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素材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理解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

来源:软件水平 发布时间:2021-03-04 点击: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素材期末复习

 诗歌鉴赏

 理解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 1.牛刀小试。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1)这首诗写于 1903 年前后,这是中国处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生活异常痛苦的年代。鲁迅用这首诗来表达________。

  (2)伟大领袖毛泽东认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革命家。你眼中的鲁迅是:________。

  2.阅读练习

  马诗

 【唐】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释】①房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瑞应图》说:“马为房星之精。”古人迷信,认为地下非凡的人或物与天上的星宿相应,称马对应的星宿为房星。②瘦骨:清瘦的骨头。③铜声:铜器发出的声音,这里形容马骨的坚劲。薛综注张衡《东京赋》“天马半汉”中“天马,即铜马。”

 (1)本诗的作者李贺与(

 )一起被称为“小李杜”。

  A.杜甫

 B.杜牧

 C.杜荀鹤

 (2)下面的朗读停顿最恰当的是(

 )

  A.此/马非/凡马

 B.此马/非凡/马

 C.此马/非/凡马

 (3)根据注释,把“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改写成现代汉语。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诗中的“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

 ②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马,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

 ①这首诗委婉地表达出诗人郁积心中的怀才不遇怨愤之情。

 3.课内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2)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节选)

 何其芳

  我的歌呵,

 你飞吧,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或者一片阳光。

 (1)题目中“歌唱”的意思是(

 )。

  A.唱歌

 B.赞美

 (2)诗人为什么希望“我的歌”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

  A.我的歌很好听。

 B.我歌唱的是早晨。

 C.为了使“少男少女们”得到鼓舞。

 (3)下面对诗歌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想象不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

 B.第一节作者把“快乐或好的思想”想象成声音、微风、阳光。“微风”给人一种心旷神怡之感,“阳光”给人一种春和日丽的欣慰之感。

 C.这首诗通过对少男少女们热情歌唱,勉励广大的青少年们,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奋发向上,永葆青春活力。

 (4)读完这首诗后,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少男少女?试着写出两个,并说说他们之间的相似点。

  5.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回答问题。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带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请简要阐述本诗所蕴含的哲理。

  (2)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以情寄景,由情入理。描写的自然景物清新质朴自然,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B.本诗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形象中。

 C.《长歌行》是一首汉朝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乐府是汉朝的一个音乐机关。

 D.“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比喻光阴一去不复返,然而,“少壮不努力”却告诉我们小时候不用努力,长大后什么时候努力都不晚。

 6.课外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首句用“________”和两个“________”字组合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诗人的主观感受。渲染出诗人________。

  (2)“________”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

  (3)“________”以下全是想象,猜想重阳佳节到来的时候,亲人们也一定同往年一样登高饮酒。这样紧扣了诗题中的“________”字,也点明了第二句中提到的“________”的具体内容了。

  (4)有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体会。

  7.课内阅读。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在诗的前两句中,“沙如雪”、“月如钩”描绘了边塞月夜怎样的景色?

  (2)诗的后两句,诗人通过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3)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8.课外阅读。

  瀑布联句

 [唐]香严闲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诗以言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志向?采用了什么手法?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个字有强烈的拟人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

 B.近看瀑布砯崖转石,跳珠倒溅;远观瀑布发现其有着高远的目标。此二句刻画了瀑布的突出特征,为后两句蓄势。

 C.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中的“千岩万壑”,是说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然而小小的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

 D.“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作波涛”三字语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

 9.课外阅读。

  别董大 ①

 [唐]高适

 千里黄云 ② 白日曛 ③

  ,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白日曛:曛,昏暗。太阳黯淡无光。

 (1)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北风、大雁和________。

  (2)从内容看这是一首(

 )。

  A.写景状物诗

 B.送别诗

 C.田园诗

 (3)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4)“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5)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怎样的情谊?

  10.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雨过山村

 王

 建

 雨里鸡鸣 ① 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 ② 浴蚕 ③ 去,闲着中庭 ④ 栀子花。

 【注释】①鸡鸣:鸡叫。②相唤:互相呼唤。③浴蚕:指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④中庭:庭院中。

 (1)解释诗题。

  (2)选择。

  ①诗中“鸡鸣”的原因是(

 )

 A.天快亮了,公鸡啼鸣。

 B.雨天里,天色明暗交替,引起鸡鸣。

 ②诗中所写的景象是(

 )季的。

 A.春

 B.夏

 C.秋

 D.冬

 (3)判断,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幽静。

 ②第三句写妇姑冒雨浴蚕,表现农家之忙。

 ③第四句通过写花的“闲”来说明山村生活的闲适与懒散。

 11.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后面的问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________。

  (2)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

  (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事物景象可看出?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________

  1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解释划线字词。

  咬:________

 坚劲:________ 任:________

 (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

 )

  A 竹林里

 B 深山里

  C 破岩中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14.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①白登②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①下:指出兵。②白登:古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汉代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1)这首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2)请简要分析整首诗所表达的情感。

  (3)诗人借思妇月夜高楼的叹息来抒发戍人________的情感。

  15.阅读与欣赏。

 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我歌唱早晨,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我歌唱希望,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或者一片阳光。

 我的歌呵,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你飞吧,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我重新变得年轻了,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我的血流得很快,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1)“歌唱”的意思是________,“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实则是________。

  (2)诗歌中揭示主题的诗句是:________。

  (3)最后一节中,“梦想”和“渴望”的含义是什么?

  (4)四节诗分别应怎样来朗读?请选填。

  A.真挚炽热

  B.舒缓欣慰

  C.活泼明快

  D.深情祝福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

 16.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他在诗中将________和________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________之情。

  (2)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________”二字描写出春草的茂盛。

 (3)人们常用“________

 , ________”一句来赞颂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4)“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动词描绘出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________”和“________”点出友人即将经过的处所。

  (5)最后两句用________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做到了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

  17.补全古诗。完成练习。

  回乡偶书

 ________________,乡音无改鬓毛衰。

 ________________,笑问客从何处来。

 (1)补全诗句。

  (2)从题目可以看出本诗是贺知章________时偶然写的。

  (3)古诗从自身和________两个视角,抒发了诗人心中无尽的________与淡淡的伤感。

  (4)诗句“________”写出了诗人离家之久,诗句“________”表达了诗人无论在任何地方,都难忘故乡的思想感情。

  18.课外阅读

  夏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①金黄杏子肥②,麦花③雪白菜花④稀。

 日长篱落⑤无人过,惟有⑥蜻蜓蛱蝶⑦飞。

 【注释】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②肥:指果肉肥厚。③麦花:荞麦

 花。④菜花:油菜花。⑤篱落:中午篱笆的影子。⑥惟有:只有。⑦蛱(jiá)蝶:菜粉蝶。

 (1)“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2)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3)“日长篱落无人过”的原因是(

  )

  A.人们都在家休息,没有出来走动。

 B.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4)诗的三、四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其一)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对“如今直上银河去”句中“直上”一词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直上”,即往上、往前,含有速度迅捷、持续不停之意。

 B.“直上”不仅表明了方向和速度,更有不惧黄河惊涛骇浪的惊人胆魄。

 C.“直上”一词是整首诗视角的转折之处,把读者从仰望黄河的常态视角转换为俯视,从地下的现实世界进入天上的神话世界。

 D.与王之涣的《凉州词》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对“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与本诗的曲名“浪淘沙”呼应,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曲折蜿蜒、气势磅礴、浩渺绵长的特点。

 B.“九曲”和“万里”二词突出了黄河的曲折蜿蜒、气势磅礴。

 C.“浪淘风簸”写黄河上风沙之大,波涛滚滚。

 D.“自天涯”形容黄河绵长,一望无际。

 (3)对诗歌后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后两句由前面的“实境”幻化成“仙境”,把读者带入奇异的神话世界。

 B.“如今直上”有沿着黄河道逆流而上之意,体现出诗人不畏艰险的豪迈气概。

 C.诗人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诗人在叙写离开黄河“直上银河去”的愿望中,流露出了消极避世的思想。

 20.课内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和“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兴”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兴奋

 B.振兴

 C.高兴

 D.兴盛

 (2)“村庄儿女各当家”中“儿女”的意思是()

  A.子女

 B.指青年男女

 C.哥哥和姐姐

 D.儿子和女儿

 (3)“童孙未解供耕织”中“耕”和上句诗中的“________”相对应,“织”和上句诗中的“________”相对应,通过所填的这两个词语,我们体会到农家人________的特点。

  A.勤劳能干 B.悠闲自在 C.艰苦朴素 D.勤俭节约

 (4)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中的小孩儿太顽皮、太不懂事了。

 C.这首诗写出了农民在初夏繁忙时节紧张劳作的气氛。

 21.阅读苏轼的《蝶恋花·春景》,回答问题。

  蝶恋花·春景

 花褪 ① 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 ② 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 ③ 却被无情 ④ 恼。

 【注释】①褪:脱去。②柳绵:即柳絮。③多情:这里代指墙外的行人。④无情:这里

 代指墙内的佳人。

 (1)这首词的上阕描摹了________、________的暮春之景,表达了作者________之情。

 (2)春天将逝,但美景未必难觅,一句“________”寄托了作者追寻美好事物的旷达之情。

  (3)下阕集中反映了作者不被理解的惆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赏析词中“绕”字的妙处。

  22.阅读《烟村》,再次感受叶绍翁的“不值”。

  烟村

 [宋]叶绍翁

 隐隐烟村闻犬吠,欲寻寻不见人家。

 只於桥断溪回处,流出碧桃三数花。

 (1)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望着村子里的________,听着村中传出的________,找寻着

  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告诉了我们诗人找寻的结果。

 (2)诗的后丽句写景,景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让诗人欣喜的是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画面。

  (4)选一选,体会诗词句中蕴含的豁然明朗的心境。

  ①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②踏破铁鞋无觅处,________。③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

 A.路转溪桥忽见 B.得来全不费工夫 C.柳暗花明又一村

 23.课内阅读练习。

  (1)默写《书湖阴先生壁》。

  -------------------,-------------------。

 -------------------,-------------------。

 (2)解释词语意思。

 苔∶________。

 闼:________。

 (3)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意思∶________。

 (4)从这首诗的后两句你发现了什么?并仿写两句这样的诗句。

 发现∶________。

 仿写∶________。

 24.诗歌鉴赏

  夏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①金黄杏子肥②,麦花③雪白菜花④稀。日长篱落⑤无人过,惟有⑥蜻蜓蛱蝶⑦飞。

 (注释)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②肥:指果肉肥厚。③麦花:荞麦

 花。④菜花:油菜花。⑤篱落:中午篱笆的影子。⑥惟有:只有。⑦蛱(jiá)蝶:菜粉蝶。

 (1)“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

  (2)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

 点。

  (3)“日长篱落无人过”的原因是(

 )

  A.人们都在家休息,没有出来走动。

 B.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4)诗的三、四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5.美丽江南——《江南春》

  ①千里莺啼绿映红,②____________。

 ③南朝四百八十寺,④____________。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第________句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无边的画面;第________句给江南春色增添了一份迷离的美。(填序号)

  (3)第①②句从________觉、________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江南莺歌燕舞、桃红柳绿、酒旗招展的景象。

  (4)“________”和“________”二字把莺歌燕舞、桃红柳绿的美丽景色写得有声有色。

  (5)第①②句的描写角度是________,第③④句的描写角度是________。

  A.时间角度

 B.空间角度

 (6)为了突出江南春色,作者选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具有江南特色的景物,赞美了________。

  (7)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2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蒲公英老了,

 子女问:“有什么遗产?”

 母亲默默地给每个孩子,

 一把远飞的伞。

 (1)请写出这首小诗给你的启示。

  (2)即将毕业,老师们也已送你“一把远飞的伞”。仔细回想,老师的那一句话镌刻在你的心底,写在下面横线上。

  27.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①等闲:________

 ②逶迤:________

 ③磅礴:________

 ④云崖:________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

 2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下列对《登飞来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C.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看是写自然现象,实际暗指社会现象。这里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阻挠。

 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2)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3)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29.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绝句

 (唐)杜甫

 迟日 ① 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 ② 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③ 。

 【注释】①迟日:指春日,因为春天光照时间长,太阳落山晚,所以说迟日。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湿润。③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1)填空。

  ①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之情,我们还学过他写的《________》和《________》。

 ②诗中写到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鸳鸯。

 (2)请写出这首诗中后两句诗的大体意思。

  (3)上面的诗句中写出了两种动物,下面的诗句中也写有动物,你能填上吗?

  ①两个________鸣翠柳,一行________上青天。

 ②西塞山前________飞,桃花流水________肥。

 ③留连________时时舞,自在________恰恰啼。

 3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 1~2 题。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事物景象可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

 1. (1)为祖国、为人民而献身的决心

 (2)一位有思想、有情怀,忧国忧民,以笔为武器,敢于同黑暗势力作斗争的坚强的战士。

 【解析】【分析】(1)考查概括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对这首诗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谈自己的看法,回答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这首诗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为祖国、为人民而献身的决心(2)一位有思想、有情怀,忧国忧民,以笔为武器,敢于同黑暗势力作斗争的坚强的战士。

  【点评】(1)此题考查对这首诗内容及中心思想的能力。(2)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全诗解释:

 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般无处可逃,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

  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

 2. (1)B

 (2)C

 (3)示例:它看上去瘦骨磷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声。

 (4)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解析】【分析】(1)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2)解答时,要想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朗读节奏可根据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此马/非/凡马 (3)解答此题要先对整首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词义,然后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即可。(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①正确;②错误;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马,写自己,是一种“托物言志”。诗歌通过写马,创造出物我两契的深远意境。诗人怀才不遇,景况凄凉,恰似这匹瘦马。他写马,不过是婉曲地表达出郁积心中的怨愤之情。③正确

  故答案为:(1)

 B (2)C(3)示例:它看上去瘦骨磷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声。

 (4)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2)此题主要考查划分诗句的朗读节奏的能力,增强语感。(3)此题主要考查对词语、诗句的理解的能力。(4)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译文

  这匹马不像是人间的凡马,似乎是天上的房星下凡。它看上去瘦骨磷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声。

 3. (1)京城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2)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3)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4)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理解句意是前提。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①理解诗歌的内容。②抓住诗句中的“景物”。③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即可。(2)把握诗歌内容,就是要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要求学生把握诗意以及基本表情达意的方式等,是诗鉴赏的重要考点之一。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3)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4)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作答结合第一题概括。

  故答案为:(1)京城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2)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3)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4)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句所描写的画面。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了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诗化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2)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3)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及概括能力的能力。

 4. (1)B

 (2)C

 (3)A

 (4)例如:早晨的太阳(朝气蓬勃)、雨后的彩虹(多姿多彩)

 【解析】【分析】(1)通过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可知,这首诗是作者对年轻人的赞美和勉励,所以选 B(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再结合选项判断正误。希望“我的歌”飞到年轻人的心中,为了使“少男少女们”得到鼓舞。(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A 错误。想象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B、C 正确(4)用来比喻少男少女的事物有很多,早晨的太阳、朝气蓬勃、、雨后的彩虹、多姿多彩,写出两个即可。

  故答案为:(1)B(2)C(3)A(4)例如:早晨的太阳(朝气蓬勃)、雨后的彩虹(多姿多

 彩)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能力。(2)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3)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4)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5. (1)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2)D

 【解析】【分析】(1)本题是对主旨的把握.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充满了人生哲理.(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A、B、C 正确。D:错误。“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比喻光阴一去不复返,然而,“少壮不努力”却告诉我们小时候不用努力,长大后努力就不晚。

  故答案为:(1)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2)D

  【点评】(1)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仔细分析诗句的意思,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译文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6. (1)独;异;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2)倍

 (3)遥知;忆;佳节

 (4)示例 1:这两句诗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 ,显得深沉含蓄。示例 2: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

 【解析】【分析】(1)、(2)第一个小题是炼字题,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本题型的答题思路为: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谈自己的体会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独 、异 、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2)倍

  (3)遥知、忆、佳节

  (4)示例 1:这两句诗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 ,显得深沉含蓄。示例 2: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

 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

  【点评】(1)、(2)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这道题是按诗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诗句的意思,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7. (1)描绘了边塞月夜悲凉肃杀的景色。

 (2)表现了志士们渴望建功立业而又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

 (3)作者运用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解析】【分析】(1)把握诗歌内容,就是要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要求学生把握诗意以及基本表情达意的方式等,是诗鉴赏的重要考点之一。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小诗的后两句是说,何时才能受到皇帝的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三、四句借马以抒情。“金络脑”是贵重的马具,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3)答题思路。在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时,不仅仅要知道表达技巧“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这种表达技巧本身的表达效果和“怎么样”这种表达技巧对表达诗歌思想感情的作用。

  故答案为:(1)描绘了边塞月夜悲凉肃杀的景色。

  (2)表现了志士们渴望建功立业而又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

  (3)作者运用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点评】(1)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8. (1)这首诗表达了志向远大、敢于进取的胸怀,坚韧不拔、排除万难的坚定信念。本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2)B

 【解析】【分析】(1)答题思路。在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时,不仅仅要知道表达技巧“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这种表达技巧本身的表达效果和“怎么样”这种表达技巧对表达诗歌思想感情的作用。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A、C、D 正确;B:B:近看巨大的瀑布,砯崖转石,跳珠倒溅,令人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感,却又不能窥见其“出处”。惟有从远处望去,“遥看瀑布挂前川”时,才知道它来自云烟缭绕的峰顶。第二句着重表现瀑布气象的高远,寓有人的凌云壮志,又含有慧眼识英雄的意味。

  故答案为:(1)这首诗表达了志向远大、敢于进取的胸怀,坚韧不拔、排除万难的坚定信念。本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2)B

  【点评】(1)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2)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9. (1)黄云;白日;雪

 (2)B

 (3)不要担心以后没有人了解你、赏识你,天下人有谁不知道你呢?

 (4)用“千里”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对应。

 (5)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要乐观豪迈,积极进取。

 【解析】【分析】(1)寻找诗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诗句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诗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结合选项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诗歌内容的整体感知并抓住重点词义的理解,可结合课后注释。

 (4)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5)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黄云、白日、雪;

 (2)

 B;

  (3)

 不要担心以后没有人了解你、赏识你,天下人有谁不知道你呢?

 (4)

 用“千里”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对应。

 (5)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要乐观豪迈,积极进取。

 【点评】(1)考查对诗中描写景物的掌握。

 (2)此题考查诗体的掌握能力。

 (3)此题考查对诗句的掌握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

 (5)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10. (1)在雨天里路过山村。

 (2)B;A

 (3)正确;正确;错误

 【解析】【分析】(1)雨过山村:在雨天里路过山村。(2)①要求学生结合诗句理解词语。②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上下句回答问题。(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①正确;②正确;③错误;“闲着中庭栀子花”。事实上就是没有一个人“闲着”,但他偏不正面说,却要从背面、侧面落笔。用“闲”衬忙,通过栀子花之“闲”衬托人们都十分忙碌的情景.,兴味尤饶。

  故答案为:(1)在雨天里路过山村。

 (2)B;A (3)①正确;②正确;③错误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题目的理解能力。(2)考查学生对词语及诗句的理解。(3)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译文

  雨中有一两户人家传来鸡鸣,

  小溪两边长满翠竹,乡村的小路越过小溪,木板桥歪歪斜斜。

  村里的媳妇和婆婆相互呼唤去浸洗蚕子,

  庭院中的栀子花因农人都忙着干活而无人欣赏。

 11. (1)牛郎织女;夫妻分离

 (2)泣涕零如雨

 (3)动作;情态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考查过渡句。过渡句是一个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的句子。

 (3)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牛郎织女、夫妻分离 ;

 (2)泣涕零如雨;

 (3)动作、情态;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诗歌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诗句,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此题主要考查对过渡句的把握能力。

 (3)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12. (1)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景象可看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

 (2)寻找诗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诗句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景象可看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点评】(1)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2)考查对诗中描写景物的词语的掌握。

 13. (1)紧扎根在土里;坚定强劲;任凭

 (2)C

 (3)用拟人手法,很形象。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性格。

 (4)借物喻人,托竹抒情。表现了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的形象。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3)对诗句中动词的赏析,要从修辞手法、表现景物特点、表现诗人情感等角度来解答诗

 歌语言的妙处。规范的答法是:××字运用……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

 (4)评价人物形象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咬:紧扎根在土里。坚劲:坚定强劲。任:任凭。

 (2)C

 (3)用拟人手法,很形象。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性格。

 (4)借物喻人,托竹抒情。表现了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的形象。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妙处的能力。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形象。

 14. (1)广阔无垠的万里边塞图。作用:用雄浑的景象烘托了深沉的思乡之情。

 (2)诗人借战士的思乡和家人的思亲,表达了对征人的关切和对和平的向往。

 (3)思乡

 【解析】【分析】(1)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①理解诗歌的内容。②抓住诗句中的“景物”。③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即可。

 (2)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

 (3)把握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把握题目,即从题目看题材,也就是看诗词写的是什么。弄清诗句含义,特别是“诗眼”的含义。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故答案为:(1)广阔无垠的万里边塞图。作用:用雄浑的景象烘托了深沉的思乡之情。

  (2)诗人借战士的思乡和家人的思亲,表达了对征人的关切和对和平的向往。

 (3)思乡

 【点评】(1)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2)、(3)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15. (1)赞美、歌唱延安。;歌唱延安青年、歌唱自己告别过去后的新生活、新世界

 (2)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3)对理想、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

 (4)C;D;B;A

 【解析】【分析】(1)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结尾。

  (3)此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4)语气:是表示说话人对某一行为或事情的看法和态度。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语气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一定的思想感情,一方面是一定的具体声音形式,解答时结合语境及选项判断。

  故答案为:(1)赞美、歌唱延安;歌唱延安青年、歌唱自己告别过去后的新生活、新世

 界

  (2)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3)对理想、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

  (4)C;D;B;A

  【点评】(1)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作者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4)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语气的把握能力。

 16. (1)唐;白居易;野草;送别;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2)离离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侵;接;古道;荒城

 (5)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

 【解析】【分析】(1)此题前两空考查的是文化常识,后三空考查的是诗的内容级作者的情感。把握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把握题目,即从题目看题材,也就是看诗词写的是什么。弄清诗句含义,特别是“诗眼”的含义。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与诗词有关的时代背景、思想背景。体味诗词的感情色彩。

  (2)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

  (3)考查对诗句的运用,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

  (4)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

  (5)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故答案为:(1)唐、白居易、野草、送别、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2)离离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侵、接、古道、荒城

  (5)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

  【点评】(1)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2)、(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妙处的能力。对诗句的赏析,要从表现景物特点、表现诗人情感等角度来解答诗歌语言的妙处。

  (3)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运用能力。

  (5)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17. (1)少小离家老大回;儿童相见不相识

 (2)告老还乡

 (3)儿童;乡愁

 (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2)回乡偶书意思是: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3)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诗的感情自然、逼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地。(4)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诗词即可。

  故答案为:(1)少小离家老大回;儿童相见不相识 (2)告老还乡(3)儿童、乡愁(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点评】(1)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2)此题主要考查对诗题的理解能力。(3)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4)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18. (1)拟人、对偶

 (2)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3)B

 (4)抒发了诗人对勤劳的劳动人民的赞颂之情

 【解析】【分析】(1)这里把杏子拟人化。而上下句是对偶,梅子对麦花,金黄对雪白,杏子肥对菜花稀。(2)寻找诗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诗句中写景物挑出来即可。(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4)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的三、四句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1)拟人、对偶 (2)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3)

 B (4)抒发了诗人对勤劳的劳动人民的赞颂之情

  【点评】(1)考查学生对拟人、对偶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2)考查对诗中描写景物的掌握。(3)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4)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9. (1)C

 (2)C

 (3)D

 【解析】【分析】(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结合诗句理解词语判断正误。(2)解答此题要先对整首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词义,然后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即可。(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结合诗句理解词语判断正误。A、B、C 正确 D 错误,诗人在叙写离开黄河“直上银河去”的愿望中,流露出了消极避世的思想。诗人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表达出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故答案为:(1)C(2)C(3)D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2)此题主要考查对词语、诗句的理解的能力。(3)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0. (1)C

 (2)B

 (3)耘田;绩麻;A

 (4)B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读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写出的音节...

推荐访问:鉴赏 期末 人教
上一篇:镇市场监管所有关餐饮服务制止餐饮浪费实施方案
下一篇:濮阳市时事政治—价格变动对互补商品需求影响易错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