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对策研究

来源:商务英语 发布时间:2020-10-24 点击:

 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对策研究

 [摘要]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最突出的因素之一,这些问题表现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本文对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剖析,对加强他们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了阐述。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根据樊富珉等人对清华大学916 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71.3%的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承受着很大或较大的心理压力;70.1%的学生对压力缺乏正确认识[1]。范存欣等人在暨南大学对 1026 名大学生作了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有 42.83%的大学生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16.22%的在校学生存在各种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其中有 24.21%的学生存在病态人格问题[2]。这说明,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亟待提高。因此,为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在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等 3 所高校,随机抽取 140 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问卷 140 份, 剔除资料不完整样本,回收有效问卷 126 份,有效回收率为 90%。在 126 份有效问卷中,男生 77 名(61.11%),女生49 名(38.89%);医科学生 16 名(12.70%),文科学生 56 名(44.44%),理工科学生 54 名(42.86%);来自大中城市的学生 82 名(65.08%),来自农村的学生 44 名(34.92%)。

 2.2 方法 采用标准化问卷调查方式,按照背景资料、人格心理因素、人际交往因素、学校管理制度四个方面设计了包含有 20 个项目的问卷。

 2.3 统计分析 采用 spsslO.0 for windows 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联系单变量描述性统计、单因素的方差分析、交互分类等研究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3 结果 3.1 性别、生源及家庭经济条件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显示,大学生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而生源与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个体心理健康水平之间有显著性相关,分别是 p=0.045 与 p=0.038。从均值上就可以看出其中来自城镇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数要高于来自农村学生,而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则要低于经济条件一般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见表 1;大学生在焦虑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见表 2。

 表 1 性别、生源及家庭经济状况与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关系 人数

 心理健康指数均值

 标准差

  P 值 性 别

 男

 77

  106.31

 43.46

 0.296 女

 49

  98.08

  41.97 生 源

  城 镇

  82

  100.83

 45.94

 0.045 乡村

 44

  107.36

 36.71

 家 济

  好

 11

  95.45

  51.21

 0.038 庭 状

  中

 75

  102.52

 39.30 经 况

  差

 40

  106.33

 47.65 表 2

 大学生中心理问题所占频数 心态特征

  人数

  频 数 (%)

 焦

  虑

  62

 49.2 注意力不集中

 61

 48.4 易 冲 动

 40

 31.7 消

 极

 41

 32.5 懒

 散

 44

 34.9 紧

 张

 16

 12.6 失

 眠

  4

 3.2 冷

 漠

  5

 4.0 偏

 执

  3

 2.4 3.2 人际交往与心理问题 表 3 显示:有 44.4%的调查对象认为当前影响自身情绪的因素是人际关系,排在了一直被认为是学生第一任务的学业成绩之前。

 表 3

  影响大学生情绪因素的频率分布情况 项 目

  人 数

 频 数 (%)

 人 际 关 系

  56

 44.4 学 业 成 绩

  47

 37.3 家 庭 经 济

  19

 15.1 学 校 管 理 制 度

 4

  3.2 合

 计

 126

  lOO.0 4 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这一调查结果与前人的相关研究有出入,可能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及样本容量小、个体差异减弱有关。但在生源与家庭经济状况上有显著差异。我国农村与城市之间在文化习惯、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农村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也与城市不同,这些也影响了农村学生的社交心理[3] 。“城乡生活方式的不同使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的隔阂更多地显现出来,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乡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互动[4]” ,给农村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相当一部分的农村大学生表现出自卑和自我鄙视,对自己有完全否认的态度。另一方面,自卑与自尊又矛盾的出现在他们身上,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存在不稳定、不合群性等心理问题。另外,“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此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各种心理困扰,如择业理想和个人能力间矛盾引起的焦虑;激烈竞争和缺乏自

 信的矛盾带来的自卑;个人期望和社会需求的矛盾导致的困惑等[5]”,这些压力、戒备、困惑引发的心理问题不断增多。因此,高校应加大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

 4.1 培养健康的精神与人格 健康不仅是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几个层面上免于疾病和困扰,而且需要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包括将个体的生命与一个更大的有意义的目标相联系[6]。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多是从情绪调节和行为改变的角度入手,往往忽略了对大学生健康精神、健全人格的教育和培养。心理健康的定义必须包括精神的维度才是完整的[7]。

推荐访问:困惑 大学生心理 对策研究
上一篇:银行工作心得
下一篇:教学副校长新学期教学工作安排学习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