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十七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九章,压强单元训练

来源: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1-03-02 点击:

 成都市第十七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九章

 压强单元训练

  一、选择题 1.如果所示,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现分别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将两个正方体切去一部分,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为 p 甲 和 p 乙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质量,p 甲 可能大于 p 乙

 B.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体积,p 甲 一定小于 p 乙

 C.若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质量,p 甲 可能大于 p 乙

 D.若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体积,p 甲 一定小于 p 乙

 2.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均匀圆柱体甲、乙,底面积 S 甲 >S 乙 , 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下列措施中,一定能使甲对地压强大于乙对地压强的方法是

  A.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体积

  B.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

 C.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质量

 D.在甲、乙上各放一个相同质量的物体

 3.如图为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 A 和 B 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高度之比为 2:1,底面积之比为 1:2,则它们的质量 m A :m B 和对地面的压强 p A :p B 分别为( )

  A.m A :m B =2:1,p A :p B =2:1

 B.m A :m B =1:1,p A :p B =2:1

 C.m A :m B =1:1,p A :p B =1:1

 D.m A :m B =2:1,p A :p B =1:1

 4.下列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通常情况下空气的密度约为 1.29g/cm 3

 B.一本物理教科书的质量约为 2.510 5

 mg

 C.一位初中生游泳时排开水的体积约为 0.5m 3

 D.行走在水平地面上的人对地面压强约为 5000Pa

 5.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均与大气压有关,下列关于实验结果的预测,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自制气压计随电梯从一楼上升至十楼,气压计细玻璃管中的液面会下降

  B.将空的易拉罐放在火上加热,用橡皮泥封住开口处,冷却一会儿,易拉罐会变瘪

  C.将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倒置杯子,纸片不掉;杯子倾斜,纸片会掉下来

  D.将装满水的试管用薄片盖住管口,倒置在水中,拿掉薄片,管中的水会从管口流出

  6.如图,小鱼口中吐出的气泡在升至水面的过程中,体积会逐渐变大,则气泡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情况是(

 )

  A.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B.浮力变小,压强变小

 C.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D.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7.两个完全相同的细玻璃管以不同的方式放置,玻璃管内注入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甲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图所示。关于这两种液体密度 ρ、液体对玻璃管底的压强 p 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乙管液面比甲低,则 ρ 甲 一定大于 ρ 乙 ,p 甲 一定大于 p 乙

 B.如果乙管液面比甲低,则 ρ 甲 可能大于 ρ 乙 ,p 甲 可能等于 p 乙

 C.如果乙管液面比甲高,则 ρ 甲 一定大于 ρ 乙 ,p 甲 一定大于 p 乙

 D.如果乙管液面比甲高,则 ρ 甲 一定大于 ρ 乙 ,p 甲 可能等于 p 乙

 8.如图甲是西南大学校内的一座塑像,其基座结构类似于图乙和丙的模型。若 A、B 是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其边长分别是 20cm、30cm,密度之比 ρ A :ρ B =3:1。将 A 放在水平地面上,B 放在 A 的上面,A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5100Pa(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①.图乙中,物块 A 对地面的压力为 204N:

 ②.物块 A 的密度为 1.2×10 3 kg/m 3 ;

 ③.图乙中,B 对 A 的压强为 6000Pa;

 ④.若将物块 B 放在水平地面上,A 放在 B 的上面(如图丙),要使 B 对地面的压强为2800Pa,应将物块 B 沿竖直方向切去13 A.只有①、②、④正确 B.只有①、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②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9.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 A、B 并排放在水平地面上,则 A、B 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A.8:1 B.4:1 C.4:3 D.2:1

 10.如图所示,A、B 为完全相同的两个容器,分别盛有 7cm、5cm 深的水,A、B 之间用导管连接。若将阀门 K 打开,最后 A、B 两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之比为

  A.3:7 B.2:3 C.5:7 D.1:1

  二、填空题 11.如图为我国自主设计生产的、世界最大的观光潜水器 “寰岛蛟龙 1”号。该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 40m,空载时质量为 24t,总长 7.9m、总宽 3.6m、总高 4.4m,配备有

 供电系统、浮力调节系统、生命支持系统及导航控制系统等。海水密度取 1.0×10 3 kg/m 3 。(g=10N/kg)

  (1)潜水器潜入水面后,在下潜过程中受到海水的浮力________,海水对它的压强________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2)该潜水器在水面下 40m 处、面积为 1cm 2 的外壳上承受的海水压力有多大_______?

 (3)该潜水器空载浮在海面时,受到的浮力多大______?排开海水的体积约为多大_______?

 (4)潜水器返回母船时,利用母船艉部起吊装置将潜水器缓缓吊上母船甲板。若潜水器在海面上被吊起的过程中,起吊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80%,潜水器匀速竖直上升速度为0.2m/s,则起吊装置在 1min 内的总功为多少________?起吊装置的功率为多大_______?(设起吊过程中潜水器空载)。

 12.同学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某种液体中探究"阿基米德原理”,轻质弹簧 A 原长10cm,下面挂着底面积为 602cm 的长方体物体,其下底面刚好接触足够深且装满液体的溢水杯液面,此时弹簧长为 13cm。调节升降台,使溢水杯缓慢平稳上升了 8cm,弹簧刚好处于原长,弹簧测力计 B 的示数增大了 3.6N,则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kg/m 3 。继续调节升降台缓慢上升,使物体刚好浸没在液体中,弹簧 A 的长度又改变 1.5cm,则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为_________Pa(物体上表面始终与液面平行,下表面没有接触杯底,弹簧的仲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3.如图甲所示,一个底面积为 200 cm 2 且足够深的薄壁柱形平底容器放置于水平桌面上,现用一弹簧将边长为 10 cm 的正方体实心物体 M(不吸水)固定连接在容器底部的中心位置。现往容器中缓慢注水,弹簧弹力大小与注水体积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当 M 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N,从 A 到 B 的加水过程中,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化量为_____Pa(不计弹簧的质量和体积,弹簧伸长量每变化 1 cm,弹力变化 1 N,且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变化)。

  14.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相同的圆台形容器以不同的方式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深度相同、密度不同的 A、B 液体,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同.则两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 p A _____p B ,两液体密度 ρ A _____ρ B ,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甲 _____F 乙 .(均选填“>”、“=”或“<”)

  15.甲、乙两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强都为 P,现沿水平方向将甲、乙各切去一半,如图(a)所示,则剩余一半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 甲 _________P 乙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将切下部分互换位置替放,如图(b)所示,此时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P 甲 ′和 P 乙 ′,则 P 甲 ′、P 乙 ′与 P 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

 16.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 2×10 -2 m 2 和1×10 -2 m 2 。容器甲中盛有 0.2m 高的水,容器乙中盛有 0.4m 高的酒精,容器甲中水的质量为______kg,此时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和酒精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之比为______。若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质量均为 m 的水和酒精后,剩余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为 p 水 ,剩余酒精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为 p 酒精 。当质量 m 的范围为______kg 到 3.2kg 时,才能满足 p 水 >p 酒精 。(3 30.8 10 kg/m   酒精)

  17.在研究“液体沸点与液面气压关系”的实验中,用酒精灯将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如图甲所示,待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过一会儿,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乙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__.此实验说明_______

  18.为了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翔翔和老师一起制作了一个特别的水槽:水槽分成 M、N两部分,M 的底部面积为 1 000 cm 2 ,N 的底部面积为 400 cm 2 ,厚度均忽略不计,N 的底部高出 M 底部 10 cm,并且在 N 的底部有一个边长为 10 cm 的正方形开口,使 M、N 相连通,如图甲所示;另外还准备了一个边长等于 10 cm 的正方体木块。翔翔将木块完全密封在正方形开口上方并使其不下落,然后向 N 水槽中注水使 h 1 =15 cm,观察到木块没有上浮如图乙所示。继续向 M 水槽中注水,如图丙所示,直至木块能刚刚脱离 N 水槽的底部,此时水槽 M 中水深 32cm。当向 N 水槽中注水结束时木块的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______Pa,木块的密度为______kg/m 3 。

  19.如图所示,有一圆柱形容器和一足够长的圆柱形金属块,其横截面积 S 容 :

 S 柱 =3:1,容器中盛有水,金属块吊在一根细线下,现将金属块慢慢放入水中,则圆柱形金属块浸入水中深度为 15 厘米的过程中,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大_________帕.若绳子从金属块底刚好接触水面到向下放 15 厘米,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大________帕.

  20.不吸水的长方体 A 固定在体积不计的轻杆下端,位于水平地面上的圆柱形容器内,杆上端固定不动,如图甲所示。现缓慢向容器内注入适量的水,水对容器的压强 p 与注水体积 V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当 p= 时,容器中水的深度为____ cm ;长方体 A的高为_______cm 体积为_____ cm3,容器的底面积为_____ cm2。

  三、实验题 21.估测大气压值的装置如图所示,器材有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

  (1)观察注射器,读出注射器的容积 V=20mL。

 (2)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刻线部分的长度,记为 L=10cm。

 (3)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部,目的是____________,然后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4)水平向右缓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2N,即等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

 (5)则大气压的值 p=__________(写出表达式,用题目中已知量表示),带入数据求得结果为________Pa。

 22.小龙为了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进行了如图 1 所示的实验操作。

  (1)实验前,小龙先调整压强计(如图甲),使 U 形管左右两侧的液面________。然后小龙用手指按压探头的橡皮膜,观察到__________,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较好;

 (2)比较乙、丙两图可得________________;

 (3)丙、丁两图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

 (4)如图丁所示,当 U 形管内液体静止时,假想在 U 形管底部中心有一轻薄液片,液片左侧受到压强为 p 左 ,右侧受到压强为 p 右 ,则 p 左 _______p 右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本实验中所用的压强计与图 2 中“反水弯"的工作原理_________

 (填 “相同”或“不

 同”)。

 23.现有两只相同的烧杯 A 和 B,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小唐用压强计来鉴别水和酒精.

  (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发现 U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变化都很__(选填“大”或“小”).小唐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 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___(选填“相平”或“不相平”).

 (2)如图甲所示,小唐先后将调节好的压强计的探头浸入两种液体中.她发现 A 中 U 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甲 A 杯子中是水.她的结论是____(选填“可靠”或“不可靠”)的,你判断的理由是压强计的探头分别在两种液体中的深度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3)小唐用自己改装并调试好的压强计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将压强计两个探头分别浸入两种液体中,从而判断出图乙中装水的杯子是____(选填“A”、“B”)杯.

 (4)严谨的川川接下来对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进行理论推导,如图所示(a)所示,研究 A 点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在 A 点所处位置沿水平方向假想出一个受力面 S.如图(b)所示,可用受力面 S 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代替 A 点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其依据是_______.然后在受力面 S 上方假想出一个液柱如图(c)所示,再用公式________进行推导.这种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被称为________.(选填“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或“建立理想模型法”)

  (5)聪明的小敏利用 U 形压强计改装成如图所示的测液体密度的密度计.A 为固定支架,其作用是保证橡皮膜在不同的液体中深度均为 5cm.U 形管盛水,其右管标有刻度值,为了便于读数,在 U 形管右管有一个指示液面位置(刻度值)的红色浮标.未测量时,U 形管水面刚好与 a 相平,读数时,读取浮标所对的刻度值即可.当橡皮膜放入某液体中,浮标指示在 b 处,ab 之间的距离为 2cm,则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 g/cm 3 ,小敏发现用该调节好的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时,测量值总是偏小,原因是_______.

 24.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选择了两个底面积 S 不同的容器进行研究,并在容器内倒入深度 h 不同的液体,用压强计分别测出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 p 的大小,将 s、h 和 p 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变换液体重复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做进一步研究,他们计算了相邻两次实验中 h 及 p 的变化量△h 和△p,并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两列中.

 表一(ρ 1 =0.8×103 千克/米 3 )

 实验序号

 h

 (米)

 S

 (米2 )

 P

 (帕)

 △h

 (米)

 △p

 (帕)

 1

 0.1

 50

 784

 /

 /

 2

 0.1

 200

 784

 0.05

 392

 3

 0.15

 200

 1176

 4

 0.2

 200

 1568

 0.1

 784

 5

 0.3

 200

 2352

 6

 0.4

 200

 3136

 0.2

 1568

 7

 0.6

 200

 4704

  表二(ρ 2 =1×103 千克/米 3 )

 实验序号

 h

 (米)

 S

 (米2 )

 P

 (帕)

 △h

 (米)

 △p

 (帕)

 8

 0.1

 50

 980

 /

 /

 9

 0.1

 200

 980

 0.04

 392

 10

 0.14

 200

 1372

 11

 0.2

 200

 1960

 0.08

 784

 12

 0.28

 200

 2744

 13

 0.4

 200

 3920

 0.16

 1568

 14

 0.56

 200

 5488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与 2(或 8 与 9)中的数据和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与容器的底面积大小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2~7(或 9~14)中 p 和 h 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中的数据和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液体的深度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越大.

 (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的相关数据,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2~7 或 9~14 中△p 和△h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_____.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2~7 和 9~14 中△p 和△h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_____.

 25.如图是小华做"估测大气压的的实验”示意图.

  (1)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

 C.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刻度线长度,记为 L,读出注射器的容积 V,计算活塞的面积S=____________.

 D.最后计算出此时大气压的数值:p=_______________(写出表达式).

 (2)实验中,小华正确使用了测量仪器,且读数正确,但她发现测量结果总是偏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图题 26.如图,杯子静置在斜面上,请你画出杯子对斜面的压力和杯子重力的示意图;

  27.如图中,重 8N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请画出桌面受到的压力的示意图;

  28.(1)如图 1 所示,一木块从斜面上滑下,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滑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请你画出木块在水平面上滑动时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

  (2)如图 2 所示是一只盛有水的圆柱形水杯,请在图中画出水对水杯侧壁 A 点压力的示意图.

  五、计算题 29.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有上下两部分均为柱形的薄壁容器重 9N;上下两部分的横截面积之比为 1∶4,高度均为 10 cm;容器中倒入 1.6 kg 酒精,深度为 8 cm。(ρ 酒精=0.8×10 3 kg/m 3

 ,g 取 10 N/kg)求:

 (1)酒精对容器底面的压强;

 (2)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往容器内加酒精,酒精的深度为多少时,酒精对容器底面的压力与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相等。

  30.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底面积均为 0.01 米2 、容器重力均为 G 0 ,容器内盛有相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将两个密度不同、体积均为 1×10 -3 米 3 的实心光滑柱体 A、B 分别竖直放入甲、乙两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 水 和容器对地面的压强 p 容 如下表所示。

  压强

 放入 A 柱体

 放入 B 柱体

 p 水(帕)

 1470

 1960

 p 容(帕)

 1960

 2940

  (1)求放入 A 柱体后,甲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2)通过计算确定容器的重力。

 (3)判断柱体 B 在水中的浮沉状态,并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31.质量为 100g、底面积为 20cm 2 的薄壁容器中盛有 500g 水,将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容器内水深 h 为 20cm,则: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多少 Pa?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多少 N?

 (3)容器底部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 Pa?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质量,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仍相等,因为 S 甲 >S 乙 ,由 p=F/S 可知,p 甲 <p 乙 ,故 A 错;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利用极端法,如果沿水平方向切去与乙相同的体积,则乙对地面的压力为零,乙对地面的压强也为零.所以,p 甲 >p 乙 ,故 B 错;若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质量,对于柱体而言, 它们桌面的压强 p=F/S=ρgh.无论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质量,还是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体积,剩余部分对地面对的压只与密度和高度的乘积有关.因为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所以,ρ 甲 ga 甲 3 =ρ 乙 ga 乙 3 ,由图可知 a 甲 2 > a 乙 2 ,则 ρ 甲 ga 甲 <ρ 乙 ga 乙 ,即 p甲 <p 乙 .故 C 错,D 对.故选 D

 考点:压力和压强

 2.C 解析:C

 【分析】

 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固体压强一般用 p= 分析,但对于粗细均匀的实心柱体,也可以按照液体压强公式 p=ρgh 比较大小.

 【详解】

 A、根据甲乙对地面压强相等且甲的高度小于乙的高度,可以直接得到甲的密度大于乙,沿水平方向切去体积相同的部分,根据 F=G=mg=ρgV 可以得到甲减小的压力就要大于乙减小的压力,但由于甲的底面积大,所以最后甲的压强不一定小于乙的压强,故 A 错误;

 B、两物体原来的压强相等,因为甲、乙都是长方体即柱体,由于原来的压强相同,由公式p=ρgh 可知甲的密度大于乙;在 h 甲 小于 h 乙 条件下,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由公式 p=ρgh 可知,甲对水平面的减小的压强大于乙对水平面减小的压强,所以最后甲对水平面的压强小于乙对水平面的压强,故 B 错误;

 C、两个物体原来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由图知甲、乙的重力不确定,沿水平方向切去质量相同的部分,作用面积不变,两个物体减小的压力相同,由于甲的受力面积较大,故甲减小的压强较小,则么甲剩余部分的压强一定大于乙剩余部分的压强,故 C 正确;

 D、在甲、乙上各放一个相同质量的物体,则甲增加的压力与乙增加的压力相等,由于甲的底面积大,所以甲增加的压强较小,最后甲的压强一定小于乙的压强,故 B 错误.

 故选 C.

 3.B 解析:B

 【详解】

 两物体的体积关系:

 1 21:12 1A A AB B BV S hV S h  ,

 由密度公式mV  可得:

 m V   ,

 因为 A、B 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密度相同,所以

 m A :m B =ρV A :ρV B =V A :V B =1:1,

 因为 A 和 B 放在水平地面上,所以对地面的压力:

 F=G=mg=ρVg=ρShg,

 则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F Shgp hgS S    ,

 所以物体 A、B 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p A :p B =ρh A g:ρh B g=h A :h B =2:1

 4.B 解析:B

 【详解】

 A.通常情况下水的密度约为 1 g/cm 3 ,空气的密度为 1.29kg/m³远小于水的密度,故 A 项不符合实际;

 B.一本物理教科书的质量约为 250g 合 2.510 5

 mg,故 B 项符合实际;

 C.一位初中生的质量约为 50kg,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相当,所以人的体积约为

 33 350kg= 0.05m1.0 10 kg mmV  则,游泳时排开水的体积约为 0.05m 3 ,故 C 项不符合实际;

 D.人行走在水平地面上,只有一只脚与地面接触,中学生平均体重约为 500N,两脚的总面积约为 0.03m 2 ,人对地面压强约为

 42500N2 10 Pa10.05m2FpS    故 D 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 B。

 5.B 解析:B

 【详解】

 A.将自制气压计随电梯从一楼上升至十楼,玻璃管上方气压下降,气压计内部气压可将细玻璃管中的液面托起更高,A 选项错误;

 B.将空的易拉罐放在火上加热,用橡皮泥封住开口处,冷却一会儿,罐内气压下降,小于外部大气压,在外部气压作用下,易拉罐被压瘪,B 选项正确;

 C.空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的作用且作用存于各个方向上。将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倒置杯子,纸片受到大气压竖直向上的作用,纸片不掉;杯子倾斜,纸片同样会受到大气压垂直作用于其上的作用,纸片同样不会掉下来,C 选项错误;

 D.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约为 1.01×10 5 Pa,相当于 10 米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将装满水的试管用薄片盖住管口,倒置在水中,试管中水柱产生的压强远远小于大气压强,试管中的水柱可以被大气压托住,故拿掉薄片,管中的水不会从管口流出,D 选项错误。

 故选 B。

 6.D 解析:D

 【详解】

 根据浮 排F gV   可知,气泡的体积在变大,那么气泡受到的浮力也在变大;气泡的体积变大,气体质量不变,那么气泡里面气体的压强在变小。

 故选 D。

 7.C 解析:C

 【详解】

 AB.如果乙管液面比甲低,甲管内液体的体积可能大于乙管内液体的体积,液体的质量相等,由 ρ=mV可知 ρ 甲 可能小于 ρ 乙 ;如果两个都是竖直放置,对试管底部的压力相同,受力面积相同,由 p=FS可知压强相等,但乙管倾斜,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变小,p 甲 >p 乙 ,故AB 错误;

 CD.如果乙管液面比甲高,甲管内液体的体积小于乙管内液体的体积,液体的质量相等,由 ρ=mV可知 ρ 甲 >ρ 乙 ;如果两个都是竖直放置,对试管底部的压力相同,受力面积相同,由 p=FS可知压强相等,但乙管倾斜,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变小,p 甲 >p 乙 ,故 C 正确,D 错误。

 8.A 解析:A

 【解析】

 【详解】

 ①物块 A 的底面积:S A =L A 2 =(20cm)

 2 =400cm 2 =0.04m 2 ,物块 A 对地面的压力:F=pS A =5100Pa×0.04m 2 =204N,故①正确;

 ②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图乙中物块 A、B 的总重力 G 总=F=204N,由 G=mg=ρVg=ρL 3 g 可得:G A +G B =ρ A L A 3 g+ρ B L B 3 g=204N,因为 ρ A :ρ B =3:1,所以有:ρ A ×(0.2m)

 3 ×10N/kg+13ρ A ×(0.3m)

 3 ×10N/kg=204N,解得:ρ A =1.2×10 3 kg/m 3 ,故②

 正确;

 ③物块 A 的重力:G A =ρ A L A 3 g=1.2×10 3 kg/m 3 ×(0.2m)

 3 ×10N/kg=96N,物块 B 的重力:G B =G-G A =204N-96N=108N,图乙中,B 对 A 的压强:B BBA2A A108N=2700Pa0.04mF GpS S  ,故③错误;

 ④图丙中,沿竖直方向切去物块 B 后,设剩余部分占物块 B 体积的比例为 x,则物块 B 剩余部分的底面积为 S B •x,物块 B 剩余部分的重为 G B •x,A BBB·x2800Pa·xG GpS , 296N+108N?x=2800Pa0.3m ? x,解得2x3 ,即将物块 B 沿竖直方向切去13,故④正确。

 综上可知,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当甲的体积为 1cm 3 时,质量为 8g,所以甲的密度为 8g/cm 3 ;当乙的体积为4cm 3 时,质量为 4g,所以乙的密度为 1g/cm 3 ;所以 81A B   :

 :

 ;已知 11A Bm m :

 :

  ,由mV  可得mV,所以,V A :V B =1:8;由3V L 可得,A、B 两正方体边长(高)之比:

 12A BL L  :

 :

 ;因为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F G mg Vg SLgp LgS S S S S        , 所以,两正方体 A、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8 1 1 2 41A B A A B Bp p L g L g        :

 :

 ( ):( )

 :

 .故 B 正确.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打开阀门后,两容器中的液面会相平,A液面下降,B 液面上升,根据图中的条件求出两液面的高度,进而根据公式 p=ρgh 求出压强之比。

 【详解】

 由图知,若将阀门 K打开后,AB 构成连通器,水从容器 A向容器 B 流动,在水不流动时,两容器中液面高度是相同的;

 已知 A、B 为完全相同的两个容器,且原来两水面的高度差△h=7cm+2cm﹣5cm=4cm,

 所以打开阀门后,两容器中的液面会相平,A液面下降 2cm,变为 h A =5cm,B 液面上升2cm,变为 h B =7cm,

 最后 A、B 两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之比为:ABpp=ABghgh=ABhh=57cmcm=57。

 故选:C。

 二、填空题

 11.不变

 变大

 40N

 2.4×105N

 3.6×106J

 6×104W

  【解析】

 【详解】

 第一空.下潜过程中排开液体体积不变,由可知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 解析:不变

 变大

 40N

 2.4×10 5 N

 324m

 3.6×10 6 J

 6×10 4 W

  【解析】

 【详解】

 第一空.下潜过程中排开液体体积不变,由 Fρ V g 浮 液 排可知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

 第二空.下潜过程中深度不断增加,由液体压强公式 p gh   可知,压强增大;

 第三空.水面下 40m处受到的压强为:

 3 3 5=10 kg/ m ?10N/ kg? 40m = 4? 10 Pa p gh  

  压力为:

 5 -4 24? 10 Pa? 10 m = 40N F ps  

 ;

 第四空.因为漂浮,所以浮力等于重力为:

 3 524?10 kg? 10N/kg=2.4?10 N F G mg   浮 ;

 第五空.排开海水的体积约为:

 533 32.4?10 N= 24m10 kg/m ? 10N/kgFV =g 浮排液 ;

 第六空.有用功为:

 5 624? 10 N? 0.2m/s?60s=2.88?10 J W Gh Gvt   有

 因为WW 有总则

 总功为:

 662.88? 10 J= = = 3.6? 10 J80% 80%WW有总;

 第七空.起吊装置的功率为:

 643.6? 10 J= = 6? 10 W60sWPt

 。

 12.2103

 900

  【解析】

 【详解】

 第一空.由题意知,弹簧测力计 B 的示数增大了 3.6N,即排开水的重力为3.6N,则长方体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3.6N,此时弹簧刚好处于原长,即长方体物

 体 解析:2  10 3

  900

  【解析】

 【详解】

 第一空.由题意知,弹簧测力计 B 的示数增大了 3.6N,即排开水的重力为 3.6N,则长方体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3.6N,此时弹簧刚好处于原长,即长方体物体上升 3cm, 溢水杯缓慢平稳上升了 8cm,则长方体物体在水中的长度为 5cm,由阿基米德原理得,F 浮 =  液 gV 排 =  液gSh,则液体的密度为:

  液 =Fh gS浮=4 23.6N10N/ kg 60 10 m 0.05m  =1.2  10 3 kg/m 3 ;

 第二空.继续调节升降台缓慢上升,使物体刚好浸没在液体中,弹簧 A 的长度又改变1.5cm,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故长方体物体对弹簧的压力为 1.8N,即长方体物体受到的浮力增加了 1.8N,此时长方体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5.4N,物体上表面始终与液面平行,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 0,由浮力产生的原因知,下表面受到的压力等于浮力,即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 5.4N,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为:p=FS=4 25.4N60 10 m=900Pa.

 13.1200

  【解析】

 【详解】

 第一空.M的体积V=(0.1m)3=1×10-3m3, 当M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F浮=ρ液gV排=1×103kg/m3×10N/kg×1×10-3m3=10N; 解析:1200

  【解析】

 【详解】

 第一空.M 的体积 V=(0.1m)

 3 =1×10 -3 m 3 ,

 当 M 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F 浮 =ρ 液 gV 排 =1×10 3 kg/m 3 ×10N/kg×1×10 -3 m 3 =10N;

 第二空.M 的底面积 S M =(10cm)

 2 =100cm 2 ,

 由图乙可知,水加到 A 位置开始,弹力减小,说明物体受到浮力,A 位置是物体的下表面,

 当水加到 1700cm 3 时,弹力为零,说明浮力等于重力,设弹簧从 A 位置到弹力为零(弹簧为自然伸长状态)时,弹簧上升的高度为 Δh,A 位置到弹力为零,加入水的体积

 V 1 =1700cm 3 -800cm 3 =900cm 3 ,

 S 容 Δh+ S M Δh= V 1 ,

 200cm 2 ×Δh+100cm 2 Δh=900cm 3 ,

 Δh=3cm,

 弹力 F 1 =3cm1cm/N=3N,

 说明弹力变化了 3N,A位置之前物体受到的弹力是 3N,此时弹力和重力相等,即

 G=F 1 =3N,

 当水加到 1700cm 3 时,物体受到的浮力

 F 浮 1 = G=3N,

 排开水的体积

 V 排 1 =13 33N1 10 kg/m 10N/kgFg  浮水=3×10 -4 m 3 =300cm 3 ,

 水面到物体下表面的距离

 h 1 =312M300cm=100cmVS排=3cm,

 由图乙可知,弹簧在 A、B 位置的弹力相同,B 位置的弹力为 F 2 =3N,B 位置时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弹力为零到 B 位置弹簧的形变量 Δh 1 =3cm,B 位置物体受到浮力

 F 浮 2 =F 2 +G=3N+3N=6N,

 排开水的体积

 V 排 2 =23 36N1 10 kg/m 10N/kgFg  浮水=6×10 -4 m 3 =600cm 3 ,

 水面到物体下表面的距离

 h 2 =322M600cm=100cmVS排=6cm,

 水面到 A 位置的距离

 h= h 2 +Δh+Δh 1 =6cm+3cm+3cm=12cm,

 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化量

 p=ρgh=1×10 3 kg/m 3 ×10N/kg×0.12m=1200Pa。

 14.>

 >

 >

  【解析】

 【详解】

 由题和图知,甲、乙两个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同,即,根据可知,两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甲、乙两个容器内装有深度相同的 A、B 液体,即 h 相同,又因 解析:>

 >

 >

  【解析】

 【详解】

 由题和图知,甲、乙两个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同,即A B A BF F S S  , < ,根据FpS 可知,两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A Bp p > ,甲、乙两个容器内装有深度相同的 A、B液体,即 h 相同,又因为 p gh   ,所以,两液体密度A B>   ,甲容器上粗下细,A 液体有一部分压在容器的侧壁上,则 G A >F A ,乙容器下粗上细,则 G B <F B ,而 F A =F B ,所以,G A >G B ,甲、乙两个圆台形容器相同,则重力相同,甲、乙两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

 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容器内液体的重力之和,所以,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 F甲 乙> .

 15.等于

  P乙’>P>P甲’ 【解析】

 试题分析:沿水平方向将甲、乙各切去一半,重力减半,压力减半,受力面积不变,根据,剩余一半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甲=P乙。因为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 解析:等于

  P 乙 ’>P>P 甲’

 【解析】

 试题分析:沿水平方向将甲、乙各切去一半,重力减半,压力减半,受力面积不变,根据SFP  ,剩余一半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 甲 =P 乙 。因为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二者对地面的压力 G=F=PS,由图(a)可知 S 甲 >S 乙 ,所以 G 甲 >G 乙 ,沿水平方向各切去一半,甲减少的质量比乙大,然后将切下部分互换位置替放后,甲对地面的压力小于原来的压力,乙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原来的压力,而两者的受力面积不变,故 P 乙’ >P>P甲 ’。

 考点:压力和压强

 16.4kg

 2.4

  【详解】

 [1]水的密度知道,这些水的底面积是 2×10-2m2,水的高度是 0.2m,这些水的体积

 这些水的质量

 容器甲中水的质量是 4kg。

 [2]根据液体压 解析:4kg

 5:8

  2.4

  【详解】

 [1]水的密度知道,这些水的底面积是 2×10 -2 m 2 ,水的高度是 0.2m,这些水的体积

 -2 2 -3 32 10 m 0.2m 4 10 m V S h      水 水 水 这些水的质量

 3 3 -3 31.0 10 kg/m 4 10 m 4kg m V       水 水 水 容器甲中水的质量是 4kg。

 [2]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知,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和酒精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之比

 3 33 31.0 10 kg/m 0.2m: : 5:80.8 10 kg/m 0.4mp p gh gh      酒 酒 酒 水 水 水

 两者之比是 5:8 。

 [3]由题意可知,酒精的质量

 3 3 -2 20.8 10 kg/m 1 10 m 0.4m 3.2kg m V        酒 酒 酒 分别抽出质量均为 m 的水和酒精后,剩余的水和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是

    -2 2- 4kg- 10N/kg2 10 mm m g mpS 水水水    -2 2- 3.2kg- 10N/kg1 10 mm m g mpS 酒酒酒 由于要满足 p 水 >p 酒精 ,即

    -2 2 -2 24kg- 10N/kg 3.2kg- 10N/kg2 10 m 1 10 mm m    解得 2.4kg m  ,即是当质量 m 的范围为 2.4kg 到 3.2kg 时,才能满足 p 水 >p 酒精 。

 17.水重新沸腾

 气压减小,液体的沸点降低

  【详解】

 待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过一会儿,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乙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这是从瓶内向外抽气,气压减小,沸点 解析:水重新沸腾

 气压减小,液体的沸点降低

  【详解】

 待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过一会儿,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乙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这是从瓶内向外抽气,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所以看到水重新沸腾.

 18.0.7×103

  【解析】

 【详解】

 由题可知,h1=15cm=0.15m,木块的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p=ρgh1=1×103kg/m3×10N/kg×0.15m=1500Pa; 木块的上表面 解析:0.7×10 3

 【解析】

 【详解】

 由题可知,h 1 =15cm=0.15m,木块的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p=ρgh 1 =1×10 3 kg/m 3 ×10N/kg×0.15m=1500Pa;

 木块的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F 上 =pS 木 =1500Pa×(10×10 -2 m)

 2 =15N,

 M 水槽中的水离木块底部的高度:h 下 =h M -h 0 =32cm-10cm=22cm=0.22m,

 水对木块下表面压力:F 下 =p 下 S=ρgh 下 S=1×10 3 kg/m 3 ×10N/kg×0.22m×(10×10 -2 m)

 2 =22N,

 由力的平衡可知,水对木块下表面压力等于上表面向下压力与重力之和,木块的重力:

 G=F 下 -F 上 =22N-15N=7N,木块的质量:

 ,木块的密度:。

 19.500Pa

 750Pa

  【分析】

 首先要清楚圆柱形金属块浸入水中深度为 15 厘米的过程中,圆柱下降,液面上升;再求出圆柱形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根据容器底面积和金属块底面积的关系求出容器中 解析:500Pa

 750Pa

  【分析】

 首先要清楚圆柱形金属块浸入水中深度为 15 厘米的过程中,圆柱下降,液面上升;再求出圆柱形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根据容器底面积和金属块底面积的关系求出容器中水面高度差,再求压强;绳子从金属块底刚好接触水面到向下放 15 厘米时,求出液面升高的,利用p gh   求压强的增大值.

 【详解】

 (1)圆柱形金属块浸入水中深度到 15 厘米的过程中,金属块排开液体体积 V 排 1 =S 1 h,

 容器和圆柱形金属块的横截面积比为 S 容 :S 柱 =3:1,那么水的高度增加为:

 1 112 11 115cm 5cm 0.05m3 3 3V S hh hS S      排;

 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大值:

 △p 1 =ρg△h 1 =1.0×10 3 kg/m 3 ×10N/kg×0.05m=500Pa.

 (2)金属块下放 15 厘米,相对于原来液面排开液体体积 V 排 ’=S 1 h,那么水面高度增加为:

 12 1 1 11 115cm 7.5cm 0.075m3 2 2V S hh hS S S S       排,

 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大值:

 △p=ρg△h=1.0×10 3 kg/m 3 ×10N/kg×0.075m=750Pa.

 20.15

 1200

  100

  【解析】

 【分析】

 (1)直接利用 p=ρgh 求水的深度; (2)由 V=Sh 求出容器的底面积,A 完全浸没时水的深度 h,再由 h=求出 解析:15

 1200

  100

  【解析】

 【分析】

 (1)直接利用 p=ρgh 求水的深度;

 (2)由 V=Sh 求出容器的底面积,A完全浸没时水的深度 h,再由 h=pg  水求出 A完全浸没时水的深度 h’,物体 A的高为 h’-h,由 V=Sh 求出水的横截面积,物体 A的横截面积为S - - S’,最后由 V=Sh 求出物体 A的体积。

 【详解】

 由图可知,当注水体积为 V 1 =600cm 3 时,水开始接触物体 A,水的压强是 p 1 =600Pa

 ;V 2 =900cm 3 时,A完全浸没,水的压强是 p 2 =2100Pa,由 p= ρ gh 可得,水开始接触物体A时水的深度:h=1pg  水=3 3600Pa1.0 10 / 10 / kg kg m N  =0.06m=6cm;容器的底面积:S=1Vh=3600c6cmm=100cm 2 ;

 A完全浸没时水的深度:h’=2pg  水=3 32100Pa1.0 10 / 10 / kg kg m N  =0.21m=21cm;物体 A的高:h A =h’-h=21cm-6cm=15cm;物体 A 刚浸没在水中时,水的横截面积:S’=Vh=2 1V Vh=3 3900 60015cm cmcm=20cm 2 ;物体 A的横截面积:S A =S - - S’=100cm 2 - - 20cm 2 =80cm 2 ;

 则物体 A的体积 V A =S A h A =80cm 2  15cm=1200cm 3 .

 三、实验题

 21.排尽空气

 FLpV

  51.1 10 Pa 

  【分析】

 本实验的原理是

 FpS

 将注射器中空气排尽,然后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弹簧测力计刚好拉动活塞时,拉力大小近似等于大气压力,就可知测出活塞所受大气压力的值,再由注射器的刻线部分的长度和注射器的容积可以求出活塞横截面积,进而求出大气压强的值。实验中要尽可能的排出注射器内的空气,以减小实验误差,同时要注意活塞和注射器筒壁之间的摩擦对实验的影响。

 【详解】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的底部,此操作的目的是排尽空气,并封住注射器的小孔,保证装置的气密性。

 [2]注射器是一个圆柱体形状,由注射器的容积 V,及注射器刻线部分的长度 L ,可测量活塞的面积

 VSL

 则大气压为

 F F FLpVS VL   [3]将 V=20mL,L=10cm,F=22N 代入得

 56 322N 0.1m1.1 10 Pa20 10 mF FLpS V     22.相平

 U 形管液面灵敏升降

 同种液体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关系

 等于

 不同

  【详解】

 (1)[1]调整压强计时,应使 U 形管左右两侧的液面相平。

 [2]用手指按压探头的橡皮膜,观察到 U 形管液面灵敏升降,证明装置的气密性好,因为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时,其液面不会随手指按压而变化。

 (2)[3]乙、丙两图中,探头在水中的不同深度,U 形管液面高度差不同,且探头在丙图中时,U 形管的液面高度差较大,说明: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3)[4]丙、丁两图中,探头分别在水和盐水中的相同深度,U 形管液面高度差不同,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关系。

 (4)[5]图丁中,U 形管内液体静止时,U 形管左右液面高度虽不同,但 U 形管两边的压强是一样的,则 U 形管底部中心的轻薄液片所受的压强相等。

 (5)[6]图 2 中的“反水管”的工作原理是连通器,但 U 形管不是连通器来的,故两者工作原理不同。

 23.小

 相平

 不可靠

 不相同

 B

 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p=FS

 建立理想模型法

 0.8×10 3

  浮标的质量较大

  【详解】

 (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都会很小;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它是一个连通器,U 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相平;

 (2)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都有关系,而小唐在实验时两杯中的液体密度、金属盒的浸没深度均不相同,因此,其结论是不可靠的;所以要想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来,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应该控制金属盒浸入的深度相同;

 (3)压强计两金属盒分别浸入两种液体中,U 型管两边的高度差相同也就是压强相同,根据 p=ρgh 可知,在压强相同的情况下 ρ 与 h 成反比,即深度大的液体密度小,因为 A 的深度大,所以 A 的密度小,A 是酒精,B 是水;

 (4)因为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所以用受力面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代替 A 点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液柱对受力面的压力 F=G,液柱对受力面的压强F Vg Shg G mgS Sp ghS S S        ,这种运用假想液柱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被称为建立理想模型法;

 (5)橡皮膜处的液体压强的大小 p 液 =△p 水 =ρ 水 g△h=ρ 水

 g2h=1×10 3 kg/m 3 ×10N/kg×2×0.02m=400Pa,

 该液体的密度 ρ 液 =400Pa10N/kg 0.05mpgh液=0.8×10 3 kg/m 3 ;

 由于浮标本身有质量,如果质量较大,导致液面的高度差较小,测量出的压强值变小,导致液体密度变小.

 24.无关

 同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深度成正比

 1 与 8(4 与 11 或 6 与 13)

 同种液体中,△p 与△h 的比值相同

 不同液体中,液体密度越大,△p 与△h 的比值越大

  【详解】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与 2(或 8 与 9)中的数据和相关条件可以看出,其它条件相同,只有容器的底面积不同,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相同,故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与容器的底面积大小无关;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2~7(或 9~14)中 p 和 h 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以看出,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越大,深度增大为原来的几倍,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故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深度成正比;

 (3)要想得出结论“当液体的深度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越大”,必须保持深度不变,只改变液体的密度,再比较压强的大小;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序号 1 与 8(4 与 11 或 6 与 13)中的数据和相关条件符合要求;

 (4)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的相关数据:

 (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2~7 或 9~14 中 △ p 和△h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看出,液体相同时,压强变化量与深度变化量的比值始终不变(表一中 △ p 与 △ h 的比值均为 7840,表二中 △ p 与 △ h 的比值均为 9800),故可得出:同种液体中, △ p 与 △ h 的比值相同;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2~7 和 9~14 中 △ p 和 △ h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看出,当液体不同时,压强变化量与深度变化量的比值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表二中液体的密度较大, △ p与 △ h 的比值较大),故可得出:不同液体中,液体密度越大, △ p 与 △ h 的比值越大.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探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题目较长,信息量较大的实验题分析数据总结结论时,可以直接面对要解决的问题,采用逆推法找出需要的已知条件,还要注意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25.V/L

 FL/V

 注射器中空气未排尽

  【解析】

 (1)③注射器是一个圆柱体形状,因此,应量出其刻度部分的长度,再读出空积 V,得出活塞的面积 S

 VL ;④将测量结果代入压强公式得:p FF FLVS L V  , (2)实验测出的大气压值比大气压强的实际值偏小,产生原因如:注射器内的空气无法排尽、活塞与注射器壁间存在摩擦.

 点睛:本实验的原理是,先排出注射器内的空气,再向外拉活塞,由于外界大气压的作用,要拉动活塞需要很大的力,这个力的大小为 F=P 大气 S,故测出活塞横截面积 S 和拉动

 时的拉力 F,就可根据 P 大气 =FS,求出大气压强的值.

  四、作图题

  26. 【解析】

 杯子重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图中 O 点,方向竖直向下;

 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所以杯子对斜面的压力,作用点在斜面上,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如图:

  点睛:重点是重力和压力的画法,关键是明白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而压力的受力物体是斜面,且方向为垂直于斜面向下.

 27.略

 【解析】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即压力大小为 8N),作用点在桌面上,方向垂直于桌面向下;过压力的作用点作竖直向下的力,并标出 F=8N;如图所示:

  28.(1)

 (2)

 【解析】

 试题分析:(1)因为木块向右运动,所以木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2)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力作用;根据压力与接触面垂直并指向接触面里,过 A 点表示出压力的方向.

 解:

 (1)重心为木块的几何中心,过重心作水平向左的摩擦力,用符号 f 表示.如下图所示:

 ;

 (2)过 A 点作垂直杯壁向右的压力.如图所示:

 .

  五、计算题

  29.(1)640Pa;(2)1000Pa;(3)0.16m

 【详解】

 (1)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强

 p=ρ 酒精 gh=0.8×10 3 kg/m 3 ×10N/kg×0.08m=640Pa

 (2)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G 容 +m 酒精 g=9N+1.6kg×10N/kg=25N

 由

 m=ρV=ρSh

 得容器的底面积

 S=3 31.6kg0.8 10 kg/m 0.08mmh  酒精=0.025m 2

 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 容器 =225N0.025mFS =1000Pa

 (3)假设添入酒精后,酒精的深度为 h 总 ,由于容器上部分有酒精时,酒精对容器底面的压

 力才能大于酒精本身的重力,而容器下部的深度为 10cm(合 0.1m),故酒精的深度大于0.1m,容器上部分的横截面积

 S 上 =14S=0.25S

 所以,添加酒精后,酒精对容器底面的压力

 F 1 =pS=ρ 酒精 gh 总 S

 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力

 F 2 =G 容 +G 酒精 =G 容 +ρ 酒精 gSh+0.25Sρ 酒精 g(h 总 -h)

 F 1 = F 2

 ρ 酒精 gh 总 S= G 容 +ρ 酒精 gSh+0.25Sρ 酒精 g(h 总 -h)

 h 总 =0 75GgS 容酒精.+h

 h 总 =3 3 29N0 75 0.8 10 kg/ m 10N/ kg 0.025m     .+0.1m=0.16m

 故酒精的深度达到 0.16m 时,酒精对容器底面的压力与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相等。

 答:(1)酒精对容器底面的压强 640Pa;

 (2)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1000Pa;

 (3)酒精的深度达到 0.16m 时,酒精对容器底面的压力与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相等。

 30.(1)19.6 牛(2)4.9 牛(3)沉底

 【详解】

 (1)放入 A 柱体后,甲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p 容 S=1960Pa×0.01m 2 =19.6N;

 (2)因为

 p 水 B >p 水 A

 由 p=ρgh 可得,

 h 水 B >h 水 A

 由 V=Sh 可得

 V 排

 B >V 排

 A

 A 一定漂浮,且无水溢出。因为

 G 0 +G 水 +G A =p 容 A...

推荐访问:成都市 压强 第九章
上一篇:八年级上英语数词复习总结含答案
下一篇:安徽省2021年中考地理总复习教材过关精练,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自然资源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