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政治艺术体现”——读《君主论》有感】2018思想政治表现自述

来源:华图网校 发布时间:2018-12-10 点击:
读后感网免费发布“一个政治艺术体现”——读《君主论》有感,更多“一个政治艺术体现”——读《君主论》有感相关信息请访问读后感网。

  【导语】咀嚼书中的宁静,体会其人生滋味。读书,可以让读者在迷茫中找到出路;在书海中,找见自身的启迪。大范文网为您精心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精彩,尽在大范文网!





  范文一:君主论读后感


  马基亚维利是意大利政治家,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时期的意大利割据势力十分严重,各城邦国家间的彼此仇视使意大利丧失了中世纪时期在商业和贸易方面的地位,而且因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而备受西班牙、法国、德国和奥地利的蹂躏。马基亚维利主张建立统一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结束意大利的分立状态。


  《君主论》主要是研究统治者统治技术的政治著作。在此书中,作者将统治者的统治准则和道德律令分开来,他鼓吹国家强权,认为统治者可以在某些情况下不必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只要有效,并有宜于统治,那么就算是违背社会道德的,也可行。因为在国家破亡的危急关头,一位强有力的君主来治理和统治意大利是当务之急。


  一、军队


  “所有的君主国,不论是新君主国,旧君主国,还是混合君主国,其执政之基在于良好的法律和优秀的军队”。作者看到自己的国家曾在雇佣军的战争下,一步一步走向失败,衰落,深刻体会到组织一支由臣民,市民或属民组成的军队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军事艺术是统治者的艺术。它不仅能够使天生为君主的人保持自己的地位,还多次使许多平民出生的人登上君主之位。反之,不懂或较少考虑军事问题时,君主就会亡国。”作者一语道破君主统治的要害,军事无疑是统治的要求,也是最基本的保障。


  二、君主品德


  “明智之君宁愿被人指责为吝啬,它虽然名声不美,但不至于给君主找来憎恨,追求慷慨的名誉必然招致贪婪之名,而贪婪之名会同时给你招来坏名声和人们的憎恨。”因此,作者认为君主不该慷慨行事,否则就会受到人们的轻视。但该慷慨时却不能吝啬,通过你的慷慨来拉拢人心,使士兵及人民忠诚于你,使你美名远扬。因此君主要正确运用慷慨与吝啬,在必要的时候显示二者的好处,由此巩固自己的统治。


  对于仁慈,作者也指出不可滥用这种仁慈,而残酷也并非全是坏处。“除了极少数情况外,残酷但有为的君主,比那些仁慈但是国家混乱,*,劫掠层出不穷的君主而言,他其实要仁慈的多。”因此,这二者是相对而言的,要就事论事,因情况不同而决定。


  就守信之道而言,作者的观点也与人们认为的不同。“如果遵守信义对自己不利,英明的君主就会可以也不应该遵守信义。”因为他认为人性本恶,既然人们对君主不信守承诺,那么君主也同样无需对他们守信。


  三、国家兴衰


  国家的兴衰问题上,及意大利的君主们为何失去了他们的国家这一问题上,作者尖锐地指出,分析了原因。首先是军队的弱点,其次是君主自身的弱点,最后,作者表明了自己的真实感情,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国家能从蛮族手中解放出来。君主,一位贤明能干的君主,是他们的希望。


  四、局限


  实际上这本书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马基雅维利写这本书就是为了引起君主的注意,他教唆君主“要有些兽性”,但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他没有考虑到。他把君主可能会使的手段和伎俩都公之于众,还用最*的想法解说君主各种做法的原由,让君主再也不能使用。用了会被看轻会被唾弃,不用又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他让一个君主左右为难。


  《君主论》在欧洲的政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当时的欧洲这处在一个历史的交替时期,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迫切地需要政治上的突破以维护自身利益。这个时期封建领主制即将崩溃,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开始形成,教会的势力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开始消退减弱。作为那个时代的君主也迫切的需要一个政治理论上的引导,所以《君主论》符合了当时的历史发展的需要。


  马克思说政治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时有规律可以总结的。君主作为的政治主体,就是要团结自己同盟者打击敌人。《君主论》整篇就是一个政治艺术体现,马基雅维利基于自身政治目的,夸大的直白让那个时代的君主无法接受,但它仍然时有很大的政治意义。


  范文二:《君主论》读后感


  马基雅维利是西方政治思想一课耀眼的明珠,他在人类历史让第一次将政治学和*学区分开来,《君主论》是他的主要作品,成书于1513年,当时梅迪奇成为弗洛伦撒的主人,马基雅维利被免去了一切职务,他赋闲在家写了《君主论》这本书,并将其献给梅迪奇以求一官半职,但是这并没有让梅迪奇对他产生多少好感,最后马基雅维利忧郁而死。一、《君主论》内容概述


  《君主论》在欧洲的政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当时的欧洲这处在一个历史的交替时期,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破企鹅的需要政治上的突破以维护自身利益。这个时期封建领主制即将崩溃,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开始形成,教会的势力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开始消退减弱。作为那个时代的君主也迫切的需要一个政治理论上的引导,所以《君主论》符合了当时的历史发展的需要。


  《君主论》对历和当时的事件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和总结,论述了君主国都是以何种形式的来,如何维持,以及君主如何统治自己的军队,大臣,如何处理国家间的关系等。但是,由于马基雅维利写作《君主论》的出发点并不是站在一个理论的角度来诉说,而是欲通过此书以换取一官半职,在书中不免有些偏颇的言论。不过,这并不影响整书的历史价值。


  《君主论》**地将君王的政治行为和*行为截然分开,直言不讳地否定一般公认的道德。它认为,人们必须承认世界上有两种斗争方法,一种是运用法律,一种是运用武力。前种方法是人类特有的理性行为,而后者则是兽性行为。在当时的社会现实面前,前者常常使人力不从心,迫使人们必须诉诸后者。这就要求君王必须懂得如何善于运用野兽的行为进行斗争,做君王的如果总是善良,就肯定会灭亡,他必须狡猾如狐狸,凶猛如狮子。狮子不能防御陷阱,狐狸不能抗拒豺狼,所以,君主做狐狸是要发现陷阱,做狮子是要吓走豺狼。《君主论》主张一个君主为了达到自己的事业或统治目的,不要怕留下恶名,应该大刀阔斧,使用暴力手段解决那些非用暴力解决不了的事,不必要守信义,*道德可以抛弃不管,因为目的高于手段。在守信义有好处时,君王应当守信义。当遵守信义反而对自己不利时,或者原来自己守信义的理由不复存在的时候,任何一位英明的统治者绝对不能,也不应当遵守信义。另外,还主张君主应当显得虔信宗教。使宗教在国家中占有显要的地位,这并不是因为宗教的真实性,而在于它是联系社会的纽带。《君主论》中关于教会王国的论述中指出:“教会王国在取得政权以后,便受到宗教习惯的保护,这种君王不需要有军队,因为他们有人心所不能企及的崇高大义所支持。”他们显然是由上帝所树立,也是由上帝所把守着,如果轻易地对它加以评论,那就是狂妄无知的行为。


  在政治手段问题上,《君主论》指出,用注定要失败的方法去追求某个政治目标是徒劳的,即使为了一个很好的目的,也必须要选择能够实现它的手段。手段问题不要去管目的的善与恶,而要按照纯粹的科学方式去处理。成功的意义在于达到目的,不管这个目的是什么。假若世界上有一门“成功学”,专门研究恶人的成功,肯定会和研究善人的成功做得同样好。因为恶人成功的事例比圣贤成功的事例并不少,有时反而更多。如果这门学科成立,对圣贤和恶人同样有用,因为圣贤一旦涉及政治,必定同恶人一样,希望自己成功。


  二、《君主论》思想解读


  范文三:君主论读后感


  星期天,利用一天的空闲时间拜读了意大利政治家马基雅维利的著作《君主论》,此书的内容主要是作者对君主如何治国理政的一些思考及想法。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本人专业水平有限,其中深意未能完全有所领悟。下面我主要谈的是《君主论》中的每一篇节中的主要内容,有些内容如若有所思考,会在其中点出,请老师批评指正。


  《君主论》共七篇,每一篇还有若干主题。序言主要是写给当时的国王洛伦佐的信,向他来推荐自己的这一本书,在这里就不多做说明。第一篇名为军王国的国体。在第一篇中,马基雅维利分析了王国的种类及产生方式,他首先谈到的是世袭的王国,认为世袭的王国安定,更加容易治理,但缺乏变革意识,主要弊端突出地表现在古老、落后等方面,引出了一个论断:每一个变革总是为了另一个新的变革做准备,并促成另一个更新的变革的发生。认为世袭王国终究要被变革成强盛的国度所侵没。谈完世袭王国之后,他谈到了新奠基缔造的王国,他认为君主进入一个新的领地,首先要取得该地区臣民的好感,否则,这群臣民有可能成为反叛者,他举了一个法王路易十三攻占米兰时的例子。他还强调要把所得来的土地尚余存的旧统治者的残渣余孽必须斩草除根,不留后患,不能给敌人留下反叛的机会。要维持该地区原有的法律及税制,不能让民众无所适从,实现旧疆域和新领地的国家统一。作者指出,如果是统治的地区各方面均差异过大,如果君主想要好好统治,首先,君主要亲自到这个地方来安营扎寨,出乱子的可能性就很小。其次,君主要满足被征服领地民众的求助,


  使民众信服。更建议要在领地上建立殖民地。整篇作者都是再为君主制下的治理国家出谋划策,主张对于敌人以致命的打击,使其无法有翻身的机会。从君主的角度出发,如何维护统治,反映了作者当时代的政治诉求。


  第二篇为君王国的获取。在本篇中马基雅维利首先说明了君王治理国家的方式可分为两类:一是由一个君王以绝对的*统治国家,并有一群的臣仆作为统治的机器。二是由一个君王和贵族共同统治一个国家。这两种政体作者分别用土耳其人和法兰西人做比较。通过对比,认为土耳其的政体极难被征服,认为入侵者不可能从这个政体国家中找出一个可靠的内*,因为君主一人统治,其他人没有较大权力。而法兰西政体的国家,很容易被征服,原因反之亦然。作者由此认为,选择一个国家的政体至关重要。接着作者又探讨另外一个问题,如何统治法律和自由下的被占领国,他认为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第一种是彻底摧毁他们;第二种是征服者亲自坐镇到那里去;第三种是尊重那里世袭的法律,允许那里的臣民在他们自己的法律之下生活。然后又以斯巴达人和罗马人为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君王的成功得益于才能与机会的相加,君主要依靠自己,不要依靠他人,要在公民中树立起收人崇敬和爱戴的形象,在本篇最后,作者提出了本书较为有争议的一个话题,论以*手段获得君王权位者,他认为通过*手段达到君王的目的是必要的,但他又说到恶行应该一次性干完,以便老百姓少受一些损害,相反,恩惠应该是一点儿一点儿地赐予,以便百姓能够更好滴品尝到恩惠的个中滋味。


  第三篇为国民与教会政治,首先他就谈到了一个概念叫市民君王国,即一个普通的市民,由于受到本土市民的热烈拥戴而成为本国的君王,称之为市民君王,这种被作者认为是优良的政体,这种君主不在与贵族沆瀣一气,不在与贵族一起压迫民众,君王能够使自己完全地对付贵族,因为贵族人数甚少。然后又举了一个斯巴达国王纳比得的例子加以论证。另一个主题是如何评估所有军王国的力量。作者认为如若要提高军王国的力量,需要修筑城防工事,配备粮食和必需品,重视军事训练。君王应该在国家遭到外敌危险进攻的时候,在民众中凝聚力量,让民众感觉到只要有君王在,相信祸患不会长久地下去,另一方面又要使他们对于敌人的残酷感到恐惧,同时把自己认为过于莽撞的人们巧妙地控制起来。这样,士兵的士气才不会消沉。本章最后一个话题是论教会君王国,他认为建立一个教会君王国是很困难的,要么凭借能力,要么凭借机运,这种国家是受着宗教上的古老的制度维持的,而这种宗教制度十分强有力。作者进而认为当今教皇理应依靠善行和美德使它更加强大,更加受到人们的崇敬。


  第四篇为军队与国防,首先谈到的问题就是雇佣军,马基雅维利认为雇佣军不可靠,认为他们内部攻心斗角、纪律松散、不忠不义,他们在朋友中耀武扬威,而在敌人面前表现的十分怯弱,他们既不敬畏上帝,也不诚信待人。然后作者举了罗马和斯巴达的例子来证明此观点。接着他又谈到了客军,客军是当一个君王面临窘迫,便请求一个强国进行援助和保卫自己的时候派来的军队,他认为同雇佣军相比,客军更加危险,有被吞并的危险,认为作为一个聪明的君主,宁


  愿依靠自己的军队打仗而败北,也不愿依靠他人的武力而制胜,进而举了查理七世的例子,最后得出结论,任何一个君王如何没有自己的军队,它是不安全也是不稳固的。在本篇最后谈到了君王在军事方面的责任,认为君王只应该从事战争、军事制度和纪律以及军事训练方面的研究,因为这是君主的的专业。另外,君王应该着眼于更多的知识技能,不断充实自己的认识。


  第五篇为*与仁政,开篇作者似乎认为恶行与善行并没有什么太明显的界限,尤其是其中一句“君王必须有足够的明智远见,善于深谋远虑,知道怎样避免那些使自己王国的*行径的发生,并且如何可能的话,不妨保留某些不致使自己王国的恶行”。然后谈到了慷慨与吝啬,认为君主慷慨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如果一位君主被人称作慷慨的美名,但君主为了保持慷慨的名声,而不断加重民众的负担。而被人称为吝啬的君王,由于厉行节俭的缘故,他的收入变得丰盈了,他能够以坚固的防御对付向他发动战争的任何人,能够为国家建功立业而不加重民众的负担,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会认为这位君王愈来愈慷慨。在最后,作者总结出,一位明智的君王办任何事情都应当将自己的地位及自己的意志建立在自己能够控制的方面,而不是立足在他人的意志之上,并且要必须努力避免招惹仇恨。


  第六篇讲的是君王的自身形象,讲的是君王要如何修饰自己,给民众呈现出一种比较正面的形象,马基雅维利认为君王要像有像狐狸一样狡诈和像老虎一样凶猛的性格,要做一个出色的伪装者和假好人。接着他谈到君王要避免受到蔑视与憎恨,用以保证君王在臣民心


  目中的良好的形象。然后谈到了建筑城堡的利弊,认为要先解除属民武装。最后谈到了君王怎样才能做到受人尊敬,他认为君王要敢于公开表示自己毫无保留地支持某方或反对某方的话,不能保持中立,另外,君王要明智地采取谨慎之道,识别各种不利的因素,进而选择害处最少的作为的途径。君王要标明自己是一个爱惜才能的人等等措施来使君王受到臣民的尊重。


  最后一篇讲的是当权者,首先讲到了君王的大臣,马基雅维利认为,为了使大臣保持忠贞不渝,君王必须常常想大臣之所想,既尊重他们,又使他们富贵而有报恩欲,既让他们分享荣誉,又要让他们分担职责,要让大臣们知道,是君王给了他们所有的财富、地位和荣誉,除此之外,大臣不应该有任何非分之想了,然后谈到了意大利的君王们丧失国家的原因。


  范文四:《君主论》读后感


  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


  ——马基雅维里


  读罢《君主论》,思想受到冲击的还是马基雅维里对于一个君主宁愿成为一个吝啬的、残酷的、不择手段耍权术达到目的建议感到十分惊讶。


  以下是摘自《君主论》中的两个片段:


  “人们实际上怎样生活同人们应当怎样生活,其距离是如此之大,以至一个人要是为了应该怎样办而把实际上是怎么回事置诸脑后,那么他不但不能保存自己,反而会导致自我毁灭。因为一个人如果在一切事情上都想发誓以善良自持,那么,他置身于许多不善良的人当中定会遭到毁灭。”(摘自《君主论》第十五章)


  “君主既然必需懂得善于运用野兽的方法,他就应当同时效法狐狸与狮子······因此,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然而那些单纯依靠狮子的人们却不理解这点。所以,当遵守信义反而对自己不利的时候,或者原来使自己作出诺言的理由现在不复存在的时候,一位英明的统治者绝不能够,也不应当遵守信义。假如人们全都是善良的话,这条箴言就不合适了。但是因为人们是恶劣的,而且对你并不是


  守信不渝的,因此你也同样地无需对他们守信。一位君主总是不乏正当的理由为其背信弃义涂脂抹粉······君主必须深知怎样掩饰这种兽性,并且必须做一个伟大的伪装者和假好人。”(摘自《君主论》第十八章)


  1513年马基亚维里被投入监狱,受到严刑拷问,但最终被释放,已经一贫如洗,隐居乡间,开始进行写作


  《君主论》就是在这期间完成的,该书论述了君主应该怎样进行统治和维持,认为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君主要拥有自己的军队,并应靠残暴和讹诈取胜,认为君王在统治之时要以实力原则,不择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同时要效法狐狸与狮子,有狐狸的狡猾,狮子的勇猛,它与《圣经》齐名,被称为*的圣经,是很多君主的床头或身上必带书。它把天使变成恶魔,因为《君主论》整本书的立论基础是人性本恶论,他所描述的人性之恶,主要是以西欧资本原始积累背景下的现实社会中人的各种丑恶现象为蓝本的。而且在马基雅维里死后的四百多年,《君主论》被作为礼物献给墨索里尼,并且在德国,成为希特勒施行*极权统治的思想奶娘,这也许不是马基雅维里写这本书的本意,但是在客观上却成为人类历法西斯主义的理论基础。


  《君主论》这本书共有二十六章。其内容基本上涵盖了君主权力的形式、来源、管理和维持。


  第一部分(1—11),作者论述了君主国的种类以及获得它们的方式。君主国包括:世袭的、混合的、市民的、教会的这么四种,获取君主国的方式包括:通过自己的军队和能力获得、依靠他人的军队和依靠幸运获得、通过犯罪方式获得。


  第二部分(11—14),作者论述了军队的种类和君主在军事方面的责任。军队包括:援军、混合军、雇佣军和自己的军队。从政治的角度讲,任何军队都代表了一定的利益集团,军队为自己实质领导服务。所以,要让军队效忠,的方法就是建立自己的军队,其他的军队


  都是建立在其他利益基础之上,无法反应和执行君主的意志。在军事方面,英明的君主应该:整顿军队训练士卒,思考战略,博览历史,分析成败。


  第三部分(15—23),作者论述了君主如何维持国家。在涉及褒贬、慷慨与吝啬、残酷与仁慈、被人爱戴与使人畏惧、是否守信、遭人鄙视与憎恨等方面,君主应该以国家利益和人民立场为重,为维护国家利益,甚至不惜任何代价。


  第四部分(24—26),作者从历史的角度,以意大利为例,分析了其过去、现在的国家和政治,并劝告当时君主争取意大利的解放。这部分有关于“命运”的精彩论述,“命运也就是时势,如果一位君主的行为符合时代的特性,他就会昌盛,反之就会败落。”


  五百年过去了,《君主论》却并没有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中,它就像一把利刃,随时戳穿着政治主宰和商业寡头们的种种谎言。马基雅维利随时在提醒我们:强者与道德无关,强者与宗教无关


  ,强者只与自己有关。


  世界越来越小,竞争却愈加激烈。无论是战争社会还是商业社会,“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说法颠扑不破。


  范文五:《君主论》读后感


  许多读过《君主论》的读者,一定都认为作者尼科洛的大胆和决绝近乎残忍的“治国”手段不近人情,与我国过往历强调的“以仁治国”有极大出入。但是,纯粹的仁义用来治国却只是理想国度的治国手段,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被称为暴君的不少,被称为仁君的确实不多,但能以暴治国却能把国家治理好的却少之又少,我想秦始皇算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如果马基雅维里知道秦始皇,我想他也一定会把秦始皇这一君主列入他的“头号君主人物”,加以分析。马基雅维里这一本《君主论》最能说服人的不是他精辟甚至偏激的语句,而是他充分利用了他所能了解和熟知的君主们的故事,包括他们的崛起和执政,他们的事例成为马基雅维里证明他“独特”理论的有力例子,难怪所有君主都争相模仿学习。


  一、以伪善来治理国家


  “目的,为手段服务”这句话大家一定不会觉得陌生,这是马基雅维利的名言,也是《君主论》的结论,这句话引起学多人的诟骂,有的认为尼科洛·马基雅维里是恶魔,将所有善良的人印象*,因为在书中第十八章中尼科洛·马基雅维里提到


  “人们总是认为,君主严守信义,正直坦率,不用诡计,这是多么值得赞美呀!然而我们这个时代的经验表明,那些曾经建立丰功伟绩的君主们却并不重视遵守诺言,而是最懂得运用诡计使人晕头转向,并最终征服了那些盲目守信的人。


  那些深知狐狸策略的人获得了成功,但是君主们必须深知如何掩饰这种兽性,并且必须做一个伟大的骗子和伪君子。人们是那样的头脑简单,目光短浅,为眼前的利益所支配,因此想要进行欺骗的人总可以找到受骗者。


  因此,一位君主事实上根本不必具有我前文所列举的那些优秀品质,但是却有必要显得具备这一切,我甚至敢于断言,如果具备这些品质并身体力行,那将深受其害,而如果总是显得具备这些品质,那将受益匪浅。


  因此,一位君主必须有一种精神准备,虽是顺应变化,当然,如我所说,如果可能,他还是不要背离善良之道,但是,一旦需要,他又必须懂得如何作恶。”


  我想看到这段话君主们私底下都倒吸一口冷气了吧,这样直插君主心底的评论揭露了所有统治君王的谎言,让所有君王的假面具在世人面前揭开。看到尼科洛·马基雅维里这些话,我想所有曾经对君王盲目相信的人肯定是一个大大的打击,甚至无法相信。


  二、权力高度把握治理国家与民众


  马基雅维利崇尚于对民族中央集权的国家,《君主论》提到:对人们应该要么爱抚,要么铲除,因为人们会对所受的轻微侵犯进行报复,而对所受的重创就无能为力了,所以,人们对他人的侵害应该是那种不用担心受到报复的侵害。”他的思想表明,避免担心受到报复的侵害,就要断绝一切可能出现的复仇情况。马基雅维利还说“征服自由之邦而不彻底毁灭,固大谬也,以其积怨可毁身耳。”也表明了,君主根本不该选择仁慈,因为就算能保持仁慈的美誉,总有一天还是会被其他人的残忍所伤,君主只能选择残忍,利用自己手中握有的军事权力来治国,而不是用一种“以善治国,普度众生”的态度来治理民众。因为马基雅维利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他认为人总是自私和寻求自身利益的,是忘恩负义、不知回报、忘记自己被剥夺的财产和妻女比忘记杀父之仇要困难很多。所以他说“一个合格的君主总应该秉承善道,但是到了必要的时候他也应该懂得如何做恶。”


  所以,一个君主应该懂得掌握手中强大的权力,要懂得认识陷阱,设下陷阱,将国家和民众玩弄于自己的手中。


  三、崇尚武力,利用战争是首要治国手段


  在当今时代大家都高举“和平”。用和平作为号召力能吸引许多人的爱戴和支持,近期的美国总统选举“拉拢活动”上,和平绝对是各候选人的主题。几乎所有伟大的爱国者都会说“ILOVEPEACE”,但是武力,战争却仍是当今世界政局上看似隐藏却又确实存在的“武


  器”。从《君主论》中不难看出,马基雅维利的思想中并不排斥战争,但他却强调必须“师出有名”,这倒和我国历来的战争思想不谋而合,他的书中写道:“正义之战三要素:王权的威信,正义的理由和正当的意图。”所以得以看出,马基雅维利是不会放纵一些非正义的战争,他也认为对于民众还是要以善征服,但是他却同时强调,为了维护君主的权利有些时候“当人们不再相信的时候,就诉诸武力逼其就范”。


  其实纵观今日的时局,尤其是美国小布什,任内先打阿富汗,再打伊拉克,一到选举就急忙提醒国民世上还有恐怖分子存在。其实小布什最应感谢拉丹他们一伙,要不是这长胡子老头闹出个“9。11”,小布什还要伤脑筋为战争找借口呢。大家要知道,当初将小布什捧上总统宝座的,是军火商和石油企业。小布什为了感恩,哪能不“意思意思”,就打几场仗呗。正为借口发愁,正巧拉丹发动了“9。11”。布什高兴得直拍大腿,马上打阿富汗。打完了,军火商高兴了,可石油企业还没油水呢,还瞪着小布什。没办法,小布什只有故技重施,硬说伊拉克与基地有关联,又打了伊拉克。这下子,后台们可皆大欢喜了。而那些在战争中死去的人们,包括他国的,本国的;还有那些无家可归,家园被毁的无助的人们,小布什和后台商人们是不大考虑的。小布什所努力的不是该怎么操纵战争,而是找一个合理的理由,发动战争,而他即使成为某部分人的批评对象,大家都会对他有所畏惧,因为他握有武力。这跟马基雅维里的思想是一致的。


  四、君主的“素质”


  他认为君主的专业只能是战争和军事,除了这一项内容,其他都可以忽略,看他在书中第十四章中提及:


  “君主除了战争、军事制度和训练之外,不应该有其他的目标、其他的思想,也不应该把其他事情作为自己的专业,因为这是进行统帅的人应有的的专业。”


  他认为,这一项专业是所有为王者必须学习也必须精通的,他甚至给各位想成为君王的人指出一条“明路”:学习战争、军事制度和训练,让你的脑袋里只有这些内容,并且精通,你一定能成从普通老百姓一跃而高踞王位。另外,他认为君主的思想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关注军事,尤其是在和平时期,熟悉军事知识和国家地理知识,能让君王更加了解自己国家的领土和如何布兵。同时,他也认为,就算是用武力来征服他人,军队的士兵也不是自己的盟友,就看他在书中第十二章中提及的:


  “依我说,君主用来保卫本国的军队,或者是他自己的军队,或者是雇佣军、援军,或者是混合的军队。而雇佣军和援军是无益的,并且是危险的,一个人如果以这种雇佣军队作为基础来确保他的国家,那么他既不会稳固亦不会安全,因为这些雇佣军队是不团结的,怀有野心的,毫无纪律,不讲忠义,在朋友当中则耀武扬威,在敌人面前则表现怯懦。他们既不敬畏上帝,待人亦不讲信义;毁灭之所以迟迟出现只是由于敌人的进攻推迟罢了。因此你在和平时期受到这些雇佣军掠夺,而在战争中则受你的敌人掠夺。这是因为,除了一点军饷之外,他们既没有忠义之忱,也没有其他的理由使他们走上战场,而这点军饷并不足以使他们愿意为你牺牲性命。当你不打仗的时候,他们情愿给你当兵,但是如果发生战争,他们就逃避或者一走了事。”


  君主需要具备的素质便是“军事能力手段”,除此之外,其他都是不重要的。而对于别人的信任也是不必要的,信任一个人将让你不断对他仁慈,最后可能将自己的性命也奉上了。他在书中第七章中提及“公爵例子”有一句话表明了他的思想“如果任何人相信给以新的恩惠就会使一个大人物忘却旧日的损害,他就是欺骗自己。”他并不认为需要相信别人,而是用恩惠来引诱并控制别人。他不应该用恩惠来安抚曾经受伤的人心,而应该断绝对方一切报复的手段,其实简而言之,便是让所有他曾经伤害的人消失。这也跟我国古代最有名的,最残酷,最不近人情的刑罚“诛九族”有相同之处。


  君主所具有的不是信任人的素质,而是一些令人依附他的“手段”。这种手段在《君主论》书中也提及:


  “占领者在夺取一个国家的时候,应该审度自己必须从事的一切损害行为,并且要立即毕其功于一役,使自己以后不需要每时每日搞下去。这样一来,由于不需要一再从事侵害行为,他就能够重新使人们感到安全,并且通过施恩布惠的方法把他们争取过来;反之,如果一个人由于怯懦或者听从坏的建议不这样做,他的手里就必需时时刻刻拿着钢剑,而且他永远不能够信赖他的老百姓,而由于他的新的继续损害,人民不可能感到安全。因为损害行为


  应该一下干完,以便人民少受一些损害,他们的积怨就少些;而恩惠应该是一点儿一点儿地赐予,以便人民能够更好地品尝恩惠的滋味。”


  对于损害只能一次性,如果要长期侵害不如一次性赶尽杀绝,而恩惠却不能一次过大,譬如能赏赐黄金万两改为千两,下次继续赏赐,恩惠一点一点地赐予能让民众时时刻刻惦记君主的好。这应该能算是一种抓住人心的手段吧?


推荐访问:“一个政治艺术体现”——读《君主论》有感 读君主论读后感 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
上一篇:[2018山东滨州实验学校南校区招聘教师公告【49人】] 2018年滨州实验学校南校区招聘
下一篇:【2018年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城市管理局招聘公告【83人】】2018郑州市惠济区送快递员招聘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