煤南运,西煤东输”的长距离运煤格局,运输中产生的煤尘飞扬,既损失大量的煤炭,又污染沿线周围的生态环境 。

 3、煤炭在装卸、掺配、输送等生产环节会不同程度地扬尘和逸散尘;车辆尾气以及机械运行时产生的燃油废气。

 上述废渣、废水、废气及粉尘如不采取有效的控制和处理措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第二节 预防和减轻环境影响的对策 1、加强煤炭物流规划项目的环境保护 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和约束作用,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规划项目前期的评估与审查,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措施。

 加快煤炭洗选加工、储存、运输各环节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对土地、水资源、

 生态环境等的不良影响。

 2、积极开展环境恢复和污染治理 加大环保措施资金投入,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同时贯彻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理念,加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对煤炭堆场设置喷淋设施,及时进行喷洒抑尘;生产废水选用煤泥浓缩池处理,煤泥水经浓缩沉淀后循环使用,煤泥经尾煤压滤脱水回收;同时加强运输过程的环境管理,采用封闭、帆布覆盖等防治措施,减轻对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规划项目的环境影响程度和范围将是有限的,而且可以控制在国家和地方的有关环保标准限值之内。

 第三节 环境治理的预期效果 到 2020 年,煤炭洗选后的矸石利用率达到 80%;生产废水达标率 100%;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Ⅱ类标准,全省煤炭物流对环境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

  第七章 经济及社会影响分析 1 、保障能源安全 经济的增长需要能源保障,煤炭作为我省的主要能源,“十三五”时期全省煤炭需求总量仍将保持适度增长。根据湖南省“十三五” 煤炭工业发展规划,煤矿矿井数量控制在 200 处左右,煤炭产量稳定在 2500 万吨左右,到 2020 年,煤炭总需求量预测为13700 万吨,由外省净调入比例的增长使湖南省的煤炭供应尤其是电煤安全供应将显紧张,目前,煤炭物流市场集成度不高,抗风险能力差。建立起现代煤炭物流产业体系,形成稳定的煤炭供应战略格局,是保障我省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

 2 、促进经济发展 煤炭物流规划及项目建设,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促进我省煤炭市场规范运行和健康发展。依托港口、铁路、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需求集中地,培育壮大各类煤炭交易基地,增加洗选、混配、加工、配送等设施,促进煤炭交易运营集聚发展。根据目前煤炭物流布局分散、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加快整合煤炭物流各环节中的交易市场、堆存场地、运输车辆,实现规范化管理...

推荐访问:湖南省 发展规划 煤炭
上一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7
下一篇:银行营业厅装修工程施工合同(实用合同)-818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