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农村现代化发展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15 点击:

董 冰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52)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由此可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至关重要。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总要求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因此,乡村振兴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其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重中之重,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和政策体系健全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制度保障。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注重处理好四大关系,即短期规划与长期目标的关系、基层实践与顶层设计的关系、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之间的关系及群众实际获得感与适应发展阶段之间的关系[1]。只有处理好这四大关系,才能稳扎稳打地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从战略层面到实践层面、从利益各方主体到农民主体、从实际成果到阶段推进做好协调,避免脱离实际,空谈战略,且要严厉杜绝各地乡政府大搞“形象工程”,大做“面子文章”,而实际上农民主体生活、经济条件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却得不到质的飞跃。

2.1 农业生产实现质、量双飞跃

截至2018年,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达到6.58亿t,连续9 a超过6.0亿t;
猪、羊、牛与禽肉产量共计8 517万t,人均占有量61 kg;
水产品总产量达6 469万t,人均占有量46 kg[2]。我国仅用全球9%的耕地、6%的水资源,解决了全球20%人口主要农产品供给问题。我国粮食、肉类、水产品不仅总量位居世界第一,而且人均占有量分别超出世界平均水平122、18、23 kg。《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0》显示,我国粮食产量连续5 a已经稳定在6.50亿t,远高于国际粮食安全线,这也表明14亿中国人已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3]。但是,自2022年起,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全球粮食供给呈现不均衡的发展趋势,粮食安全风险陡然提升。但在乡村振兴战略及国内国外双循环经济体系等发展战略的部署下,我国农业生产依然稳中有进。《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预计达到6.90亿t,总体呈现向好发展趋势。

在农业生产质量方面,我国农业生产朝着绿色化、机械化、自动化、多元化、品牌化、高端化方向发展,通过多元化产业格局融合发展,逐渐解决了农业功能单一的问题,转向物质与非物质供给功能,如生态环境保护功能、文化传承功能、观光旅游休闲功能不断凸显。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单位面积产量与劳作效率,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改变了以往农民单一的经济收入结构。同时,高端农产品品牌建设为农业提供了更广阔、更长远的发展空间。

2.2 农业产业格局呈现多元化融合发展趋势

在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下,农业产业开始与电商行业、旅游行业、工业行业、文化行业等相结合,逐渐延伸出农产品电商直播、乡村生态旅游、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乡村文化旅游等多种融合发展模式,多线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特别是在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的近2 a,线下农产品消费渠道逐渐转移到线上消费渠道,很多电商App提供了农产品直销渠道,如拼多多买菜、淘宝买菜、天天买菜等,消费者通过线上下单,就能够吃到当地新鲜的农产品、生鲜产品等。

基于线上营销这一模式的拓展基础,电商直播也开始走进农村,电商直播与农产品直销模式深度融合,成为农民致富的新渠道,也成为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引擎”,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供了创新路径。同时,电商界的“新农人”大军开始崛起,从头部网红到目前农民个体、地方政府部门干部带头直播,农村电商直播的发展势头也越发迅猛。淘宝作为直播助农的主要电商平台,在2021年9月7日发布了“村播助农计划”推行3 a来的成绩单,累计拥有11万农民主播,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 000多个县域,开播超过240万场,通过直播带动农产品销售超80亿元[4]。同时,乡村旅游业借助互联网短视频、直播平台宣传家乡的美景,打造声势,即使不能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实现线下游客引流,也可通过直播平台,开拓“云旅游”“云养生”“云文化”的新经济模式,既能帮助更多网友了解家乡文化、生态风貌、旅游景点,又能帮助农民个体增加财产性收入,让致富方式更加多元化。

2.3 美丽乡村建设有成效

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对于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等方面有着深远的积极影响。美丽乡村建设在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同时,兼顾乡村生态文明的保护与改良、民风民俗的传承、优美环境的打造,从而双行并举将农村打造成富足安康、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相互协同,按照不同阶段目标、问题及发展需求,逐一改善农村的种种问题,让美丽农村的发展更加全面,让经济发展与乡风文明、生态文明、体制文明并驾齐驱。美丽乡村建设也成为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重要衡量标准,让乡村环境更宜居、生活更便利、经济更有活力。

2.4 农民收入显著增加,收入结构得以优化

2021年3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了比2010年翻番的总目标,其中农民进城务工收入在5 a间增加2 374元,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使农民经营收入5 a间增加1 573元;
农民财产收入5 a间增加幅度达66.3%;
随着农村养老、医疗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的逐步健全,农民转移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提升了3.3个百分点[5]。以农村电商直播为例,2021年淘宝直播发布的3 a助农成绩单显示,农民主播月均收入增长两三倍,实现了“拿起手机做主播,一年收入翻一番”的显著成就。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 931元,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为7 958、6 566、469元和3 937元,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分别为42.0%、34.7%、2.5%和20.8%,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是农村居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6]。

3.1 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低问题较为突出。虽然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渠道打开了,但生鲜蔬菜、畜牧产品的保鲜与加工却成了长线运输、品牌推广、多产业链延伸的主要阻碍。如果不能解决精深加工问题,就难以让农产品真正实现大规模的线上售卖,特别是打入国际市场更是难上加难。影响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生产加工技术水平低,很多都是作坊式、半机械的经营模式,导致很多农产品都以出售原料为主,初加工、半加工为辅。例如,加工茶叶时,农户或企业为了省钱,都是依靠人力经验把握加工质量,容易造成不同批次茶叶质量差别较大,标准化程度低。另一方面是加工产业链较短,当地农产品生产者并没有与食品公司、制药公司、大型超市、保健企业等建立精深加工的合作,要么就是当地自产自销,要么就是在线出售原材料,只为了谋短期利润增长。此外,因为农民和相关企业大都缺乏品牌意识,缺乏长远发展眼光,不能充分挖掘当地农产品背后的文化价值,导致与其他农产品同质化情况严重,出现恶性竞争,难以让消费者有记忆点。

3.2 三产融合深度不足

目前,我国三产融合深度还有待加强。虽然有很多农民纷纷趁热打铁加入了电商直播的大军,将农业与电商行业结合起来,但是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专业直播技巧不足,农村电商运营公司欠缺,农村电商直播欠缺历史文化宣传、品牌介绍及营养价值科普等,导致直播特色不足,呈现出仅有数量、没有质量的特点。而农业与生态旅游、教育、工业、康养等产业的融合也都处于初始摸索阶段,很多产业融合链条较多,但运营体系还不成熟,如消费者能够记住且在度假游玩时能想起的农庄、生态园寥寥无几。此外,农业与绿色农机、智能化技术等融合也不高,导致农业生产依然存在精细化、规模化水平不高,生产成本较高和效率较低,农产品生产质量不高等问题。

3.3 综合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村要想尽快全面实现现代化,不仅要在农业产业上下足功夫,还要在资金、法律、供应链、人才、公共服务等方面提供保障。第一,在长效投入资金方面,乡村振兴需要充足且长效的发展资金。一般而言,乡村振兴所需要的资金支持渠道有政府财政投入、金融机构贷款、社会资本投资、农民个体资金投入。目前,政府财政投入有限;
金融机构针对农业生产的保险、贷款产品等还较为欠缺,原因在于农业生产风险大、收益低,银行更愿意为经济实力强的贷款主体提供资金借贷;
社会资本投入则需要有选择性地引入,避免引入那些会破坏农村土地、经济社会秩序的社会资本,如房地产开发项目。第二,在法律、人才、公共服务保障方面,农村还没有完善的有针对性的法律咨询服务、契约公证、合同仲裁、人才市场专业化管理及学校、医院、养老机构等与城市接轨的、健全的公共服务,制约着农村现代化发展[7]。

3.4 高素质人才缺乏

目前,从城市回乡发展的高学历、高技术青中年人才仍较少,反而是农民在掌握一定技术或者积累到一些资金后选择外出务工,甚至在城市安家落户。这主要是因为城乡之间在公共服务资源、居住条件、发展机会上不平衡,导致农村目前普遍缺乏专业型人才,年龄较大、文化水平偏低的农民占据大多数。而村委委员也存在知识、经验短板,农村经济事务管理等能力不足,党员队伍整体年龄偏大、综合政治素养不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强,导致部分乡村现代化建设缓慢,乡风文明、生态文明、产业融合等程度不高。

4.1 深入探索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

各地农村应对当地特色农产品进行特色化精深加工产业链探索。第一,地方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或扶持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根据当地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所需建立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的精深加工工业体系,保证加工质量与效率。以泉州市永春县生产的中药材、茶叶、果蔬、竹木、红粬酒、红曲醋为例,可与生物医药企业、制伞工厂、茶叶加工工厂、家具工厂、酿酒厂等合作,进行多产业链的精深加工,使原材料物尽其用,在标准化、精细化的加工工艺下延伸出多功能的农副产品,从而拓展盈利渠道。第二,地方政府要引领农户或企业为当地特色农副产品创立品牌,并加大品牌宣传力度,不论是通过直播卖货还是广告植入,或与网红、名人、企业直播合作,创新营销手段,增强消费者对品牌形象的记忆,从而扩大加工农副产品市场占有量。第三,地方政府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改制、重组、合并等方式提高企业加工技术,扩大生产规模,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精深加工水平[7]。

4.2 深入探索三产融合

在互联网、数字技术、绿色生产技术等技术的加持下,农村三产融合形式更加多样化,有“1+2”产业融合模式,即上述提到的“农业订单批量生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模式,还有“1+2+3”融合模式,即“农业订单生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电商直营直销”

模式,还有“1+3”融合模式,即“绿色农业生产+生态旅游度假”模式。这些产业融合模式看似简单,但是要想真正打通融合阻碍,提高融合营收效益,还需要从产业间融合框架、产业本身成熟度、营销手段与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着手,促进三产融合长效发展。例如,要深入挖掘农村的民风民俗、非遗文化、传统节日活动等,通过直播、广告、影视剧组拍摄场地选取、农副产品售卖等渠道进行宣传。当地政府也可通过打造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基地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4.3 完善综合公共服务体系

第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的加快,农村需要的财政支持力度也越大,而且财政支持的方向也愈加明晰,有助于降低资金投入失败与浪费的风险。因此,各级政府要构建专项资金预算体系,层层指导与监督相关部门编制年度资金预算与执行情况,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同时,政府要设立专项扶助资金,对新业态的社会资本、农户创业主体、工厂企业等放宽准入政策,提供优惠政策,引导各类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发展。

第二,各村镇银行、地区农商行应根据当地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研发适合的金融产品,针对性地助力农村产业发展。还可开通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如移动金融平台、小额理财、农户保险、农业担保、抵押贷款、缴费支付等金融服务,更全面地满足农户、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可适当拓宽抵押贷款的范围,准许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将土地流转经营权、机器设备、房屋产权、乡村住宅、注册商标等资产作为抵押品,从而加大贷款帮扶力度。社会资本引入应立足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选择适合长效发展的社会资本,如旅游服务类企业、工业类企业等,但要杜绝挤占农民土地资源、破坏农村生态的社会资本进入。综上,只有盘活整体资金市场,科学规划各资金供给渠道的占比,才能长久有效地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

第三,地方政府要下足“绣花功夫”,合理规划学校布局,通过优惠政策、财政扶持、提升师资待遇等措施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保障农村儿童既可就近上学,又能获得与城市相匹配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健全乡镇中心医院服务保障条件,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乡村居民医疗报销比例,优化全科医生队伍结构,构建养老与康健为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
强化乡风文明建设,开设农村文化、娱乐、体育场所,开展多样化文化活动,如书法大赛、绘画兴趣班、舞蹈班、合唱班等,丰富农民业余生活。

4.4 提高人才综合素质

第一,地方政府要联合当地企业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通过组织培训、邀请专家下乡指导、线上免费咨询、线上视频教学等方式促进农民更快掌握新生产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等运用方法。通过开设线上线下课程,或者借助专业直播运营公司培训新农人,提高农民综合直播带货的技巧与素养,继而收获长效利益。同时,要加强创业指导,出台创业优惠扶持政策,吸引城市专业人才、高知人才汇入乡村人才市场中,壮大乡村振兴的人才力量。

第二,基层部门要建立优胜劣汰的考评制度,用思想先进、政治素养高、治理能力较好的干部替代思想落后、政治素养低下、治理能力较差的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指示中金句亮点颇多,其中就要求党组织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甘于奉献、不计回报的服务社会态度,真正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夯实基础,推动乡村居民生活共同富裕。同时,要充分发挥乡村党组织的建设与服务作用,发挥好乡村党组织的带头模范作用,用全局眼光与踏实肯干的行动,共同推进农民生活实现共同富裕、公共服务体系得以健全、乡风文明与生态建设并驾齐驱。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全面推进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抓好农民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的经营发展,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与效率;
其次要加强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所需的政策体系与政府体制机制的完善,健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加速城乡之间人才、资本、土地的双向流动;
最后要做好乡风文化建设,弘扬优秀民风民俗和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农产品农民电商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耕牛和农民时代邮刊·下半月(2022年7期)2022-07-22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农产品市场周刊(2020年8期)2020-07-24电商赢了,经济输了大众投资指南(2020年10期)2020-07-24农民小溪流(画刊)(2018年7期)2018-11-28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17期)2017-06-21农产品争奇斗艳农产品市场周刊(2014年42期)2014-12-19推荐访问:振兴 乡村 现代化
上一篇:花椒得名于美女救人
下一篇:协同治理视域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问题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