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平均工资_对平均工资的几点思考

来源:会计职称 发布时间:2020-03-24 点击:

  **市统计学会第六次会员大会论文

 对平均工资的几点思考 *** 近几年来,每当国家统计局公布职工平均工资,社会上总是有着争议与质疑之声,许多人认为平均工资距我们老百姓太遥远了,有一种不可及的感觉,称工资“被增长”了。为什么老百姓会觉得自己的工资与公布的“平均工资”有距离呢?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平均工资的计算及重要性 工资是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职工的劳动报酬。平均工资是反映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其计算方法是报告期工资总额/报告期职工平均人数。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按照工资统计制度,各单位根据财务台帐和人事台帐,只填报工资总额和平均人数。县一级统计局收集整理上报报表,录入基层表数据,根据已编制好的固定程序,再次汇总,工资总额数、平均人数往往就自动生成,也就得出了一地区的职工平均工资。 近年来,职工平均工资与地方政府部门以及与百姓的经济生活关系越来越紧密,职工平均工资数据成为制定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全市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缴费基数、职工退休金以及法院在判定突发事件如工伤、车祸等对受害人给予经济补偿时的参考依据。同时,通过各单位、地区、行业或经济类型单位不同时期职工平均工资的对比,可以看出平均工资水平增减变动及存在差距。 二、平均工资“被增长”的原因 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劳动用工制度、工资制度等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城镇国有、集体单位职工逐渐减少、离岗、失业;而雨后春笋般涌出的私营、个体户等非公经济实体却逐渐的成为吸纳就业的主体。面对风云突变的形势和错综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仅用平均工资已难以有效反映工资状况,平均工资“被增长”、“被质疑”、“惹争议”,平均工资指标处境十分尴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1、极端值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平均工资”,“平均住房面积”等平均指标都是采用的算术平均数来计算的。算术平均数等于所有标志值相加,然后再除以标志值个数。根据这个性计算公式,每个标志值的大小都对算术平均数的大小有影响,这时总体中如果出现极大值,将会使算术平均数偏大,而极小值将会使算术平均数偏小,从而掩盖总体的真实水平。例如一些国企的老总,年薪都是上百上千万元的,就算他下面的工人一分工资也没有,这家企业的的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也高的惊人。还有像一些行业,垄断行业,这些单位年平均工资高达上百万元,而像有些单位年底了基本工资都不能兑现。所以,“职工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的增长”,很可能意味着极少数人工资的迅猛增长,而多数人的工资处于停滞状态。“工资被增长”应该是比较形象地反映了平均数的缺陷的。 2、收入差距过大。 收入差距过大是“平均工资与公众感受之间有距离”的重要原因。讲个极端的例子,10个人的社会中,1人收入100万,9人收入各100元,此时平均工资100090元;当百万元者收入上涨10%,其余人收入不变时,社会平均工资为110090元。数据看上涨9。99%,然而,占全部人口90%的中低收入者却没一点变化。他们对平均数据和增速的质疑自然不足为奇了。 例子只是说个道理,再看看我市实际情况。据统计,2000年,我市在岗职工行业最高人均工资水平是行业最低人均工资水平的2.74倍,2005年比例增至3.92倍,而到了2010年,这一比例到了4.45倍,高于国际上公认行业间收入差距3倍的合理水平。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要翻倍。这个还只是就城镇单位的比较,如果再加上私营单位、个体户和农民,那么差距就更大了。因此,简单公布一个职工年平均工资数据没有积极意义,反而会掩盖许多问题和矛盾。 3、统计范围不全。 现行统计制度,私营、个体经济等不纳入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统计,工资统计范围集中在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以及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单位,同时,部分效益不好、经营亏损单位实行转制、改制或破产后,也会逐步退出了劳动统计范围。由此得出的平均工资,看起来呈逐年增长,实际代表性、覆盖面有限,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4、工资涵盖范围不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职工收入分配形式呈现多元化,计划经济时代报酬、收入即等于工资的概念早已发生变化,劳动者的收入不仅“工资”一项。举个例子,教师在本学校所得的讲课费是要计入工资,如果教师到外单位去讲课,提篮的是不计入工资的,但外单位把这笔费用转到学校,再由学校进行分发,这样就要计入工资,还有有的教师自己办的兴趣培训办,能过其它渠道获取的劳动报酬,对有些人来说数额还可能不小,但是这也不计入工资。现行工资统计中使用的“工资总额”指标,仍沿用1989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的统计口径,这不可避免产生了现行报酬统计的不准。并且在以上参与统计的总体中,行业与行业之间、行业内部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明显。由于单位的经济类型、隶属关系等多种因素影响,行业内部也存在较大差异,据发改委的报告,目前我国居民收入状况不仅既有的差距悬殊,而且这种悬殊还在继续全面地扩大,由此得出的平均工资,看起来呈逐年增长,实际代表性却有限。 三、思考与建议 尽管现行的平均工资统计方法制度存在着上述多方面的问题,但全盘否定或取消也是不可取的。我们应面对认真研究如何改革劳动工资统计,让它既能适应、适应形势变化,又不增加基层负担。做好平均工资统计的几点建议。 1、现行职工平均工资计算的是算术平均数,资料中每个标志值的大小都对算术平均数的大小有影响,从而掩盖总体的真实水平。在统计计算中,当总体出现极端值时,用中位数能比较真实地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所谓中位数,是指将职工按照收入水平从低到高排序,处于最中间的那位职工的收入水平,如果职工人数在收入水平上不是正态分布,那么用中位数就比均值要更加合理。“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在我国的实现还有一段时间。中位数克服了算术平均数易受极端数值影响的缺陷,无论数值分布呈左偏形态还是右偏形态它总是不偏不倚居于中间,用它说明工资的平均水平比较符合实际,也更客易被人们接受。实际上,国际上一些国家常用中位数来反映平均工资,而在我国的一些省市如上海在公布各行业的平均工资时,也都是采用中位数,这样它能避免平均工资虚增,从而更客观地反映工资的一般水平。 2、“张三家财一千万,九个邻居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个个身家上百万!”如果社会贫富悬殊的问题没有解决,平均工资快速增长的成果相当多地被“跑在前面”的人分享了。人们对于平均工资的种种质疑与非议,实质上指向的是社会公平缺失。如何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已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议题。缩小贫富差距应规范分配秩序,强化监督,打破行政垄断,严格调控,以合理的制度割断垄断利益链条,遏制不合理的垄断利润。政府要帮助困难群体,扶贫济困,改善低收入者的生存质量,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低收入者的生活质量。在二次分配领域,完善税收征收制度,发挥税收的调节收入差距功能。 3、利用各专业配合,提高工资统计工作效率。现行工业、农业、建筑业和商业等各专业报表制度中,都会设置有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等统计指标,当然各专业有自己的填报口径和范围,不过经整理和规范后,可汇总得出覆盖面相对较广的社会从业人员及报酬情况,资料不全的还可通过适当补充完善。除此外,对于机关事业单位,从近些年看,其一年内变化不大,人员组成也比较固定,劳动报酬相对比较稳定,对这类进行全面调查,然后再综合其他专业汇总得到全市全社会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这样可将原集中一个部门专门进行的工作分散至各专业部门,既大大节省了工资统计工作量,保证资料的口径范围和指标数值的正确,同时又大大拓宽了工资覆盖范围。 4、通过补充和完善现行工资统计内容,增加人员分类如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收入分类如工资、奖金、津贴等统计。在公布职工年平均工资指标的同时,进行细化,公布相应相关的一些统计指标,比如:像按工资水平分组,1000元以下的有多少,1000至2000元有多少,2000至5000的有多少,5000元以上有多少,10000元以上有多少,10万元以上多少等,并且公布各个档次的占比情况。或者像按职业分组,纺织女工的平均工资是多少,电焊工的平均工资是多少,小学教师的平均工资是多少,等等。这样的好处就是一般人一看就知道自己的工资处在什么水平和范围,自己所在职业的工资水平等,而不会受到全部职工平均工资的掩盖,还有就是能体现收入差距,为决策部门了解研究分析收入差距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数据。 5、大力普及统计科研课题,现在不但在大学的非统计专业,甚至中小学,都开始讲授统计学知识,使广大人民都能够看懂指标反映的内容。加强计算机在统计学中的应用,使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进一步结合,开发出一些便于各行各业使用的大众软件,使统计指标的运用更科学更方便。 四、结论 为了进一步完善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准确反映工资变化情况,国家统计局从2009年起,正式建立年度私营单位工资统计抽样调查制度,把私营单位纳入工资统计调查的范围。为了能够真实反映工资状况,在计算平均工资的基础上,也考虑了对工资收入进行统计分组,比如:按行业类别分,2010年我市制造业中平均工资最高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5468元,其次是饮料制造业27720元;按经济类型分,2010年我市国有单位平均工资最高41236元,其他单位最底22110元;还有按地区类别分,由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东部地区42810元,西部地区33130元,等等。我们高兴地看到,国家统计局和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员正在积极努力改进调查方法,完善政策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工资统计数据的质量。 统计是用数据来表示事实,一个好的数据,既要有广度,更要有深度。平均工资直接反映个人收入水平,可以算作是与老百姓最切身相关的统计数据。不可否认,单单用“平均工资”这个算术平均数来反映全体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是不合适的,确实存在一些缺陷,出现争议与质疑也在所难免,比如掩盖了数量标志值在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异、在运用时受到资料分布的限制等,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否定平均指标的代表性作用,进而废弃它。相反,我们应在全民中普及统计知识的教育,更科学、更严谨地掌握和运用平均指标。

 

推荐访问:平均工资 几点思考
上一篇:国旗班规章制度 学校国旗队的规章制度
下一篇:七年级英语Unit,5,Topic,3,Section,A说课稿_七年级英语说课稿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