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双修 动静相兼】 性命双修

来源:华图网校 发布时间:2019-04-12 点击:

  我练健身气功十余年,取得良好养生健身成效的深刻体会是:练功须性命双修,动静相兼。即是说,既要修性,也要修命;既练静功,也练动功,二者不可偏废。翻开古代传统文化修炼史册,我们可以发现,不论儒家、道家、佛家,还是当代气功界,凡是练功取得大成就者,均遵循了性命双修的法则。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因此说,性命双修是练功的一条重要法则和根本规律,是勤修精进、直步上乘的必由之路。
  那么,什么是性命呢?所谓性,是人体的信息系统,包括人的思想、感情、欲望、思维、精神、心理、意识等。所谓命,是人体的代谢系统,即人的肉体。包括人体的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肌肉、骨骼等各个系统。
  性命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性命互根。打个比方说,命好比是房子,性好比是主人。没有房子,主人就无处可住;反过来,没有主人,房子也就成了一所空屋,死气沉沉。植物人就是这种没有主人的状况,命存性失,灵气全无。
  既然人由信息系统的性和代谢系统的命组成,既然性与命对人体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练功中,就要既修性,又修命,这就是性命双修。正如气功典籍《性命圭旨》所说:“岂知性命本不相离,道释原无二致;神气虽有二用,性命则当双修也”。典籍指出,性和命本来是密不可分的,道家和佛家在性命双修上是没有区别的;神和气的功用虽然不同,但在修炼中却应当性命双修。
  只有性命双修,才能养生健身,延年益寿。通过性命双修,可以平衡阴阳,疏通经络,使人体各系统处于良好或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人体的免疫力,增强了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祛除疾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
  只有性命双修,才能明心健脑,开发智慧。通过性命双修,可以使人体精足、气旺、神全,可以“还精补脑”,使大脑得到开发,尤其是使右脑的潜能得到开发,提高大脑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从而开慧益智。
  我在练功中,坚持了性命双修,动静相兼。即在练功中,既练动功,又练静功,既修性,又修命。 每天晚上,我和功友们集体练1个小时的动功。在优美舒畅的动功音乐中,我们以体态稳健、舒展大方、潇洒自然的动作,完成一招一式。做完全套动功,顿感全身轻松,心胸开阔,神清气爽,喜乐自生。在练静功的同时,通过长期坚持练动功,使我收到了内外和谐、舒筋壮骨、通经活络、强身健体的效果,为练好静功奠定了基础。在坚持练动功的同时,我还于每天早晨自己在家中坚持练1个多小时的静功。在练静功中,我努力做到:一是认识明确。即充分认识静功在性命双修中的重要作用。只有练好静功,才能使练功中积累的能量不断升华,不断提高练功层次。二是持之以恒。即不论酷暑盛夏,还是数九严冬;不论劳累忙碌,还是轻松休闲,都要在坚持练动功的同时,坚持练静功。三是静为核心。练静功,关键在于入静。练静功的效果与入静的程度成正比。入静愈深,练功效果愈好;如果杂念纷飞,难以入静,练功效果就很差,就难以提高修炼层次,性命双修亦无从谈起。
  常常听到一些练功者抱怨说,自己练功时间也不短了,为什么身上的病还没好?为什么层次总是提不高?应当说,这是练功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在练功中未能遵循性命双修、动静相兼的法则,走入了练功的两个误区。
  
   误区之一:只重修性,不重修命。
  持这种观点的练功者认为:练功就是修心修性,身体则无足轻重,只是“臭皮囊”。他们只练静功,不练动功,一门心思修心修性,对身体状况却不屑一顾。这样练来练去,但见其面黄肌瘦,形容枯槁,疾病缠身。甚至英年早逝!对此,唐代道家“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一针见血地说:“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敲爻歌》)。他指出:只修性,不修命,是修行的第一个错误,是难以达到修炼的上乘境界的。
  
  误区之二:只重修命,不重修性。
  持这种观点的练功者认为:强身健体是练功的唯一目的和最高目标,修性则举足轻重。他们只重视动功,只练动功;轻视静功,不练静功;只重健身,不重修性。他们不明白“性命双修性为本”的道理。这样练来练去,本性智慧得不到开发,身体健康难以保持。“性命双修性为本”,蕴含着深刻的练功机理。它的含义是说,练功须性命双修,而修性则是练功的根本。强身健体虽然是我们练功的重要目的,但不是练功的唯一目的和最高目标。如同我们攀登泰山,强身健体仅仅是攀登到了中天门;修心修性、展发智慧的南天门、极顶才是练功者攀登的更高目标。在这里,才能真正领略“一览众山小”的无限风光。
  在练功中做到性命双修,须从以上误区中走出来。具体讲来,须做到以下三点:
  1.动静结合
  练功中,要既练静功,又练动功,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练动功,在于通过姿势的导引,激发能量,贯通周身毫毛孔窍,疏通全身经络。中医认为:不通则痛。人体患病的根源在于经络不通。通过练动功,可以疏通人体经络,收到祛病健身的效果。同时,练动功还可为静功激发能量,为练好静功奠定基础。
  练静功,在于升华能量,开发智慧,提高练功的层次。功谚说:“静里乾坤大,定中真慧出”,“定是慧源性命根,二六时中刻刻勤”。意思是说,练功入静后,别有一番天地,奥妙无穷;而入静的高级阶段一定,则是生发智慧的源泉和性命之根,应当在每天的十二个时辰(即现在的24小时)中勤奋练功。这样说,并不是要人们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练功,而是要人们将练功寓于生活中,实现练功生活化,生活练功化。由此可见,练静功是练功的关键,是修性的主要途径。
   练功,须动静结合,这是性命双修的主要途径。具体讲来,练功初期,应以动功为主,静功为辅;练功中期,应以动功、静功并重,兼而练之;练功后期,应以静功为主,动功为辅。至于前、中、后期时间的长短,并无固定,可因人而异,根据练功的进展情况,灵活掌握。
  2.内修清净心
  内修清净心,是性命双修的前提。古人说:“平常心是道”。所谓清净心,即是平常心,即清清洁洁、明明净净之心,平平常常、淡淡泊泊之心。
  内心清净了,就会时时做到“对境无心”,“事来则应,过去不留”。既是说,心不为外境所动。事情来了,自如应接;事情过去了,心中不留任何痕迹,决不执着、贪求、耿耿于怀或烦恼丛生。
   清净心的这种性命双修的高境界,古人有三幅联语作了深刻而生动的描述。
  联语一是: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
  雁过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内修清净心,就要如同疏竹寒潭,风来雁过,发声映影;风过雁去,则声影不留。此即“事来则应,过去不留”的生动写照。
  联语二是:
  心似浮云常自在,
  意如流水任西东。
  内修清净心,就要象天空的浮云,地上的流水那样,无拘无束,无执无着,自由自在,无挂无碍,无为自然。
  联语三是: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任天上云卷云舒。
   内修清净心,须把练功融于日常生活中。功谚说:“平常心是道,功在日常中。”意思是说,平常心就是清净心,就是练功之道;修炼之功,就在日常生活中。因此,要把练功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把练功融于日常生活中,使内心时时处于清净之中。
  3.注重养德
  养德,是性命双修的根本。练功若不注重修养道德,性命双修则无从谈起。“重积德,则无不克……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老子・五十九章》)功谚说:“养德修功为正道,有功无德不圆成。”说明养德对于练功,对于性命双修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道德高尚的练功者,可有效地调整自身与外界的信息场,实现与天地宇宙、自然万物的全息共振。人们和万物可自发地向他发出良性信息能量,他则可自如接收并展发,功力层次则得到不断提高。
  我们知道,练静功中,入静是关键。但实现入静,是练功最大的难题。因为实现入静,前提是心理平衡,心平气和。而达到心理平衡、心平气和,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时时处于心理平衡、心平气和的良好状态,练功则可顺理成章地实现入静,从而修性修命。一个道德品质低劣、违法乱纪、害人害己、常做坏事的人,人们和万物就会自发地向他发出一种恶性信息,他自己则做贼心虚,惴惴不安,时时担心“东窗事发”,受到法纪的严惩,心理则严重失衡。这样的人连练功都不可能练下去,更不用说练功入静、修性修命了。
  性命双修是勤修精进、强身健体、展发智慧的必由之路,是练功的根本法则。遵循这一法则勤奋练功,必将功德双增,直步上乘。
   (编辑:迟昊)

推荐访问:性命 动静 双修
上一篇:八卦走转:最适合体弱之人的健身:体弱多病适合什么工作
下一篇:【慢性肺心病病人的护理】 肺心病病人护理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