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生产厂家质量工艺控制存在的问题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08 点击:

牛姜枫

(北京京瀚禹电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在过去十几年,中国半导体发展突飞猛进,在国防、国民经济领域中广泛使用电子元器件,随着电子元器件国产化的比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中国芯”被用在民用、军工领域。从民用的电子产品,到军用的武器装备,其性能主要依赖半导体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国产元器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防和国民经济的安全,由于高速的发展带来质量的良莠不齐,给可靠性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也因为质量问题造成重大质量事故。通过可靠性筛选和DPA 工作,可以把一些问题提前暴露出来,剔除有缺陷的产品,减少上机之后的质量隐患,极大地提高了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可靠性,同时也解决生产厂家质量工艺控制存在的问题。

筛选是是一种通过试验和检测剔除有缺陷的或不合格元器的方法,一般包括一次筛选和二次筛选,是一种可以增加产品使用稳定性的方法。通常因为生产工艺失控,或者制造原材料的缺陷,在制造过程中,使有些产品存在问题或缺陷,如果经过筛选及早清除这些问题或缺陷的产品,能够使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大大地提高[1]。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包括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电子元器件的固有可靠性是产品固有属性,在设计、制造过程中所带来的,不能通过后期试验和检测来提高。但是元器件的使用可靠性可以通过相应的手段来提高,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和检测手段来提高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可靠性。

常见的筛选检测项目包括:外观检查、常温初测、高温贮存、温度循环、恒定加速度、PIND、常温中测、老炼、常温中测、低温测试、高温测试、细检漏、粗检漏、常温终测、外观复查。

破坏性物理分析,即DPA,是一种对电子元器件的潜在问题加以发现,并研究其成因和危害的方法。该方法由美国最先开始使用。它是在元器件制造过程中、上机前,在产品批中随机选择相应数量的电子元器件,并通过各种非破坏和破坏性试验的方式,检验元器件构造、材质、设计、制作工序的产品质量,能否达到所规定的可靠性条件。刨析元器件内部的材质、工艺等问题后,对元器件样品加以解剖,刨析其内在元素以及前后所进行一系列检验的全过程,用于判定是否存在批次产品质量问题,奠定工艺改进基础,以提高元器件质量,保障整个电子系统的可靠性。

筛选检测中发现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以某电子元器件二次筛选知名可靠性检测机构数据为例,近三年(2019—2021 年),不合格数量为49.5 万只,不合格批次为2.4 万批。表1 为失效批次对比,从表1 可以看出,不合格数量和不合格批次较多。

表1 2019—2021 失效批次对比

外观检查发现的问题有:管脚弯曲、标示不清、划痕、尺寸超差、锈蚀、沾污、镀层缺陷、壳体缺损裂纹、绝缘子裂纹、焊料缺损、标志错误等。这些问题可能存在于生产厂家人员、原材料、生产方法、检验方法等环节[2]。

高温贮存、温度循环发现的问题有:塑封器件变形、塑封器件壳体裂纹缺损、金属表面变色、金属表面腐蚀等。可能存在于生产厂家设计、原材料、生产方法、检验方法等环节。

恒定加速度发现的问题:封装结构达不到要求。可能存在于生产厂家设计、原材料等环节。

PIND 发现的问题:气密封器件内部存在微小颗粒。可能存在于生产厂家人员、环境等环节。

老炼发现的问题:器件相当数量的早期失效情况、个别器件存在老炼后失效的情况。可能存在于生产厂家设计、人员、设备、环境等环节。

常温测试发现的问题:测试参数比较少,性能指标偏差大,和国外器件性能差距较大。可能存在于生产厂家设计、人员、原材料、生产方法、设备等环节。

高低温测试发现的问题:低温条件下器件不能工作,高低温条件下性能变差。可能存在于生产厂家设计、人员、原材料、生产方法、设备等环节。

检漏试验发现的问题:气密封器件存在密封不良,有漏率超差的情况出现。可能存在于生产厂家设计、原材料等环节。

DPA 失效数据也逐年增高,2019 年到2021 年不合格批次占比分别为6.97%、8.23%、7.93%,国产不合格批次占比分别为3.29%、3.26%、4.21%,主要集中在密封、内检、外检、X 射线、声扫、水汽。国产电子元器件翻新、假冒、以次充好的情况大量存在,塑封器件应用越来越多,但是塑封器件分层情况严重。

在70 余项通用国产元器件分析中,发现9 项器件存在问题,比例还是很大。主要为国产伪空包器件、外观结构问题等。国产元器件质量不稳定,批次一致性差,且生产单位的检测条件良莠不齐,检验标准各不相同,障覆盖率达不到100%。

(1)国产伪空包器件:与国产厂家确认,自主设计产品,且经过了鉴定。但是,存在供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产品批次质量一致性差的问题,故会使用国外晶片生产。从内部结构中能看到器件有美国半导体厂家标志,非国产器件。

(2)外观结构问题:器件焊盘变形,导致绝缘间距减小,导致绝缘性能下降;
焊盘腐蚀,导致焊接不良;
器件侧面塑封料存在空洞,存在吸潮导致参数漂移、爆米花效应等风险;
玻璃绝缘子存在裂纹,存在密封性隐患。

4.1 人员方面

随着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我国新增半导体企业越来越多。根据企查查数据的分析,2022 年中国共有半导体公司7 万多个。《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9—2022 年版)》中表示,根据当前行业发展状态,至2022 年,全产业的人才需求将近80 万人,但是从现在行业内从业人数来看,只能满足40 万的人员,还缺少30 万人,只是集成电路一类的人才,如果加上功率器件、光电子器件等领域,缺口可达60 万左右,这一数量还会继续扩大。我国在半导体领域人才匮乏严重,严重影响了半导体行业的质量水平,没有充足和经验丰富的人员,影响到半导体产品的质量水平[3]。

操作人员应参加培训,通过考核持证上岗,掌握相关标准、规范和检验的基本原理,能熟练使用相关仪器设备,能对试验结果做出分析和判断。

4.2 设备方面

半导体分为设计、制造和封测三大核心产业,以及对应的原材料,以及制造、封装、测试环节所需的专业设备。

芯片设计软件都集中在欧美国家,国内厂家需要花费昂贵的费用,才可以使用国外软件的精简版本。没有好的设计,谈何质量。

晶圆的成分是硅,晶圆越薄,成本越低,但是工艺的要求就越高。晶圆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比较普遍的有光刻设备、刻蚀装置、离子注入机、电子扩散装置、氧化炉、抛光装置、清洗机等。国内不具备核心设备生产能力,只具备一部分设备生产能力,但是在质量方面和国外设备厂家相差巨大,自然而然的影响质量。

封测方面使用的设备大多为国外设备,半导体测试设备基本集中在国外,半导体测试设备技术难度大,主要由爱德万和泰瑞达两家垄断,价格昂贵,国产厂家配置的数量有限,不足以满足大规模生产测试需要。测试设备方面存在差距,设备能力、测试精度、频率范围和国外设备差距较大。

仪器设备有相应的管理方法,关键设备由专人操作和检查;
设备按计量计划进行计量检定,计量合格后粘贴合格标识并注明及有效期,需在设备有效期内使用,使用时做好使用台账,无法检定时由相应的比对报告等。仪器设备应符合生产和检验的要求。设备管理办法有效执行,有对应的设备档案、设备台账、仪器设备计量检定计划,设备维修记录,能清晰准确查询到设备的运行情况[4]。

4.3 原材料方面

半导体行业主材料为硅晶圆,硅晶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芯片的好坏。硅晶圆是制造技术门槛极高,高科技尖端产品,大多集中在国外。我国电子元器件生产厂家大多依赖进口,自主生产的很少。

由于国产厂家大部分从国外采购,供货渠道是否正规,有没有断供的风险,会不会出现混料等问题,国产厂家可以识别一些信息,但是无法识别的就有可能会发生问题。

对原材料生产实施一系列的质量控制,从原材料的选择与采买到进场储存,还包括原材料的周转输送,和进场的筛选与检测,并根据国家规范的要求执行,把控生产质量。对于生产过程中每步操作的原料或半成品,必须进行检测,确保符合相关规定,并设置有流转卡,对原材料做一定的识别与跟踪,对重要工艺可配备监测设备,监测制造过程。能够有效识别合格品与不合格品,不合格品有专用的容器储存,并有相应的不合格品标识,对不合格品登记、查询、处理。企业物料管理全面有效,可以溯源从入库到产品的全流程,质量问题可追溯。

4.4 试验方法方面

国内质量管理标准不统一,特别是军用器件,有企业标准、企军标、七专标准、GJB 标准、普军标准、军品标准等,相应的军用试验标准是沿用美军标的,项目和内容很多年没有更新过,对于一些新类型器件、新型号器件不能很好起到质量管控作用。产品详细规范也不一致,同样的器件,国外产品手册有直流参数、时间参数、动态参数等,国产手册要么只有直流参数,要么只有部分参数,参数数量比国外要少很多,性能指标比国外的低,参数数量和指标与国外的一致,但使用性能和稳定性不如国外器件。

建立统一的试验方法和管理方法,对每一类器件都有相同的试验方法和管理方法,并能很好的指导相应工作,无论生产厂家或者是配套单位,都能明确的知道怎么做如何做。每个作业都有作业指导书,每个操作都有操作规程,具体怎么作业、怎么操作,绝对不能出现操作标准不一的情况。工序技术参数的更改,需要进行专家论证审核批准后,才能变更内容。工艺文件的编制、评定和审批都有相应的流程和规定,保证所使用文件的正确性和统一性。技术文件和管理文件的撰写,评定和审核要有一定的制度和要求,确保所使用文档的正确性和统一性,工艺文件都应严格管理,发布、修改、执行都应受控并能追溯,现场能取得的文件都是效的,生产过程中的记录能及时填写并汇总上交[5]。

4.5 环境方面

拥有相应资质的生产厂家,环境方面都是达标的,通过相关机构审核和认可,满足生产的相关环境要求。对于没有相应资质的生产厂家,其生产环境存在不达标的情况,无法满足生产的环境要求。

生产现场环境方面的要求:温度、湿度、光线、防静电等符合相关要求;
有安全环保设备和措施,符合职工健康安全法律法规要求;
现场执行6S 要求,物品摆放合理,布局科学,无与生产无关的杂物;
有相应的温度、湿度、光线、防静电监测设施及方法,对应的措施能及时纠正偏差。

4.6 检验方面

生产厂家的检验方案是经过内部评审通过的,但是评审委员会的专业程度是否满足要求,评审方案是否合适,是否满足要求,不同厂家的方案可能不一样,则会导致不同厂家的产品存在不同。

选择使用能满足准确度和精度的测量设备;
定期对设备进行确认、校准,规定相应的确认和校准方法规程,保存相关记录;
发现设备处于非标准状态时,立即排查,对之前测量和试验结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评定,并记入相关文件;
检验有相应的检验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相应的检验方案经过评审固化,通过后发布执行。

一方面需要生产厂家方面加强工艺和质量控制,从人员、设备、原材料、方法、环境、检验方法6 个方面加强管控,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手段,通过控制工艺,提高元器件的固有质量;
另一方面需要筛选方面做把关,把元器件的使用可靠性提高,把使用质量不过关的器件筛选出去;
通过双方共同努力,为元器件的可靠性做保障工作。

国产电子元器件应用越来越多,产业链也逐步完善,在工业和国防应用中,比重越来越重,自然而然的对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就需要相关生产厂家和配套单位共同努力做好质量保障工作。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人员能力的提高,生产厂家的质量控制越来越好,国产电子元器件质量会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生产厂家元器件原材料元器件国产化推进工作实践探索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22年7期)2022-08-06水利工程原材料质量检测控制探讨商品与质量(2021年43期)2022-01-18大型连锁商超纳税筹划浅议中国市场(2019年29期)2019-12-06观点中学时代(2019年12期)2019-11-13知识无穷尽意林(2019年16期)2019-09-04保险柜与酬金小猕猴智力画刊(2019年6期)2019-08-132018年全疆口蹄疫疫苗临床应用安全性结果分析新农民(2019年19期)2019-02-20装备元器件采购质量管理与控制探讨中国军转民(2017年11期)2018-01-31基于DSP+FPGA的元器件焊接垂直度识别方法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7年6期)2017-07-01炭黑气力输送装置主要元器件的选择橡胶工业(2015年7期)2015-08-29推荐访问:电子元器件 生产厂家 质量
上一篇:CRISPR,technology:,A,decade,of,genome,editing,is,only,the,beginning
下一篇:探讨土木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