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小企业创新体系思路及对策

来源:软件水平 发布时间:2020-08-31 点击:

  构建中小企业创新体系思路及对策

 [摘 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提出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为完善国家创新系统创造了条件。现阶段的系列政策在解决市场失灵方面突显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要实现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转型,政府还必须在解决系统失灵方面有所作为。综合来看,政府的良性干预、创新集群网络的构建以及多元创新输送机制的确立都是未来改革的着力点

  [关键词]创新创业;国家创新系统;中小企业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1.140

  1 引 言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结构进行了系统而有层次的调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开创了国家农业发展的新格局;私营经济合法地位的确立,实现了市场经济的有益探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推动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新的历史阶段,我国经济步入了“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常态,经济结构面临优化升级。中央审时度势,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的理念,李克强总理赋予了其明确的发展定位,将“双创”划定为一次改革,重要性不亚于历次的制度调整

  针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推行了系列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多个优化发展的政策文件。《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要培养出一批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创业投资机构以及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和经济增长点;为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在11个领域出台了96条推动创业、创新与就业协调互动发展的普惠性政策措施。各级政府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了普遍的共识:基本认为“双创”将会激发社会创新力,实现人口红利向人口质量红利转变;“双创”将会推动创业促进就业,有力地支持科研人员、大学生、境外人才在华创业,可为社会提供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双创”在具体措施上将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负担重、风险高”的问题带来契机,其中优化财税政策、实现便捷融资、扩大创业投资、构建创业生态、建设创业平台等都是政府即将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从国家战略角度来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导,不仅仅在于解决就业和释放人口质量红利,其对创新创业的大力扶持,最具现实意义的是从政策与制度上将中小企业纳入了国家创新系统,开启了新的创新战略调整,几乎等同于20世纪90年代对私营企业作用的认可。而国家创新系统目的就是要设计发展科学技术并使新技术商业化的一整套制度,在这一制度框架下政府与市场始终互补,创新战略在国家层面构建实施,并通过统筹考虑人才培养、基础研究、企业创新、产学研结合等方式整合国家创新资源。国家创新系统同样存在系统失灵的风险,中小企业创新体系的构建,需要国家在战略层面上做出积极调整

  2 中小企业新的历史角色

  “双创”活动把中小企业的创办与发展作为政策扶持的对象,使其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双创”推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现有格局下,中小企业发挥的作用又有了新的变化

  中小企业在经济结构转型中的主体作用显著。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甚至已经有了工业化后期的判断。工业经济开始向服务经济转型,经济结构中分化出了比传统工业附加值更高的服务业,呈现了“制造企业服务化”的特征。而创新驱动是未来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中小企业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主体。这一群体长期专注于某一领域,成为了单品创新的主要来源,是工业化后期大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同时伴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理念日渐成熟,将为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发展带来利好

  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起到了竞争替代作用。全球化环境下,尤其是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的新型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小企业群体对于市场需求的反应更为灵敏,对于国际范围内的新技术采用的判断更加准确(更多群体试错空间)。在很多领域与国际保持了一致的创新步伐,缓解了国内外技术差距引起的对国内经济的直接冲击。中小企业的模仿、学习与创新,对国内经济的平稳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竞争替代或者竞争缓冲作用。正如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在开放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互联网企业,发展初期引入了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并完成中国化,加之后续的创新投入以及国内政策环境的优化,形成颇具地区竞争力的企业网络,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了先机。对国内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竞争环境下的创新创业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3 国家创新系统完善与中小企业发展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能够释放社会的创新活力,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平台、政策问题,将会为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和创新空间。但也必须明确“双创”的开展只是新形势下国家创新战略基础性的一步。对于我国而言,“双创”的倡导可能大大缩短社会创新潜力释放的时间。但国家的创新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在实施的初期确保未来的良性发展,就应该从国家层面建立一套成熟的体制,解决创新系统融合问题

  工业化的后期,政府原有的政策工具(如直接补贴)将更多地受限,“赶超”型产业政策的意义逐步衰减,产业政策更为重要的功能是加强物质性、社会性和制度性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正是目前我国政府正在努力改善的内容。各种“权利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的制定,使得政府行为逐步走向规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渐发挥。“双创”更多将政府服务的重点放在消除市场失灵方面,基础性的科研投资、知识产权的保护、公平竞争环境的营造等都在为中小企业的创立与发展提供便利

  日本科技的快速发展,政府等有关部门在创新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政府干预和导向构建了一个被研究领域公认的国家创新系统。欧美等国的经验同样表明,政府可以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导者,在创新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双创”为中小企业融入国家创新系统开启了统一的时间窗口,借鉴国内外的发展经验,政府还有很多问题亟待处理。

 4 战略调整的空间与思路

  4.1 规范行为下的良性干预

  新的发展阶段,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密切相关。“双创”提出之前,中小企业难以在宏观层面获得大规模的制度支持。将中小企业纳入系统网络之后,需要政府进行适当干预,补齐以往发展的短板,加速系统融合。具体措施方面可以做出以下考虑

  4.1.1 建立政府引导创业基金

  通过政府主导的创业基金,引导社会资金对创业期的中小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引导资金投向符合本地规划的领域,并尽量减少对社会资本的“挤出效应”

  4.1.2 协调公私合作

  通过公私合作投资,共享基础设施资源,增加对产业共性技术的合作研发

  4.1.3 成为创新产品的采购者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技术的采购,增加中小企业的规模效益和生产经验

  4.1.4 促进大学研究的商业化

  在产、学、研一体化的基础上,形成市场激励机制,促进大学内部或者大学之间跨学科合作,加速设备与资源共享。通过建立区域创新系统,促进企业、大学与政府研究机构的合作

  4.2 构建创新集群网络

  随着创新成本的不断增加,中小企业在技术、人才以及研发资金上的劣势,使其难以独立完成某些技术创新。更多的企业开始在技术上进行协作,原有的产业集群逐渐向创新集群转变。创新集群是产业集群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集群内部知识和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促成了企业间的协同创新,不仅有利于科学技术转化与利润的实现,还有利于整合科技资源展开二次创新,它是实现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方式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制约,创新集群网络的建设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创新集群的优势也不曾显现。但是发达国家却早已在创新集群这一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例如德国长期鼓励企业就某一市场或者研究领域进行合作,政府资助企业形成研发集群网络,网络管理与组织成本由政府负责,科研经费由参与企业自行承担;同时政府通过遴选领先集群并给予资助,在集群建设上形成示范效应;他们还启动创业联盟,就某一应用领域,在企业间与科研机构间进行联合。政府向创业联盟投入基础资金,企业进行配套投入,从而共享研究成果。类似的合作方式在美国和日本也十分普遍。“双创”有利于良好的市场环境的建立,但创新集群的形成还需要有更多的引导

  4.2.1 创新政府的激励与引导方式

  我国的创新集群扶持机制尚未建立,中小企业合作创新的理念并未形成,政府层面对创新集群的认识亦不充分。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新集群的建立,需要政府引导干预的程度将会更大。要在充分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加速创新集群概念在地方政府与企业间的传播,通过资金引导(科研基金专项)以及集群示范(扶持领先集群)的方式,为创新集群发展创造条件与空间

  4.2.2 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

  在完善创业创新制度环境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各参与组织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采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府采购等形式使企业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成果应用的主体。支持企业建设技术研发机构,政府牵头与企业共同实施易于商业化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只有中小企业群体形成创新的氛围,社会才能具有产生创新集群的土壤

  4.3 完善创新输送机制

  4.3.1 引领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

  日本以及欧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共同关注一个问题,即我国正在打造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机制,目的是通过基础研究为科技创新创造机会。日本为此专门设立了《技术研究组合法》,通过立法形式鼓励大学或者研究机构开展技术研究组合,并允许技术组合组织转变为股份或合伙公司,缩短技术转化的路径。我国政府在整合此类资源方面,比国外更具制度优势。高校以及研究机构更多依附于政府组织,政府在主导科研方向、跨学科合作方面,具有更多话语权。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大学、企业的合作,引导新型与前沿技术通过商业化的形式向社会进行输送,将会为中小企业群体的创新发展带来普惠式效益

  4.3.2 加快科技产业类智库建设

  与一般的决策智库组织相比,创立专业的科技与战略咨询服务机构,引入第三方参与创新决策,科技或者产业类智库的建设空间更大,形式也更加多样。可以通过在智库机构中聘请国外专家,或者引入国外的智库机构,使得具有国家视野的精英人才或先进思想为我所用。同时,依托科技创新的产业优势,依据市场的需求,深化岗位人才聘用、职称评定等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以品德、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政策,壮大民间智库的发展。从而为整个产业输送更多的创新发展战略

  4.3.3 在全球范围引进人才

  创新科研人才引进制度,通过研究机构尤其是大学,创立研究中心,吸引全球的科研力量,加速创新人才向我国流动,逐步推动世界创新中心的转移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启动了国家创新系统新一轮的改革。通过对中小企业的创立与发展的扶持,提升了这一群体在创新系统中的地位。但前期的改革仍属基础性的推动,政府的系列举措将会在消除市场失灵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我们更应该及早规划、长远布局,利用创新驱动的后发优势,做出战略性的调整。承认政府在解决系统失灵中的积极作用,在规范职能的基础上,发挥政府在国家创新系统构建中的能动性

  参考文献:

  [1]王德华,刘戒骄.国家创新系统中政府作用分析.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36(4):31-38.

  [2]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的主要标志和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68):4-9.

  [3]李正风,曾国屏.OECD 国家创新系统研究及其意义从理论走向政策[J].科学学研究,2004,22(2):206-211.

  [4]?钍魍?,肖建忠,易明.日韩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宏观经济管理,2009(1):73-79.

  [5]白素霞,陈井安.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演化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5(3):114-117.

 1

推荐访问:中小企业现思路及对策 对策 中小企业 构建
上一篇:[新形势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与对策
下一篇:浅谈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