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时.地利.人和”看中医治病】天时地利人和的下联是?

来源:初一 发布时间:2019-04-02 点击:

     章老师感冒后久咳不愈,半年中经历15次诊疗,用了多种抗生素、止咳药都不见效,时间长了,胃纳也较差,精神抑郁,影响到授课,拟提前退休。有一次去看了西医,拿着药方看到走廊的另一头是中医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章老师又挂了中医的号。中医在切了脉、看了舌苔、问了病史、翻了就医记录后,说她阴虚,应治以宣肺清热化痰,西医开的一清胶囊属苦寒,不能用。在做检查后,中医又开了处方,嘱咐章老师保暖,防止再次感冒。按医嘱服药3天后,章老师感觉症状减轻,胃口也好了,坚持服用完7帖药,又去看中医,医生对处方作了细微调整,换了2味药,章老师再服7帖药后痊愈了。
  章老师的个例反映出中医诊疗立足整体论,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特点和自然环境与人体的关系,因时(天时)、因地(地利)、因人(人和)制宜。
  1.天时 根据季节气候选择治疗用药。中医认为春主生发,夏主生长,秋主收降,冬主蛰藏,疾病的发生有季节性,春多风病,夏多暑、湿病,秋多燥病,冬多寒病。春季风温外感宜辛凉解表,暑邪致病多兼湿而需解暑化湿,外感秋燥宜辛凉润燥,冬季风寒外感应辛温解表。但是春夏季节,气候由温渐热,阳气升发,人体腠理疏松开泄,即使患外感风寒,也不宜过用辛温发散药物,以免开泄太过,耗伤气阴;而秋冬季节,气候由凉变寒,阴盛阳衰,人体腠理致密,阳气内敛,此时若非大热之证,当慎用寒凉药物,以防伤阳。
  2.地利 即根据生活环境(地势、气候)选择治疗用药。西北高原地区寒冷,干燥少雨,百姓依山而居,食乳酥和牛羊肉,体壮而外邪少侵,其病多为内伤;东南地区滨海傍水,地势低而温热多雨,百姓食鱼嗜咸,皮黑而肌理疏松,病多痈疡,且易外感。因此,同是外感风寒用辛温解表药,西北严寒地区量大而常用麻桂,东南温热地区量小而多用荆防。
  3.人和 中医用药充分考虑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如《温疫论・老少异治论》曰:“凡年高之人,最忌剥削……盖老年荣卫枯涩,几微之元气易耗而难复也。不比少年气血生机甚捷,其气勃然,但得邪气一除,正气随复。所以老年慎泻,少年慎补……”年龄、生理状况和气血盈亏相关,药物治疗有异:小儿生机旺盛,气血未充,脏腑娇嫩,易寒易热,易虚易实,治病忌峻攻,少补益,且药量宜轻 ;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气血亏虚,治虚宜补,有实邪者攻邪宜慎,药量也需轻。
  性别 男女各有生理特点,妇女有经、带、胎、产等,妊娠期对峻下、破血、滑利、走窜伤胎或有毒药物,当禁用或慎用,产后应考虑气血亏虚及恶露情况等。
  体质 体质有强弱与寒热之偏,治疗用药不同。阳盛或阴虚之体,慎用温热之药,反之,慎用寒凉伤阳之剂。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治疗法则,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实际应用上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符合辩证法。

推荐访问:地利 天时 医治 看中
上一篇:[养肺、健脾、补肾“三合一”的黄精]健脾养肺的食物有哪些
下一篇:慢性便秘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_混合性便秘患者怎样检查和治疗等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