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最佳措施 [乙型肝炎母婴阻断的临床观察]

来源: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9-04-30 点击:

  [摘要]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研究表明母婴垂直传播是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它不仅造成人群中众多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严重威胁我国出生人口质量,而且也导致成人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在围生期因母婴垂直传播感染乙肝者中,今后约70%发生慢性乙肝,其中约25%可能死于肝硬化和肝癌[1]。因此乙肝母婴传播的阻断技术意义重大,我科根据乙肝母婴传播途径实施产前、产时及产后三阶段的预防,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母婴阻断
  [中图分类号] R512.6+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选择在2007年1月-2009年1月期间在我科进行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孕产妇240例,患者均为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大三阳144例,小三阳96例;乙肝病毒DNA复制阳性156例,阴性84例。240例患者均无孕期并发症。
  1.2 阻断方法
  1.2.1 孕期 采用孕期自28周起每四周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单位预防宫内感染。
  1.2.2 分娩时 分娩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尽量减少产程中胎儿的损伤。一人接生,另一人处理新生儿;如果一人接生时,胎儿娩出后更换手套后再处理新生儿;断脐时用止血钳操作,以防止新生儿皮肤上沾染的母血中的病毒从脐带断端进入新生儿体内。新生儿尽早沐浴清洗身上的母血和羊水。
  1.2.3 产后 产后对新生儿采取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阻断:即新生儿生后2小时内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200单位,与此同时在另一侧上臂肌注乙肝疫苗10微克,此后在1个月内再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200单位,1个月、6个月再分别接种乙肝疫苗10微克各1次。
  1.2.4 喂养 e抗原阳性及病毒复制阳性的产妇所生新生儿给予人工喂养,其余的给予纯母乳喂养。
  1.3 结果 新生儿24小时内静脉血(联合免疫阻断之前所抽取的血液)乙肝病毒DNA复制阳性4例,乙肝表面抗原和E抗原阳性4例,乙肝E抗原阳性和核心抗体阳性70例,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和核心抗体阳性35例,乙肝E抗体阳性和核心抗体阳性101例,全阴性的30例。6个月后复查其中乙肝表面抗体阳性206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0例,乙肝病毒复制阳性4例,24例未产生乙肝表面抗体。18个月后复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者230例,慢性乙肝携带者10例,其中慢性乙肝携带者其母亲均为乙肝大三阳,病毒复制阳性,且滴度高,追问其母亲病史为有明显家族史。
   经过产前、产时、产后三个阶段的阻断,乙肝母亲所生婴儿表面抗体最终阳性率为95.8%。
  2 讨论 据血清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为57.6%,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9.75%,推算全国有6.9亿人曾感染过乙肝,其中1.2亿人长期携带乙肝病毒,估计现有慢性乙肝患者超过2000万,乙肝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给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1]。根据我科近几年的阻断成果分析:经过全程阻断新生儿感染乙肝几率仅为4.2%,阻断总有效率搭95.8%。因此可以看出,乙肝是可以预防的,新生儿宫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与其母亲病毒含量的高低成正相关;产时的预防也很关键,接生单位要做好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掌握好顺产和剖宫产指征、新生儿的处理及产后母乳喂养问题;产后的主被动联合免疫是关键。
  目前,乙型肝炎的母婴阻断技术在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我可借鉴国内国际较成熟的母婴阻断技术结合临床实际制定的母婴阻断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一些免疫阻断失败的机制及对策,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小毛.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救治的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558-568.
  [2] 乐杰.妇产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5-149.

推荐访问:乙型肝炎 阻断 母婴 临床
上一篇:[高血压中医证候特点及方药探讨]高血压见上述证候者
下一篇:腰大池引流脑脊液过少的原因 [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外伤性难治性脑脊液漏]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